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的装机作业——第一套AMD平台

飞天一蛤 飞天一蛤 2017-05-22 15:01

前言

如标题中一样——第一套AMD平台,因为从接触电脑开始,没有实实在在接触过AMD CPU的电脑(网吧就不算了)。这对于我来说,可能真的是一种遗憾。记忆中接触的第一台电脑是老爸的英特尔赛扬SL5XQ。过了很多年换了英特尔酷睿2 q8200,再到2012年换成了英特尔的I7 3820。其实我的DIY生涯是在2012年购入X79平台的时候才开始的。也是在那个时候,有听到过AMD的CPU。印象中AMD的价格很低,但是性能就差强人意了。

今年年初发现很多媒体报道AMD的新架构ZEN,看到说架构师是K7 K8年代的,顺便去脑补了一下,原来AMD在10多年前是战胜过英特尔的,只是酷睿2duo出来以后,AMD开始一蹶不振。当然,过了多年以后,英特尔也被冠上了牙膏厂的称呼。所谓没有竞争就没有动力。

终于在2月份AMD发售了RYZEN CPU,从媒体的首发评测来看,无论从性能、价格都非常有优势,就连吐槽已久的功耗问题也被解决。心里真是涨了一堆草。可惜好景不长,AMD的新平台先是主板缺货,紧接着又是内存兼容性问题,网上也有很多“翻车”贴。所以不得不继续观察一段时间。直到4月份,看到贴吧有很多人说,新的BIOS已经解决了内存不兼容问题,只是对于高频内存的支持还是有些问题。但这丝毫不影响我入手,因为高频内存的价格实在是······也就好不犹豫的入手了AMD RYZEN。

搞机

第一时间在某东入了手,我选择了RYZEN R7 1700、内存是金士顿骇客神条DDR4 2400 16X2、主板选择微星X370 GAMING CARBON、固态硬盘是三星的960EVO 512G 、机械硬盘选择西部数据2TB蓝盘。显卡使用的是以前的GTX980,先暂时过渡一下(等等VEGA性能如何),电源使用闲置的TT QFAN950,额定850w。机箱用的论坛活动时送的,游戏悍将熊大。

34649e1a2dd118fcb2997cd94608bb93.jpg

在这里说明一下,没有选择高频内存,是因为我需要两条16G内存,但是高频版实在太贵。如果上8G内存不方便以后的升级。选择1700的原因是,它与1700x和1800x拥有同样的核心数量和三级缓存(8C16T 16M L3),只是在主频(1800x主频3.6Ghz、1700x主频3.4Ghz、1700主频3.0Ghz)和超频性能上有差距,但是1700售价更为低廉,TDP也只有65W,而且动态加速后也可以达到3.7Ghz(1800x和1700x动态加速后分别为4.0Ghz和3.8Ghz)。并且自带幽灵散热器。也可以省去散热器的投入。 主板本身是打算入手C6H的,因为迟迟没货。所以退而求其次只好选择了微星X370 GAMING CARBON。看评价这款主板没有“翻车”问题。毕竟是要玩好几年的东西,所以在主板上没有选择更具性价比的B350。

CPU

先来看看这款CPU,本次的RYZEN中文名称是锐龙,这个中文名起的确实很应景。也没有破坏AMD一直以来以龙为最后一个字的习惯,也很贴切中国的文化。锐龙的包装对我来说是个特色,R7 1700的包装给人很大的感觉,包装相比英特尔都懂。包装的配色设计很有特色,主要以三种色彩构成,黑、黄、白。包装中间印有中英对照的锐龙LOGO,左上角是AMD的LOGO,右下角是系列名称,侧面还印有幽灵散热器的图案,整体给人一种暖暖的感觉。

e920f7021e308ee000c61c140ae636fb.jpg

R7 1700的包装和内部做的也很讲究,先是撒热器,CPU放在侧面,并且都有独立的包装盒。这一点必须点个赞!

