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拥有的消费级无人机——御Mavic Air无人机
1.折叠便携性好; 2.外观帅气设计经典颜值高; 3.操控响应及时,易于驾驶; 4.相机云台小巧稳定不错。
1.电池续航稍显不足(尤其加了保护罩); 2.图传不稳有卡顿; 3.功能强大的同时有不少小BUG需要修复。
阳春三月赏花季,大好风光出游时。回想小时候春季,期许无限,也最早的接触到了传统“飞行器”——风筝,那时的玩具:遥控车、玩具船等等童年都玩过,唯独“飞机”是留下的最大的遗憾,长大以后航怕无人机的发展,让我有机会接触到这个“高级玩具(事实上讲,无人机不是玩具,未满18岁,切勿开飞机)”,于去年3月正式入坑。
此时,正当无人机放飞的好时候,可带着类似大疆精灵3、精灵4这种稍大个的无人机,并不十分舒坦,这种感受相信有不少入坑的飞友深有体会,这个咱们后面再说吧,也因如此,申请这次 “御 Mavic Air”试用,感谢新浪众测提供的机会与信任 。
说起大疆在无人机的地位,说其是全球民用无人机行业领头羊也毫不夸张,这张美国大兵训练照说明一切,不少电影、电视台的航拍器也都是大疆;想想全世界的影视行业设备,几乎被日本佳能、尼康、索尼等等包揽,大疆能在航拍领域独占鳌头,也是令国人欣喜。话说回来,这款“御 Mavic Air”作为今年2018年1月23日大疆发布的最新产品,相信各位飞友一定和我一样对它充满期待,下面请跟随我看看它会有一番怎样的表现。
首先还是带到公园分享分享它的外观,这款无人机从外包装开始就给人非常“迷你”的感觉,男生女生单手抓握都非常容易。
顶部盒子密封签指示有无人机颜色,具备三种最经典的黑、白、红,这里是台最常见的白色。
盒子最上部放的就是无人机,欣喜的是既是包装还是收纳盒,买完飞机又要单独买飞行背包的日子过去了。
从上到下三个盒子,配件也是相当丰富,全部倒出来拍个全家福看看。
一眼看完,除了该有的必备配件,印象最深的还是多了飞机收纳包、桨叶保护罩,这两件配件某种意义上讲是必须的,此次大疆明显考虑的更周到了。
电源适配器除了飞行电池接口13.2V 3.79A外,还采用了2个5V 2.0A常见USB接口,为飞行电池、遥控器充电的同时还能为手机提供补给,十分给力。
接着看看最为期待的飞行器。
从外观来看,御 MAVIC AIR非常像是大疆之前产品“晓”和“御”的结合版,折叠方式如出一辙。线条方面极其神似,难道大疆也要学习汽车工业,推出家族式外观?
再反过来看看背面,结构非常复杂的样子,分布了众多传感器,每个需要操作的地方都给贴上了警示说明标签,引导使用者初次正确开启(图中尾部的标签本来是贴在后桨臂的,当时不小心给弄掉了,怕弄丢了,所以随意贴在了尾部,请各位不要介意)。
展开后的样子,不得不说,这是在下认为目前样子最好看的大疆消费级无人机,如果单纯以外观漂亮度排序,我个人会这样排:“御 Mavic Air”>“精灵3系列”>“精灵4系列”>“御”>“晓”。
“不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不知各位有没有仔细观察过“御 pro”展开停放的状态,非常像一只蛤蟆趴在那里,可能出于稳定重心的考虑,从发布新品开始,在下就认为不是很好看,当然,这还是个人观点;单独论综合飞行、拍摄参数来看,“御 pro”仍然是折叠无人机的旗舰不可置疑。
反观“御 Mavic Air”的外观美观不少,线条刻画比起“晓”,更为丰富硬朗;比起“御”,更加流畅、生动,是一个出色的作品。
最后再看看这个全世界最小的三轴云台,图像好不好,全看它的了。
即使有经验还是从说明书开始吧,一大堆的出版物,看看注意事项什么的。说明书虽然繁多,但好在图文并茂,还能直接扫码观看官方教学视频,对“文字阅读障碍症”的飞友非常方便。
电池、遥控器充电即可激活,电池的充电约四五十分钟,夏天更快,冬季更慢;充满遥控器则需要更久,约两倍时间,比起之前的飞行器,似乎时间差异不大。
既然有桨叶保护罩,还是装上为好,安装方式亦很简单,免工具拆装,卡扣对应扣上就行。
“御 Mavic Air”的APP用的是DJI GO4版本,除少许参数位置不同外,界面没有太大改变,使用起来同精灵3的DJI GO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多了很多新功能,或许正是如此,同一手机上,DJI GO4启动速度要明显慢些。
DJI GO4 界面:
