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自拍兼具航拍的小巧精灵——大疆晓体验
小巧可轻易随身带;手势控制可玩性很高;二轴机械云台比想象中要稳定的多;画质好;全景模式合成稳妥;手机操控方便;一键短片屏霸朋友圈。
续航短;不具备兴趣点环绕等高等航拍模式;手势拍照照片分辨率低;手势起飞后无法切换到拍摄模式;不支持无损RAW如DNG格式;镜头光圈偏小;抗风能力较弱。
作为一个资深摄影爱好者,航拍这件事,自打开始接触相机那一刻,就已经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
菜鸟的那些年,最喜好色影无忌摄影类论坛,当时消费级无人机还没兴起,iPhone 4 上市不久,大疆尚且没有名气,一群很小众的玩家才开始玩4轴和6轴多旋翼无人机,价格自然也是高高在上不可接触,现在回想起来,这不正是更早的年代,懵懂的少年对PC向往的另一类写照?
Mavic pro诞生之后,我一度认为这应该是大疆最强力的小型化无人机了,毕竟大疆主打航拍的稳定型,一直坚持用机械云台, Mavic pro的三轴机械云台已经足够MINI了,还有能做到更小的三轴云台机型?
晓虽然没做到这点,但是最小的两轴机械云台也非常黑科技了,更不用说晓的可玩性非常高。
那么来看看这台黑科技,主打自拍的无人机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受。
开箱
这次收到的产品为单机套装,另外加赠块电池和一套螺旋桨保护罩,这点还是挺贴心的,毕竟官方续航仅为16分钟,两块电池续航都是捉襟见肘,更不用说一块电池了,保护罩,对于室内飞行和新手而言,无疑会增加物理上和心理上的双重安全性。
打开后是这样的全家福,主包装盒里主体和配件是独立包装。
配件比较简单,支持高通QC3.0快充的充电器以及充电线,指引手册。
主体包装盒背后的文字,表明了这不是一台玩具,而是一件有杀伤力的航拍工具,包装倒是满满的苹果简洁风。
电池多角度特写, 同精灵系列不同的是,晓spark和御mavic,电池有三面都是作为机身外壳出现的,另外是Spark的电池还具备充电触点,这应该是为以后整机座充做准备。
Spark配置的电池容量为1480mAh,电压11.4V,属于高压锂电池。
螺旋桨保护罩没什么特别的,就是简单工程塑料,拆装倒是特别方便,卡扣扣在机臂上即可。
封条建议购买大疆换新计划,只要不是飞行经验特别丰富的老手,还是建议购买,毕竟炸机这事碰上一次,就是值了。
这是泡沫材质的包装盒,包装赠送了两幅备用桨叶,如果不带遥控器一机两电池是够用的,也可以放心当收纳盒用。
外观细节
大疆现存最小的机械云台无人机,真的是一只手就可以握持住,对于妹子来说也是小巧如玩具。这个桨叶看起来似曾相识,对的,这就是Mavic可折叠式快拆桨的等比例缩小版,看来单机版能做到这个价格,也和采用成熟的技术息息相关。
电机细节特写,虽然小巧,它却能带动300克的晓以最高50公里时速水平飞行,产生的风力也足够清扫满是落叶的地面。
机身侧面的冷风进气口,Spark采用了类似笔记本风冷的方式散热,只要开机风扇就会高速运转,一侧抽风一侧出热风。
大疆创新的金字招牌,DJI,作为占据消费级无人机顶端的国产品牌,单是这份荣誉就已经值得自豪了。
翻个身,看看底部有哪些黑科技。
LED指示灯、下视视觉系统,由一个摄像头和红外线传感器(一个发射一个接收)构成。
下视视觉系统中,红外传感器的有效距离为0-8米,室内飞行全靠它了,摄像头的有效工作距离为30米高度内,对比精灵的超声波系统,spark采用这套也是基于自身的考虑。
