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车球游戏独占多,素质高,价格实惠;支持外置硬盘安装游戏,小容量也不怕;巨硬的网络服务好,《战争机器》网战很爽;XBLA数量多质量也不错;手柄流线设计,手感舒服,反馈真实,电池可更换,续航有保障。
日式 RPG 数量较少(这也是巨硬一直想解决的);体积比PS4 Slim稍大(如果你在乎的话);手柄的LB跟RB按键位置有些别扭,对于手小的人不太方便;另外手柄电池充电需要额外支出。
本人是一位80后资深游戏党,然而并非某主机粉,所以涉猎的游戏主机较多,从FC、GBA、SFC、土星、N64、PS2、Xbox、PSP、NDSL、PSV、PS4、PS4 Slim一路厮杀过来(一路剁手),其中大部分主机都已经变成回忆(送人或者牺牲)。当年游戏主机百家争鸣的时光已经不在,曾经的主机霸主之一SEGA也变成了第三方游戏提供商,最有实力的只剩下大法、巨硬两家,而作为我情怀所在的老任,虽然在掌机领域独领风骚,但是家用主机这些年一直疲软,最新的Swtich也还未上市。
在所有使用过的家用主机中,FC、PS2 两款是我玩的最久,FC 几乎承载了我所有的童年游戏回忆,曾经通宵玩吞食天地、重装机兵时光还记忆犹新,双人循环通关炸弹人、坦克大战的乐趣至今也没有再体验过。PS2 则是用当时无敌的画质帮我打开了新世纪的大门,通宵撸最终幻想、合金装备、鬼武者也是常事。
PS:玩过不少主机,留下的主要是一些经典的,比如限量版PS2(蓝透外壳)、SFC+SD2S等,这些以后可以再介绍。不过机器不在身边,图片只能将就了,偶尔回家的时候通电怀念一下。
* 忽然发现可以来个猜机器的活动。
到了Xbox 360、PS3时代,因为 Xbox 360 的“三红”、PS3的外观设计,我暂时离开了家用游戏主机阵营,而转投 PC 阵营。然而好景不长,PC 性能的一次次升级带来了钱包危机,想想过了这么多年,应该缓缓口味了,国行 Xbox One 上市初因为锁区,所以放弃了!最后选择了PS4,就这样我又回到家用游戏主机阵营。
PS:随处可见的蓝绿对决。
随着近些年PC尤其是显卡技术快速发展,PC游戏全面赶超,以及游戏渐渐移动化的方向,让大法、巨硬坐不住了。相比上一世代,这次大法、巨硬都更早的推出本世代小改升级款,分别是Xbox One S以及PS4 Slim,两款都进行瘦身、降低功耗以及小幅性能提升,同时大法还推出了PS4 Pro 以及 PSVR。
大法、巨硬为了增加自身竞争力,都选择推出各种第一方、第二方、第三方独占大作,之前更是听说一部《最后生还者》(美末)拯救 PS4 的说法。然而我并非是索粉或者软粉,而是游戏粉,《最后生还者》、《神秘海域》要玩,《Halo》、《战争机器》这样的大作也不能错过,这里要感谢“新浪众测”给了我用 Xbox One S 圆梦的机会,下面开始我的圆梦之旅。
包装内包含Xbox One S、无线手柄(含电池)、电源线、HDMI以及一个试玩游戏、一个赠送小游戏。跟PS4 Slim差不多,就是比PS Slim多了两个游戏。有点区别的是,Xbox One S 的手表是可更换电池设计,使用两节5号电池,因为可以随时更换,也就没有PS4手柄的续航问题了。
嗯,你没有看错,没有MicroUSB线。
