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机/Nas/软路由All in One丨十二年的进化

李小白JieaoLee 李小白JieaoLee 2020-04-11 09:43

从BT下载机,到HTPC,到 Nas服务器。再到现在的软路由All in One主机,横跨十多年。

下载机/Nas/软路由All in One丨十二年的进化_新浪众测

下载机/Nas/软路由All in One丨十二年的进化_新浪众测

最近折腾了一个多月,家里的「媒体中心」终于升级完成软路由/旁路由/Nas/Win10 All in One主机。它的上岗,意味着先前的Nas服务器下课。这是家中第三个退役的家庭共享媒体机。

从08年第一部BT下载机,到后来的下载机/HTPC,再到近代的Nas服务器和刚刚上岗的软路由All in One,时间跨度十多年……相信有很多爱折腾的小伙伴都是这样的路径走过来。
08年那会儿,虽然也有提供在线视频服务的网站可以在线看视频,但是对网络下行速率要求有点高。家用「宽」带,面对在线视频力不从心。且在线视频和清晰度实在一般,资源也不够丰富。所以「正常人」都选择下载到本地观看。下载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购置,也是第一次将「家庭媒体中心」的概念具体实践。

时年斥巨资(¥330)购置的是一部二手IBM小主机。准系统配置PIII 866/256MB。

下载机/Nas/软路由All in One丨十二年的进化_新浪众测

当时这玩意俗称「BT机」。
为咩?因为很多资源是无法通过http/ftp获得。最初P2P形式,比特精灵/比特彗星软件都称为「BT下载」,与今天的挂PT差不多一个意思。
BT机到家后,插上一块160G的大硬盘,安装Windows Server 2000。放置路由器旁边的柜子里。柜子钻孔,引入电/网线。齐活,上岗!

彼时民用网速虽然落后,但是视频已经达到了720/1080P。有了值守的下载机,体量相对大一些的1080视频也能较从容的获取。分时限速,24小时不停的下载,榨干了带宽。远程桌面添加下载任务,局域网看视频。仅下载和存储这两点,BT机于个人而言就很超值了。

PIII 866在2008年已经非常羸弱,除了下载,更多的任务显然无法胜任。可贪心如我,还是尝试了更多的可能,比如用它挂QQ等级,挂QQ宠物……

第一次搞BT机,不仅缺少经验,相关可借鉴的资料也很少。那样的时代背景,加之个人愚笨,瞎搞一通必然会有很多烦扰。
首先是忽略了功耗,PIII 866的功耗并不低。电费是一方面,重要的是发热。其次这款IBM机箱高度整合,外型小巧便捷的代价是更容易发热。进而还将它放在柜子里,结果,它就很热,很热……会莫名就挂了… 让人火大。 

下载机/Nas/软路由All in One丨十二年的进化_新浪众测

归咎本源,是这套硬件根本就不适宜做7x24小时值守的BT下载机…

就在这样不定期Down掉的状态下,这部BT机还是踉踉跄跄「坚强」服役了两年多。它最终在时间来到2011年退役。节点是硬盘坏了。当即选择整套升级。折腾第一部下载机,累积了一些经验。

值守机器的功耗一定要小,发热一定要低。
不能偏颇的认定其工作任务基础低端而选择过低的配置。
HTPC功能很有必要。

思路清晰,有明确的需求。就很快锁定目标,梅捷E350。
斥巨资(¥880)购入。

下载机/Nas/软路由All in One丨十二年的进化_新浪众测

下载机/Nas/软路由All in One丨十二年的进化_新浪众测

下载机/Nas/软路由All in One丨十二年的进化_新浪众测

准系统E350/2G,搭配无线模块。APU功耗小、发热低。立人机箱更加小巧。上岗工作后果然体验很棒,除了常规的下载/存储任务,还用它网游挂机……
一起玩网游的哥们看到挂机效果,也托我买了套一模一样的…… 有时外出时还用手机远程桌面看看挂机情况,掉线或者出意外了,就通过手机再挂上……

