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后- First 影展背后的 Apple

果核Group 果核Group 2020-08-07 11:27

8 月 3 日的晚上,First 影展举办了红毯仪式,演员井柏然、易洋千玺等压轴在最后的颁奖典礼上致辞。但避开这些焦点,我们在 7月 30 日上午走进了举办地酒店的一个小小的工作间。

刚来到场地时,负责这一次 First 影展青年训练营 DIT 技术支持的张梓轩在门口迎接了我们。刚到工作间门口,他却让我们稍微等一等。

因为影展组委会的安排特别紧密,所以这次 DIT 另一位主要的负责人杨帆老师昨晚熬了大夜刚起床。没几分钟,杨老师就睡眼惺忪地走了出来,我们赶紧打了个招呼。

杨老师略显局促地让我们进去坐,一边指了指自己的身体说要臭了,说了声抱歉,边抓紧去洗澡。

进到房间以后,整个感觉和想象中的影视后期工作室完全不同。其实这都称不上是一个工作室,它在承担这个工作之前,显然只是一个普通的杂货间。几张桌子,随意堆放的椅子。

而当看到一排紧贴在一起的椅子以后,我突然意识到这个工作间里根本没有床,而杨老师就是躺在这样梆硬的椅子上睡觉的。

幕后- First 影展背后的 Apple_新浪众测

我们的采访,就在这个「杂货间」里开始了。

「如果是 Windows ,接线就要花很长时间」

First 影展和平时的影片制作还有着非常明显的不同。本次影展特别设置了训练营环节,在这个训练营中,学员们要在一周之内完成自己的影像制作,并为数字电影放映准备 DCP(数字电影放映包),这其实对于后期团队提供了非常高的要求。

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搭建。因为所有设备都需要提前运输到现场,甚至是在到达现场之前,张梓轩都不知道都会有哪些设备,所有的这些设备并不是只要插上就可以使用,而是需要根据不同的工作流程有序地进行重新匹配安装和调试。

因此搭建本身就是一件非常耗时的工作。

幕后- First 影展背后的 Apple_新浪众测

张梓轩老师

好在这一次所有的设备都是采用 Apple 设备,让搭建流程大幅度简化。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接口统一带来的便利,只需要一根雷雳 3 的线缆几乎就可以串联起所有的设备。

这一点我们在现场就可以明显有所感知,即使在有十几台设备的情况下,依然没有看到杂乱的布线,所有台面都非常的干净整洁。

几乎所有的设备都是一根电源线,一根连接线。

要么是 Mac Pro 连接 Pro Display XDR,要么是 iMac Pro 连接 Pro Display XDR,甚至是一些主要的机器上,还连接了 iPad Pro。

而这一切也正是只有真正完整的硬件生态才能实现,缺一不可。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便利,为 7 部电影搭建一个后期流程中心,也才仅仅是用了半天时间。

「如果是 Windows 电脑,光各种接线就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说到这里,张梓轩做了一个简单的类比。

好搭建不是关键,好用才是关键。

追求快是一方面,但是对于影展这样的特殊环境,稳定性尤为重要。在这次影展的训练营中,有 7 部不同的影片同时在后期制作。这其实某种意义上就是相当于 7 个电影剧组在同时拍摄。

由于设备的数量毕竟有限,所以想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高质量完成,就要求这些 Mac、iPad 需要全负荷的不间断运转。其实这让整个 DIT 组都非常的担心,因为只要有任何一台设备出现任何故障,都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工期问题,这很有可能意味着有一部电影就无法如期进行展映。

幕后- First 影展背后的 Apple_新浪众测

但是庆幸的是,没有任何一个设备出现问题,所有的设备都在高负荷下稳定运行。

其实我也有观察到,几乎所有的电脑已经使用了最新的 macOS Catalina 系统。这是一件非常少见的事,因为对于这些真正的专业生产力用户,很少愿意升级最新的系统。因为每一次新系统的升级,就意味着要重新部署摸索以及面对稳定性的考验。

尤其是想要说服杨帆老师这样具有多年影视后期经验的老师更是如此。但是 19 岁的张梓轩则更愿意尝试新事物,所以他特意向杨老师推荐了 macOS Catalina 的随航功能。

这一功能实现了iPad Pro 在影视后期中的应用,通过连接 iPad Pro 可以当作调色后期中的示波器。这样节省了更多的屏幕面积,让调色师可以聚焦在作品本身。

当然,经过多日的使用,macOS Catalina 还是经受住了稳定性的考验。

「在好莱坞,剧组到处都是 iPad」

不过,说到 iPad Pro,本来我们以为在剧组中顶多就是作为一个「副屏」而已。但是当和两位老师真正的深入了解以后,才知道 iPad Pro 在影视制作中,早就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一环。