LED指示灯,在手势起飞和手势控制中,LED灯用到的次数比较频繁,同时在有效视距内飞行也可以提供一个参考指示。
正面,3D红外传感系统与二轴机械云台上搭配的摄像头。
Spark这套3D红外传感系统感知的距离非常短,仅仅只有0.2-5米的范围,与精灵四的双目立体视觉方案十几米感知范围差距挺大,不过这套系统可以有效识别人脸和手势动作,也算是弥补了感知距离短的弱项。
取消了航向轴的机械云台,搭载的摄像头规格为等效25mm F2.6,传感器尺寸为1/2.3,视角相比Mavic广,但是考虑到拍摄视频,裁切为1080p,30帧的规格,Spark最终视频视角也只是比Mavic稍微广了一点点。
电池上贴有标识,开启关闭电源的方式比较特殊,这可能是防止误操作吧。Spark的盖子打开即是充电口和TF卡插槽。
评测前的准备工作
没有购买Spark电池管家充电有点捉急,虽然支持QC3.0快充,一次充一块电池依旧很缓慢,充电的热量也是非常高,基本和飞行一次下来没什么两样,另外普通的充电宝充电速度更慢。
安装保护罩,记得正确位置安装,桨叶和保护罩上会有对应的标识,如果装错了,后果就是拆下来超级麻烦,不要问我怎么知道的。
这大概是最容易的拆装保护罩了,也减少了这个级别无人机玩家的负担,一个随手就可以拆装保护罩,起飞的小飞机,这才符合到手即玩的方式。
室内掌上起飞初体验
开启电源,打开手机wifi,连接上Spark。再打开DJI GO4 APP。
等等,为什么要先连接手机?还要连接APP?
因为晓的掌上起飞降落属于高级手势控制,如果不开启是无法从掌中起飞的,同时需要关闭新手模式,因为默认新手模式是无GPS不起飞,室内GPS信号显然够差。
感知设置在右上角的通用设置里面,具体一些的设置我会在后续的室外飞行中详细讲述。
高级手势控制开启后双击电池按钮,将晓正对面部,待指示灯都变绿,松开手掌,2秒后电机启动,,降落也是很方便,将手掌伸至无人机底部,晓会自动识别并平稳落入手掌。
对于大部分玩家来说,这个过程就像科幻片一样,你无法想象这一刻会有多么大的惊喜,Spark化身为听话的小宠,我想,没有哪个妹子会拒绝这样新奇的玩法吧?至少我周围的朋友,在尝试了掌上起飞降落后一直赞不绝口。
起飞后的Spark,机头会显示为红灯,而机尾显示为绿灯,方便辨识头尾。
有人问起飞后室内是否平稳,会不会产生漂移?
答案是肯定的,平稳只是相对而言,没有GPS定位,漂移偶尔会产生,所以室内飞行一定要上保护罩,尽管保护罩会小幅度降低飞行续航,为了安全着想,还是建议安装,晓的桨叶是目前无人机中最小的,探索频道系列科普节目“流言终结者”也做过实验,小型无人机的螺旋桨对于人的皮肤伤害并不高,但是万一磕碰到眼睛等要害,杀伤力也是巨大的。
此前飞过朋友的精灵4和御,不算是新手,不过室内这么矮的建筑内关闭新手模式还是有些心惊胆颤,在我数次室内飞行中,晓较大幅度漂移过一次,不过我也找到了应对方式,那就是手机或者遥控器起飞,开启三脚架模式。
两块电池电量很快消耗殆尽,意犹未尽的我只能充电,顺便注册了民航的无人机登记系统。
室外飞行手势篇
起飞和降落已经熟知了,来看看晓的其他飞行模式。
这里补充一句,没有保护罩手势起降无人机还会有一定风险的,我遇到过两三次掌上起飞后缓慢飘向使用者的情况,而降落的时候除非是大风环境,一般情况下还是非常稳的。
1、跟随模式
开启方式:手掌至于Spark正前方,角度稍微低一些,待指示灯变绿,便可遥控指哪打哪。不过这种情况下别人可以抢夺你对Spark的控制权。
这个识别率有一定概率通不过,比如基友C哥和C嫂和我,我是十次有两次识别不出来,C哥十次失败了七次,而C嫂每次都成功。
这年头,无人机识别也要看颜值。
开个玩笑,识别失败应该是距离无人机太近或者手臂伸的太高,操作不当导致 ,人多也会有一定干扰。
