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log】徘徊村的由来及徘徊村扇鼓腔

心静自然凉知足常乐 心静自然凉知足常乐 2024-05-17 11:38

在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西黄村镇有个村名叫徘徊村,名字独特,让人过目不忘,其实周边还有诸如脱锁沟村、放甲铺村、将军墓村、城计头村等,这些村名会让人感觉很奇特,其实它是有一定渊源的。相传公元前659年,狄人出兵侵略邢国(即现在的邢台市所在地),邢国在齐国帮助下打败入侵之敌,迁都夷仪城(浆水)。经过休养生息,国力日强,但是并未能避免外敌的侵略。当时天下大乱,十二个诸侯国互相纷争,连年征战。称雄一方的郑国为了扩充地盘,悍然派遣蔡仲统率大军进攻邢国。他挥师北渡黄河,长驱直入,攻破太行山的夷东三关,直逼邢国陪都夷仪城。在这国家危亡的紧要关头,邢国上下,同仇敌忾,坚守关隘,抵御强敌。利用居高临下的地利优势,在黑龙关设置伏兵,布下天罗地网,当郑军进入伏击圈,出奇制胜,一举击败长途行军、又不熟悉地形的郑国军队。郑军统帅蔡仲身受重伤被俘。

蔡仲在被押送邢国陪都夷仪城途中,趁混乱之际挣脱枷锁仓惶逃命。当年他脱枷逃跑的地方,就是现在的脱锁沟村。

蔡仲慌不择路地向南逃跑,来到一个三岔路口,晕头转向,不辨四方,就在原地徘徊多时。因此,此地留下一个名叫徘徊村的古村。

【Vlog】徘徊村的由来及徘徊村扇鼓腔_新浪众测

徘徊村

蔡仲恍恍惚惚犹豫不定时,碰到一位打柴的樵夫,就问樵夫通往郑国的路径。樵夫看他身着郑军服装,知道他是一位郑军将领,就指东道西,将他引向西北方向。他信以为真,又仓惶北逃,跑了三十多里,又饥又渴,伤痛难忍。就解盔卸甲,在河边俯身喝水。现在此地有一村庄名叫放甲铺。

蔡仲稍事喘息后,忽见邢军追来,又慌不择路继续逃命,终因伤势过重,死在一个叫井梁店的村边。素有礼义之邦的邢国将他就地埋葬,后来井梁店村以墓为名改名为将军墓村。

据当地群众传说:路罗川还有个古老的村庄名——承继头村,据说因这里埋葬着蔡仲的头颅而得名,后来演变为城计头村。

【Vlog】徘徊村的由来及徘徊村扇鼓腔_新浪众测

几个村子都相邻不远散落于群山间

这位侵略邢国的郑国将军,最终落了个身首异处、葬身异国的可悲下场。尽管古邢台人民对其以礼安葬,但其下场实可谓悲惨。与其说这是一座将军墓,不如说是根“耻辱柱”。

时过两千余年,当年的战火烽烟早已消散,但是郑国将军蔡仲仓惶逃跑的路径依然留在邢国的土地上,脱锁沟,徘徊村、放甲铺、城计头、将军墓等村庄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它标榜着古邢台人民的仁义和团结,也记录着郑国蔡仲的好战与耻辱。


徘徊村扇鼓腔:扇鼓腔的历史悠久,具体起源时间已无从考起,据传是起源于古代的巫舞,经过数代传承人的演变和发展,它逐渐从原始的宗教仪式中脱颖而出,成为现在徘徊村民文化娱乐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Vlog】徘徊村的由来及徘徊村扇鼓腔_新浪众测

扇鼓腔融合了扇鼓舞与戏曲元素,以扇鼓为主要伴奏乐器,演员们边击鼓边舞边发唱腔,形成了一种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

在具体表演形式上,扇鼓腔独具匠心。演员们身着精美的戏装,分饰生、旦、净、末、丑等角色,用方言演唱,唱腔节奏缓慢拖沓,拖腔明快悦耳,充满了地方特色。舞蹈动作灵活多变,时而夸张,时而内敛,滑稽可笑、潇洒大方、柔婉动人。

【Vlog】徘徊村的由来及徘徊村扇鼓腔_新浪众测

扇鼓腔的灵活性也是其独特之处。它不受场地限制,田间地头、街头巷尾都能成为其舞台,这使得扇鼓腔更加贴近群众生活,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无论是在传统节日还是日常生活中,扇鼓腔都能为村民们带来一份欢乐和喜悦。

(声明: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和新浪众测共同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众测立场。)
0 0
分享 商务合作 返回
微博 QQ空间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