按照以往经验,小改款主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瘦身,这点对 Xbox One 来说瘦身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有不少网友没有选择 Xbox One 就是因为体积。当然,除瘦身外内部设计会有不小的改变,而外观会尽量保持原有设计风格。Xbox One 尺寸达到了 333 x 274 x 79 mm,比PS4要大上不少,上世代的体积优势没有得到延续。Xbox One 的大体积,也许是因为在 360 上但散热应该比较有优势
好在 Xbox One S 给了我们满意的答案,尺寸缩小到 229.8 x 295 x 64.5 mm,体积缩小了40%(原本独立的电源也塞进去了),比PS4要稍小比PS4 Slim稍大。不过我并不是一个过分追求极致体积的人,老款PS4是比较喜欢的尺寸,而 Xbox One S 的尺寸也差不多。可能很多人会喜欢 PS4 Slim 的设计,但我还是喜欢不起来,而且重要的是灯光效果也被简化了 。
PS:其实产品设计要考虑到外观上的平衡,太大的话占空间,太小了又会出现散热问题,这也是我在入手 PS4 Slim 后还坚持使用 PS4 的原因。
因为并么有入手 Xbox One(身边朋友也没有),所以并不能直接对比,大家先看看跟PS4、PS4 Slim的对比,然后再脑补一下跟Xbox One 的区别。这一届,大法跟巨硬的理念感觉是调换了,PS4 追求极致的体积,Xbox One 则是优先保证稳定性,这也许是因为被Xbox 360 搞怕了,这次的小改款还是延续了本世代之初的理念。
同样还是方方正正的外形,在保持外观风格相似的情况下,对内部空间进行压缩。体积缩小后,散热设计变得很显眼,好在圆形设计很自然,散热孔也由原来的条状变成圆孔状,看起来不会觉得突兀,可以当成一个装饰来看。不过这个出风口真的是很大,散热效果我们后面再细说。
左右两侧以及北部布满进气孔,空气流通量应该很大。非进气孔的地方点缀圆形凹槽,让散热设计更加融入到机身设计中,稍大的体积以及众多的散热孔,确实跟网上说的一样“简单粗暴”。是不是实用,等我试了就知道。
操作性的按钮都在主机正面,黑色长条是吸入式光驱入口,白色小按钮是光驱弹出开关。右侧圆形“X”按钮是指示灯也是电源开关,当然手柄上的按钮也具有开关功能,而PS4手柄也有同样的功能。
黑色底座部分其实还有东西,不自己看可能会忽略,左侧是USB接口,右侧为手柄匹配按钮。眼尖的人应该会发现,在手柄匹配按钮旁边有个椭圆装置,这是红外线遥控,也就是说可以通过Xbox One S来遥控家里的设备。
习惯了PS4的接口数量,拿到Xbox One S后我很震惊。有两个HDMI2.0接口,一个输出一个输入,输出当然是接电视的,输入就是可以把其他设备的视频信号通过Xbox One S管理输出。另外还有两个USB3.0、IR OUT(接红外发射器用)、光纤(数字音频)、RJ45网口。
相比之下,PS4 Slim的接口也就少了很多,比PS4少了一个光纤接口,一个HDIM、一个RJ45网口,还有一个摄像头专用接口(非USB)。这应该跟大法以及巨硬的定位不同,PS4定位就是游戏机,而Xbox One (S)的定位更像是家庭娱乐中心。
更多的接口也就有更多的功能,内部零件自然也会多一些,较厚的机身设计也是比如之举。整体算下来,Xbox One S 的体积要大于 PS4 Slim,不过也小于 PS4。为了良好的散热以及稳定的性能,同时提供更多功能而设计较大的体积,是否真能如愿?
