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近期几个热点的冷思考——技术进化论视角

三十岁微胖 三十岁微胖 2017-01-16 09:40

06c992a6c5858ab96c2d657f617d6172.jpg

进化论,应该不算一个生僻的名词。中学生物课和政治课上,我们认识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和马克思的社会进化论。但对于爱搞机的我们,还有一套更重要的进化理论,是前苏联发明家阿奇舒勒的技术系统进化论。前两套进化理论解决了所有生命体和组织体的演变趋势问题。而技术进化论则揭示了所有技术系统(通俗理解就是机器或产品)的发展规律。

篇幅的关系,隋胖不可能在这里完整的给大家普及整套理论,所以不妨借助手机圈的几个热点技术,直接应用技术进化论加以分析,看看能否得到一些不一样的观点。

【曲面屏技术】

屏幕作为目前智能手机的用户接口,担负着与用户交互的重任,也是用户认识和了解一部手机的窗口。所以屏幕技术任何一点点的发展,都会引起骚动。比如15年开始出现的曲面屏,在16年随着vivo、华为、小米等厂商的加入,慢慢呈现普及之势;16年末小米的全面屏概念,也是亮瞎了无数眼球。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究竟哪条路线才是手机屏幕的未来?

技术系统进化论中的“动态化增长定律”会给你明确的答案。技术系统的结构会从刚性向柔性发展以提高系统的适应性和动态化程度。

感觉不好理解的话,看下面一组图:

2f73a6e6ecc34d51932a67f652467484.jpg

在技术能力允许的前提下,同样功能的柔性系统总是比刚性系统具有更好的适应性。所以柔性屏幕技术可以说是手机屏幕的发展方向。而我们目前看到的曲面屏,则是柔性屏幕甚至柔性手机的起点。现阶段曲面屏手机的理想化程度还远未达到预期,似乎只是提升手感和观感的小把戏。但实际上,阻止手机变得更科幻更柔软的根本原因,并不是屏幕,也不是PCB,而是我们自己。因为现有的触摸操控方式就决定了你不会喜欢“软塌塌”的手机,就像你在写字时,更愿意在纸的下面垫一层硬纸板而不是海绵。至于下面这几种形态的手机,不管是概念还是已经做出了真机,在不改变操控方式的前提下,其实都没有太大的实用价值。

401dc537e813e70cd8f570a0a4aa6d91.jpg

所以,曲面屏是短期方向,但不是手机屏幕的未来。至于未来是什么,其实技术进化论里也有答案。

刚性到柔性演变过程的最终趋势,是以无形的场取代有形的物质。比如第一张图中用激光(光场)取代了刀片,用磁场取代车轮。具体到屏幕,其最主要的显示功能完全可能由光场来实现(比如投影)。但由于手机屏幕目前还担负着交互的责任,所以未来,要么发展成能感知空间操作的投影技术,要么将操控部分分离,单纯实现光场的显示(不一定是投影哦)。

【语音识别技术】

语音识别技术其实由来已久,但在16年随着圈内颇有影响力的罗永浩的一番免费广告,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虽然语音识别目前还并非手机的核心技术范畴,但却是最有希望部分替代现有操作方式的一项技术。

28d633ad701c5c54b23c09820c201568.jpg

这里可以与前文衔接一下,假设(一定注意是假设)基于语音识别的的声控技术能完全替代触控,那屏幕就可以只专心做好本职工作,也就是显示功能了,其向前发展的技术难度就会大大降低。

当然,现阶段的语音识别,虽然宣传的识别率已经达到了95%,但受限于语义分析、人工智能、用户习惯、场景限制等技术的或人为的因素,实际体验还很难让人完全满意。但从技术进化论的角度来看,它完全符合以场(这里是声场)取代物质(键盘、触控屏等输入设备)的进化原则,所以应该也会成为手机交互系统的一个有前途的发展方向。