幕后- First 影展背后的 Apple_新浪众测

杨帆老师

我们前面提到的随航功能真的不是一个小功能,而是真的大有用处。因为剧组在外地拍片子时,真的不可能带全所有的显示器,尤其是那些几十万的。

但是 iPad Pro 本身的色彩显示非常的准,而且最重要的是, iPad Pro 配合 Apple Pencil 可以作为手绘板。

其实手绘板在影视工作中也是有需求的,如杨帆老师所说,在以前很多组都是需要配备 Wacom 的数位板,他自己的公司甚至有一段时间都会在考虑批量购买。

但是他们发现使用传统的 Wacom 数位板,不仅非常笨重,还必须连接线,而且价格还不低。而如果是使用 iPad Pro,不仅功能上可以完全代替,甚至还可以实现很多数位板无法达到的效果。

经过几番聊天,我们才发现张梓轩本身也是一个核心果粉,几乎使用过所有的 iPad。

说着说着,他就直接拿出了自己的 iPad Pro,展示了这一次 DIT 部门非常完整的设备部署图,而这张图正是他使用 iPad Pro 上的 Goodnotes 这款软件绘制的。他来之前就已经做好了规划,到了现场以后只要按照图纸连接即可,非常方便。

幕后- First 影展背后的 Apple_新浪众测

其实这就是 iPad Pro 的优势,它拥有极致的便携性和多用性。而这样的特性,恰好就是影视制作中最为需要的。

据杨帆老师说,他们在和国外的同行交流中发现,基本上国外的好莱坞团队已经开始规模化使用 iPad Pro。

这可是在已经高度工业化的好莱坞,他们做出任何决定都是需要经过严密的商业效率考核的。其实现在国内的很多剧组也是如此,一进组就准备了几十台 iPad Pro,然后给不同的部门按需分发。

杨老师也为我们举了几个例子。

比如场记部门,会用 Movie Slide 这个非常专业的场记 App。传统的场记板,能提供的信息其实非常有限,但是像 iPad Pro 这样的综合场记板可以做到的就非常多。

它可以直接通过拍照、录音、视频等各种方式准确地传达导演的意图,例如哪一个画面穿帮了,就直接可以拍摄下来,立刻让道具组明晰。

比如作为监视器。在以前,因为监视器资源相对稀缺,各部门只有涌到导演的大监视器面前才能回看,但是现在每一个 iPad Pro 都是一个无线的监控器。

无论是使用 Qtake 这款软件,还是在使用 VUER 这个软件,可以通过蓝牙直接连接 BlackMagic 摄影机,都解放了大家的监片场景。

而且负责部门可以通过 Videohub 这个软件打造一个网关来控制信号分配,给不同组设置不同的权限,从而看到不同的画面。

幕后- First 影展背后的 Apple_新浪众测

但最有意思的是,其实很多导演和片方甚至会要求使用 iPad Pro 来观看显示效果,因为毕竟现在的内容消费基本上已经是以互联网为主,所以 iPad Pro 可以看到最终的实际呈现效果,更能贴近接近观众的享受。

正如杨帆老师所说:

「很多时候片方不在乎是不是几十万的监视设备,他们只在乎在 iPad Pro 上看起来如何。」

「不好使,是不会买的」

杨帆老师的性格非常直爽,还没有等我们提出问题,就已经开始主动和我们分享一些自己的设备使用经验。而且是一开口就让大家感受到了一种「直接的真诚」。

「不好使是不会买的。」这是和杨帆老师采访上来的第一句回答。 

杨帆老师自己用非常简单的几个字评价了自己对这些 Apple 设备的看法。杨帆老师在业内可以说早就是名声在外,他所在的喜悦电影基本上在中国的影视后期领域无人不晓。我们看到的许多脍炙人口的院线电影,都是出自这家公司。

对于这样的影视公司来说,基本上都是批量采购 Mac Pro 这样的产品。其实专业用户和普通用户之间对于产品的看法是完全不同的,比如很多人认为 Mac Pro 这样的产品应该是标准的桌面设备,基本上不会有什么移动可能。但是对于剧组来说,「机动性」几乎是一定要考量的要素之一。 

幕后- First 影展背后的 Apple_新浪众测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工作间里张梓轩特意给我们展示了一个非常酷的设备,这是一套完整的影视后期工作箱。

