电影“我不是药神”背后的现实迷思

摸金小校 摸金小校 2018-07-17 16:18

一、序     

电影“我不是药神”背后的现实迷思_新浪众测

一部催泪电影《我不是药神》最近点燃了娱乐和现实的热点不仅票房爆红更是引发了公众的热烈讨论。本篇小文小校不想蹭热写点无关痛痒的影评攒点关注而是准备从自己并不擅长的角度来说说“药神”背后的现实谜团让我们进一步深入了解每一个病痛家庭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

二、现实迷思

1、有没有国产仿制药

开宗明义回答有而且便宜       

电影“我不是药神”背后的现实迷思_新浪众测

电影中“勇哥”专门跑到印度购买“格列宁”当地恶劣糟糕的生态环境让剧组的工作人员不得不带上防霾口罩。 

电影“我不是药神”背后的现实迷思_新浪众测

这些似乎都在暗示国内没有“癌症仿制药”。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事实上中国也有“专利强制许可”制度允许政府出于保护“公共健康的目的”在专利保护期内授权中国药企使用国外厂商的专利技术生产相关仿制药。就影片中的“格列宁”而言诺华公司的“格列卫”五年前2013年4月在“慢性白血病”诊治的专利期但肠胃方面的功效专利仍在保护期内已到目前国内有三家仿制药制造商规模生产。

电影“我不是药神”背后的现实迷思_新浪众测

电影“我不是药神”背后的现实迷思_新浪众测

他们分别是正大天晴的“格尼可”、石药欧意的“诺利宁”、豪森药业的“昕维”。它们中最便宜的“格尼可”价格和“勇哥”从印度带回来的差不多才872.19元。

2、为什么我们见不到国产仿制药

虽然国产的仿制药也不乏国内大厂生产价格也便宜但在实际诊治中却很少见到厂家也没有太高的热情。

电影“我不是药神”背后的现实迷思_新浪众测

目前即便国产仿制药的价格媲美印度仿制药不及诺华格列卫的1/10但格列卫仍然在国内市场占据80%的份额。为什么我们用不上国产仿制药

①、质量担忧

相信在读观众中有不少已为人父母了。大家估计都曾给自家的孩子用过“头孢克洛颗粒”小校会优先选择“礼来制药”的“希刻劳”只要吃上一天即可。而如果是家里其他人去社区医院就诊往往选购价格便宜国产的“头孢克洛”结果吃了一盒也没啥用。在我国国产仿制药质量不过硬确实有一段时间的黑历史。90年代各种医药乱象年岁稍长的朋友一定记忆犹新其中最突出的现象就是假药横行医疗器械污染严重。

电影“我不是药神”背后的现实迷思_新浪众测

钢制针头反复使用造成多种血液传染病

由于我国在2002年前没有统一的药品标准这导致一些地方地方保护主义横行、假劣药泛滥。2002年新的《药品管理法》实施我国有了统一的国家药品标准各地纷乱的“地方标准”被废除。

电影“我不是药神”背后的现实迷思_新浪众测

随后在2007年又修订和颁布了新《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强调仿制药应与被仿药在安全性、有效性及质量上保持一致。并于2012年启动对2007年之前获批的仿制药分期分批与原研药进行质量一致性评价。

电影“我不是药神”背后的现实迷思_新浪众测

通俗来讲也就是国产仿制药和原药在成分、药效、副作用等方面同等或相差无几。目前电影中的“神药格列宁”国产仿制药已经通过“药物一致性评价”但是为何还是不能大规模被医院和患者选用呢

②、谁在推高高价药的比例

在医疗领域用药从来就不是患者的主动选择。一种药品最终使用到患者身体正常的逻辑链条是由医院申请、招标、采购药厂和药监配送监督医生开设处方等环节构成。这每一个环节都有选择原厂药和高价药的合理理由和隐性利益。

A、公立医院更喜欢高价药

电影“我不是药神”背后的现实迷思_新浪众测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鹏介绍“在国内公立医院掌握着75%以上的药品零售不管是对患者还是对药企都牢牢占据垄断地位。”同时公立医疗机构又受到各种行政单位价格管制“以药养医”就成为一种现实的利益选择。

