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颜值,终于颜值,声擎A2+入手分享
本来是没打算买桌面音箱的,更没有打算买个 1K+ 的 2.0 音箱。但最近看追番的时候发现, LG 27UL850 自带的喇叭实在是太糊了,遂萌生了换个喇叭的冲动。一不小心在网上搜到了纯白的声擎 A2+ 的官方宣传图,毒发生亡,恰逢京东搞特价,遂果断入手了这对桌面小可爱。
声擎 A2+ 是一款发布许久的产品,最早展出可以追溯到 2013 年的CES了,虽然中间有几次小改款,也只是 USB 接口和蓝牙的更新,箱子本体没有太大的改动。如同马自达 6 一般,经典的设计经久不衰。箱子的包装很复古,正面是商品图和型号。
侧面是箱子背面图和一些基本信息。
箱子打开是绒布袋装的两袋连接线,电源等。
除了说明书,音箱本体和附件都是绒布袋装着的,保护到位。
箱子本体拿出来,背面和底部外,全部是纯白的烤漆,镶嵌着喇叭单元。倒相孔也设计成了长条形放置在正面底部。
背面是各种接线孔位,左音箱是主机。有各类输入输出接口、电源按钮和蓝牙配对按钮。右音箱则只有两个链接主音箱的接线柱。
电源按钮看起来想铝制的,仔细摸了一下应该不是,只是塑料的。USB input 是 Micro USB 接口,使用上来说是足够了,但如果能升级到 Type-C 就更好了。
左右箱接线柱是镀金的,且每个柱子上有不同颜色的橡胶圈标识。
电源接头是航空插头,插进去之后会有咔哒的确认音,要拔出来的话需要摁下按钮才行。
20mm 丝膜球高音单元。
2.75 寸的芳纶纤维低音单元。
长条倒相孔,设计在正面的话,对音箱放桌面时,后部距墙的距离就没那么多要求了。
底部为加绒的防护垫,有一定的厚度,直接放桌面也不担心刮花了。
最后来看下各类附件,随机附赠的有电源、2 脚电源线、USB 连接线、3.5mm 连接线和箱体连接线。
电源的规格是 17.5V 1.8A 的,合计是 30W 出头。
这个规格加上航空插,就别想着换其他的了。
3.5mm 连接线,镀金接头是必须的。
箱体连接线,接头上上了锡。
随机附赠了一对音箱减震垫,方便把音箱抬起一个角度和高度。这样不用脚架也可以让音箱对着耳朵轰,获取最佳的听音体验。
减震垫是橡胶材质的,有点分量,放在桌面上不会轻易移动,后部也有一个垫高,方便音箱放上后稳住。
减震垫和音箱的合体图。
实话说,我是木耳,同样价格的 Airpods Pro 和 IE80 在我这听起来,我都没感觉有啥特别的区别。反而觉得 Airpods Pro 有降噪和无线,比 IE80 的体验要好上不少。对于声擎 A2+ 的音质,这里就强行来个瞎 BB。挑选了最近在循环播放的歌试了一下,第一首是张学友的《饿狼传说》,自从去年去了一次听了一次歌神的演唱会,就一发不可收拾的爱上了歌神。A2+ 传出来的《饿狼传说》鼓点明快、清晰,低音不轰头。歌神的声音萦绕在耳边,闭上眼脑补自己和歌神拍手的场景,这首歌我可以再来 100 遍。
第二首是五月天的《派对动物》,这首特意选的 Live 版,此时在 A2+ 上的效果就欠缺一些了。作为对比,HomePod 带来的临场感要比 A2+ 多得多,HomePod 仿佛又把我带回到了那个不眠的 Party Night。而 A2+ 的听感则更像是童年看完动画片之后与小伙伴们一起意犹未尽回忆时的兴奋,虽然每一个细节都很清晰,但就是没有看的时候手掌激动地攥出汗来的紧张感。
这里说到 HomePod,家里有一只当 HomeKit 中枢的 HomePod,由于众所周知的 WiFi 连接延迟 2s 的问题, HomePod 只能当听音乐的设备,没法连接电脑使用,也算是间接促使了我买 A2+ 的原因。言归正传,听惯了 HomePod 那轰头、音量大一点心脏都跟着摇摆的高能低音,初听 A2+ 时,会觉得不够分量,但习惯了之后,A2+ 清亮的人声,恰到好处的低音确实别有一番风味。两者是完全不一样的风格,食荤食素,各有喜好,而人也是善变的,荤素喜好也许就在一瞬间。这些就是我随便扯的几句音质,过于主观,仅供参考。
最后做个总结:
外观上,A2+ 肯定是非常能打的,经典而简约的造型,初代产品A2为2008年发布,自此这个系列的外观就没有做过大改,如同美酒,陈年的香。
音质上,A2+ 肯定不是最能打的,比他价格低的有Runningman 美奇 CR3X BT,IK iLoud Micro Monitor纯白款可选,价格高一些自家的HD3和真力的G one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另外由于产品线比较古老,背面的接口比较复杂,也没有做遮挡进行修饰,正面的简洁与背面的复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果能调整一下布局或者使用一些是遮挡物让接口看起来和正面一样简洁,就更完美了。
深夜码字到现在,看着这对小可爱心情都好了许多。好看的音箱万里挑一,高颜值带来的快乐,JOJO,我真是High到不行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