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兴安岭自古以来的猎神——能配枪的民族

荒梁大叔 荒梁大叔 2018-02-22 09:28

在东北大小兴安岭的深处,除了有森林狍子兔子狗熊野猪山猫,还有歌谣里传唱的一群神奇民族——鄂伦春族。

歌谣是这样唱的~~~

高高的兴安岭

一片大森林

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

一呀一匹烈马  一呀一杆枪

獐狍野鹿满山满岭打呀打不尽

……

这首欢快的歌谣名为《勇敢的鄂伦春》,它说的就是中国东北少数民族之一鄂伦春族的故事。我借着来黑河的机会,特地跟着别克新昂科威组成的探险车队,向着大兴安岭深处驰骋而去,在白山黑水之间跟中国最著名的“游猎民族”,来了一次亲密接触。 

探访兴安岭自古以来的猎神、少数配枪的民族_新浪众测

猎神们住在哪里?

如今黑河的“猎神”定居在大兴安岭深处,名为“新生鄂伦春乡”。它位于黑河市区西北方,距离80公里,基本没有公交系统可抵达。寒冷和山林像利刃,切断了普通城市里最简单的出行方式。有趣的是,百度地图里根本看不到该地的卫星图,谷歌地图还能看到模糊一点的卫星图,但那绿油油的画面一看也不是现在白雪皑皑的实时画面。

探访兴安岭自古以来的猎神、少数配枪的民族_新浪众测

80公里在城市高速一跺脚一小时多就到,这里可不行。

这80公里道路所经之处人烟稀少,开个十几分钟可能会有一台对向来车。风雪来袭时,道路中断并不罕见。很庆幸的是我们的出行时间正值晴空万里之际,而且有别克新昂科威和专业团队保驾护航,还有我们熟悉的国内专业领航老师五哥坐镇头车,基本一路无虞。

探访兴安岭自古以来的猎神、少数配枪的民族_新浪众测

别克新昂科威的车队行驶在雪原林海中

别看冬季的景观料峭空寂,这片土地也有春暖花开、夏凉清爽、秋色无边的四季美景。此刻瞭望四周,银装素裹的山麓有着北国独有的壮美,棕黄的森林在远近的视野里都自带渐变色,洋溢一股诗意的风土之情。千百年来,大部分时间不管外面的世界风云变幻,山林里的鄂伦春人依旧我行我素,逍遥自在。他们靠大自然的赏赐吃饭,也为大自然守护着这片森林。

探访兴安岭自古以来的猎神、少数配枪的民族_新浪众测

探访兴安岭自古以来的猎神、少数配枪的民族_新浪众测

这条通往鄂伦春乡的路是断头路,尽头只有鄂伦春乡一处地点。

这群活在深林里的神秘猎人们源自哪里,说法众多,较为认可的一种是来自两千多年前的舜、禹年代,东北三大基本族系之一的肃慎人——这是后来满族人的祖先之一;到了元代有人称他们为“林中百姓”,明代更直白说是“北山野人”,听名字就能想象他们的生活面貌,很狂野啊。

探访兴安岭自古以来的猎神、少数配枪的民族_新浪众测

直到康熙年间,“鄂伦春”才作为统一的族称固定下来,还曾被并入八旗组织,而鄂伦春三字则指“使用驯鹿的人们”或者“打鹿人”——我觉得“打狍人”更为准确,哈哈。时过境迁,鄂伦春人打猎的猎场在缩减,1950年开始,内蒙古和黑龙江的鄂伦春人分别成立自治乡,正式拥抱社会主义新生活。

探访兴安岭自古以来的猎神、少数配枪的民族_新浪众测

在这样的林海雪原里开车,我也是生平第一次,毕竟冰岛只有雪原。

探访兴安岭自古以来的猎神、少数配枪的民族_新浪众测

即便觉得某些路面无雪,在这开车一定要换雪地胎,安全至上。

一个博物馆,包藏了鄂伦春的历史

车队抵达新生鄂伦春乡的入口时,鄂伦春族的老乡们早就候在那里,寒风里端着“美酒”在迎接我们的到来,并唱起他们当地的“赞达仁”山歌。零下二十多度的严寒顿时被一股淳朴热情的气流冲开,让人惊喜又感动。他们身后的大门,乃是鄂伦春族标志性的帐篷——“仙人柱”——的搭建方式,只是放大了而已。