65a66b29770f97697dccf29d96032815.jpg

幽灵散热器包装

处理器的小包装采用了橱窗设计,里面还附有一张RYZEN的贴纸,这是专为信仰粉准备的吧。

02fe1e1866e170ac946e16c9c6737a66.jpg

拆掉这层包装还没有完,还有一层塑料外壳才能见到R7 1700的真面目。这样的包装对于CPU的保护绝对可以的。当然内部有一本多国语言的说明书。

7694360006b5237363e1a22b136b01d3.jpg

142913a8885811e027facad82de91347.jpg

我的这颗AMD R7 1700从CPU表面可以看出,晶圆是由美国生产,封装地点是在中国。

1a4e3026b3c9ac74d482a41d0aabee75.jpg

锐龙处理器和以往AMD的处理器一样,采用了插针式设计。接口也更新为AM4,所以老平台的AMD用户想要玩到锐龙,只能更新主板了。

a7086b88794aca311dc9d4feefe86463.jpg

再来看看AMD标配的幽灵散热器,采用下吹式设计。拥有独立包装,撒热器顶部配有保护盖。这里得提醒一下,1700X和1800X是没有标配散热的。

b47655b9afbf7b56f4482debcb8eceac.jpg

去掉保护盖,风扇正面印有AMD LOGO,左侧也有AMD的LOGO(可以发光),风扇外延(白色细圈)带有RGB灯效。

ce1229b868a973761834c306c8b1f7d8.jpg

从侧面可以看出,标配的幽灵散热器铝挤型方案,拿在手里感觉分量很足,原厂散热能做到这样估计也就AMD了。

feb131d805a058f3e09d34f44ca2de24.jpg

散热器底部出厂时预先涂抹了硅脂,想的是真周到。硅脂涂抹处是以铜作为导热材质,铜块面积比较大。压这颗1700稳定使用足够了。

0033b0c729d7b3805b0cf45e8b3d639d.jpg

主板

使用的是微星的gaming pro carbom,属于微星的电竞系列,其实从这款主板的外包装就可以看出,绚丽的色彩搭配,一辆超跑“压阵”

a5552ebc89b9410f3c58d3706c2f48e8.jpg

打开包装,一块用防静电袋包裹的主板,与大多主板一样的设计。下面一层是一些说明书和配件,还有一张驱动光盘。在这给厂商一个建议:希望以后的驱动可以做成一个U盘,毕竟现今装机的用户没几个会选择光驱这个可有可无的配件了。

638547e03a90efa85eb491534246dcfd.jpg

2093a5b7023d556e1d83160b248b3e93.jpg

主板配件全家福,主板说明书不知为何是英文的

微星这款主板采用ATX标准版型,外观以黑色为主,只有少量的文字图案使用白色。整体显得高端、大气、简洁。很适合我的审美。作为一款主打电竞的主板,拥有很多不错的功能,支持如今很火热的VR设备,支持Nahimic2第四代音效,英特尔游戏网卡,可以使用微星自带的软件进行游戏加速等。可以进行两路的N卡SLI和三卡的A卡CF,也可以支持AMD显卡的混合交火。在硬盘方面也可以支持RAID0110。完全可以满足日常的使用。

主板支持AM4接口的RYZEN系列CPU以及第七代APU,采用24pin加8pin的电源供电接口配置,CPU供电采用11相数字供电(从某东看到的数据),但是自己数了一下应该是10相供电。不明真相啊······

