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面更优秀——HUAWEI Mate 10体验
(1)超高屏占比 ;(2)四曲面玻璃机身提升颜值 ;(3)大容量电池续航持久 ;(4)徕卡双摄效果出众。
(1)EMUI 缺乏设计。
自 2017 年下半年开始,整个手机行业都围绕「全面屏」这一理念进行着产品升级与改造,各品牌携新产品陆续登场,都试图借助这一次新机遇,提升品牌价值,巩固产品地位。同样在「全面屏」的发展趋势下,就在刚过去不久的十月中旬,华为发布了自家的高端旗舰 Mate 10 系列,包括了 Mate 10、Mate 10 Pro 以及 Mate 10 | Porsche Design 这三款机型。
在以上三款机型中,Mate 10 率先在国内上市开售,而我也有幸通过「新浪众测」这一平台接触到了这款华为最新的旗舰产品,经历了一个多星期的实际体验,对于 Mate 10 的方方面面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便跟随着我的视角逐一感受这款产品。
对于每一款新上市的机型,首先吸引我的当属其外观设计。Mate 10 配备一块分辨率为 2K 的 5.9 英寸 16∶9 比例 RGBW HDR 显示屏。相比传统的 RGB 显示屏,官方宣称 RGBW 显示屏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屏幕亮度,降低屏幕功耗,实际体验下来,在日照强烈的室外环境,人眼对 Mate 10 屏幕显示内容的观感较为舒适。
以前提到华为手机,上至高端旗舰下至低端入门,其屏幕四周碍眼的一圈黑边无疑是屏幕方面最大的槽点,毕竟直到 Mate 9 系列,黑边也依旧明显。而从 P10/P10 Plus 开始,华为似乎也意识到应该有所改进,将屏幕黑边控制在一个容易被用户接受的范围。就拿手中这台 Mate 10 来说,其屏幕黑边在观感上已经达到一个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今昔对比,改善效果可以说是非常显著。
除了屏幕以外,Mate 10 正面保留了传统的额头和下巴,其宽度保持在了一个合理的范围,处理得较为妥当。虽然官方并没有将 Mate 10 定位为全面屏手机,但从实际来看,Mate 10 正面给我带来的观感已足够震撼。5.9 英寸屏幕、窄边框式设计、保留了较窄的额头和下巴,以上三要素凑一块,使得 Mate 10的正面设计紧凑得体,而整机长度有所缩减,宽度基本不变,最终让 Mate 10 向「矮胖型手机」阵营靠拢,这种情况下,双手握持会比单手握持稳当不少。
Mate 10 下方有且保留了一枚不可按压式指纹识别 Home 键,识别效率无可挑剔,并且借助 EMUI 的优化,通过 Home 键上的手势操作可以进行一些基础操作,避免了虚拟导航栏对屏幕底部的占用。
相较于 Mate 10 的正脸,其背面给我带来的新鲜感也同样很有分量。这一次 Mate 系列从去年的全金属机身改为了曲面玻璃机身,官方用「四曲面」加强了对 Mate 10 玻璃机身的描述,机身两侧的弯曲程度要比上下两端明显,握持更贴合手掌因此也更为舒适。天线条被挪至金属中框的上下两端,其颜色处理得与手机颜色相近,不易被感知。
Mate 10 的后置摄像头模块采用了双摄像头竖向排列式,虽然 Mate 10 的摄像头、闪光灯等元素相互独立,但整体还是延续了去年 Mate 9 的设计风格。值得一提的是,华为在 Mate 10 的这偏区域加入了非常密集的横向细条纹,并且增加了颜色来区分,从视觉上营造出了一种较好的秩序感,也符合 Mate 系列向来沉稳大气的产品风格。
虽然 Mate 10 采用了背面玻璃材质的设计,但并不支持无线充电,对于用户而言算是有点小遗憾吧。另外,玻璃材质的弊端我想应该不用再过多描述,易脏易磨损不抗摔,使用之时还需要多留心几分。
从全金属到曲面玻璃,无论从哪个角度去观摩如今这一代 Mate 10,都要比前代 Mate 9 来得精致亮与年轻态,同时玻璃材质带给使用者温润且厚实的手感,观感上的 Mate 10 又宛如一块黑玉,毋庸置疑,这是迄今为止最美的一代 Mate。
