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这台手机不好买?HUAWEI Mate 10体验

Tiger5G Tiger5G 2017-11-17 10:57

整体表现均衡;拍照水平一流;续航表现出色。

UI界面风格个人比较难接受;音量、电源键同侧设计容易误操作;王者荣耀目前未适配高帧率模式。

引言:

之前个人去青海海西州,一车同行3人里面居然有两个人在用Mate9,好奇的我询问为什么他们选Mate9,答案均是拍照性能出色,其中一位甚至对自己手机出现的一些bug问题完全无视而一股劲夸Mate9拍出来的照片如何如何,这也不禁让一向对华为手机无感的我产生了兴趣,幸好这次有机会刚好可以体验感受下Mate 10的“爵士人生”。

评测体验的时间已经不算早,目前网上也有关于Mate 10的各种评测体验,与其照搬索性不如按自己的感官体验感受Mate 10,以一个以前几乎不会考虑Mate系列的用户来看下实际体验之后Mate 10是否会打动我。

精准的外观定位及略需改善的细节设计

外观及手感,个人主观感觉比Mate9提升不少,特别是背面玻璃后盖弧度光泽处理,第一感觉是很有质感。Mate 10的面板采用的是2k分辨率5.9寸的面板,虽然官方并没有当全面屏宣传(其实主要是因为正面指纹模块的保留),但实际的屏占比跟市面不少“全面屏”手机差不多,不过这也带来了Mate 10不少人觉得“矮胖”的感觉,个人主观第一感觉是还好,开屏的瞬间受益屏占比还是很吸睛。

机子握感跟iPhone X类似,都是比较略有分量的那种,原因也很简单毕竟塞进了一块4000 mAh的电池,而这块电池带来除了略有分量的手感以外,绝大部分的增益就是续航表现了。

后背双摄部分的横带也是网上争议点,可能我手上的亮黑,所以相比其它版本不会那么醒目,反倒修饰了原本比较单一的素面面板,假若没有这道横带修饰,大概也会比较无聊吧。

综上,虽然Mate 10略有分量(其实也就比轻薄手机重了一点),不管握持感抑或外观设计,对于Mate 10本身针对的消费群来说是没有问题的。

之前我手上保留在用的手机就是iPhone 7 Plus亮黑,实物对比之后Mate 10明显屏占比更出色,宽度略微宽一点,长度低了不少,厚度厚了一点。

略需改善的细节设计

正面指纹及3.5mm耳机孔的保留估计会让不少“怀旧”的习惯性用户心思不已,不过这边我还是说下手机日常使用会遇到的一些问题及需要改善的细节。

容易误操作的音量及电源键同侧设计。这个设计在日常使用中真的很容易误操作,希望以后改为双侧区分设计。

高屏占比带来的单手操作误操作不可避免,不过Mate 10已经算比较OK的了,之前用过其他非全面屏的安卓手机,不带套情况下误操作情况甚至跟严重。

一战成名的摄影系统

与徕卡合作之后,华为Mate系列可以说一战成名,追求吸睛的直出效果跟营销效果良好的自带水印设定,都让原本与拍摄画质关系度不大的华为变声成为DxOMARK排名的常客了。

就我比较关注的后置摄像头规格(前置摄像我基本没怎么用)HUAWEI Mate 10搭载徕卡SUMMILUX-H双镜头,拥有双ƒ/1.6大光圈,支持OIS光学防抖。而对焦系统则为PDAF+激光+ 深度+CAF混合对焦(后置)的复杂设定。就宣传参数来说这套系统跟Mate 10 Pro上面的几乎一样,而Mate 10 Pro在DxOMARK测试排名达到前三也说明了这套系统的画质基本差不了,那么实际如何?

个人平时的工作就跟摄影、摄像相关,所以对于摄影部分的成像、交互体验及用户定位还是比较敏感的,也很深切的感受到手机摄影对于传统摄影器材的带来的挑战,那就是方便与成像效果之间的权衡。

在经过手机厂商多年的优化调教以及爆炸般的技术更迭,客观来说Mate 10的成像品质确实代表目前手机摄影的第一梯队水准,且自成风格。

虽然华为的Mate 10系列后置摄像头为双摄像头方案,不过跟市面流行的广角\中焦方案不同,华为系的双摄像头方案是彩色黑白方案,虽然不能通过切换主副镜头来实现变焦,但优点就是“大光圈”模式下面同样不需要切换副镜头(比如iPhone)就可以实现模拟“大光圈”虚化效果。

而去软件算法上面,不知道是否受益于徕卡的合作,从上一代Mate开始,华为Mate系列就偏向那种一眼吸睛的效果:直出图片画面纯净度高、加强反差、色彩甚至有点偏蓝忧郁,这样的设定在Mate 10依旧保留,虽然对于严肃摄影的人会觉得这样的方案设定丢失细节,还原度不够真实,但这样的设定更加有利于你一键征战朋友圈,个人反倒挺赞同华为这样的直出图片设定,毕竟绝大部分的生活场景里面我们是懒得再去p图的。

拿到Mate 10的时间并不长,所以我只能大概找一些针对性的场景与我手上的iPhone 7 Plus对比,而对比的主要有默认直出与“大光圈”(人像)模式其余都是单独针对Mate 10的测试了。

“大光圈”模式,顾名思义就是模拟传统摄影器材的大光圈效果,通过算法计算焦面然后虚化边缘,与iPhone简单的人像模式不同,Mate 10的“大光圈”效果甚至可以自己设置光圈值来模拟各种光圈效果,当然个人一般建议光圈值不要大于F2.8,光圈太大之后很多时候剩下的焦平面太小,反倒效果不好,而且这毕竟还是通过软件算法实现的。

