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身材,大有可为!随动 S1 口袋手机云台评测
如果在几年前谈论手机云台,跳进脑海里面的词汇大概都是“专业”、“稀奇”、“买不起,过!”。拿大家比较熟知的大疆 Osmo 手机云台来讲,初代的 Osmo 价格都在千元级别。可能大家会说大疆贵是因为品牌溢价,其实并不然,像智云,飞宇的手持稳定器在最开始的价格也都不便宜。手机三轴稳定器只是在近几年才逐渐成为低门槛的消费型数码产品。包括大疆在内的手机云台稳定器价格基本都压到了千元内了。
今天小豹将要评测的这款产品,在拿到产品前听到最多的声音便是关于价格的,大家一致认为:贵!,可能在大部分人的心里,都已经将大疆的产品价格作为锚定。甚至让经常混迹于数码圈的小豹也有点拿捏不准。
但是在拿到产品的那一刻开始,小豹感觉有了不同的看法。今天评测的产品就是 PowerVision 家的手持云台 随动 S1,是云台,但不止于云台。
废话不多,我们直接进入今天的主题。
随动 S1 是 PowerVision 今年发布的一款集手机云台、智能充电宝、充电器、支架系统、手机壳等诸多功能于一身的随身数码设备。
“N合一”本身概念并不新鲜,但是能将多个功能做到完美的融合,不论从功能还是从产品外观设计上无疑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做手机云台简单,不论技术还是外观设计都相对更加成熟,这也就是为啥现如今手机云台价格直逼百元的原因之一。但要把充电宝、手机支架等功能也集合进去并且还不显得违和,这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小豹觉得,首要搞定的就是工业设计,工业设计没搞好,直接整段垮掉。
那随动S1给出了怎样的答案?
先不看其他的可选配件,直接开箱主体。说句实话,小豹在首次开箱看到产品的时候,和传统认知中的手机云台相差很大。如果不说,我觉得很少人能在第一眼就知道他是一款手机云台,说充电宝我倒是觉得会有人相信。在工业设计上随动 S1 做的确实是蛮大胆的。
包装盒采用了类似书本的设计,前几页是产品的使用说明。再继续翻一页,便看到了全部的配件。分别是随动 S1 主体 + type-c 数据线 + 车载磁吸支架。
拿掉塑封的随动 S1 整体给人的感觉很小巧,做工确实非常讲究。除过云台轴和云台臂之外,随动 S1 的机身主体四周几乎都被一层皮革质的材质包裹,显得比较有档次。高 142mm,宽度 58mm,比 IPhone 12 Pro 还略小一圈。重量仅有 298g,估计差不多和正常大小的苹果一般重。
在手机调平的情况下,满电续航时间可达 15H,充电时间仅需 2H。这个续航相对于日常的拍摄来讲,如果不是重度使用,还是完全能够 cover 的,毕竟小巧啊!
对于小豹来讲,单手可握。放进口袋或者包包里面都不成问题。
我们再看侧面。随动 S1 的按键全部集中在右侧,从上往下依次是 “五向按键” 、“拍摄按键”、“开关按键”,以及旁侧还有一个“变焦滑杆”。这几乎就是机身上所有的按键部分。相对还是比较简单易用的。在侧面最下面是Type-C的充电接口,支持 18w 双向 PD 快充。
在五向按键的上面有一颗螺丝比较显眼,小豹觉得,如果可能的话,做个内凹然后加个胶塞隐藏处理吧。因为这个是目前机身能看到的唯一一颗裸露的螺丝,干脆也隐藏处理是不是更加彻底一点?