“‘御 air’触控模式界面”:
DJI GO界面:
遥控器从外观看类似于之前的“御”,不过少了显示屏这一显著特征,应该和“晓”的遥控器类似,是“御 Mavic pro”的简化版,但这可拆卸摇杆又先进了一步。
“御 Mavic Air”自身附带三种遥控器连接线材及束线块:IOS、安卓Type-c、安卓 micro USB,安装之初还遇到一个小麻烦,就是不知怎样取下IOS的,说明书也未提及,在线咨询大疆官方客服之后,得知方法竟然是用力一按就可以,当时我未这样操作就是怕弄坏了,像不到有这样的设计,尴尬。
手机连接并不复杂,展开支架,插上线材就可以准备开机飞行了,不过我这边恰好处于禁飞区,真的试飞还得周末带出去才能飞。
另外,电源按键位设计的小细节也很到位,开关机,单手就能完成操作,即使在户外,一手拿住遥控器,另一只手也能从容操作。航向灯的改变也方便不少,很多无人机的设定都是前后对称两组指示灯,低电量后,两组都为红色,令部分飞友难以判断,这种前臂两个,尾部中间一只的设计特别好。
平日里繁杂的工作让人感觉时间过的很快,转眼就到周日,想起马上能飞行,心情还是相当愉快。
为此,一个星期回趟了老家;另一个星期坐上了可能是绵阳这边跑得最远的公交车,98路, 43站,坐过的最贵公交车,这次真的是相约“98”了,呵呵,只是说明“御 air”真的比较方便携带,我一个人还背一套相机、三脚架,都能容易的带上。
试飞了两圈,操控性不错,飞行与刹车响应都很及时,不会有拖泥带水的感觉,后文有对比说的更具体一些。
开启“SPORTS”运动档后,那感觉犹如脱缰的小野马,虽然无法测量其速度是否真的接近68.4千米每小时(19米每秒)的速度,但呼啸而过,真的很快,还是要小心些。
比起航拍,“御 Air”更多带来的当然还是所增加的一系列拍摄新玩法,刚接触菜单设置觉得挺复杂,但多两次熟悉之后也很容易理解,命令调用注意两点就行:第一、需要飞行器移动飞行才能完成的拍摄被添加在左侧多功能选项中;第二、不需要飞行器移动就能完成的拍摄玩法,被放置右侧在相机拍摄菜单中。
“智能跟随、指点飞行、兴趣点环绕、指点飞行”等这些玩法,对于接触过航拍的玩家来说都没有什么特别的了,前两代产品的主要航拍卖点或特点,全部拥有此功能的“御 air”还继承了 “晓”无人机独有的“慧拍”手势控制。
玩手势控制,最好还是加上防护罩吧,毕竟这么近接着螺旋桨非常危险。让无人机进入“慧拍”有多种方法,例如开机状态下短按两下开关呐、手机直连无人机控制、遥控器直连控制等等,但还是遥控器来的最稳当,毕竟万一失控,遥控器还能操作一番,其他情况下,只能干看着着急了。
慧拍的操作除了实现基本的起降及远近方位控制,还能通过手势控制拍照或录像等,比起“晓”的应该丰富不少。可前期玩起来会让人觉得很“磨叽”,因为等你慢慢尝试,摸清它的手势控制规律力度时,电量已所剩无几;后期多多熟悉会好很多。
虽然“御air”官方数据为21分钟,除去其他因素,电量真的是硬伤,最明显的表现为增加防护罩之后,续航急转直下,保守估计,至少比不加防护罩少飞5分钟以上,防护罩与续航,真是个两难的选择,希望下一代产品能有所改善。
某种意义讲,之前航拍的这些手法要玩的好,做出来的视频美,少不了后期的编辑或处理,前期上手还是有一定难度,分享起来也不方便,或许基于此,这款“御 air”增加了“全景照片、一键短片”等等非常丰富简单出大片的玩法。
手机保存冲天画面gif
“一键短片”里,只需选择所需模式,机器自动开始录制并完成,更加简单的就能飞出所需要的画面,炫酷的技能一键获得,例如这个一飞冲天,简单好用。
机器保存冲天画面gif
录像之下,文件会被保留两份,一份高质量原数据存于机身(所选择的质量画面),另一份手机图传画面720P存于手机内,大疆无人机一贯如此,“一键短片”也不例外。可惜类似“冲天”这种中间一段快放、冲的特技,飞机机身存储的源文件不会有,需要后期自己编辑才会有。此外,我也发现一个“BUG”,不知是否在安卓机上本来如此,试飞中,为了更好的分享一键短片的录制操作效果,所以我开启了手机录屏,意外的是,录屏状态下,使用“一键短片”,手机DJI GO4 APP竟然会提示错误,然后卡死,手柄操控是正常的,之后失去图传画面并无法连接,试了很几次,重启APP也不行,必须得重启飞行器,所以浪费了不少电量,比较遗憾,没有录制下更多的好玩画面。
“御 air”自带相机提供的设定比较专业,支持自动和手动档,快门更是可以慢到数秒,更主要的是,还能进行延时拍摄和直方图、机臂灯、网格线等设置,测光表等也比较准确,这些无疑为拍摄提供了有力辅助。