两家的游戏主机都是设计成平放的,所以底部都会有防滑垫。Xbox One S 四个橡胶防滑垫在四个角上,PS4 Slim 以“△〇口╳”形状设计,材料有软的橡胶也有硬的塑料。而两者的外壳材料都是塑料,表面有磨砂工艺处理,PS4 Slim 颗粒较粗,而 Xbox One S 则要细腻一些。
Xbox One S 以及 PS4 Slim 的手柄按键都差不多,最大的区别主要在于左摇杆与方向键的位置,这个设计倒是跟世嘉(SEGA)的DC类似。现在很多游戏都是使用摇杆多于方向键,靠上的设计方便操作。
Xbox One S 的手柄线条跟自然,也更加贴合手掌,握持感比较舒服。不过重量要大于 PS4 Slim 的手柄,单手拿的时候会有明显的感觉,但是并不重的过分,长时间玩儿倒也不会感觉累,双手拿的时候重量不会有影响。同时还可以通过蓝牙连接PC玩游戏,升级后的蓝牙接受范围也更大。
同时下方的十字键方向感较强,八个方向都有明显的感觉,玩格斗游戏的时候就比较有优势。不过没有附赠官方锂电池包,是一个遗憾。
我原本并没有Xbox One的游戏,为了能够真实展现Xbox One S的能力,而且赠送的游戏也不是我的菜,所以我购买了独占的《战争机器4》,跨平台的游戏中已经有PS4版的《古墓丽影:崛起》了,所以也一起买了Xbox One的《古墓丽影:崛起》。
一切准备妥当,那就开撸吧。
曾经听到过一句话,“因为一个人而爱上一座城”,现实生活中是否真的如此我不得而知,不过在游戏主机领域却有类似的情况,那就是“因为一个游戏而入手一款主机”。而这样的游戏就是各个平台的“独占游戏“,这些游戏成为了各平台吸引用户的杀手锏。
然而很多第三方游戏厂商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自然会多平台发售,所以独占大作大都是第一方或第二方开发的。当然普通的游戏就算独占也不会有吸引力,要独占自然要3A大作才行,并且第一方、第二方都会不遗余力高标准制作,只有这样才能展示出自家主机的实力。
其实从 PS、Xbox 的独占大作可以看出,PS的独占更多的是剧情丰满、情节饱满类型,比如《神秘海域》系列、《最后生还者》(美末)以及最新的《地平线:黎明时分》,注重的是讲故事。而Xbox的独占更多是《Halo》系列、《战争机器4》 这样的射击类游戏,而偶尔在网上看到老司机总结的一句话“玩枪车球就买Xbox”也是真实的写照。为了展示各平台最新的实力,所以选择《战争机器4》、《地平线:黎明时分》这两款近期的独占3A大作。
《战争机器》系列是由 The Coalition 开发的微软独占游戏大作,同时支持微软的 Xbox 以及 Windows 10 PC 平台。本作将继续以未来世界为背景,描写未来人类与地底种族之间展开的惨烈生存战斗,游戏方式以射击为主,简单来说就是“突突突突”。
在玩之前我就听说《战争机器4》的更新包,当时还不以为然,然后这个更新提醒让我感受到了恐怖。32.7G的更新包,这是我见过最大的更新包了,而且偶尔还会有几个G的更新包,更新一些地图什么的,看在巨硬在《战争机器4》上还是挺用心。
游戏刚开始我其实有点懵逼,一上来就是各种大怪物小怪冲向我,各种高科技武器轮番上阵,一下字有点难以接受。
后来才发现,原来......原来刚才只是铺垫,接下来是漫长的打怪升级道路
说实话,玩过最近的几代《使命召唤》后,对这种类型的游戏并不太感冒。在前面几个小节的时候就有疑问,难道整个游戏都是这样冰冷的金属风格吗?玩的第四小节发现并不是,故事情节也慢慢丰富起来,画面风格也变得多样化。
我最后一次玩这种类型游戏是在《使命召唤10》(PC)的时候了,后来对后面的几代并没有什么兴趣了。最关键的问题在于,虽然是“突突突”的游戏,但你不能只有“突突突”,拥有丰富的故事才能让玩家更加深入的玩。
故事情节是一方面,可玩性也是很重要的,Xbox 的对战网络拥有不错的口碑,而联机对战也是《战争机器4》很重要的一部分,不然也就不会有各种地图更新包了。而且这种联机对战也没有网游的各种束缚。
另外,Xbox 的手柄左摇杆位于上方,左手操作的时候很自然,更适合玩对操控要求高的游戏。
《地平线:黎明时分》是PS4平台在2月28日发售的3A独占大作,开发商Guerrilla Games是隶属索尼的第一方游戏开发商,专门为索尼开发独占游戏,代表作有《越南1967》与《杀戮地带》系列。以末日之后为背景,各种机械怪兽横行,土匪邪教肆虐,画面精美、情节丰富,但是主角人设却被吐槽(因为主角太漂亮可能会被告性别歧视)。