顶部自然是云台的横滚轴的部分。
我们再看底部。底部的设计也是可圈可点的。除了一个通用的脚架接口,还隐藏这一个机身自带的脚架。不用的时候可以收起来。这个设计确实挺人性化的。
这个就是立在桌面上的样子。前面两根支架的材质均是金属材质。虽然随动 S1 可以选购额外的三脚架,但是到底没有这个方便。
接下来看核心部件了。在没看机身上的箭头指示的时候,小豹确实一脸懵逼。因为从外观来看,手机三轴稳定器的核心部件横滚轴和俯仰轴都哪去了?原来随动做了一个巧妙的设计,将云台的部分结构隐藏在侧面的仓内。翻开仓盖即可旋出。
随动 S1 可以达到水平正负150度,俯仰正负 20 度。最大的控制转速为 120°/s。
按照机身上面的只是箭头,俯仰轴翻转至最大程度即可。印有“PowerVision”字样的圆盘具有磁吸效果。这里是用来吸附磁吸手机壳或者磁吸背夹的。以此来安装手机。
以上就是随动 S1 主体部分的介绍,附上和我最近新入的神机红米K40的合照,随动S1要比手机小号一圈。基本上日常放在兜里面不要太方便。
小豹觉得随动 S1 比较出色的地方,除了机身本身的工业设计之外,丰富的配件为不同的使用场景提供了可能。当然有些配件并不属于标配,需要额外单独购买。
本次评测,厂家还是比较大方的,基本上给了全套的配件。因为磁吸手机壳对于手机型号有要求,主要集中在苹果、华为和三星的高端机型上。刚好小豹的手机都不在此列,所以也就无缘评测手机壳了,不过其他的配件还是一应俱全的。
首先我们先看第一款配件,手机多功能背夹。这是除过磁吸手机壳之外的另一种连接手机与随动 S1 的方式。
作为磁吸手机壳的替代配件,如果很不幸你的手机型号没有在磁吸手机壳的支持范围内,随动 S1 为你提供了磁吸背夹作为替代,磁吸背夹身材不大,料却不少。背夹背面是3M胶,可以直接贴在手机壳上。正面圆形凹陷可以和随动S1机身通过磁吸的方式连接。磁吸效果非常牢固。磁吸位置下方便是手机支架部分。可以滑动至末尾然后展开起到支撑手机的作用。在使用随动 S1 进行无线充电的时候,同样可以通过这个支架的滑动位置来控制是否可以进行无线充电。
首先不得不说,随动 S1 对于手残党还是比较友好的。比如小豹就是典型的手残党。徒手安装背夹怕是要垮掉。随动针对这种情况,背夹附赠了中心定位卡。
跟着指引来贴,再贴不好那真的是没得救了。
话说这个中心定位卡直接解决了两个问题:
1. 于他,方便用户安装,提升用户体验。
2. 于己,正确的安装位置会极大的方便手机调平,降低电机负荷,增加续航和设备的稳定性。
接下来再看另外一种连接手机的方式。那就是可选配件:磁吸手机夹。
手机夹采用金属材质,内侧是橡胶防滑垫层。在没有磁吸手机壳,并且不想使用磁吸背夹的情况下,随动 S1 提供了第三种方式。
可以说光在连接手机方面,随动 S1 就一口气提供了三种不同的方式,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使用需求。不过在使用体验上,磁吸手机夹的使用体验不如前面两种。
1. 安装拆卸相对比较麻烦
2. 为了能够使用前调平,需要将手机夹尽可能夹到手机的中间部分。那么问题来了,现在大部分手机侧面中间部分都是电源按键或者是指纹解锁。那这就比较棘手了,多少会挡住手机电源按键。
所以,有条件的同学还是建议优先选择前面两种方式连接手机。即:磁吸手机壳 OR 磁吸背夹。
除过连接云台,随动 S1 提供了车载磁吸支架方便手机在汽车上固定。
车载磁吸支架通体金属材质,质感有了,重量也不轻。不过反正车内使用,也无妨。因为小豹目前没有车,介于车载支架没有过多复杂的东西,此部分就不介绍具体使用感受了。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车载手机支架需要搭配前面讲的三个配件中的任意一个来使用。因为连接的方式同样也是磁吸方式。
随动 S1 机身本身带有一副小型的脚架,不过对于对脚架有更高要求的用户,随动同样提供了可选的三脚架配件。
因为使用相对比较简单,这里就不过多的赘述了。只能说随动 S1 不论是机身还是配件的用料都非常有诚意,基本上大部分能用金属材质的地方,绝对不含糊。
以上就是随动 S1 主要的配件,通过配件介绍了几种不同的连接方式。整体上来看,通过磁吸的方式相较于传统的背夹的方式更加便捷。随用随吸,直接一掰就可以轻松的取下。小豹个人比较喜欢这种方式。
随动 S1 内置了丰富的拍摄模式。像常规摄影、延时摄影、还有全景照片等等不同的模式。因为介于篇幅的原因,小豹不会对所有的拍摄模式做深入讲解,只会挑几个主要的模式做详细的介绍。
在使用的过程中,除了可以通过按键操控,在连接手机后,同样也可在界面上修改云台的各项参数。
像跟随模式、变焦速度以及摇杆速度等都可以实时修改。
基本上普通三轴稳定器所有的功能随动 S1 一个也不落。并且新增了智能跟随模式。
以上的视频就是智能跟随模式的操作示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在视频拍摄模式下,通过单击【五向按键】激活智能跟随模式。可以自动选择中间区域作为跟随点,或者也可手动拖拽的方式框选跟随区域。然后开始录制的时候,移动云台,被跟随物体始终会保持在屏幕中央。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复杂的环境中比较容易失去跟随。所以实际使用的时候,建议选择高对比度的场景,清晰的主体来实现智能跟随。
