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你是悲痛,于我是童年:电影《房间》观后感

郭卡nong 郭卡nong 2019-01-11 16:49

碎碎念

在开始写开箱、体验报告之前,很喜欢写影评,也仅是发于朋友圈,止于点赞,偶然发现在平台抒发抒发感情,把真实的想法写出来,有人看就调侃二字,没人看当日记一样记录,生活也莫过于此。

于你是悲痛,于我是童年:电影《房间》观后感_新浪众测

引子

说道回忆,总会带上一丝伤感,读这二个字,像附上了魔力般,也不由自主的思索起来,一般上了年纪,有过悲喜,尝过酸甜才喜欢回忆,也就给回忆这个词本身蒙上了感叹、无奈、悲凉,在这些词字的背后还有藏在心里的小确幸,回忆又像孩子藏在枕头下的糖果,偶尔拿出来舔两下却舍不得都吃掉。而大多数人童年的回忆却是跳脱的这份悲凉的,童年的附加属性大多是欢喜、无忧、徜徉。《房间》这部电影用五岁男孩的视角,优雅自然的描写了一个女孩被限制自由在一个棚屋里,7年来遭受强奸,并在第二年的时候生下了杰克。从开始到结束,整部电影画了大大的一个圆,甚至一点悬念和思索的空间都没留下,随如淡糖水一样漫溯,早已沾满了魅力。

于你是悲痛,于我是童年:电影《房间》观后感_新浪众测

剧情

一个的长发男孩杰克,迎来五岁生日的早晨,与桌子、椅子、衣柜、水池、马桶逐一打招呼,这都是杰克的朋友们,即使母亲被囚禁已有七年,为了教育和保护杰克,给杰克创造了这样的童话世界,一只虚幻的狗,一台电视机,一个名叫“世界”的房间,重要的是有母亲的保护和陪伴,这些是杰克是全部童年。因此,这个房间也变得无限大,胜似天堂,没有悲伤。转机也出现在杰克5岁之后,母亲为了拯救杰克,拯救自己,不得不让杰克接受真实的世界,打破为杰克创造的世界观,杰克不得不接受,不停地训练着如何逃脱,带着象征勇气的牙齿,拯救了母亲。

在杰克的思想中,一扇天窗,满墙涂鸦,亲手制作蛋壳虫子,偶尔来做客的老鼠弟弟,都是生活的惊喜,面对突如其来的一切,杰克甚至想回到四岁。成功逃脱后,剧情再一次翻转,杰克努力的接受现实社会,让心灵走出了房间,而母亲却接受不了现实的变化,心灵被困在了新的房间,逐渐抑郁,甚至自杀。成熟的杰克用幼稚的口吻要求外婆剪去长发,送给母亲,因为杰克的心里长发象征着勇气。最后杰克迎来了母亲的回归,有了玩耍的伙伴,完整的家庭,和一只真正的小狗。

于你是悲痛,于我是童年:电影《房间》观后感_新浪众测

感想

影片于我有两个思考回味的点:

一是房间概念的延展。影片描写的房间是现实居住的房间,也是人们固有形成的思维房间,每个孩子在童年都有小小的梦,小小的院子,一段经历或者遭遇对于成人也许是打击性的,但对于孩子永远是精彩的童年,因为成人要的很多,孩子要的很少。我们每段回忆,经历的每个人都是一个房间,可以布置的精美迷人,可以慵懒至极,甚至布满灰尘,但我们总会长大,走出或是美好,或是悲伤的房间,进入更大的房间。

二是坚强之于每个人。外婆说:“没有人可以独自坚强,是我们每个人使彼此变得更坚强。”,在影片中杰克的世界观是被调转的,从小王子般的童话世界到现实的成人世界,母亲的世界观却是固执的,被困在17岁那年。杰克的坚强来源于内心的纯净,对世界的向往,和家人的爱护;母亲的坚强来源于杰克。

于你是悲痛,于我是童年:电影《房间》观后感_新浪众测

杰克在顿悟这个世界时:“在这个世界里,有着无数的门,门背后有着无数的房间,事情一件接一件的在那里发生着,人们总是在忙碌着,却没有一个人知道天堂在哪。”影片的后半段大多是描写杰克接受世界的过程,淡化对抑郁母亲的描写,也把本可以推向更高的戏剧矛盾淡化,也许是导演想把纯真儿童的视角坚持到底,也许是想告诉大家通往天堂的梦才是我们该追求的。到母亲治愈归来抱着杰克时,影片本可以结束,此时杰克却提出回到房间的请求,回到房间后杰克问母亲,“房间是不是被打劫了?”“为什么房间变小了?”。房间对于母亲是悲伤回忆,不想面对,甚至逃避,对于杰克即使简陋却是整个童年,杰克一一的向童年的伙伴告别,走到门口时对母亲说,“Ma,say bye-bye to Room.”,母亲呢喃的告别,母亲告别的是放下那段回忆,杰克告别的是我长大了,再见那个小小的天窗。

于你是悲痛,于我是童年:电影《房间》观后感_新浪众测

电影《房间》压抑后的释放,用诗歌一样的童话语言让人从内心涌出暖流,给人思考,让人舒心,使人顿悟。也许我们都曾希望在我的心里也有个房间,而我像小王子一样,统治这里,直到有人带我出去,就像等待脚踏七彩祥云的人到来一样。如果房间是回忆,与你是悲痛,与我是童年的回忆;如果房间是希望,与你是恐惧,与我是欣喜的未知;如果房间是你,无论好坏,无论结局,都想住进去。

(声明: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和新浪众测共同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众测立场。)
0 0
分享 商务合作 返回
微博 QQ空间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