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吹不黑 聊聊OPPO的三款“黑科技”概念产品

春卷 春卷 2020-11-18 09:29

有关OPPO在今天在未来科技大会2020(OPPO INNO DAY 2020)上发布的三款概念产品的详细情况,请看我今天公众号转发的官方新闻稿。本想着把个人点评与官方新闻稿写在一起,但这样一来的话容易被系统判定为“非原创”,所以我觉得还是单独另开一篇吧。

先说OPPO X 2021卷轴屏概念机。

我此前受他们官方宣传片误导,以为该手机是在短边上拉出来一截,心中还疑惑“这么一点点扩容”有啥意义?结果今天看到的OPPO X 2021真机还是在长边向外拉伸,使得屏幕能从原来的6.7寸扩大到7.4寸。

说起来,这种“卷轴式”柔性屏幕概念在很早以前就出现过,出现时间和折叠屏概念差不多。不过,可能是因为技术难度更大,所以从当年只能简单的显示一些静态动画变成今天能够切实运行安卓系统(UI随着宽度变化而自适应)的概念机,OPPO还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官方在今天活动中爆了一大串的技术名词,但各位其实只要记得这个手机有122项专利,光是卷轴结构部分就12项核心专利就行。

这种卷轴式设计的好处显而易见:它不会留下折叠屏中那条难以去除的折痕,同时机身厚度也不会随着形态改变而变化。不过在我看来其局限性也比较明显:

目前来看,OPPO的这款概念机能够扩展的显示面积并不大,相比折叠屏显示面积立即翻倍,目前受限于卷轴本身的厚度和弯曲率只能有限的扩展屏幕面积。特别感谢@正骨水 老师 提供GIF动图!

同时,正如网友所说的,卷轴结构可能会比折叠铰链结构更占手机内部空间而没法容纳下大电池(卷轴拉开后产生的空间也只能浪费掉);此外,由于不像折叠屏只需要考虑关闭、打开后两种分辨率,理论上要实现卷轴无极缩放时的分辨率变化,系统UI要不断快速进行各种分辨率的自适应和页面布局。这对于系统开发和软件适配而言都是非常大的考验。

目前我们看到的OPPO X 2021虽然会在打开时自动调整页面布局,但其卷轴实际是电驱动的而且只有完全关闭和完全展开两档宽度——也就是不能在中途任意点上停下来。当然,从实用角度来看这样的设计并没有问题,但我还是觉得这款概念机想要变成最终的量产机恐怕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至少在2021年上半年,我们不太可能会看到其量产版本的出现——说其会取代目前的折叠屏设计也为时尚早。

但不管怎么样,OPPO X 2021的出现为我们打开了关于柔性屏使用的一扇新窗口,曾经的梦想正在逐渐成为现实。微博好友@我就是八爪 老师常年旅居日本京都,当我看到她在微博上对OPPO X 2021发出惊叹时说:“八爪老师拿去秀给日本朋友看看,让他们也感受下15年前我们羡慕他们各种定制手机时的心情!” 

嗯,这句话绝对是出自我的真心!

再来看看 OPPO AR Glass 2021。

我一直觉得把运算电路做到AR/VR眼镜里去是一件很傻的事情:明明你随身携带的手机已经拥有如此强大的算力了,为什么还要在脑袋上多顶一套几乎同性能的处理芯片?无论是用有线也好,无线也罢,让手机去做运算处理和渲染,眼镜本身只要完成显示(可能还有声音回放)工作就可以了啊!

好在OPPO AR Glass 2021回到了这条路上,这也使得新眼镜比以往更轻巧、佩戴起来也更舒适。在今天发布会体验区,我尝试着玩了一下这个玩意,整体感觉很不错:首先,它的造型看起来不再是那么突兀,虽然还是比一般眼镜厚重一点但至少不像是那么“外星科技”的玩意了;其次,眼镜根据不同度数调整镜片,对有近视/远视的朋友非常友好,而且镜腿上有隐藏的扬声器,不用再单独佩戴耳机。第三,官方宣称眼镜采用了全新的Birdbath光学方案,相较于上代产品画面对比度提升53%、亮度均匀性提升98%,双0.71寸的OLED屏幕相当于3米外观看90寸电视的效果。

呃,我只能说实际观看的画面的确很亮很明艳,即使是在透明背景下也能清晰的看清楚画面——感觉有点类似在较昏暗的房间里观看小米的透明电视。但这个视野依旧还是相对狭窄的,“3米外的90寸电视”看起来其实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巨大。用这种眼镜想要获得VR眼镜的那种沉浸感似乎是不太可能了,它更多的还是完成将“现实”与“虚拟”结合起来的工作,这一点和VR的发展方向完全不同。

当然,真正阻碍AR Glass 这种东西普及的最大问题还是在“缺乏杀手级应用”。就和现在的5G一样,技术么当然是好的,前景看起来也不错,问题就在于现在没啥用啊!无论是OPPO和爱奇艺搞的在AR眼镜里看片子,还是它和京东搞的虚拟家电陈列,我总觉得都是演示意义大于实际价值。玩一下固然是觉得很科幻,但实际你真要用这个东西去布置家居或者想要获得媲美影院的观影效果那都是不现实的。

我不得不坦率的说,这玩意的前景比OPPO X 2021卷轴屏手机更为缥缈。短时间内,它似乎没有多少量产的可能和必要。

最后是CybeReal全时空间计算AR应用。

很明显,这个项目和前面的AR Glass有关联的地方,但也有所不同。就会场实际显示的效果来看,这种通过手机屏幕扫描现实世界,然后在现实的街景上叠加数字虚拟内容(比如透过手机‘看到’某大楼,屏幕上立即显示出大楼的名称、详细信息等)的玩法,与此前我曾经报道过的华为“河图”有很高的相似度。如果再追的远一点,很多年前诺基亚曾经玩过但没能成功的“城市万花筒”应用实际也是基于这种思路的技术。

怎么说呢,相比AR Glass,我其实更希望OPPO CybeReal、华为河图这类技术能够迅速成熟。最好他们能够和地图供应商(高德地图、百度地图)、基于地理信息的信息服务商(比如大众点评)以及出行公司(比如滴滴)全面融合,让我们走到任意一个街区只要掏出手机或者带上AR Glass就能知道自己所处位置以及身边可用的各种信息。

从技术角度来说,这似乎并没有什么“超现实”的东西——至少此前华为“河图”在外滩和南京路(甚至是敦煌莫高窟)已经有了像模像样的演示。然而,真正阻碍这种技术发展的,其实还是商业上的原因:谁来整合这些企业呢?如何平衡这些之间的利益呢?谁来负责出钱实现这一切呢?制作/维护/更新一个街区的信息需要投入多少人力和费用?那么一个城区、一个城市甚至一个省乃至整个国家都要做成这个样子,需要的人力物力会不会是个天文数字?!

这简直又是一种数字层面的“新基建”!但我真心希望它能够在近未来的某一天真正实现。因为在我看来,这样的东西无疑是整合包括AR、高精地图、5G乃至包括自动驾驶在内的车辆智能化、网联化等多项尖端技术于一体的绝佳范例!或许,这才是能引领我们进入5G时代的杀手级应用?

(声明: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和新浪众测共同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众测立场。)
0 0
分享 商务合作 返回
微博 QQ空间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