历代 Mate 系列的更新,都伴随着华为自主研发芯片的正式上市,Mate 10 搭载的便是华为自家最新的麒麟 970 芯片。相较于上代产品,麒麟 970 芯片能够在性能与功耗这两方面获得相应的提升。
实际体验下来,常用应用的使用流畅度能够得到保证,即便手里这台 Mate 10 是内存为 4GB 的标配版,长时间使用后的程序切换也是轻快自如。关于 Mate 10 的游戏体验,借朋友拿 Mate 10 跑几局王者荣耀后的感受来分享。
在王者荣耀的游戏体验中,Mate 10 的实际表现可圈可点。特效全开,无论是团战还是对线,整个游戏环节基本上能够 29 或 30 帧率几乎满帧运行,不过在进入商场和人物界面时会稍有卡顿,可能是工程机的缘故,细节方面仍有优化空间。其次是 Mate 10 的发热控制也是较为良好,发热部位主要集中在摄像头附近,虽然 Mate 10 的玻璃后盖属于导热性较强的材质,但手部对发热温度的感知算是处于一个我能够接受的范围。—— 微博 @超级-壮
与前代 Mate 9 保持一致,Mate 10 配备一块 4000 mAh 的大容量电池,日常中度使用保证一天绰绰有余,搭配华为 SuperCharge 最大可支持 22.5 瓦的低压快充技术,半小时能充满奖金六成电量。除了快充速度之外,在新一代的 Mate 系列上华为还着重提升了电池的安全性,引入了德国莱茵 TÜV 安全快充认证,旨在保证电池的使用安全。华为吸取了近些年行业电池事故的教训,有这样的安全认证,对于消费者而言肯定是件好事,也给消费者吃了一颗定心丸。
▲ Mate 10 快充速率(电量/时间)曲线图
这一次麒麟 970 芯片的另一亮点,无疑便是芯片内置的一个 AI 硬件处理单元 —— NPU,通过处理手机收集相关 AI 数据,为 CPU、GPU 等架构减负,最终提高应用使用效率和降低能耗。就目前能够使用的场景来说,主要是用于 Mate 10 的拍照环节以及离线快速翻译这两个用途,总的来说现如今依靠内置的 NPU 能够实际体验的功能还是相对有限的,后续还得寄希望于华为的补足。
伴随 Mate 10 而来的,除了麒麟 970 芯片,还有基于 Android 8.0 深度定制的 EMUI 8.0,手上这台 Mate 10 预装的为最新 8.0.0.113 系统。经过多年的发展,EMUI 可以说是发展到了一个成熟阶段,大功能方面与其他定制 UI 趋于一致,小细节上又拥有自身的亮点。
在 Mate 10 上体验 EMUI 8.0 下来,我也是找到了几个让我颇为满意的小功能,第一个是基础功能完善的 Home 按键,在不设置屏幕虚拟按键条的情况下通过几个手势便能够实现基础功能,例如左滑/右滑进入任务界面,习惯之后很是方便;其次是 EMUI 里呼声较高的指关节截屏,相比于组合键截屏无非更加便捷。
▲ Home 键手指操作、指关节截屏
最后是桌面最左侧的「智能助手」,涵盖了服务直达、快递追踪、待办提醒等诸多功能,印象中很不少定制 UI 也推出了与这个类似的功能,但真正体验过的还是只有 EMUI 这一个,总的来说这项功能体验过后会大大提高使用手机的效率,无需在各个 App 中跳转就能实现大部分主要功能,同样对生活与工作带来了便利。
▲ 「智能助手」相关设置
功能方面 EMUI 8.0 很完善同时也具备不少亮点,但设计方面,官方内置的多套桌面 UI 依旧还是老样子,说好看肯定算不上,但也坦言这确实没什么设计感,这让我感觉 EMUI 的桌面 UI 设计一直都没什么明显的进步,某些图形、颜色的搭配甚至还有些保守和老旧。
▲ EMUI 官方内置桌面 UI
换个方向去思考,EMUI 这一系列的设计风格也可能与品牌、机型的定位有关,例如大多数年轻用户群体应该都难以接受 Mate 10 出厂预设的黑金 UI 主题,因此在这里还是建议,不满意官方 UI 的用户可以去主题商店选了自己喜欢的款式。
众所周知,华为自 P9 系列开始,便在旗舰机的影像系统上与徕卡进行了深度合作,从成像效果和市场反馈来看,这种合作获得了用户以及媒体的广泛认可。来到 Mate 10 这一代,双方的合作也是更为紧密,这一次 Mate 10 搭载徕卡 SUMMILUX-H 双后置镜头,实际上是一枚彩色 1200W 和一枚黑白 2000W 的搭配,拥有双 ƒ/1.6 大光圈,可以有效提升进光量,同时拥有很好的虚化效果,支持 OIS 光学防抖,并且拥有相位、激光、反差等多种对焦方式,保证了 Mate 10 在不同拍摄场景下的成片率。
