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适马70-200mmF2.8 DG DN,经典的「原厂」长焦
CrazyTin 2024-11-04 10:44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
自从索尼 FE 70-200mm F2.8 GM 发布之后,有一句说话我就时常挂在嘴边:要是有活儿需要用到我就立马买,但现在没活儿,感觉可以等适马。
然后……
然后就等到了索尼出了二代……
再然后……
嗯,适马总算来了……
嗯,我也总算有活儿需要用上了……
在适马 70-200mm F2.8 DG DN “迟到”的这段日子里,E 卡口长焦的选择其实已经十分之多。
特别是近年发布的镜头都在走差异化竞争道路之际,适马 70-200mm F2.8 DG DN 展现出来的这份「经典」,在很多人眼中,更像是缺乏吸引力的表现。
而我之所以还是毅然选择了适马 70-200mm F2.8 DG DN,说到底其实还是一些自身的使用需求:
1.希望手头上所有「三元镜头」都有光圈环
2.有脚环方便上架子
3.内变焦
把要求逐一提出来之后,不难发现其实也就是二选一。当中适马之所以能“脱颖而出”显然就是就是我本人“务实”的表现。
毕竟职业用户的核心需求就是“够用就好”,而对于 70-200mm 这种可能不太常用但必须要有的规格,钱包是第一个跳出来表示不太想多投资的。
加上这个规格的镜头出门干活儿还是需要放箱子里,说白了就是一个舍不得……
再者就是……
L 口「原厂」也是「原厂」对吧?
没错,但凡是像「大三元」这般的“工作变焦镜头”,适马的风格总会往「原厂」路线去走的。这一点可以在适马 70-200mm F2.8 DG DN 身上清晰可见。
比如:
镜身上的一堆功能键、新镜头逐步加上的光圈环以及方便工作时候放置的圆筒形遮光罩。
在适马 70-200mm F2.8 DG DN 刚发布时,看到不少人吐槽说变焦环和对焦环的位置“易位”以及反扣遮光罩时无法变焦会对使用造成困扰。
以上对于我而言其实都不算什么大事,皆因无论变焦环在前还是在后,其实都无法一手完成整个变焦行程。
至于反扣遮光罩可以会完全遮住变焦环这件事,我更加觉得是个优点。
这是从反扣当中增加遮光罩在镜身的覆盖范围,某程度上是可以起到更好地保护镜头的作用。(反正我也不会反扣着遮光罩就开拍的)
桶形遮光罩,前端有缓冲胶圈设计确实是方便了使用时直接放在地上。
但这仅限于方便在户外换镜头,千万别试图就这样长期放着,你永远不知道哪个远视的人“不小心”踢倒……
真正的阻碍反倒是变焦环的方向与手头上两枚原厂变焦方向是相反的,这让依赖肌肉记忆力的我上手时感到难以适应。
脚环直接采用阿卡设计,实物看着没我平时看图片那么丑,用起来就相当实用。
虽说脚环需要六角螺丝批才能装拆,但可旋转的设计以及每旋转 90 度都能有一个限位的设计,个人觉得用时可以快速切换横拍/竖拍,不用时可以转到一边去,其实没什么拆的必要。
这枚适马 70-200mm F2.8 DG DN 其实早在 4 月底已经买了,看到我今天才有空写写,大概就能感受到最近是多么的忙碌。
不过这也有个好处,那就是这枚镜头在不同范畴中都有了更深的体验。
我先后用 ta 搭配了索尼 FX3 去拍宣传片,以及搭配 ILCE-7RM3、ILCE-7M4 去拍照,如此一来也可以给到大家更加多的参考。
画质方面,
全焦段全开光圈中心都非常优秀,边缘画质个人没有太特别去测试,按照这个时代的画质高标准,可用是一定没有问题的。
200mm F2.8
中心 100% 放大
边缘 100% 放大
同样没有特别去测试的还有色散,
反正无论是视频还是照片,后期时我似乎都没需要增加处理色散这个步骤。
相比起画质,我个人会更加在意对焦速度。
在选择买适马 70-200mm F2.8 DG DN 之前,其实也看过很多评测,大概也都了解其水平去到哪里。
单次对焦的响应上,适马 70-200mm F2.8 DG DN 明显比我心里预期要好。
即便是我最担心的 200mm 对焦速度下降问题,实际用下来单次对焦也是一个不会让你脑海里出现一个“慢”字的水平。
连续对焦方面,就算使用的只是 ILCE-7M4 这样的入门机身,日常简单的追焦完全无需忧虑。
甚至你可以感受到,其「咬合力」在运动中的主体进入被大量遮挡的前景前,仍然是能稳稳锁住。
100%放大
与自动对焦超出预期相对应的,是手动对焦真的强差人意。
适马 70-200mm F2.8 DG DN 的对焦环是非线性设计,针对 L 卡口用户,ta 可以通过连接电脑将其更改成线性。
但 E 卡口的话,就会出现一个“副厂机身隔离”现象,就是没法修改……
无可否认,就如很多前辈所说,适马 70-200mm F2.8 DG DN 的对焦环阻尼感可以让你很流畅地改变对焦点,但作为 E 卡口用户,你永远只能用一种速度去完成视频拍摄时的焦点切换,多少还是减少了表达上的可能性。
焦外方面,个人觉得适马 70-200mm F2.8 DG DN 尚算中规中矩,边缘“柠檬圈”问题不算严重。作为一枚「工作镜头」,虚化其实有就已经足够了,没有太大必要去纠结。
回到一开始讨论的话题,
很多人都会觉得这枚“迟到”的「原厂大三元」缺乏吸引力,但与此同时,其实 ta 仍然是一部分如我这般“既要、又要”人士的优质选择。
只看参数,
你可能会觉得 ta 很重,从这段时间的密集使用下来,我可以明确告诉你:
拿来玩的话确实会觉得重,但用来干活儿的话,你甚至会觉得 ta 轻……
我之所以用「经典」来形容 ta,是因为来到了无反时代,适马依旧沿用着以往的态度去做产品。
包括但不限于:
“工作变焦镜头”就该有认真工作的样子;
同时代原厂“小三元”的价格卖「原厂」“大三元”;
整体性能(包括画质)能有原厂的 80% 以上。
只不过因其“迟到”的缘故,原厂突如其来的一招减重+近摄增强,直接就导致其整体性能可能只有原厂的 70%~75%。
当然了,
这也并不是说适马 70-200mm F2.8 DG DN 差,而是索尼 FE 70-200mm F2.8 GM II 真的没什么可以挑剔的了。
来到了无反时代,所谓的「原厂优势」其实早早就不在光学和兼容性,而是在极致的性能、特色功能、色彩科(xuan)学以及某种情意结上。
假如你对以上优势并不敏感,副厂以及“别人家的原厂”其实就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毕竟,
这个时代“够用”的标准实在高得可怕。
以往的“够用”要是来的这个时代,估计只能是“能成像”而已。
以上。
索尼 LinkBuds Fit 体验,轻享静谧的音乐世界
Sony Expo 2023,构建属于索尼独有的内容生态
索尼FX3,全职业化导向的「1200 万像素传奇」
618买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