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无法轻易读懂的涂鸦之城

荒梁大叔 荒梁大叔 2018-10-26 15:23

从柏林Ostbahnhof轻轨(/地铁)站出来后,手机忽然断网,谷歌地图完全刷不出来。于是我只好求助于路人,“您好,请问您知道东区画廊怎么走?”

“什么,东区画廊?”

“对,就是有涂鸦的那个柏林墙。”

连续经过的两个柏林人都耸了耸肩,表示不知晓。

我纳闷了,这难道不应该是附近最热门的景点吗?尤其是那幅闻名世界的接吻老男人……

但很明显,当地人并不关注我寻找的那片柏林墙涂鸦艺术区。他们步履匆匆,着眼于自己眼下的生活,似乎已远离那段29年前那段城市分割的历史。而唯有全世界的游客,如我,来柏林继续“见证和消费”那段奇特的历史片段,络绎不绝,仿佛这座城市才刚刚迈过1989年。

1、冷战+柏林墙:当地旅游热点

在德国旅行最大的感悟是,1945年结束的那场人类大战,像一把铡刀,将多数城市的面貌切成了两个明显的阶段。而对柏林来说,恐怕还有一个更为畸形的标志,那就是上世纪60年代开始的柏林墙——它提醒着一个国家被撕裂为两半的剧烈疼痛,150公里灰墙的两侧,是东西方冷战时代的巅峰博弈。

上图  一张图看到当时东西柏林的四国势力范围。柏林墙东边是苏联的势力,柏林墙西面,是英法美的三雄分割。

而至于1989年11月柏林墙是如何被推倒的,大家感兴趣不妨自行搜索,故事很精彩,蛮多影视作品都以此为题材。归根结底,我觉得就是德国人民追求团聚和自由的意愿不可逆转。(话说,大表姐新的电影《红雀特工》再一次直视了当时错综复杂的柏林特工之战,表姐演技很棒)

而当时这条封锁线上最著名的地点,莫过于“查理检查站”(Charlie Checkpoint)。Charlie不是真的指人名,而是英文C的代称,代表这是“C检查站”,该检查站是当时东西柏林间盟军军人唯一的出入检查站,也是所有非德国人在东西柏林间唯一的一条市内通路,想想都能猜到多少精彩谍战片跟这里打过照面。直到今天,柏林墙不复存在,但复刻的查理检查站依旧是城中知名景点,就在弗里德里希大街和Zimmerstrasse交界处。

上图  大路中间立着一个高牌子,上面一幅美军士兵的肖像,下面是一间被游人簇拥着的小小白房子,这就是复刻的查理检查站。

上图  三位乔装成当年士兵的人专门供人合影,2欧元,扔到他的包里即可。

上图  我也不能免俗,来一张吧,哈哈

上图  周边还有查理检查站博物馆,展示当年隔离墙的各种奇葩事件和一些代表性的物品。

上图  恐怕是为数不多在资本主义国家街头还挂着这么大幅苏联国旗的,我猜独此一地。

没想到快三十年了,那段曾经的腥风血雨就变成了供国际游客们消遣娱乐的方式。换句话说,德国人在看待历史伤疤的问题上,有一份释然的心态。

2、走红的“兄弟之吻”

1979年东德成立30周年的庆典上,当时的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和民主德国领导昂纳克见面时采用了独特的亲吻礼,被抓拍下来。这种特殊的亲吻礼源自沙皇时期,据说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天亲过800多人,嘴唇都快起泡了吧?而后来在苏联成为男性政要见面最隆重的礼仪,被西方嘲笑颇多,到了2004年莫斯科下令禁吻,这才退出历史舞台。

而这一幕“恶心”到了一个人,苏联艺术家德米特里-弗鲁贝尔。

当时正值冷战高潮,柏林墙矗立之际。墙的西侧,相对自由的群众用涂鸦的形式,表达着内心对国家和城市分割的哀伤。从那时起,民间五彩斑斓的涂鸦就跟柏林墙这堵政治色彩浓郁的墙体有了千丝万缕的瓜葛。

1990年柏林墙被推倒后一年,德国请来世界各地118名艺术家在残存的1.3公里柏林墙东侧墙壁创作涂鸦作品,其中就有德米特里-弗鲁贝尔,他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就是上面勃列日涅夫和昂纳克的亲吻画面,以此为灵感,诞生了闻名世界的《兄弟之吻》涂鸦作,没料到日后它成为柏林墙的“名片照”。

这些涂鸦都集中在东区画廊,也是我一开头向路人打探的地点。没问到路,但我察觉到有游人模样的队伍陆续往一个方向前进,于是跟着他们步行500米左右,就看到了这堵墙体画廊,当天淅淅沥沥的小雨也阻挡不住一波一波前来打卡的游客。

