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价比新王:WD Blue SN550固态硬盘深度评测
最近自己刚好装机升级新电脑,电脑升级主要还是PS修照片以及少量的PR视频剪辑,工作过程中数据流动是巨大的,通常造成卡顿的关键瓶颈在于硬盘上,所以现在固态硬盘基本成为装机必备配件,我这次新电脑选择只用固态硬盘,另外再搭配NAS的方案。
通常软件设置做法是将PS等软件安装在固态硬盘上,提升软件打开以及运行的顺速度与顺畅度;进一步的做法是将缓存盘也设置在固态硬盘上,应付大量的缓存文件。
固态主要优点为:安静、高速 缺点为:数据丢失不可恢复。
1.品牌&类型
市面上主流的固态主要为2.5英寸SATA和PCIe+NVMe固态硬盘,
目前主流电脑都开始主推M2接口固态了,无论速度、理线、尺寸来说M2接口的固态都有优势。
而消费级固态主流品牌为:三星、英特尔、西数+闪迪、镁光、东芝、浦科特、海康等,这些厂家基本都拥有自主生产闪存能力(海康貌似是紫光提供)。
而那些小品牌低端固态我通常是不会购买的,价格便宜要么垃圾颗粒要么掉速严重,最后沦为大号U盘。
然而三星实属最贵再加上海康最近翻车,实际可选的也不是很多了。
2.容量&性能
现在这个数据爆炸的时代个人认为固态硬盘至少要500G、建议1T起步的,毕竟回想以前因为价格选择的120G(浦科特)、256G(英特尔760P)固态,甚至500G(东芝)都有点鸡肋的味道,没用多久就只能作为系统盘使用或闲置了。
所以这次网传性价比不错的东芝rc500我这次并没有考虑,而是将目光看向了新出的WD SN550 1T版本:
SN550此次更新采用 西部数据自己的96层3D TLC NAND,是一块PCIe 3.0X4 NVMe SSD,对比SN500从原来的2通道升级为4通道,2400MB/s的快速顺序读取速度以及高达405K IOPS的强劲随机读写速度,顺序读写性能提升38%,4K性能平均提升42%;
当然为了喂饱我的3950X以及X570 ROG C8H主板,所以我后来决定吃螃蟹还补了一根海盗船MP600 1T Pcle 4.0固态硬盘。目前电脑主板上两块固态分别为WD SN550(下文简称为SN550)以及海盗船MP600((下文简称为MP600)。
在安装过程中还出现了一段小插曲,就是SN550在插入启动时出现了卡bios的现象,按F2和del都无法进入bios,不知道是不是最近固态市场风声鹤唳,客服小姐姐直接让我退换货。
结果换来一块全新的SN550依然卡bios,可见不是SN550的锅了。最终这个锅得ROG C8H主板背,自带bios兼容性不够好,SN550作为固态新品所以没有被识别而导致卡bios。
最终官方刷新bios版本就彻底解决了,所以C8H主板被卡bios的盆友先主动更新bios,不要像我一样麻烦客服小姐姐了。
3.简单开箱
固态硬盘就非常简单了,开拆只有说明书以及固态硬盘本身;MP600则多了一个散热套,可见其发热厉害。
测试平台
配置:
CPU:AMD3950X 4.3GHZ
内存:芝奇焰光戟DDR4 3600 C16 32GB
主板:ROG C8H
电源:ROG雷神850W
散热:恩杰海妖Z73
操作系统:Windows 10专业版64bit
HMB原理就是在不影响主机性能的情况下“借用”内存供SSD缓存使用,不稳定时又“还回去”,整个过程安全、自动、无毒无害。
但是此技术需要系统Win10 1803版本以上版本(具体适配需要咨询操作系统版本信息)以及一些新固态支持才行,比如SN550、SN500、RC500这些固态可以查到支持相应技术。
2.速度对比测试
得益于优异的测试系统各项技术支持,所有固态表现基本都跑出或非常接近厂家宣传值。
MP600的连续跑分确实漂亮,但是随即读取并没有明显拉开,SN550的随即读取数据也不错,做到了全面覆盖760P的水平。
特别是在选用32G选项进行测试时,760P速度基本掉落至sata固态硬盘水准。
3.个人使用体验
当然也有一些人游戏玩家说换了SSD感觉差异不明显,实际上也可能是因为游戏中数据传输量没那么大有关,更多表现为游戏启动速度。而像我经常处理照片来说差异就非常大了:
照片拍摄习惯至少是RAW起,平时一天拍照回来的照片数据不但数量多而且很大,将照片拷贝进入电脑以及做备份,速度慢的时候甚至可以先去洗个澡,而速度快的话就可以立马完成了。