围观的群众表示,无人机见过不少,可是这么智能的还是第一次见。
2、远离模式
开启方法:适当距离对着Spark正前方挥一挥手,做拜拜状,Spark如果识别出来手势会自动后退3米远并飞高至2米多高度并悬停。
室内手势起飞一定要小心做出这种动作,万一识别出来极有可能就是你的第一次炸机了。
3、自拍模式
在2的模式下对着Spark做出拍照手势,指示红灯闪烁后Spark会自动倒计时3秒,拍照时画面进行人脸识别。
说一说这个手势拍照,成功率也同样看个人操作,这一项上我和基友每次都失败,唯独C嫂每次都成功,连续拍摄了七八张。
不过晓的手势拍照,照片分辨率不是很高,如果是遥控器或者手机起飞的晓,拍照分辨率是3968 × 2976,而自拍模式下仅仅只有1440x1080。
手势起飞后仅仅只能开启自拍拍照功能,而不能切换为视频拍摄,合理分析是因为晓的运算能力基本都加持在对手势和人脸识别上了,就连拍摄也只能降低分辨率,其实1440x1080也没那么不堪,发个朋友圈还是绰绰有余的。
4、召回模式
开启方法:振臂高呼状,并较大幅度挥动手臂,Spark如果识别出来,就会自动降低高度并悬停至人面前,此刻伸出手掌,Spark自动降落至掌心。
正常飞行+DIJ APP设置篇
Spark支持手机和遥控器控制,图传方式都是720P WiFi图传,手机遥控距离被限制在50米高,起飞点80米半径的范围内,遥控器除了高度增加至500米,遥控距离增加到2000米,同时可以解锁运动模式,运动模式下水平最高飞行时度增加至50KM。
2000米遥控距离只是理论上数值,同时支持这个数值的是FCC美国标准,而CE欧标,SRRC国标要缩水不少,在国内,1200米已经是极限了。
开启手机WIFI,连接上飞机,打开APP界面,首次GPS室外飞行需要校准指南针,单次位移超过几百公里最好也重新校准指南针。
这些数据确保无误后方可飞行,除非你只是手势起飞、视距范围内飞行。
Wi-Fi设置里可以看到当前信道和频段,实测2.4g和5.8g在城市抗干扰能力比较强,在手机遥控的范围内不用太担心图传不稳定、遥控信号丢失,当然如果起飞点附近高楼大厦林立,或者存在强干扰,无人机又处于手机遥控范围的边缘,还是会丢失图传信号的。
比如这样丢失图传信号的情况,后来我才发现,无人机居然离我有92米远,手机操控限制是80米的半径,当时并不慌张,毕竟飞过御也丢失过图传信号。
盲飞挪近了一点距离仍未搜寻到图传信号,只能无奈立刻返航。
这些飞控参数设置中解除新手模式才会有更棒的体验,三角架模式则是辅助航拍,Mavic上首次出现,Spark目前也支持。
DJI GO这款APP也是老生常谈了,晓的界面和其他系无人机差不太多,仅仅个别功能上增加或者缺失。
界面一目了然,右侧一列为拍摄参数设置,控制云台仰俯;左侧一列为一键起飞,一键返航,以及调出普通飞行/智能飞行,左下角显示当前位置,最底层为飞行高度、半径、飞行速度等参数。
起飞后屏幕中间会弹出虚拟摇杆,操作和物理摇杆相同。
手机操控总体感觉不错,然而飞行限制和非常差的手感,4.7寸iPhone 6S捉襟见肘的触摸感,我还是购入了晓的遥控器。
这应该是大疆无人机家族中最简单小巧的遥控器了,整体造型和御差不多,但是精简了液晶屏、数据线、部分快捷按钮,以及最重要的数字图传,遥控器和手机一样采用的是WiFi图传,当然价格也只有御遥控器的一半。
正面,摇杆,左边控制起飞降落、机身旋转,右边控制前进后退,侧飞。
左上角是一键返航,右上角为电源开关,中间三个按钮分别是紧急悬停、运动模式、以及自定义多功能按键。
左边,拍照、自定义多功能按键;右边,摄像、云台仰俯波轮。
这个夹具据说最大可以顶上iPad mini2,我自己是没尝试成功,目测6寸手机应该是可以夹进去的。
那么遥控器体验又如何呢?