47df9e98541bb9a073d149c7448ec45a.jpg

CPU插槽

d03c8cd9e233cd1e24df9fe8d6a96633.jpg

CPU供电,散热部分拥有RGB灯光

0f53188478e587c831511011dcf19824.jpg

CPU供电,散热部分拥有RGB灯光

主板的南桥也就是芯片组部分覆盖了散热,而且上面印有微星的LOGO,而且拥有RGB灯光系统。

38b72f799086e136aa6d016887ac1106.jpg

主板的接口非常丰富,拥有3条PCIE X1和3条PCIE X16插槽,4条DDR4内存插槽,单条容量最高可以为16GB。支持最高频率3200(oc),其中两个PCIE X16和内存超槽都配备有金属保护板。拥有两个M.2接口和6个SATA3接口,且第一个M.2拥有一块儿散热金属装甲。前置USB3.0拥有4个,USB2.0前置拥有4个。支持RGB LED灯条,通过软件可以实现同步灯光效果。主板内附赠有一分二的线,也就是说可以支持两组灯条的安装,不知道可不可以分更多。

c09c8f2f474dd66a02e4a413ea4a89e7.jpg

DDR4内存超槽

8d22c1d3898c6734e901a1d0ab497f88.jpg

PCIE和M.2插槽

c400a4780273c68a215fe8a95c69c2e4.jpg

前置USB2.0、3.0接口和SATA3接口

da45b6d206db7e1432578e147090540d.jpg

SATA3.0接口和前置USB3.0接口

背部I/O接口配置有一个PS/2接口1个,2个USB2.0,1个DVI接口、1个HDMI接口、4个USB3.1、一个USB3.1Type-c、一个千兆网卡接口、板载的7.1声卡。

5db48339abd286ce01fddba450792cf9.jpg

背部I/O接口

板载声卡采用了第四代音皇技术,电容采用电解电容,采用日本电容,也就是俗称的黑金刚。

b212442e19c7014d6e532605edad4dd1.jpg

AUDIO BOOST音频芯片

798f9115cf523fb533879ff39314c20a.jpg

黑金刚电解电容

再看主板的背部,CPUI部分有一块厚厚的背板,PCB的走线也比较规整,毕竟也是三大板卡厂商之一,相信在这个方面还是有一定实力的!

00901d9e2f1d5a84da82137ac4a17f48.jpg

c7f268e7c943b7a5511f9cd143344c79.jpg

这里得说一下,3条PCIE X16其实从背部的焊点来看,只有第一条物理上达到了X16 其余两条分别为X8,而且第三条是PCIE 2.0的通道。也就是说再做双卡SLI或者CF的话只能在x8的模式下了。

1080aa032e3ada8fb4e83ac8c1505dc7.jpg

内存

内存是金士顿的骇客神条DDR4 2400 16X2的套装条,CL15的延迟,小2000大洋啊,早知道今年是暴涨的节奏,去年年初就应该多买几条备着······

f0412650269dcd81187a5846c3a4cd4b.jpg

af32b8c69b51f5dde38c7705034bcd39.jpg

一个说明书和一个贴纸

ddb3f2f3550f6f2434d9bd4198ad3acb.jpg

黑色的马甲

硬盘和SSD

SSD选择的思密达960 EVO 500G这价格也是不要不要的,失策啊······使用的是三星第三代V-NAND闪存,EVO用的是TLC颗粒,三星自己的主控,采用M.2接口PCI-E 3.0 x4通道,支持NVMe协议。质保是三年。因为使用了第三代V-NAND闪存,500G的容量,背部没有一个电子元件,科技进步就是好啊。