每幅涂鸦都是一幅巨大壁画,说涂鸦其实真把它们说小了。而它们的主题内涵基本都围绕当时柏林墙倒塌前后的故事和情绪展开,走一波。

终于走到了最经典的《兄弟之吻》的跟前,早已围拢了一群人,全场焦点就是它,大家排着队上前合影。

最经典的合影方式,自然是情侣们在画面前同样亲吻,但像我这样只身前来的,只能眼巴巴地等着某一对情侣亲吻时偷拍了。而这对情侣在涂鸦前一站定,周围的人就起哄,要他们亲一个,男士准别顺应群众要求,而姑娘害羞地推开他。掌声一片。

但2009年时,风吹日晒的这些涂鸦墙被政府翻新,涂鸦都被清洗掉了,艺术家只能重新来画了第二次,德米特里-弗鲁贝尔狠狠地抱怨这都什么鬼操作,但他知道自己的这幅涂鸦已经成为柏林墙的一部分,成为历史的一部分,所以根本不可缺少。老老实实,他还是再次画了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幅。

上图  我在拍摄时还遇到一位来自台湾的姑娘,忽觉得这是有政治暗喻的一幕。统一,依旧是两岸之间永恒的话题。

3、难逃旧时气质的柏林城

当年墙倒后,东西德统一,涂鸦艺术家开始大举攻入城市,将那里黑白灰的建筑变得斑斓多彩,那是激昂情绪的最佳宣泄方式之一。一时间,柏林、慕尼黑等城市都成为闻名世界的涂鸦之城。

上图  连这样的桥洞下方的桁架梁臂内都有涂鸦,真是有够拼啊。

据说涂鸦组织还有非常严格的规定:比如政府、宗教、公共、历史或明示“严禁标贴涂鸦”的建筑物不能喷,而粉刷墙或水泥墙以及样子丑的废旧建筑物则必须喷。现代涂鸦据闻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美国黑人社区里兴起(我觉得古时涂鸦在文艺复兴时意大利的湿壁画起就该算了,哈哈哈),从最早的标语和字母发展到后来叛逆艺术家的加入,终于让街头墙体变成最便宜最实用的画布,从而诞生了现在街头涂鸦的艺术,也完成了它从宣泄个人情绪到折射社会现状的演变。(PS,国内的涂鸦艺术家我最欣赏齐兴华,他是将中国文化涂鸦到国外的人,大家可微博关注他,曾有幸在穷游颁奖晚会上跟齐老师合影,但照片找不到了,汗)

上两图  我在慕尼黑拍到的涂鸦人行隧道,非常壮观。

涂鸦的自由和宣泄,恰恰符合柏林这座城市从压抑已久的水底浮出水面后大口呼吸的需求,它想挣脱束缚和糟粕,但又不可避免地要带着沉重的历史包袱和累累伤痕,我努力在街头逛着,按下快门,期望捋清楚它的气质,但最后还是觉得:这座城市有一种难以言表的迷乱感,像东西方纠缠后留下的余力,从建筑到街头的每一张面孔,都无法轻易看透它,只能跟随它随意地漂流。

上图  柏林塔,城市制高点。登顶后的夜景真的麻麻地。

上图  国会大厦里惊艳的螺旋楼梯和中柱。这是大厦的外观看不出来的现代心脏。

上图  德国是欧盟最核心的支柱国,没人会反对吧。

上图  曾经这里也很多这样的老建筑。

上图  但如今街头重建后,多少能看到建筑形态的多样化,尤其东柏林的部分,会看到前苏联形态的建筑样式。

上图  二战时被毁掉的威廉皇帝纪念教堂重建后的礼拜堂,六面的巨大蓝色琉璃墙营造了神圣的天境,每个小格子都有美丽的图案。

上图  纪念教堂里耶稣的造型也很创新,看起来更像张开双臂拥抱世人,而并不是被钉在十字架上。

上图  地铁车厢的样式好莫斯科

 

要论城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欧洲被害犹太人纪念碑。占地19,000 平方米的它由2711块混凝土块组成,没有其他任何装饰。就这么冷峻地提醒着世人不要重蹈那些悲剧。世界各地的人到此,默哀,凝视,静坐,发呆,嬉戏……

我知道这是一篇很长的柏林文章。但要说内容,可能连柏林的十分之一都没描绘完整。毕竟,从外到内,它都不是我之前所看到的那种长像类似的德国城市。

有人说它穷骚穷骚,说得真对,柏林机场是我见过的发达国家首都里最破的国际机场;但它又是德国最有生活气息的城市,酒吧和夜店属德国之冠,尤其是你经历过其他一些德国城市六点后的老城生活;它是一去到当地的朋友就提醒我注意钱包手机的都市,还有人街头想讹我;它也是我大爱的《谍影重重》里杰森·伯恩开始和结束的地方……

以为特别懂它,以及看不懂它,恐怕都是认识它的第一步而已。对我来说,它既活在现在,也活在那段过去里,从来都没有远离过。

-完-

(声明: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和新浪众测共同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众测立场。)
0 0
分享 商务合作 返回
微博 QQ空间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