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中西合璧市政厅,曾是葡萄牙管理澳门中心

沙漠玫瑰_ 沙漠玫瑰_ 2020-12-30 15:29

议事亭前地是澳门半岛老城区的中心,不大的广场上最显眼的就是毗邻亚美打利庇卢大马路的“市政署大楼(Leal Senado Building)”。

乳白色外墙的市政署大楼是澳门最早建设和最重要的公共建筑物,其前身在明朝曾是一座中式亭楼式的“议事亭”,“议事亭前地”也因此而得名。之前说了,在明朝及清朝中前期,葡萄牙人在澳门仅有居住权,还要受明朝政府的管辖,就和现在在中国居住的老外一模一样。在澳门居住的葡萄牙人就在这里和中国官员会面,明朝政府向澳门“宣读圣旨”等重要规章制度时也在这里。

早在1583年葡萄牙人就想把这座楼及周边的中式建筑买下来,澳门当然不同意。这是中国宣布法规制度的地方,这么重要的地儿你买下来了我们上哪儿去?拉锯战持续了整整两百年,直到1784年(清乾隆四十九年)葡萄牙人才以8万两白银的价格买下这块地皮,在原址上盖起了一座两层高的巴洛克风格的大楼,外观以14-15世纪葡萄牙流行的朴素风格为主。从那时起,这里就成了葡萄牙人在澳门实行自治的官署。在葡萄牙人统治澳门期间,这座建筑不仅是管理澳门的市政厅办公室所在地,一切市政事宜甚至葡萄牙的集会和庆典也都在此举行,里面曾包括邮电局、医疗卫生、消防、法院及监狱等,还有一座纪念葡萄牙史诗诗人路易斯·瓦兹·德·卡莫斯(Luis Vaz de Camoes,1524-1580)的博物馆,后相继迁出独立运作。

大楼命运多舛,1874年因遭遇台风毁坏和白蚁侵蚀,进行了大规模改建,两年后竣工,此后又经历了多次改建修葺。1904年完全翻新,1936年再次被台风毁坏,今天看到的样子是1940年重修的。

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后,它成为了澳门民政事务局的总部。2005年,当时名为“民政总署大楼”的“市政署大楼”作为澳门历史城区内的历史建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19年1月1日,市政署正式成立,从此这座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物更名为“市政署大楼”,现为市政署总部办公所在地。

我在国外旅行时候曾多次参观过当地的市政厅,因为它们大多和澳门市政厅一样,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建筑。尤其是欧洲许多市政厅都对游客免费开放,有些需要网上提前预约,有些什么都不用直接溜达进去就行了。澳门的市政厅也不例外,不用预约,免费参观,只是非常时期在门口得扫个码。

在我眼里,外立面属巴洛克风格的市政署大楼既有明显的南欧风格,也具有中西合璧的特征。说它是“中西结合”,是因为它既有平面也有立体的“三进深”结构,其设计灵感取自典型的中国传统深宅大院。和许多欧洲市政厅一样,进门先是一个宽阔的“中央大堂”,也是公共空间。

大堂四周镶嵌着极具历史价值的石碑,是昔日贾梅士博物院在大楼内设馆时从澳门四处收集而来的,包括第一代关闸上的中葡文石雕等。大堂两侧各有一间展览厅,目前左侧是礼品廊,2012年投入使用,主要销售市政署及澳门特有的纪念品及书刊。

右侧为画廊1985年起投入使用,主要用于举办各类文化艺术展览。我去的时候,这里正在举行“澳门情怀童真玩趣怀旧玩具展2020”。

现在的孩子太幸福了,恨不得一出生就抱着“爱拍”,手机、任天堂、健身环……各种游戏层出不穷。可没有网络,没有5G的时代,孩子们玩什么呢?反正我小时候还是经历了跳房子、丢沙包、跳皮筋各种有趣的活动的。这个展览,这次展览是澳门近年来最大规模的玩具展之一,展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玩具的演变,展品丰富多样,共有500余件,并分为铁皮、塑胶、纸品、益智、节庆五大类别,都是当年风行一时的玩具。

就是看着展柜里的娃娃有点惊悚,当年的小朋友们不会被吓哭吗?