首先物理手感上自然不必多说,另外解锁了运动模式,50km最高时速虽然追不上御和精灵,对于这么小的无人机来说已经足够。
云台仰俯作为波轮独立控制,可以同时完成水平方向上位移以及调整云台角度,拍摄一些特定镜头。
遥控范围也是大了很多,不过还是会出现图传信号不稳的情况,当时无人机高度约为400米,半径不超过100米,估计是建筑阻挡了部分信号的传递。
遥控器续航不错,充一次电飞行10个架次完全不是问题。
对于缺失的一些快捷按键如云台回中/朝下,APP里可以自定义两个快捷按键。
但是在丢失图传信号的前提下,缺乏御那块可提供视觉系统高度提示、下视视觉系统高度等重要参数的液晶屏,当航拍机用的时候就郁闷了。
想要玩的开,还是建议购买Spark的全能套装。
Spark抗风能力比较弱,仅仅只能抵御四级风,这点和它的体积重量也有关系,这几天试飞过程中,出现过两次大风,一次目测四级风,另一次还要高一些。
四级风尚可以对抗,只是云台偶尔会抵消不了大风的影响,画面晃动,同时电量消耗极快,屏幕会弹出注意飞行的红色警告。更大的风基本上就无法对抗,Spark整体被吹的摇摇晃晃,起飞的时候如果遭遇大风侧吹接近倾倒状,电机会立马停止工作。
智能飞行模式
懒是科学进步的一大助力,Spark集成的智能飞行模式增添了不少飞行时的乐趣。智能产品,本身就应该以智能为卖点,轻松上手。
智能飞行模式主要特色在于“一键短片”和“智能跟随”,而“指点飞行”和“三脚架”,前者精灵、Mavic都具备,后者Mavic上首次出现。
一键短片顾名思义,开启后Spark按照程序以大片经典的航拍角度飞行并拍摄,最后生成一段10秒左右,自带配乐的短视频,称霸朋友圈就靠它了。
一键短片主要有四种类别,渐远,环绕,螺旋,冲天。
拍摄前需要将无人机调整好拍摄角度,并框选好主体,之后点击GO,即可开始一段奇妙拍摄之旅。
渐远,镜头缓慢拉远,最后快速拉远大场景尽收眼底,似曾相识的拍摄手法,适合人少的风景区自拍,推荐旅游中使用。
环绕,这也是电影中稍微少见一些的镜头,360度飞行一圈,倒是更适合情侣一起拍微电影,不过执行这个操作之前先确保周围足够宽敞。
螺旋环绕我也比较推崇旅游中使用,相比环绕多了一个逐渐升高的飞行拍摄动作。
冲天的感觉是最棒的,特定角度的拍摄,比如躺下一飞冲天的拍摄视角,真的可以瞬间称霸朋友圈。
拍摄完成后在APP中可以下载成品(自动剪辑到10秒配乐),也可以单纯下载未经剪辑的原片,自己手动剪辑。
智能跟随模式则是无人机识别运动中的物体或者人,自动调整飞行姿态跟随飞行,飞行中还可以手动切换成环绕模式。
开启方法和一键短片一样,先框选主体,然后点击跟随。
实测跑步和走路跟随都OK,骑车也可以,但是开车的话,很容易追丢,我猜是手机遥控的原因,不知道遥控器开启S运动模式,会不会好一些,毕竟运动模式下水平飞行速度可以达到50公里/小时。
这个拍摄模式适合拍摄跑步场景,或者情侣短片秀恩爱类型,毕竟只要掏出手机开始跟随,手机揣兜里就可以装作旁若无人。
指点飞行,手指屏幕上确定飞行最终位置,无人机便会按照你的意图直线飞过去,此过程中无人机自己会躲避障碍物,也可以手动调整速度、高度以及方向,可以有效减轻拍摄中一直推着操控杆的不便。
拍摄篇
虽然主打自拍、好玩,作为提供了两轴机械云台的无人机,航拍也应该是看家本领。
媒体推测这块cmos和mavic上所用的是同一块传感器,只是镜头参数略有些不同,spark不支持4k,镜头却要更广一些,光圈小一些,仅仅只有F2.6, 算是有利有弊吧。
大疆对于spark的定位很明确,玩具级别自拍无人机,因此也阉割掉了RAW如DNG格式,这点做法和苹果如出一辙,还好并未完全精简掉手动拍摄模式,不然真的要抓狂。
不支持DNG有些郁闷,希望后续固件更新能支持。