首先先看一段用随动 S1 普通视频模式拍摄的视频效果,全程小豹是正常的速度行走,没有过多的控制。主要的目的是想看下防抖效果如何:
小豹属于典型的手残党,拍照片视频向来手抖(这也就是为啥狠心买了Sony五轴防抖微单的原因之一,
从视频中可以看出,基本上正常的行走拍摄,防抖效果还是完全OK的。
随动 S1 还有一个比较方便的是 APP 内置了延时摄影模式。
在延时摄影界面,可以设置拍摄间隔,以及拍摄的总时长,在上方会实时显示出最后生成的视频的时间。除了可以设置时长以外,随动 S1 的演示摄影模式还支持选择几个点位来实现延时摄影。
有一阵子没有出门压马路了,正好借着本次评测的机会,跑来附近的七宝古镇溜达了一圈。上面的视频小豹分别设置了三个点位,一共拍摄了10分钟,最后会生成 40s 的延时视频。
实际的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在拍摄的过程中,偶尔会有不明真相的群众来问小豹这个是啥,得知是多功能口袋手机云台后,都表示会去搜一下看看,看来随动 S1 还是比较受欢迎的。
随动 S1 还有一个比较新颖的模式是手势控制。
可以通过不同的手势,来控制设备进行不同的操作。其实这个技术门槛并不是特别高,主要就是通过图像识别技术来完成。在使用前需要现在屏幕上开始手势识别功能。
出现V字手势:自动识别后会倒计时3s后自动进行拍照。
出现L型手势:自动识别后会在3s后自动开始录像。再次出现该手势,则会结束录像。
出现手掌张开手势:自动识别后开启智能跟随或者结束智能跟随。
再附上小豹剪辑好的一个视频,技术一般,欢迎大家拍砖。
随动 S1 配备了自己的视频编辑软件。可以方便的进行视频的编辑处理。
在初次使用的时候,需要先下载最新的固件并且完成激活操作。激活后连接手机方可正常使用。因为都比较简单,小豹就不赘述了。
在视频编辑界面可以方便的进行各种剪辑操作。常见的如:添加音轨、视频片段转场动画、滤镜、字幕等等。还有各种丰富的动效库可供选择。功能非常全面。
不过在实际使用中,中是感觉会出现一些小bug,比如编辑好的视频预览正常,在保存成功后就会在开头莫名的多处一块视频片段。还有就是转场动画预览正常,但是在生成的视频中,转场动画显示异常,无奈只能删除转场动画。
如果细心的同学不难发现,小豹在最后剪辑好的视频中,都是没有转场动画的,希望可以尽快修复这样的bug。
从最开始的介绍,我们就已经知道,随动 S1 不仅仅是手机云台这么简单。除过手机云台,随动 S1 更加重要的一个功能便是无线充电宝的功能。对于支持无线充电的手机,可以方便的通过它来无线充电。
对于喜欢摄影的同学,以往出门除了带上拍摄设备,我想充电宝一定是必不可少的装备。但是经常忘记充电,而且占体积还重。有了随动 S1 ,从此就可以轻装上阵,和烦人的充电宝说拜拜了。
相信大家还记得小豹在开篇略有提到身边人对于随动 S1 这款产品的看法。真的贵吗?
目前JD标配版本的售价在 999 元,叠加各种优惠可以做到八百多拿下。所以真的贵吗?相比其他产品而言,能够做到集云台、手机支架、无线充电宝等等功能于一身,短小精悍还能揣进兜里,八百多的售价小豹个人认为确实不能算贵。我觉得大家不妨可以先行体验下,说不定你会改变自己的看法。
零零散散的评测,小豹在这里总结下在使用了一周左右的时间,随动 S1 都有哪些优缺点。
1. 毋庸置疑,短小精悍是小豹认为的第一大优点和竞争优势:
在众多产品中脱颖而出的关键所在就是要打造产品的技术壁垒和差异化,靠价格战没有出路。这是我觉得随动 S1 做的比较好的一点。不仅如此,搭配丰富的可选配件,在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习惯的同时降低主体产品的售价。
2. 产品设计细节处理很到位:
产品设计做的确实能够抓住用户的味蕾。就拿简单的磁吸背夹安装来说,会贴心的提供安装引导贴帮助用户快速定位安装。一来方便用户,二来也防止错误的位置导致手机难以调平,增加电机的工作负荷。
另外一个细节点就是,不论在磁吸背贴,还是在手机磁吸夹上都会有个环形纹路 + 中间 PowerVision Logo 的图案。代表这些部分都是可以实现磁吸的。小豹不知是不是有意为之,如果是的话,那么在引导用户和帮助用户建立认知这方面又胜一筹,这可算是攻心的手法了。
3. 配套APP软件:
方便用户快速剪辑作品。
再优秀的产品,也会有不足。不过好在随动 S1 在整体上的槽点不算很多。
1. 一个小问题上面有提到,唯一的裸露的螺丝可以做隐藏处理。
2. 可能是受限于体积因素,按键侧面是弧形,另一侧则是直角,导致整体握感体验并不是很好。也就是说,在握持人体工程学上面略有欠佳,长时间手持会有些许的不舒服。期待能有所改善。鱼和熊掌是不是可以兼得?
3. 配套的视频编辑软件bug略多,希望尽快修复。
到这里,本次的评测就接近尾声了。回过头来再去看随动 S1 这款产品。
不吹不黑,小豹觉得随动是真正在认真做产品的,这从产品本身工业设计以及其他的各个细节方面的处理可见一斑。没有强大的产品设计团队,我觉得一定是做不出来的,即使他还有不足。
短视频时代的爆炸,促使手持云台稳定器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发展,技术更迭的频率在不断的缩短。期待随动能继续带来惊喜的产品。
感谢大家阅读,原创不易,点赞收藏支持下小豹,感激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