▲ 左为 Mate 9,右为 Mate 10
Mate 10 的原生相机在功能方面做得比较完善,大光圈模式、人像模式、动态照片以及在相机主界面向右滑动而进入的多场景菜单,以上关于手机摄影的多种需求,Mate 10 可以说是一应俱全,伴随着各个模式下都有文字备注的小教程,让初次接触这些功能的用户尽快上手,能够有效降低学习成本,这个小细节做得比别家还是稍微完备一些。
关于 Mate 10 后置镜头的成像表现,在这里借助一些样张对比来简要分析,对比机型为 Mate 9。在每一组对比样张中,左为 Mate 10 拍摄,右为 Mate 9 拍摄,两款机型的相机设置一致,系统版本号同为最新版 EMUI,样张皆未经过任何后期处理。
▲ 第一组
▲ 第二组
▲ 第三组
从以上三组组样张中可以看出,得益于 Mate 10 更大的光圈,Mate 10 的成片进光量比 Mate 9 有着明显的提升,同时宽容度和高光控制也有着可见的进步,暗部细节保留得更加完整。
▲ 第四组
▲ 第五组
▲ 第六组
来到室外场景,如第四、五组样张,Mate 10 的成片表现比 Mate 9 也有显著的进步,如画面通透感和白平衡方面,Mate 10 都要好于 Mate 9,这种优势同样出现在了第六组室内场景的样张下。
而在大光圈模式下,用 Mate 10 拍摄食物会获得较好的效果,如以上几张样片,大光圈对食物轮廓处理令我较为满意,配合原生相机的美食模式,能够让成片更加有食欲。关于 Mate 10 的 2 倍变焦功能,由于 Mate 10 采用的是彩色 + 黑白的双摄方案,那么在使用变焦功能时,Mate 10 会调用像素更高的 2000W 摄像头进行成像,同在 2 倍变焦下,画面细节的呈现不如一些支持光学变焦的双摄手机。
上个周末趁着两天假期,我也带着 Mate 10 去了趟香港,好好体验了把 Mate 10 的拍摄能力。以下照片皆由 Mate 10 拍摄完成,并经过 VSCO、SKWRT 等 App 的轻度后期处理。
▲ 重庆大厦,由 Mate 10 拍摄,由 SKRWT、VSCO 后期
▲ 尖沙咀钟楼,由 Mate 10 拍摄,由 VSCO 后期
▲ 旺角,由 Mate 10 拍摄,由 SKRWT、VSCO 后期
▲ 彩虹邨,由 Mate 10 拍摄,由 SKRWT、VSCO 后期
▲ 太平山,由 Mate 10 拍摄,由 VSCO 后期
▲ 重庆大厦,由 Mate 10 拍摄,由 SKRWT、VSCO 后期
▲ 旺角,由 Mate 10 拍摄,由 SKRWT、VSCO 后期
▲ 叮叮车,由 Mate 10 拍摄,由 VSCO 后期
在使用 Mate 10 进行手机摄影的过程中,Mate 10 的表现非常稳定,成片率较高,无论是从成像素质和功能拓展这两方面来看,都符合旗舰机的定位。同时华为与徕卡的深度合作也进一步优化了手机整体的拍照效果,加之 AI 处理器的智能算法加持,使 Mate 10 的拍照也拥有了极佳的可操作性。
作为 2017 年最重要的国产旗舰机型,这一代 Mate 10 的整体提升是显而易见的。综合来看,Mate 10 是一款典型的 Mate 产品,全方位补强,并在外观和拍照这两个方向进行了重点改良。尤其是外观设计,以上一代 Mate 9 为基础,通过改进材质,提升了整机的颜值,设计上不失沉稳,同时用料和做工都更加精致。NPU 的加入让新处理器给 AI 技术创造了一个更好的施展平台,但由于目前各方面的限制,功能并不亮眼,未来还有待完善。
从产品设计、性能、拍照等关键层面来看,Mate 10 是一款实实在在的「水桶型手机」,应当将其纳入 Android 阵营的第一梯队。倘若非要我在 Mate 10 里面挑出一些不满意的点,恐怕也就剩下系统风格这方面了,那么我希望华为往后能够为 EMUI 加入更多的年轻元素,最终扩大 Mate 系列的受众人群。
当然了,相比其它国产旗舰手机,Mate 10 接近 4000 元人民币的起售价格并不便宜,价格方面同样也是稳居国内第一梯队,在国外甚至与苹果、三星展开正面竞争。不过如果你希望拥有一部在外观、拍照、续航、功能等多方面的表现都足够均衡和优秀的大屏手机,并且预算足够的话,完全可以将这一代 Mate 10 纳入待选名单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