B、国内药厂的投标激情被灭

招投标是一场看得见的硝烟战场国内药厂出师未捷身先死。在“一品两规”的枷锁下药厂没有仿制的热情主动让出市场。

电影“我不是药神”背后的现实迷思_新浪众测

所谓的“一品两规”指的是公立医院药品采购实行以省为单位的政府主导的招标采购必须遵循一种药品品种选择“一个国内一个进口”的原则。就电影影片举例作为治疗慢性白血病的进口药品诺华的“格列卫”肯定是备选中标药品。而国内的仿制药还需要彼此竞价争夺使得招投标环节明显向进口药倾斜。

C、医保准入门槛

《药神》结尾提示现在格列卫已经在多地纳入“大病医保”序列。 

电影“我不是药神”背后的现实迷思_新浪众测

比如浙江早在2015年就将15种特殊药品纳入医保年度补偿标准如下

电影“我不是药神”背后的现实迷思_新浪众测

       但是国产仿制药却迟迟没能接入医保序列

电影“我不是药神”背后的现实迷思_新浪众测

一些厂家和患者拉横幅呼吁的图片

好消息是2018年4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改革完善仿制药供应保障及使用政策的意见》明确“要及时将仿制药纳入采购目录不得对厂家和品牌进行限制促进质量和疗效一致的仿制药与原研药平等竞争将质量和疗效一致的仿制药纳入与原研药可相互替代药品目录。”

3、为什么我们还要用高价药

①、医生和患者的“风险厌恶”

生病尤其是重病我们最大的心愿就是康复有质量地重回正常生活。这其中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药品的疗效。上文已经说过上世纪80-90年代的医药乱象以及现金各种药品疗效的对比和宣传让广大患者以及家属在情感意愿上必然倾向于进口药。

电影“我不是药神”背后的现实迷思_新浪众测

就一线医生而言“大多数医生不会为了利益去故意开贵药更多是考虑患者的情况。”他们长期在医疗的第一线对药品和药厂的了解远胜于患者尤其是对某些药厂的黑历史的掌握更是彻底对生命负责就必然导致对“风险厌恶”另外除了对药品质量的担忧还有对稳定性的考虑。原研药药性更平稳用在患者身上不会出现指标忽高忽低的情况。这几个因素导致医生在进口原研药不是特别贵或者纳入医保的情况下医生更愿意使用进口原研药尤其是现在医患矛盾突出的时期。

②、耐药性导致对新原研药的旺盛需求

电影里格列卫作为一种抗癌特效药、保命药不管原研药还是仿制药只要被纳入到普通家庭可接受的价格范畴似乎这一切就已经很美好了。但是事实依旧残酷大量的病患家庭依旧在花费巨额资金在买高价药   只不过它们不叫格列卫而是“达沙替尼”或者“普纳替尼”等。 

电影“我不是药神”背后的现实迷思_新浪众测

格列卫作为一种靶向药物其目的是使药物或其载体能瞄准特定的病变部位并在目标部位蓄积或释放有效成分。靶向制剂可以使药物在目标局部形成相对较高的浓度从而在提高药效的同时抑制毒副作用减少对正常组织、细胞的伤害。但靶向药物也有着致命的缺陷它们容易出现耐药现象。

电影“我不是药神”背后的现实迷思_新浪众测

所以格列卫对不少白血病患者并不能起到想象中的巨大作用。这个时候就需要选用其他二代甚至三代的靶向药品。而这些药品不仅价格更高有的连类似格列卫一样向“癌症基金”申请补助的机会都没有只能买高价药。

电影“我不是药神”背后的现实迷思_新浪众测

③、新药引进滞后代购依旧优选

在中国由于审批和临床试验数据比对等原因一款进口原研新药进入市场通常要比国外晚上个5到7年。很多“特效药”和“保命药”在国内压根就没有上市销售比如“普纳替尼”、“伯舒替尼”和“奥马西他辛”等。没有原研药也就没有国产仿制药的市场。患者只能选择境外高价代购或印度仿制药这其实是在“金钱”与“生命”之间做选择。

电影“我不是药神”背后的现实迷思_新浪众测

电影最终给了个光明的尾巴但在现实中攻克重大疾病我们依旧任重道远。所以故事选择了一位牧师除了借鉴其他影片外是不是也有一种无奈的人生感喟呢!

三、尾声

愿所有的生者有尊严地活着,愿所有的逝者能体面地走了。

(声明: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和新浪众测共同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众测立场。)
0 0
分享 商务合作 返回
微博 QQ空间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