这部E350先是原位替换了IBM小主机的坑,又随我搬至新家。工作环境一直是暗无天日的柜子里。

下载机/Nas/软路由All in One丨十二年的进化_新浪众测

任务与先前的BT机一样。BT/迅雷下载,页游挂机。在家庭局域中充当「媒体共享中心」。偶尔出来晒晒太阳,接上电视客串一下HTPC。
这些「基础」的任务于E350而言非常轻松,甚至在其暮年,系统升级更稳定的WinServer2008也未见疲态。
没有新的需求,就没有升级的必要。如此,这部E350超期服役。几乎7*24小时高强度的工作了6年……
可谓铁打的平台、流水的硬盘。先后挥别了500G/1TB/2TB/4TB历任硬盘战友。
路由器邻居也继往迎来802.11g/802.11n/802.11ac。
生命周期横跨intel Core 2-8代……从时间线上看,它是身边最长情的数码产品。
至今,我仍然珍藏着它的「遗体」。

E350这套机器的综合表现虽令人满意,但并非完美。汲取先前的经验,选择功耗更小的APU,事实证明这很明智。主板搭载的散热配置,散热片、风扇也中规中矩。讲道理,就不应该存在散热的问题。可在实际使用职工,大部分时间依然是很热、很热。环境温度到达一定阈值时,它的机身表面甚至会滚烫。对性能和稳定性有很明显的影响。

下载机/Nas/软路由All in One丨十二年的进化_新浪众测

下载机/Nas/软路由All in One丨十二年的进化_新浪众测

偶尔也会给它做个SPA,清灰除尘。但是收效甚微。
观察发现,在柜子里工作是发热的次要原因。因为拿出柜子接电视时它也是很热。主要问题集中在机箱上。小巧就意味着高度集成。机箱紧紧包裹着17*17cm的itx主板,各部件过于密集紧凑,没有过多的散热空间。移除上盖就有明显好转。机箱尺寸对散热的影响、这在我心里埋下了种子……

时间来到2016年,几年发展,信息爆炸。数据量激增。这样的背景下有了新的需求,Nas服务器。
这部E350的性能,在当时、甚至在现在也尚且能对付组个Nas。但是它高度集成的机箱,无法装下2块以上硬盘。最后,作为一件数码产品,它退役的节点竟然是物理性的「缺陷」……

着手下载机/共享机升级为Nas服务器。选配硬件时,过往的IBM PIII 866和E350在散热和扩展性上表现出的短板影响了我的判断。影响到什么程度呢?矫枉过正……

下载机/Nas/软路由All in One丨十二年的进化_新浪众测

这一次我选了一个超级大的机箱,九州风神的「蒸汽城堡」。其绝对容积都超过一般的中塔机箱。与之前E350对比起来,画风是这样的……

下载机/Nas/软路由All in One丨十二年的进化_新浪众测

机箱问题心有芥蒂,其他配置则了然于心。
彼时做Nas比较成熟的华擎J3160。斥巨资(¥469)购入。

下载机/Nas/软路由All in One丨十二年的进化_新浪众测

下载机/Nas/软路由All in One丨十二年的进化_新浪众测

插根8G条,拼凑了两块4TB硬盘。很快搞起。

蒸汽城堡机箱的空间没的说。甚至有空间加装了吃灰多年的刻录机,想着偶尔刻个碟。

下载机/Nas/软路由All in One丨十二年的进化_新浪众测

在我还在构想着,这空间都可以加装硬盘笼时…发现这块华擎3160的短板。只有俩个SATA接口……
平时接触的大多是ATX/MATX主板,甚至先前的E350 都有6个SATA接口。一直以来都忽略了SATA接口数量。于Nas服务器而言,能上多块硬盘是重要指标之一,这个疏忽太低能了……

犹豫要不要退掉J3160,换一块其他同级、多SATA接口的主板。
当时除了华擎的这款J3160,其他品牌/型号大多也都是SATA*2。偶有SATA*3/*4的型号却是DDR3L内存槽,更换的话还需要额外购置内存。而以J3160的性能为基础,更高级的平台就都是刚上市的新品了。譬如N3150,虽然具备SATA*4,可售价着实虚高(¥700+),心理的「价格认同感」太低。

另外,一时说一时话。当时手头只有两块4T硬盘,且搞黑裙是写U盘形式,洗白后写入硬盘引导。更多的SATA接口在当时并非绝对刚需。唯一遗憾也就是不能装光驱了,这无关紧要。综合考量就没在折腾,用J3160先捅咕着吧!