1fb0ce2383e001d6ca794ee300ffc65b.jpg

feb4436c9a8b53618de3e25f313caf54.jpg

75736260229628c4e8849b19af5f4591.jpg

d29204212b6c6e23857201d207133a01.jpg

96f392d06f996da8f17ca4815ef7bc9c.jpg

机械硬盘则是一块西部数据的2TB蓝盘,这个就不过多说明了。

6536a9166979dba8be2c6c67f4999ee3.jpg

02c924c22ed226aeae4f97ef4d1e7489.jpg

674b496ebd2d58783510adfa33202f9b.jpg

1420aa155e875eaa68c640bf46f8c6e5.jpg

由于装机时太过于投入,竟然忘了拍装机的过程,只好将成品展示给大家了。

b7ab9ade14cf616a847678fb9fc9a4f4.jpg

0436db7b0e3d72ae96d77cc941b6aeb3.jpg

当时先上了一块儿亮机卡GTX750,GTX980是在跑分和测试的时候换上去的

d935884b8ab60dff6d029ceb20c127fd.jpg

c82624195124d3771923efc971316a92.jpg

走线比较灵魂,背部的走线就不展示了。直接上点亮图片了。

ee35932f49c1afd26e6d6e1b95645e04.jpg

机箱内部标配的是白色风扇,其实正合吾意,灯光效果尚可吧。

 测试

只跑了几个日常的软件测试,性能方面要比我现在的4960X好很多,尤其是在多线程测试和3DMARK的物理分数方面。说明一下,以下成绩没有对CPU进行超频,主板BIOS是当时最新的,也就是更新了1.0.0.4a微码的版本。

先来一张喜闻乐见的娱乐大师吧。

18a9fb9afe77e4ae4ebb64c57722ee31.jpg

再来看一下CPU-Z的分数,貌似最新版修复了跑分过高的BUG(呵呵)),我是用当时最新版本测试的。

b15f62fd80d312f94351a85022d386b6.png

722e5701ae7c86f26d7c82e3dbf676fd.png

然后是SUPER pi的跑分

4d1b7da3a1c84194a6d16d33e795ddc8.png

再来一个国际象棋

2c140891fae1d8dc16e344afb004b621.png

再看看R15的成绩吧

581ed5c50b6035790a5d79df5c74e576.jpg

还有最喜欢看的3DMARK的跑分

882d7b7f8dcd260a5357f2c44a06f895.png

f0b529301984ab8cda93564a639b007e.png

028583db1e61615cde27c647405fb83d.png

再来看看内存的性能,没有更新BIOS之前延迟挺高。这是BIOS更新之后的,虽然与我的平台相比延迟略高,但是相比原先有了很大的提升,所以说新版微码的BIOS更新是极有用的!相信后面的BIOS会解决这个问题。

5d5263bf26516ec2aaef23ab7e8d490b.png

SSD的读写性能测试,棒子的960EVO确实快啊。这里我安装了棒子的官方nvme的驱动,如果使用WIN10的默认驱动,分数会有异常,而且无缘无故的造成蓝屏死机,很是不理解。

09f0e1bb705570027c735519e45c695f.png

8b61af3a67532a3eb59e720f816604ef.png

最后来一张拷机测试,看看原装散热器的效果怎么样。

1c313f3a835308d1922b7a0af7a134e6.png

大概跑了5分钟左右,cpu大概维持在59-60度左右,说实话1700的发热控制的真心不错,这还是原装撒热器的效果。不知道上个在好点的风冷会不会更低。但是我也遇见了一个怪事儿,在BIOS中看CPU温度,经常会到50度左右,不知道是BIOS的BUG,还是······只能静静等待了。

至此,我的本次装机就结束了,对于一个第一次接触AMD的用户来讲,整体是很惊喜的。当然,中间也有一些体验不好的地方,比如用温软官方的NVME驱动会导致不定时蓝屏,BIOS中CPU温度过高。不过前者已经解决了。不过在对比我的4960X时,R7 1700在象棋和PI上有一定的落后,这个是因为我将4960x自动超频了,主频在4.1Ghz。其实无形之中对于R7 1700是不公平的。由于受于时间原因,游戏测试只能在后面进行测试了,并且我会对比现在使用的4960X。而且会进行功耗测试。

5e4cdc9d95fedb3597d073e796093bbd.png

98fa5fb9b899986a60284218e0c964fa.png

860aec72ccccf04462f1ac1071bdc6fd.png

9086320571b5dcff9f7ea61ea67d5bcc.png

12bd0d8c7f3e5e38e6a61bbf633461d0.png

PS:

前段时间看了AMD的投资者大会,得到了VEGA的一些信息,看PPT应该性能不会差,期待月底的台北电玩展了,希望VEGA早日上市,助我完成一套3A平台吧!

(声明: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和新浪众测共同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众测立场。)
0 0
分享 商务合作 返回
微博 QQ空间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