探访兴安岭自古以来的猎神、少数配枪的民族_新浪众测

探访兴安岭自古以来的猎神、少数配枪的民族_新浪众测

在鄂伦春的风俗里,远方来客须饮酒两杯方能入室,嘿,这风俗我喜欢。当然,照顾到我们都开车,美酒改成红莓汁。我也来两口闷~~~~他们并不多言,但并不妨碍他们散发的热情。事实上,从看到他们的微笑开始,鄂伦春人的好客、淳朴、真诚,就始终萦绕在这次旅行的记忆画面里。

探访兴安岭自古以来的猎神、少数配枪的民族_新浪众测

瞧我喝“酒”的样子把人家姑娘乐得。可惜他们不玩走亲啊。

用一段小视频让你更直观看看这迎宾的小仪式:

老乡们驱着马拉雪橇领着我们进村,动力参数咱们就姑且算1马力吧!放在古代,他们还会用驯鹿作为雪橇的“发动机”,那是不是可以说是“1鹿力”?哈哈,开玩笑啦。但要是告诉鄂伦春老乡们,后面紧跟的新昂科威是260匹马力,他们会否心生羡慕?一路上,旁边蹦蹦跳跳着数条猎狗,比主人还热情地欢迎着我们。我们的到来,俨然敲响了冬日寂静的小村庄欢快的锣鼓。

探访兴安岭自古以来的猎神、少数配枪的民族_新浪众测

探访兴安岭自古以来的猎神、少数配枪的民族_新浪众测

探访兴安岭自古以来的猎神、少数配枪的民族_新浪众测

乡里中心位置有一座岭上人博物馆,这是了解当地鄂伦春族文化和生活变迁的最佳地点,别看它不大,但应有尽有。

探访兴安岭自古以来的猎神、少数配枪的民族_新浪众测

入口有一块巨大的铜雕,上面刻画了鄂伦春人古代游猎生活的全貌,策马搭箭,逐鹿追熊,捕鱼捉狼,好不欢快豪迈。在正式进入馆内介绍展品前,我想请动物保护主义者回避下,毕竟这不是你们能理解和接受的领域。

探访兴安岭自古以来的猎神、少数配枪的民族_新浪众测

探访兴安岭自古以来的猎神、少数配枪的民族_新浪众测

鄂伦春人自古独居狩猎,所以他们的生活智慧就是取自大自然,衣食住行都靠大自然的材料和馈赠。首先给大家看看最著名的鄂伦春“狍头帽”。这顶用真正狍子做的皮帽又称密塔哈,2013年两会上鄂伦春族人大代表就戴了这种狍头皮帽而引发轰动。戴它除了保暖,主要还为了狩猎时伪装用,你想想,戴着它躲在灌木和树林里,宛如一只狍子匍匐在地,能引来其他野兽,然后出其不意猎之。 

探访兴安岭自古以来的猎神、少数配枪的民族_新浪众测

除了帽子,还有手套、皮包、鞋子,都是用狍子皮毛制成。 

探访兴安岭自古以来的猎神、少数配枪的民族_新浪众测

探访兴安岭自古以来的猎神、少数配枪的民族_新浪众测

探访兴安岭自古以来的猎神、少数配枪的民族_新浪众测

解说员是馆长弟弟,长相圆嘟嘟,戴着大毛帽子,给我们讲解狍子皮的制作工艺。

1,剥皮。他们这些游猎民族有非常娴熟的剥皮手艺,能将一整张狍子皮剥下来。

2,晾晒。早期是绷成一个平整的皮风干,后来简化了,或者说懒了,就放在一根横杆上晾晒。

3,发酵。这里咱们说的可不是面包。晾晒后狍皮无毛面会残余一些硬肉筋膜,为了去除它,鄂伦春人发明这道独特工序。他们将生狍肝兑热水捣烂,用乌拉草蘸着狍肝浆水均匀抹在无毛面上,然后将狍皮卷紧,放在阴凉处,1-2天后开始进行鞣皮工序。