照片拷贝及备份完成后,终于可以开始工作,比如知识拍摄日落至入夜这一段的延时摄影,一共有164张照片:
把这些RAW照片拖入PS,在camera raw打开,固态硬盘只需要不到5秒打开,而机械硬盘需要10秒。
自己完成了大体修饰以及尺寸调整,终于可以将照片转为JPG导出了,导出过程固态硬盘只需要40多秒就可以完成这100多张照片的导出,而机械硬盘需要1分14秒,这可能稍微影响你关电脑上床睡觉的时间。
通常延时摄影会采用堆栈的处理,固态硬盘不到5分钟完成了164张RAW照片的堆栈,而在机械硬盘读取需要5分20秒左右。
虽然这些时间很多都是以秒来计算的,但是作为生产工具往往就是争分夺秒,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累计无数时间无数次操作那结果都是巨大的,所以固态硬盘的性能十分重要。
4.温度对比测试
大家都知道固态硬盘数据很快,但强大性能的同时发热也是巨大的,所以温度控制对于固态硬盘其实也是十分重要,过度的高温/低温会对降低固态硬盘的读写速度,甚至会导致硬盘损坏。
此次比较主角依然是SN550和760P(Pcle3.0),760一直有温控表现优秀的口碑,所以下面我们看看SN550会有怎样的表现。
比较麻烦的是760p无法直接监控温度,所以我只好拆开散热片,直接使用热成像仪进行对比测试。
下面测试为开机器10分钟后进行,此时没有数据传输。
760P表现:
SN550表现:
可以看出760P在温度控制方面表现确实优秀,甚至似乎有主动降温的机制(逐渐出现紫色)。但SN550同样不落下风,而且发热主要集中于主控区域。
测试2为跑CrystalDiskMark测试时进行,以此模拟大量数据传输情景。
760p表现:
SN550表现:
可以看到在大量数据传输的时候SN550温控对比760P显然更胜一筹。
另外从两者外观也能看出:SN550虽然为1TB大容量,但仍然能保证单面PCB设计,为优异温控打下基础;
而760P主控上安装了一大块金属散热片,所以在主控区域温度控制确实不错。
另外得益于ROG C8H主板自带M2散热片,配合南桥散热风扇,平时使用时M2插槽内的固态硬盘都得到了比较有效散热。
海盗船MP600和WD Blue SN550都自带温度监控,所以可以在电脑上直接查看SSD的温度情况。
下面数据同样印证了SN550温控的优异表现而且数据也比较准确,当然MP600是pcle4.0通道,所以温度偏高附赠散热片也是正常。
然后依然是运行CrystalDiskMark ,同时上下测试对比可以看出主板M2散热条对SN550温度控制效果明显(从60下降至40+),所以上方速度测试始终能跑出官方标准的理论速度。
PS:MP600因自带散热片,所以我没有尝试将其在无散热片状态下测试。
值得一提的是其实SN550有西数自带的仪表盘软件Western Digital SSD Dashboard,软件非常方便观测固态硬盘状态以及性能表现。
可惜此软件不兼容其他家产品,所以刚才在测试中没有引入使用。
小结:
可以看到760P虽然性能不是很好,但是此前凭借着不错的散热表现曾被广大笔记本用户推崇。
而技术的更新带来更好的产品,数码产品为什么往往说就是买新不买旧。SN550不但在性能上完全碾压760P,而且温度表现还略胜760P,无论是对追求极致性能的PC用户还是担心温度的笔记本用户都十分友好。而MP600毕竟是pcle4.0的规格,本身购买者就不是很多所以更多作为参考了。
海盗船MP600:虽然是pcle4.0通道但采用群联E12主控,在跑分上目前虽然是最强的,但其实离跑满pcle4.0还差挺远,实际体验我觉得是有点对不起价格的,可能是期待越大失望越大吧。所以我也不会急着进一步跟进pcle 4.0,看看之后的群联E16主控能在随机读取数据上是否有质的提升。
WD Blue SN550:最初只是作为新电脑临时购买的,但实际性能及各项表现显然是出乎我意料的,各方面都表现优秀,台式机和笔记本都十分友好。个人认为在1T容量的固态硬盘里性价比最高的选择了。
Intel 760p:虽然是老款但价格居高不下,实际表现也就在温控上稍微找回了一点面子,其他方面可以说基本完败,再加上售后不太友好,性价比很低。我也不记得当初谁给我推荐的,请把头伸过来给你看个“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