测试环境个人设定的方案并不是突出这种软件算法的优势,而是尽可能曝光他们的不足,所以我在一个正常环境下面,拍摄浅色物体(白色的无人机)尽可能考验相机的对于物体边缘的处理。

对比1:这两张图片其实边缘切割都不错,但不同点在于Mate 10可以选择光圈值,变更景深,所以在手动设定F2.8光圈值的情况下,Mate 10样张除了焦点主体以外,右下的景物也被虚化处理了,而iPhone 7 Plus的处理方案是依旧保留,相比来说Mate 10虚化效果确实更加模拟真实大光圈镜头。

对比2:这两张图片都是用来突出大光圈效果的测试场景,比较理想化的实现了拍摄物体与背景的焦距。实测来说,两者在不规则的测试物体边缘都会有一定的边缘模糊问题,对于物体边缘的处理算法应该都不错,区别在于焦外的实现效果,一般来说Mate 10想要模拟的焦外也是摄影器材比较推崇的那种奶油般的焦外效果,而iPhone的焦外效果是比较真实的那种,Mate 10这种势必更加吸睛,但如果算法不够成熟的话图片就会有很容易有失真的厌恶感。下面三张对比图从左往右分别是iPhone 7 Plus、Mate 10大光圈模式及Mate 10普通模式

本身Mate 10就搭载徕卡SUMMILUX-H双镜头,拥有双ƒ/1.6大光圈,支持OIS光学防抖,这样的设定在目前的手机摄影圈理论来说应该要有很不错的暗光夜景表现,所以剩下的实拍样图,我也都是针对性的找一些场景(夜景、弱光)来实测拍摄。

从同一场景与iPhone 7 Plus的对比可以看出,受益大光圈镜头及机内算法,Mate 10同一弱光场景下下都可以把iso控制得更低,从而让画面相对更加干净,黑色天空也更加深邃。

机子内置的超级夜景功能也是个人很喜欢用的一个摄影功能选项,其实说白了就是内置软件堆栈功能,但这样的功能其实比你专门用电脑端软件更加方便。下面图片是普通模式与超级夜景的对比,除了光线的时空堆积以外,画面的细节其实会更好,天空的灰度过度会更加顺滑。

机子内置的拍摄色彩有三种模式,分别是标准、鲜艳及柔和,个人偏向喜欢柔和。

大光圈模式拍摄的一些样图

其他样图,全部都是直出

期待早日适配王者荣耀高帧率

Mate 10出厂是直接适配“奥利奥”+硬件规格麒麟970的搭配,在目前已有的手机应用里面个人确实找不到有什么可以让我挑刺的(甚至续航效能比),唯一遗憾就是就是缺乏对于王者荣耀高帧率模式适配,而这也是不少人会关注的点,毕竟还有哪些手机应用场景会比游戏对于性能的要求更加苛刻呢?

实测,虽然目前Mate 10开启不了王者的高帧率模式,不过普通模式下面也是可以满帧,后续就希望他们团队跟王者那边可以搞定高帧率的支持了。至于其他性能测试方面,在各种测试软件里面也几乎都没短板。

有进步空间的屏显效果

屏占比、分辨率甚至黑边问题在Mate 10上面都不是问题甚至很出色,但Mate 10的屏幕也并非完美。对比我手上的iPhone 7 Plus来说,两者在最大可视角度及色彩亮度都有着差距,iPhone视角度都比Mate 10表现更好。

左边是iPhone 7 Plus右边是Mate 10

色彩亮度表现也略有差异,对比图都是用D750在同一场景对比拍摄。

我喜欢的综合续航表现

Mate 10让我这次体验中最喜欢的两个地方之一就是电池表现。刷了ios11的iPhone我就不多说了,Mate 10在当做主力机日常重度使用的情况下也可以一日一充确实很让我意外,我之前的iPhone 7 Plus电池未损耗情况下ios10.3.3的时候也要一日2.3充,而ios11的时候更是一直在充。。。这块4000mAh电池加上本身硬件的电源管理效能确实不错。而快充更是老iPhone用户羡慕地方,实测基本一个小时左右就可以把基本没电的机子充到接近满垫。

我不喜欢的UI界面及奇怪的交互设定

本身出厂适配奥利奥Mate 10,在功能设置方面自然拥有广泛的可操作性,这种可操作性对于其他安卓机型来说也有一定的普适性我就不单独说了。我就说下我自己一些比较不喜欢的点吧。

首先就是这套默认一眼就“富贵荣华”的UI界面,当然这仅仅是个人的审美习惯,不具普适性,而且我相信会有人喜欢这样的UI界面设定。

交互体验上面:单home键手势操作替代传统的导航键等设定,我个人其实蛮喜欢也很快的上手。不过有个交互设计我还是比较难以理解,就是手指关节敲击屏幕从而实现截图、录屏的设定。。。个人不知道相关的开发人员是经历了什么想到了这也的操作设定。

总结:

截止到我写这篇体验的时候,线上对于Mate 10的反应基本还是:“抢不到,抢不到,抢不到”,这也大概反应除了Mate 10的产品定位准确性及产品本身带来的反应,个人感觉华为的Mate 10与Mate 10 Pro两种产品区分是非常聪明的,Mate 10抓住了老习惯的用户又有一定的性价比,而Mate 10 Pro针对则是一些愿意尝鲜的高端用户,这种聪明同样也在Mate 10上面体现,在用户关注的痛点上面Mate 10的表现不敢说样样完美但大部分表现都是优秀水准,非关注点上面的短板也不是很明显,确实是一台综合维度分数很高的机子,也难怪会有如此市场反应。

(声明: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和新浪众测共同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众测立场。)
0 0
分享 商务合作 返回
微博 QQ空间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