4,鞣皮。皮子放到皮板上,先用刮刀“克得热”反复刮揉,待皮面上残存的皮膜和污垢暴起,再用鞣皮刀“皮丹”将其刮掉。反复进行,直到皮板雪白、柔软、富有弹性。

5,抻拉。将腐朽木块放在瓦盆里点燃,四个人分别拉着皮子的四角在火上烤,一边烤一边向四周抻拉,使得皮子变得平整、柔软、更有弹性。

探访兴安岭自古以来的猎神、少数配枪的民族_新浪众测

馆内一件衣服引起了我的注意,总觉得眼熟,看介绍竟然这就是《九州牧云记》里提到的萨满的服装!嘞了个去,没文化的我一开始还以为《九州牧云记》都是虚构的角色。

探访兴安岭自古以来的猎神、少数配枪的民族_新浪众测

古代北方民族普遍信仰多神的萨满教,他们认为万物皆有灵,自然界之山川树木、雷电风雨、星辰日月均有神灵所在。当出门打猎之时每遇古树、高山、洞崖都会以山神供奉。而萨满教的巫师(萨满)也曾被认为有控制天气、预言、解梦、占星以及旅行到天堂或者地狱的能力。

探访兴安岭自古以来的猎神、少数配枪的民族_新浪众测

乡里后山深处就有一棵他们祭拜的神树

除了狍子皮,树木和桦树皮也是鄂伦春人造物的材料。最经典莫属桦皮船了。其狭窄细如柳叶,用于渡水、捕鱼和捕猎。以樟松木为架,外包为桦树皮,并以松油涂灌缝隙防水。如此制作的船体小巧轻盈,适合在林中携带。鄂伦春的人刮树皮一直秉持着不伤及桦树,来年再生长的原则,这也是对自然敬畏的神圣。狍皮和桦木的手工制品,都是鄂伦春人传统的风情和文化精髓之一,代代相传。

探访兴安岭自古以来的猎神、少数配枪的民族_新浪众测

探访兴安岭自古以来的猎神、少数配枪的民族_新浪众测

古用弓箭后用猎枪,他们是国家少数允许可配枪民族之一。

当一回射雕英雄

鄂伦春人在解放前依旧是原始氏族社会晚期,他们氏族里的基本单位叫做“乌力楞”,一个“乌力楞”包括一父所生的3-4代子孙和他们的妻子们,为一种基于血缘关系的家庭公社组织,所以通常一个“乌力楞”有几个或者十几个小家庭。每个家庭都住一间“帐篷”——那就是斜仁柱,又叫仙人柱。

探访兴安岭自古以来的猎神、少数配枪的民族_新浪众测

树林深处影影绰绰就能看到尖顶的“帐篷”仙人柱。

 仙人柱是用木杆插在雪坑四角,冬天外覆兽皮,夏天覆树皮,里头铺野猪皮为卧榻,屋内可燃篝火,再带60度白酒可在冬日暖身。

探访兴安岭自古以来的猎神、少数能配枪的民族_新浪众测

探访兴安岭自古以来的猎神、少数能配枪的民族_新浪众测

探访兴安岭自古以来的猎神、少数能配枪的民族_新浪众测

后来也出现更高级的架空木屋,防御猛兽偷袭效果最佳。

 老乡们还特地为我们示范他们在野外生活居住的样子。男子添柴,女子捧雪入锅,一锅清澈热水滚滚而出。其实鄂伦春人的萨满教对火也有崇拜,认为火能烹制烤肉,赖以生存,还认为火能驱邪去污,每年的腊月二十三也有送火神上天的习俗,祈福迎新——听起来就是放孔明灯。