击杀瞬间:
游戏中的很多东西都可以影射到现实中的动物,不过功能就不太一样了,比如长颈兽(长颈鹿),在游戏中类似于通讯中继站的作用。
雨天的感觉很真实,玩家以及金属怪物的视线都会收到限制,声音的反馈也真实。
剧情动画
开放世界,风景欣赏
战斗以及支线任务
除了各自的独占大作外,多平台的3A游戏大作也有很多,比如《战地1》、《最终幻想15》等,《古墓丽影》系列最新作《古墓丽影:崛起》也是其中一款。 2015年底在 Xbox One 上限时独占发售,PS4以及PC平台到2016年10月份才推出,时隔一年,版本变为20周年版,不过游戏本身没什么区别,只是PS4上有了VR模式。
现在《古墓丽影》已经是SQUARE ENIX旗下游戏,原本是大法的死忠粉。《古墓丽影:崛起》是重启后第二部,故事讲述的是劳拉探险的开端,继承了上部操控、故事情节等优点,同时又提升了画质,只是逐渐的身材跟脸蛋有些缩水。
游戏封面有些变化,不过故事还是一样。
玩了差不多一周,要说区别还是有的,就是在某些场景下,Xbox One S 的画面感觉更靠近玩家,简单来说就是人物更大。
画面右侧有阳光,因为位置以及角度问题,画面色彩也会存在差异,但是画面细节纹理、身体上的光泽是很相似的。
* 然而我玩游戏的时候最关心的是,劳拉那么细的带子不会坏吗?
从这张图来看,Xbox One S 颜色要艳丽一点,细节刻画两者并没有太大区别,所以说两台机器的性能应该没有实质性的区别。
头发的细节展现几乎是一样的。
剧情演示视频:
对比视频:
在Xbox One S 以及 PS4 Slim 上,《古墓丽影:崛起》的操作式样的。不过在两个手柄上都有“×”按键,只是在Xbox One S 上是英文字幕“X”,而在PS4上市“叉”。习惯了PS4的思维,刚开始玩的时候好几次都搞错了,等熟悉了,记住按键位置就不会错了。
操作上虽然是一样的,但是感受却是有区别的。这样的感觉在玩《古墓丽影:崛起》的时候最明显,游戏中有很多需要攀爬的场景,这时候手柄会有震动,而Xbox One S手柄的特点是震动分离。使用左手时LT位置会震动,右手是则是RT位置,并且跟握持部分的震动是分离的。
Xbox 的系统核心其实是 Windows,Xbox One S 的系统核心已经是Windows 10。不过很懂功能都被删减掉了,不过界面风格以及操作布局还是能看到影子,系统设置功能简直就是Windows 10的控制面板。
通知界面也是异常的熟悉,而为了增加亮点,巨硬在系统中提供BesTV功能,可以用来在线看视频。在如今国内很多智能电视都能直接看网络视频资源的现在,BesTV虽然是亮点,但并不会为 Xbox One S 加分多少。
随机附赠的两款游戏我到最后还是没有下载,因为完全不是我喜欢的类型,而且现在有《战争机器4》已经够了,玩了近两周时间,还只是玩了一小部分。
另外,因为个人硬件限制,没有支持4K以及HDR的电视,无法体验到Xbox One S的这些亮点。不过我想,如果游戏真的精彩,你可能也注意不到这些细节。而且现在游戏都是1080P,只有某些电影会有4K资源。
Xbox One 的散热向来就是简单粗暴,虽说体积大了点,但是也有利于空气流动,所以散热效果不错。而PS4从发售之初就被玩家吐槽,因为相对小巧时尚的外形设计,势必会压缩到内部空间,发热比Xbox One 要稍高。
这次两家推出的本世代升级款都充分瘦身,Xbox One S 的瘦身比例更是达到40%,本来就不算大的PS4,体积也被充分压缩。所以大法、巨硬都要好好考虑散热问题,散热方式肯定不能继续使用原有的设计,只有用强大的散热效果才能抵消空间缩小带来的影响。
在散热方面大法、巨硬的理念可以说完全不一样,大法重外观,而巨硬重效果。从散热孔的设计商能够一目了然。一个是简单粗暴,一个是含蓄内敛,PS4(Slim)的散热孔都是隐藏在机身上的凹槽内,日常使用中温度相对 Xbox One S 要高一些。
再看看Xbox One S的硕大散热风扇,对比下手的尺寸就知道到底有多大了,同时尺寸跟面板上的圆形散热区域一样的。
* 图片来自网络(iFixit)
无处不在的Halo小人偶,这算是粉丝福利吧。
就知道你们要拆机,我在这人等着呢......
