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200mm焦段镜头是一种怎样的存在?这颗镜头在专业摄影师和摄影发烧友群体中有着超高的人气,如
#大玩家#旅行摄影,为何我痴迷24mm定焦镜头?
所有图片为本人旅行真实拍摄,盗窃必究
【防杠前言】:标题明明写24定焦镜头,作者用了大量25mm镜头又是什么鬼?这个问题要交给蔡司来回答,Batis 25mm、Biogon 25mm这些头偏偏不给设计成24。另外,富士16mm APS-C镜头怎么成了24mm?这种问题不要随便张口就喷,问问度娘“35mm画幅换算”。最后,评论区98%摄影师都比我拍得好。
关于24定焦,我用过这些头▼
* 蔡司 Batis 25/2.0
* 蔡司 Biogon 25/2.8
* 索尼 GM 24/1.4
* 富士 XF 16/1.4
* 佳能 EF 24/1.4
机型从日系到德系,不同品牌的镜头都有,以下样片参数就不详列了。
▲每去一个新的国家,博物馆、画廊、酒吧是我必打卡之处。拍摄艺术展,我是逐渐爱上24mm焦段的,刚开始接触摄影的时候,总是贪心,恨不得镜头广得可以容下所有事物。旅行中要是长年累月就知道用超广角镜头,真的有点傻。24mm刚刚好,不算贪心,也不算保守,我个人觉得很适合此类艺术场景的拍摄。
▲随着我去往的国家增多,定焦镜头我是越来越爱,变焦头慢慢被冷落。很简单,我不想手中的设备给人以攻击性——长枪大炮怼人拍有时候real高调不友好。定焦镜头焦段可选择范围也广,如果只能带一颗出门,我会毫不犹豫拿起24mm这颗。
▲说到另一个拍摄场景——家居设计商店。去欧洲和北美,我是很喜欢探索这类商店的所有细节,每个细枝末节都透露着设计质感。我觉得24mm镜头来呈现家居之美就刚刚好,都说室内建筑拍摄越广越好,恨不得小于16mm,如果拍摄非商用,超广焦段拍出的画面看多了不腻味吗同学?24mm已经能够容纳相当多的画面元素了,关键在于相机后面的人脑如何运用镜头语言,你同意吗?
▲不说虚的,相机镜头我就不爱bb参数个不停,东西是买来用的,记录日常,记录生活。话说回来,35mm定焦我挂机了小半年,始终觉得有些视觉“平庸”, 因为街头摄影也比较多,我发觉24mm越用越顺手。焦段广,不好控制画面?没在怕的!个人观点:构图和拍摄角度才至关重要。
加拿大温哥华
美国西雅图
挪威特罗姆瑟
▲以上全是我的旅行实拍,都是相同焦段,机身分别是富士和徕卡。当我记录当下的风景,实话说我很佛,机型我不太挑,管它APS-C全画幅M43,拍到才是王道,正儿八经要讲究风景摄影的画质,还不如直接上中画幅好了。相反,我更在意镜头的焦段,就喜欢24mm焦段不偏不倚的感觉。我个人认为风景摄影有两个极端,拍全景必定用到广角,如果要追求空间压缩感,那长焦镜头才是少不了。综合考虑,24mm更适合自己。
▲其实相同的场景我也用了其他焦段的镜头拍摄,最后发现我还是更爱24mm镜头呈现的美感。不得不提,我使用的大多数24mm定焦畸变控制都较好(比起变焦),当画面中几何元素明显,24mm焦段还能进一步将之突出。我试过超广头,画面本身的几何走向不可避免会被扭曲,而长焦头就是太过于局部限制。
▲关于24mm定焦拍摄,再分享我的心得:如果想要加强画面的纵深感,直接竖构图即可。
▲广角定焦头,我压根就没有奢望要空间压缩感,即使有f/1.4这类大光圈,24mm镜头始终无法营造出空气切割般氛围。当焦距越远,压缩感就越弱化,如果要前、后景虚实对比强烈,24mm镜头能做的就是尽可能靠近被摄物体。镜头结构决定,关于空间压缩感,不必苛责24mm定焦。
想追求强烈的空间压缩感,至少50mm起步吧,请参考我以往的原创:
▲很多拍摄场景已证实,定焦镜头应成为摄狼们的心头好,这次允许我为定焦镜头发声一次。旅途中我喜欢把24mm定焦当做挂机头,街拍、美食探店、日常片段记录皆可用,很是方便。别杠,24mm GM在整个索尼大师头系列中都算得上“便携易用”,蔡司头就更小巧了,特别是ZM,谁用谁爽。(佳能红圈24排除在此维度之外)
▲谁说人像一定要长焦头拍摄,24mm也能胜任。远距离,我习惯融入更多语言元素,让画面讲好故事;距离稍近,那就果断开启大光圈,尽量使人物与背景的层次分明。
▲24mm定焦还有个优势:最近对焦距离较近。(ZM头的0.5m在整个徕卡口体系中算比较近了)通常我就是举起相机就拍,没有退步啥的作二次构图,喜欢拍摄时干脆利落。24mm在呈现整个画面时,我个人最爱它的表现力,不管是环境还是人物,都能“刚刚好”。总之,24mm焦段很适合练习拍摄,让画面讲好一个故事,靠它行~
【更多实拍样片】:
▼罗马街头广告
▼各国的美食集市
▼偶遇超市门口等主人的毛孩子
▼北极圈城市——特罗姆瑟
▼北欧的艺术氛围
▼一些奥斯陆碎片
------------
我的其他摄影类原创,请笑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