来看看拍照界面,自动挡拍摄是以照顾高光为主,毕竟只支持JPEG,过曝后期是无法挽救的,欠曝则可以拉回一部分细节,当然自动挡也可以手动调整曝光补偿。
M档拍摄过后,下次拍摄还是默认M档此前的参数,拍摄过后记得调回auto自动挡。ISO最高只支持1600。
可以设置显示网格,自己调整白平衡以及显示直方图和相机当前OSD参数。
Spark默认出片参数是鲜艳和锐利,比例为4:3,属于早期比例格式,目前主流比例是3:2,白平衡也比Mavic算法更精准。
锐度和饱和度都恰到好处,讨喜眼睛,白平衡也相当精准。
Spark的云台不支持90度垂直,大概只有80多度一点,拍摄中这个无关紧要,后期也可以矫正,没拿到无人机之前我认为影响比较大,实际使用中可以无视忽略的。
弱光下表现有些差,不过ISO1600的上限以及三脚架模式的稳定,画质发发朋友圈还是没什么大问题的,如果光圈能增加到2.2,那又会是另一番表现了。
我放了几张后期处理后的照片。
城市天际线的即视感,高度50米左右,城市发展太快,铁路都临近小区,直线距离最近不过几十米。
续航时间太短,以至于我只能用一块电池调整角度拍照,另一块拍视频。
虽然远在郊区的郊区,大雨过后的城市空气依旧污浊,不过上帝视角真的很美。
这张照片,90度垂直的云台和80度垂直的区别也看不出来,球场顶端椭圆地方那个小白点是我本人。
全景模式
需要称赞的一点。
刚拿到Spark还没注意到这一点,自己用三脚架模式,连拍三张自己合成超宽画幅。
效果如图,比较费时间,不能现场处理。
后来才发现晓已经自带全景合成模式,在拍照界面,非三脚架模式下就可以打开。
晓的全景合成是自动拍摄9张照片,而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中的水平方向多张照片合成,合成会形成类似16MM超广角的拍摄视角。
方向可以选择水平或者垂直,至于为什么必须要关闭三脚架模式下进行,因为Spark需要移动自身(弥补航向轴缺失云台的问题)来调整拍摄视角。
按下快门就可以等待自动拍摄并拼接全景照片了。
不过拍摄完合成的全景照片分辨率不是特别高,只有2099x1283,APP里也并没有类似原片下载的选项,存储卡里只保存有全景拍摄中留下的9张独立照片。
多云天,有些欠曝,后期处理了一下:
那么这9张照片自己合成行不行?
我为此也尝试了下,在Photoshop里合成后是这样的,显然Ps没能理解大疆全景合成的意图和算法。
这个全景合成最佳拍摄高度大概在50-120米,再高合成的边缘就不太好看了。
AEB连拍和定时拍摄我也要拿出来单独说说。
之前提到晓不支持DNG是一项遗憾,但是有了AEB连拍(包围曝光),这就不是太大的问题。
包围曝光是合成HDR的最佳手段之一,开启这个模式后可以连续拍摄多张曝光不一样的照片,晓支持三张包围,在HDR合成领域,三张照片虽然有点少,但是加上三脚架模式,调整拍摄参数继续拍摄三张曝光不一样的照片,6张合成HDR就已经非常真实了。
定时拍摄,针对延时视频,在无风的环境下,15分钟的悬浮拍摄加上后期堆栈处理,可以生成一段几秒至十几秒的延时视频。
至于航拍,没什么具体可以说的了,视频参数是固定1080P,30帧,最大码流:24Mbps,非常一般。
我剪辑了一段这些日子航拍的视频:
对于航拍最大的遗憾就是,不支持兴趣点环绕这些高等航拍模式。
我尝试用一键短片的环绕模式,提示高度过高无法开启。
航拍如果没有兴趣点环绕,剪辑的视频中总会缺失点什么,看来大疆对于Spark的定位异常明确,专注低空自拍兼具航拍,想要DNG,不提供,想要高等航拍模式,没有,续航让你郁闷。但是Spark有更有趣的手势起飞操控,一键短片可以让你屏霸朋友圈,还有什么比随身带,掏出来就能起飞的,在朋友面前露一手的小型无人机更有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