另外,说到交互系统,语音识别应该也不是终点。因为很多情境下,人机交互有私密性需求,而这恰恰是语音的弱点。从这个意义上,或许更加未来的交互方式应该是意识交互,目前也有研究机构和厂商提前开始了这方面的尝试。利用生物电磁场完成人机交互,更符合人们对未来生物计算机和生物手机的设想。

ea2d2502f1c8790028f4063c780006ba.jpg

【微信小程序】

b6535b1ccb15618de34b75eee4554bef.jpg

小程序这个词最近有多热,可能张小龙本人事先都没有料到。其实没料到是正常的,因为从本质上讲,这不过是个旧瓶新酒的概念。不妨想一下,小程序和APP的关系,是不是跟以下几组或多或少有些类似:网页应用和本地程序、网页小游戏和单机游戏、网盘和物理硬盘、在线电影和下载电影、银行柜台和网上银行、现场教学和网络教学、实体商城和线上商城……。

这些类比涉及各行各业、跨越软件硬件,想要列举的话,应该还能列上几页。但其基本思想只有一个,就是利用远程优质资源节约本地资源,或者借用另一个比较火的概念,叫云处理。

既然互联网已经把各种资源整合到了一起,原来只能在本地解决或者本地解决不了的问题,都可以交给互联网另一端的“云资源”来处理。

08672d6fd826f185886681a908b09254.jpg

至于小程序能否取代APP,你不妨同样类比一下。有了网页程序,你就不需要本地程序了吗?有了网盘,你就把硬盘拆掉了吗?能在线看电影,你就不下载点X片了?开通了网上银行,你就不再去柜台了?远程服务可以部分替代本地服务,但想完全取代,目前哪个行业领域也做不到。

但是,从技术进化论的角度,技术系统总是从单系统向多系统甚至超系统进化。最直接的例子就是计算机从单一计算机到局域网计算机再到互联网的发展过程。如今的移动互联网,就是手机和计算机系统的超系统。当超系统出现后,必然会对原有系统产生影响,并且衍生出各种服务于超系统的新系统。比如路由器之于计算机,它会让原有的计算机能够在网络(超系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这个角度,小程序可以使得手机能够更有效的利用移动互联网的云端资源,这才是其存在和进一步发展的意义所在。

【VR和AR】

c73111086d08bbf1406037de6791660b.jpg

关于VR元年的说法,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腻。在普通用户的角度来看,VR和AR都是充满科技感和未来感的高大上的东西。但在评测圈里,相信好多测友在有过VR或AR的实际体验后,多多少少会有些失落感。技术成熟度不够可能只是这种失落感的原因之一,更多的可能是期望和现实之间的情感落差。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被这样一个问题困扰过:阶段的VR,不过是一个披着科技外衣的“大玩具”,而且是一个功能不完善的玩具,为什么会引起投资人那么大的兴趣?

下面用技术进化论来加以解释:

技术系统会遵循不均衡发展定律,其各部分的发展总是有快有慢,而其中发展较慢的部分就是我们所谓的瓶颈。

我们现在的世界,其实是两个超级系统的集合。一个是实体组成的现实世界,一个是以互联网为基础构建的虚拟世界。所谓的世界进步,其实我们看到的是现实和虚拟两个世界都在飞速进步,但二者之间一直缺乏一个更直接,更有效率的接口。现有的两个世界的接口就是计算机(智能手机本质上也是一台计算机),而计算机从诞生到现在,其体系结构、操作方式根本没有发生过本质变化,因而也就成为了两个世界发展的瓶颈。而VR(或者AR)恰恰是我们可以看得到的更直接的现实与虚拟世界的接口,因而成为资本追逐的焦点也就不难理解了。

 


关于技术进化论,还有很多更加复杂也更有意义的理论,比如运用产品进化S曲线理论,我们可以分析出产品或技术所处的发展阶段,哪些是成长期产品,可以大胆投入,哪些是退出期产品,必须回避。以上只是技术进化论中几条基本原理的肤浅应用,欢迎感兴趣的测友拍砖讨论。

40730746ddb55324ea9f23f200f08d37.jpg

 

 

(声明: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和新浪众测共同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众测立场。)
0 0
分享 商务合作 返回
微博 QQ空间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