探访兴安岭自古以来的猎神、少数能配枪的民族_新浪众测

自古游猎的他们养成了骑马射箭等多项生存绝技,身体素质非常人所及。拉弓能射大雕,入林能寻踪隐迹,一直都被各个大部族征为战争时的“特种部队”或者“突击队”,像满清使用过他们对抗沙俄,平定过叛乱,甚至南下征讨过缅甸,远征了尼泊尔,后来他们还参与战争等等,在大小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 

现场特地设置了射箭的体验环节,虽然弓已经是现代化的弓,但这样的情景之下,勾起大家纷纷跃跃欲试。

探访兴安岭自古以来的猎神、少数能配枪的民族_新浪众测

看看人家鄂伦春老乡拉一满弓多简单轻松的表情。

探访兴安岭自古以来的猎神、少数能配枪的民族_新浪众测

再看看我……靠,拉不到满弦啊,因为拉不动!

探访兴安岭自古以来的猎神、少数能配枪的民族_新浪众测

梁叔还是更适合背包去拍照吧,这也是我的长枪短跑。

当然到了现代,大弓换猎枪,对他们来说狩猎距离更远,击杀猎物的难度也更低了吧。

探访兴安岭自古以来的猎神、少数能配枪的民族_新浪众测

探访兴安岭自古以来的猎神、少数能配枪的民族_新浪众测

兔兔兔兔,当然不能打那么可爱的兔兔。

永远的猎神

矮大紧曾说,其实古代的游牧部落过得还挺幸福自在,取之自然,劲之自然,喜欢去哪就去哪。倒是后来发现了可栽种种植庄稼粮食的秘密后,大家开始定居耕作。表面上进步稳定安全了,但也丢失了很多乐趣与自由的天性。

我不知道鄂伦春人50年代起开始经历这样的转型时,也会否有所阵痛和不舍。90年代兴安岭全面禁猎以后,鄂伦春族不得不放下了世代相传的武器,关键是这一下改变了他们整个生活的模式,包括文化艺术的承继。而他们没有自己的文字,很多东西的保存更有难度。据悉,政府每年还会给当地猎民3个月狩猎期,此时“猎神们”会立刻变为林中猎者,再展世代雄风。

万万没想到这片偌大的兴安岭里,蕴藏着一个如此悠久历史的神奇民族。听着他们讲述自己祖先英勇捕猎的历史,能感受到他们作为森林之子的骄傲与自豪。但更让我记忆深刻的,是他们淳朴直率、豪迈大方、热情好客的性格,以及他们对大自然的那颗虔诚敬畏之心。

不管怎么看,我觉得他们才是真正意义上活在天地之间的人,看似渺小,实则浩瀚。

旅行的贴士

最后给大家一点旅行的提示吧。

1,鄂伦春族并非只有黑河才有,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布特哈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等,都是鄂伦春人聚居的地方。只是并非每个地方都有对游客的开放和接待,去之前先做攻略吧。

2,鄂伦春族的传统节日众多,除篝火节外,还包括拜火神、抹黑节等,分别于每年的6月18日、腊月二十三、正月十六。你还可以试试来此看看极光,指数高的时候还真有可能有机会看到。但鄂伦春乡里住宿的农家乐选择不一定多,来之前必须先问询好。

3,交通是个问题,如果不跟团只能自驾,而冬季自驾更需要注意安全,一台装备雪地胎的四驱SUV是最佳选择。

4,服装。对于第一次来零下二三十度地方的朋友,务必要将寒冷想得严重点,其实只要防寒服饰足够,室外待着骚浪贱还是问题不大的。

5,器材。电池忽然掉电是寒冷里最怕的事情,我本来准备了暖宝宝来暖电池用的,结果我的尼康D810电池竟然一天才用一块电,也是无敌了。手机不贴暖宝宝则很快卡顿关机。无人机我也没敢飞太久。脚架不建议带碳纤的,容易变脆,遭遇切力会容易断,铝合金是不错的选择。

(声明: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和新浪众测共同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众测立场。)
0 0
分享 商务合作 返回
微博 QQ空间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