可短板终究是短板,不会因为当时的「满足」而永远掩盖。
很快,在实际使用中,单一的黑裙无法满足日常需求。虽然群晖的套件在彼时已经很丰富,可终究小众。在资源获取/下载功能上,较之Windows平台相去甚远。让人很是怀念E350……
翻出E350重新上岗?下载机/Nas服务器同时上岗未尝不可。但双机值守总给人走回头路的感觉。
构想一番,Windows+Hyper-v虚拟机黑裙应该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方案确定的同时,问题也就出现。没有SSD的Windows,体验一定不会太好。可J3160已经没有富余的SATA接口加装SSD硬盘。在当时,这个级别的主板更是不可能有M.2。

咋办哩?加装了一块PCIe转SATA的转接卡。
¥30块买了一块PCI转SATA扩展卡,兼容性不错。除了增加了开机时长,大概+40秒。其他方面都很稳定。

下载机/Nas/软路由All in One丨十二年的进化_新浪众测

如此,我不仅加装了SSD作为系统盘,同时又把光驱上了。配上不同颜色的SATA线,以便更直观区分SATA槽与设备的对应关系。

下载机/Nas/软路由All in One丨十二年的进化_新浪众测

这么大的机箱,硬盘槽其实只有俩。所幸空间充裕,稍微改装了一下。在光驱托板下开了4个洞,挂上SSD。

下载机/Nas/软路由All in One丨十二年的进化_新浪众测

对,你没看错。4个洞,笨笨咔咔的开了好几次才装上……

至此,家中的下载机/媒体共享中心过渡到了Nas服务器。
Nas服务器谈不上打开新世界的大门,但群晖的各项、尤其一些细微的小痛点的处理上让人体验舒爽。使用期间,一直有购置一部白裙的冲动。可还是自身那种「价格认同感」的心理作祟,对于「买软件、送硬件」的群晖,心理上总有些觉得不值。
且Windows+黑裙使用起来已然舒爽,补全黑/白裙功能差异的方法也很简单。这套主机也就这么一直用着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还是机箱……
最初的IBM主机和梅捷E350立人机箱有因为小巧而造成散热、扩展性等问题,自身过分解读了这些负面影响,矫枉过正。脑抽般选择了蒸汽城堡这样「巨大」的机箱。

下载机/Nas/软路由All in One丨十二年的进化_新浪众测

这样的尺寸,根本没可能再像从前的下载机那样放置柜子里。虽然这些在之前考虑过,计划也是将其放在书房里。但我忽略了另外一个问题——噪音。
所幸J3160是被动散热片,没有风扇。但电源的噪音24小时吵扰。尤其寂静深夜,就只有它在那嗡嗡,真心闹人!

为此,斥巨资(¥389)购入无风扇电源。

下载机/Nas/软路由All in One丨十二年的进化_新浪众测

下载机/Nas/软路由All in One丨十二年的进化_新浪众测

额定300W,长城电源,虚标有下限。满足Nas服务器绰绰。从此世界安静了……
可以专注的冥想、习字、读书,呃…… 主要是打游戏、看片……

在这部J3160/Windows Hyper-V黑裙服役3年多里,表现一直很稳定,几乎没怎么折腾过。它就安静的在书房角落尽职尽责。它最终退役的原因很简单,有更多、更高的需求——软路由/Nas/All in One。
涉及多系统、虚拟机,J3160的性能显然无法胜任。就像柯达至今生产的胶卷依然是世界顶级,只是时代与主流不再需要了。事实上,并没有完全废弃掉这套J3160。All in One是个「深坑」,鼓捣起来似乎没有终点。在折腾All in one的过程中,尤其是引入各项功能的测试阶段,一部备份机来做调试是非常有必要的。

下载机/Nas/软路由All in One丨十二年的进化_新浪众测

斥巨资(¥380)购置一开放式的机架,这部J3160就躺在了我的电脑桌上,作为测试机使用。
在安静工作3年多里,没怎么招惹它。反倒是退役后的它很忙碌。关于All in One主机的每一个构想、每一项测试都先在它身上进行调试。硬件拔拔插插、系统装来装去…… 充当了一个很好的辅助,发挥着余热。

J3160建Nas又总结了一些经验:

机箱不宜过大……
CPU工艺发展至22nm后,散热已经不是问题。
扩展性很重要!