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历史过去,曾经承载着一代人记忆的旧时玩具,今天已经超越玩具本质,成了集历史、民俗、人文、工艺于一身的文物。看着这些玩具,不仅了解了当时小朋友们的生活,也仿佛穿越回了童年时光,感受怀旧之情。

大堂正面的阶梯通往第二进深,正前方上部一幅木制的半弧形条幅跃入眼帘,上面以葡萄牙语书写“Cidade do Nome de Deus, não ha outra mais leal”,意为“天主圣名之城,无比忠贞”。这事儿还得追溯到伊比利亚半岛内战期间,1580年起西班牙统治了葡萄牙整整60年,澳门天高皇帝远,从未被西班牙占领(多明白啊,这么远西班牙也顾不上)。1642年的夏天,在葡萄牙光复两年后,盛大的庆典席卷了澳门,葡萄牙人载歌载舞、斗牛表演、本土居民的中国表演、被驱逐到澳门的日本天主教徒的舞蹈……演变为多民族人民的联合狂欢。这应该是多元文化在这片土地上第一次和谐共存吧。为了表彰澳门对葡萄牙国王的“忠诚”,葡萄牙国王若翰四世在1810年赐予澳门“天主圣名之城”。

拾级而上,花园拱门入口上方有一尊圣母像浮雕,原本镶嵌于斜对面的仁慈堂教堂内,它是澳门最早的慈善机构,教堂在1883年拆除后,浮雕便移送至此。

在大堂内部四周墙壁上贴有蓝白花色的瓷砖,前往花园的通道两侧也有不少这样的瓷砖墙裙,像极了葡萄牙第二大城市波尔图,又像是中国的“元青花”。在葡萄牙语中,瓷砖来源于阿拉伯单词“Al-zuleique”,意为“光滑的小石头”。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发展,中国的青花瓷漂洋过海来到葡萄牙,和当地的瓷器制作技术融合,形成了独具魅力的“葡萄牙蓝”,当时从中国运来的瓷器比黄金还贵,是地位和财富的象征。葡萄牙工匠从荷兰、西班牙和阿拉伯人那里学到了烧制的技法,借鉴中国艺术,烧制出精美的蓝色瓷砖,闻名于世。独有的水蓝色显示的是一个古国曾经的辉煌。在上世纪80年代还曾有一首电影插曲中唱道:每一片瓷砖都代表着一张葡萄牙人的脸,有微笑,也有悲悯。

在葡萄牙人眼中,蓝色瓷砖象征着大海,是大航海时代这个国家给世界最珍贵的礼物。

穿过两侧都是蓝色瓷砖墙裙的通道就是第三进深的花园,这是典型的葡萄牙式庭院。半圆弧形的围墙如同主人张开的臂膀,迎接四方来客。

园内后方竖立有两个石球,其中一个刻有葡萄牙盾徽,另一个刻有浑天仪的图案,象征着葡萄牙对地理大发现所做出的重大贡献、及伟大的航海事业和探索精神。后方喷泉建于1939年,顶部是一个带有皇冠的盾徽,中间左右两边各饰有一串葡萄藤。

花园左右两侧各竖立有一尊半身石雕塑像,一尊是葡萄牙著名诗人贾梅士(Luis Vazde Camoes,1524-1580),他所著的《葡国魂》闻名于世,另一尊是教育家狄若翰(Joao De Deus,1830-1895),以此纪念市政厅管理市立学校的年代。

从花园出来,沿楼梯登上二楼。这里是大楼的行政区域,建筑构件多采用葡国元素,气派的楼梯与小巧玲珑的露天阳台混搭;门楣、窗楣多使用几何图案,立柱和吊灯也多采用西式风格。

二楼的“议事亭藏书楼”于1929年启用,建筑风格仿效葡萄牙马弗拉修道院图书馆(Biblioteca do Convento de Mafra),属葡萄牙若翰五世时期的风格,装潢和家具陈设典雅优美。它是澳门最早的公共图书馆之一,20世纪50年代就被香港英文报纸称赞为“东方最豪华的图书馆之一”

可惜的是,非常时期图书馆不对游客开放,只能隔着窗户看一眼。这里收藏约有两万册典籍,其中不乏古籍和珍本,其中包括1822年出版的澳门第一份葡文报纸。

二楼的大礼堂用于举行仪式、会议及新闻发布会,也是市政署在每月最后一个星期五举行面向市民的公开例会的地方。大礼堂空间宽阔,木制的家具和装潢工艺精巧,天花板与墙体的交接处还绘有手绘图案。

礼堂内一侧的小教堂于1940年设立,昔日澳门议事会例会开始前,与会者在此进行祈祷或进行弥撒。小教堂内供奉着无原罪圣母像和澳门主保若翰洗者像。

二楼还有一间会议室,用于市政管理委员会在此举行会议和接待外宾。

民政总署大楼内游客进进出出,尽显对它的喜爱。

(因特殊时期市政署内部未完全开放,本文部分图片来自官网)

(声明: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和新浪众测共同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众测立场。)
0 0
分享 商务合作 返回
微博 QQ空间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