在这个箱子中,包含了上一代 Mac Pro,也就是大家俗称的垃圾桶。除此以外配备了存储模块、输入模块、以及显示模块。而所有的这一切都容纳在了这一安全箱中。

这样的箱子会肩负不同的工作,比如展示的这一台箱子就是用来专门「拷卡」,也就是汇集素材。

所以是不是能够说带走就带走,就变得尤为重要。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一个考量标准,包括像是 iMac Pro 这样的产品也深受剧组的喜爱。因为只要一台机器、一根线,到现场以后就可以快速开始使用,集合了高性能的主机和高素质的显示器。

而另一个重要的不同,就是对待价格的看法。很多人认为像是 Mac Pro 或者是 Pro Display XDR 这样的产品都是价格非常高昂的。但是只要你真的了解对应的市场,则会发现其实事情是完全相反的。

杨帆老师特意提到了 Pro Display XDR。其实市面上支持杜比视界、HDR10 和 Hybrid-Log Gamma (HLG) 播放的显示器,基本上动辄就是十几万起步的。

而 Pro Display XDR 的价格基本上只有三分之一。对于这些大公司来说,还不仅仅是一台的差价,基本上很可能是数十台的差价,其中成本的节省不言而喻。

这对一些小型工作室也是一种友好,「Mac Pro + Pro Display」的性价比是非常高的,不仅节省了人力成本,也节省了时间成本。

幕后- First 影展背后的 Apple_新浪众测

而谈到最新推出的 Mac Pro 时,杨老师也是赞誉有加,特意提到公司最近刚刚购买了一台来使用。相比上一代垃圾桶,这一次的 Mac Pro 性能和扩展性是绝对质的飞跃。

尤其是通过 Afterburner 加速卡, Mac Pro 可实现解码最多达 6 个 8K ProRes RAW 视频流、16 个 4K ProRes 视频流或 23 个 4K ProRes RAW 视频。从渲染到实时剪辑, 4K 不用转码。

而且 Mac Pro 的架构为多模块化图形处理器设计,通过 MPX 模块可以非常方便地配置和升级所需要的图形处理器。而两个 10 GB 以太网端口,也可以让团队直接写作,传导素材更加高效。

作为对比,用 Windows 打 DCP (把素材转换成数字影院放映的数字包)的话基本上是 3 帧每秒,8 个小时才能完成 2 小时电影的DCP。

使用 Mac Pro 轻松实现软件上限 24 帧每秒,而且此时处理器才用了 55%。这在一些高规格制作,例如 8K 的电视剧制作中非常重要。

 

是技术,更是艺术

在杨帆、张梓轩两位老师聊天的过程中,你能感受到他们对于专业的敬重。而最有意思的是,恰好两位老师又是两种不同的风格。 

对于张梓轩老师来说,自小就对于这些数字设备有着浓厚的兴趣,年仅 19 岁的他正在加拿大求学。从他的身上,我们能看出活力和热忱,在和我们分享关于他所有的设备时,都是如数家珍。他非常敢于创新,也敢于实践,特别喜欢尝试新事物。

而对杨帆老师,多年的职业素养让他对一切设备都抱着最为专业严谨的态度,他不在乎一些花头或者是噱头,一件设备能够产生价值,节省成本,提高效率就使用,否则用他自己的话说:

「是不会买的。」

幕后- First 影展背后的 Apple_新浪众测

但无论是勇于创新还是保持严谨,最终都在 Apple 生态上找到了一个交汇点。对于两位老师的工作来说,他们都需要既掌握严谨的技术知识,也需要有着很好的艺术敏感度,也正因为如此,往往对于使用的设备有着更高的要求。

这也是为什么如杨帆老师所说,业内主流的剧组基本上都是在用 Apple 产品来打造自己工作流。不同的设备之间可以连续互通,而基于稳定系统的高质量应用又可以提高效率,不仅节省人力和时间成本,产出的效果也远远超过前期的投入。

这某种意义上,也是所谓科技和人文交汇点的隐藏含义。

尾声

聊着聊着,我们才意识到已经打扰两位老师许久,深知两位老师时间的宝贵,便主动结束采访准备离开。

回到上海以后,我们看了 First 的直播。训练营的多部影片受到了媒体和影迷的高度好评,尤其是《出圈》和《37.2》更是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赞誉。

而这也让我突然意识到了电影艺术的独特魅力,奖赏不仅属于演员和导演,也属于在「杂货间」里,并排的四个椅子上后期到天亮的每一个幕后工作者。

不仅是 Mac 背后的他们,更是荧幕背后的他们。

作者 | @Derrick Zhang
编辑 | Nicole

(声明: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和新浪众测共同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众测立场。)
0 0
分享 商务合作 返回
微博 QQ空间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