升级为All in One这一轮的选配,总结、汲取先前关于工作环境、关于散热,以及平衡好机箱尺寸等问题,成果还算成功,目前没有明显硬伤。

下载机/Nas/软路由All in One丨十二年的进化_新浪众测

甄选过程十分「痛苦」……简单说结果,最终斥巨资(¥400)选择了映泰A10n8800p。

下载机/Nas/软路由All in One丨十二年的进化_新浪众测

集成AMD FX8800 4C4T
功耗15-35w功耗
ITX主板
DDR4*2内存槽
M.2接口 支持NVMe协议

太完美了!

当然,这其中还有一部分「情怀」分享。
这板儿上集成的FX8800,是AMD在2015年移动芯片上的拳头产品。
彼时,正在选购一款笔记本。作为AMD粉丝,AMD平台的笔记本向来都在购置考量范围内,十分关注搭载FX8800的本子。至于AMD的U发热、性能低等问题完全都可以用信仰来填平。

下载机/Nas/软路由All in One丨十二年的进化_新浪众测

去Acer/联想实体店体验了不同型号搭载FX8800的实机。最终……我选择了搭载i5 5200U的联想的Yoga3…… 我的信仰还是不够坚定……

事实证明,选择是正确的。笔记本的使用场景和担当任务的属性对性能要求不高,带触屏的Yoga3至今仍然服役。如果当初选择了FX8800的本子,怕是早已寿终正寝。
信仰虽然不那么那么的坚定,可情怀一直在心。FX8800如今已经「沦落」到这个地步,组All in One就补缺一下当年的「遗憾」吧。

准系统选好,机箱很关键……
这一次,精确测量了要放置的柜子,同时兼顾未来升级的可能,最终机箱选择了TT Core V1。

下载机/Nas/软路由All in One丨十二年的进化_新浪众测

下载机/Nas/软路由All in One丨十二年的进化_新浪众测

嗯,光看这尺寸比例,就感觉这次选的还行……

下载机/Nas/软路由All in One丨十二年的进化_新浪众测

箱子ITX很合适。并且也能勉强装MATX的板子,为了今后升级做基础,MATX的选择范围会更宽,性价比也要比ITX高。

下载机/Nas/软路由All in One丨十二年的进化_新浪众测

硬盘升级也在计划中,且有明确的目标:西数element 12T,拆氦气盘。无奈蹲了很久也没蹲到,最近一次美亚开车又没抢着,索性斥巨资闲鱼加价(¥1450*2,加价大约¥100)购买两块。

 

西数12T氦气盘,开车总错过,闲鱼加价购。

最近着手升级家里Nas,意折腾成Nas/软路由All in one。传承垃圾佬精神,硬件从0开始拼凑

网卡方面,折腾之初用USB转RJ45进行测试调试。而后购置了82576 T2。但随着折腾的延展,又升级到了i350 T6。

下载机/Nas/软路由All in One丨十二年的进化_新浪众测

下载机/Nas/软路由All in One丨十二年的进化_新浪众测

最终实现了6口网卡分别直通4系统:

主路由iKuai*3
旁路由OpenwrtLean*1
下载机Windows10*1
Nas群晖DSM*1

3+1+1+1,刚好6个口!

 

下载机/Nas/软路由All in One丨十二年的进化_新浪众测

双硬盘直通。

双线N拨,带宽叠加至D 800MBps/U 200MBps。下载/Nas服务在软路由加持下各项表现更加精进,周遭折腾绝壁物有所值!

下载机/Nas/软路由All in One丨十二年的进化_新浪众测

文中多次戏谑提及「斥巨资」……
真较真算起来,过往十几年在下载机环节上的投入不过3-5K。
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下载机/HTPC/Nas/软路由All in One为自身、为家庭提供的优质体验收益是无法量化的。
更珍贵的是折腾的过程,需要时间精力。投入的热情和过程带来的快乐,千金难买!

生命不息,折腾不止。关于组All in One主机,硬件/软件涉及要素太过宽泛,后续会另起贴与小伙伴的分享折腾中的踩雷与快乐。愿我们都能在如今这样科技高速发展、信息爆炸的时代中少一分焦躁,多一份归本初心的热爱

(声明: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和新浪众测共同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众测立场。)
0 0
分享 商务合作 返回
微博 QQ空间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