* 图片来自网络(iFixit)
当然,设计归设计,实际效果到底如何,只有亲自试了才知道。
测量前先看周围环境温度,桌面温度测量约16℃,可能稍有误差,但是也相差不大。
Xbox One S 主要是圆形散热区域温度稍高,其他区域相当都偏低,稍远的地方因为有热辐射的原因,比环境温度要高一点,但是相差并不大。
另外之前在网上看到过一个说法,说是顶部摸起来不热,但是底部的温度会比较高。我想在平放状态下底部的空气流通不畅,应该会影响散热效果,在玩了约一小时的游戏后再进行测试,底部的温度其实比散热区域要低,结果如下。
PS4 Slim 温度普遍偏高,发热区域在PS标志的下方,底部高温也在同一区域,而且平躺的时候问题更高,如果使用PS4 Slim,还是建议用一个支架立起来。
PS4 Slim 底部温度
按照正常的物理公式来计算,发热了越大,是不是功耗也会越高呢?
待机,即开机后未进入任何游戏的状态,两者的区别还是比较明显的,原以为体积比较小的 PS4 Slim 功耗应该会低一些。
进入游戏后功耗都有显著提高,不过两者的功耗差距反而变小。
Xbox One S 的睡眠功耗被 PS4 Slim 要低很多,不过启动时间要稍微慢一些,我的 PS4 Slim 正常在2~3秒完成开启,而 Xbox One S 需要约5秒。
哭啊。。。。。。难怪我现在电费多,PS4 的开机状态下功率超过60瓦,看来以后不玩的时候还是完全关机好了。
先用一位知乎网友的话来概括我的想法,我当时购买PS4的时候就是为了玩《美国末日》(最后生还者)。
上面那些内容只是展示出 Xbox One S 的部分功能,现在的家用游戏主机都在想全能型发展,什么看电视、功能扩展等等,但是它们首先是一台游戏机,玩家在购买任何一台主机的时候,心里想的也应该都是玩游戏。以前在Xbox 360时代,两家的主机还存在性能差异,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画质的不同,而现在这样的差异几乎不存在了,那么到底选哪个主机,很大程度是由游戏决定的,而体积、功耗、外观等等,这些因素应该放在第二位。
小时候像《超级马里奥》、《炸弹人》、《坦克大战》玩过的人应该很多等,如果这时候你接触的日式RPG游戏多了,比如《勇者斗恶龙》、《吞食天地》、《最终幻想》等,那买PS4的可能性应该会多一些。但要是你喜欢玩《赤色要塞》、《魂斗罗》等游戏,那入手 Xbox One S 的可能性会大一些。
所以说,如果你准备买游戏机,首先是找到自己喜欢的游戏,而且你也很可能是因为看到某款游戏才想买的;第二步才是去参考外观、功耗、发热等因素,但是要是你看中的是独占游戏,那么第二步可以直接省掉了。
就好比我最近看了《塞尔达》演示后也想玩
怎么办???????
只有掏钱入坑!!!!!!
(当然,现在价格虚高,等等为妙)
最后看一个《生活大爆炸》的老梗,你们自己感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