感光度:100;曝光时间:3s
好看的夜景都在城里禁飞区域,还是得拍点夜景看看效果才行,既然不能飞,就当手持云台或相机使呗,这也不是什么新鲜事,正好看看防抖效果,反正我手持拍摄比起无风环境下的平稳悬停还稍微恶劣一点,正好测测云台与相机表现。
摆放拍摄;感光度:100;曝光时间:3s
原始像素大小
手持拍摄;感光度:100;曝光时间:1.3s
原始像素大小
摆放拍摄;感光度:100;曝光时间:3s
原始像素大小
手持拍摄;感光度:100;曝光时间:3s
原始像素大小
从样张可以看出,就成像效果,“御 air“自身的色彩饱和度及整体画面感都还不错,而拍摄某些画面,手持云台也能够稳定,即使在3秒长曝光时间下,云台稳定依然不错,不过这个应该和手持抖动频率有关,因为测试的照片中,某些画面没有糊,有些出现了模糊。
再来看看手持“御 ari”拍摄视频的防抖效果,还是不错的;大疆御 Mavic Air 手持拍摄测试画面:
这个云台也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如果将无人机静止放于一个地方,拍摄的视频不会有任何晃动,但拍摄延时照片画面却有晃动,让人有些难以理解,为了证明确实不是我的原因,我也测试多次,结果皆是如此,希望这个问题能尽快得到修复,下面顺便来看看效果。
大疆御 Mavic Air 慢放对比画面:
大疆御 Mavic Air延时摄影测试画面:
拍摄了很多作品当然需要分享了,除了常见的朋友社交圈,飞行APP展示的分享社区“天空之城”,全世界的大疆飞友都在上面,也有很多惊艳的画面,这里我们可以把自己的作品上传来交流交流;更主要的是,拍摄的全景图等等,上传之后就能看到随意拖动的全景效果。
虽然“御 Mavic Air”定位于中高级, 而“精灵3 SE”定位于入门级,这方面没有可比性,但作为标配5000以下价格区间内,这两款是最经典的飞机了,一个专业入门大机型、另一个专业小机型。个人认为“晓”的娱乐性太强,玩久了应该就觉得没什么意思了,所以意义不大。这里我的对比侧重于此,且更为巧合的是,他们的图传距离官方给出的参数均为4公里。
“精灵3系”桨叶与马达设计均属传统方式,收纳需拆卸,马达为满足散热开孔较大,容易进杂物。
桨叶部分,“御 air”虽然没有保留旗舰大哥“御 pro”和“晓”的折叠桨,但却使用上了“精灵4系”的快拆桨,从折叠情况来看,丝毫没有影响“御 air”易收纳性;马达侧部与顶部均预留很小空隙方便散热,异物很难进入。
传感器部分,“御air”拥有前、后、下6个视觉传感器,和一对下方的红外传感器共8个,可以感知前、下、后的区域(而官方的资料显示是15个,不知具体原理是怎样)。
“SE”由于成本的原因吧,只有1个视觉定位和两个超声波定位,且仅用于无GPS或返航时情况下使用,不具避障功能。
直观来看,“SE”电池(4480毫安15.2V)外形最多为“御air”(2375 毫安11.55V)体积的两倍,但重量是后者的3至4倍,因为“御air”使用了锂电,可锂电池怕的就是高速耗电产生高发热,所以轻便的锂电早已用于手机,但却难以用于传统汽车等领域,由此来看大疆之前早已经有了应对方案。
“SE”的遥控器更为传统,和很多遥控设备类似,由于遥控器比较大,所以布局宽松,更简单明了一些,拨杆阻力较小,同时对平板等设备支持再好不过。
“御air”的遥控器为大疆自主设计,主要为手机提供支持,继承了“御 pro”的优良血统,并能拆卸操作杆,比起“SE”拨杆阻力更适合人手力道,也更小巧易收纳。
“SE”背面布满螺丝钉,且如果要装保护桨,必须卸掉16颗电机螺丝,才能拧上,为此,在下当时买了一套桨收到看了说明之后,立马也给退了,毕竟带出去实在太过于麻烦;“御air”要简洁很多,保护罩也好装这方面也没有这样的烦恼。
从这张图看,或者你亲自将两台无人机抱在手里,真的也不会说“SE”有特别大,但麻烦就在于精灵3、4系都无法折叠,要带出去不损伤,都得用背包装起来,就是后面这个样子。左边是“SE”背包,装好遥控器、充电器、飞机等待外出的状态;右边是“御air”的。
想象一下,节日要出游了,带上生活必需品,可能还要背个相机什么的,再想带着无人机换个视角去看风景,然后看着这个大背包,能带的下吗?或许再想象一下,即便是去到偏远景区那边,停车超过几公里、密密麻麻的人群,还带的下吗?相信各位有答案了,正是因为如此,在下的“SE”也是长期呆在家里,说起来也甚是尴尬啊。
接着还是测试一下二者的基本航拍水平差异。拉距测试,不过还是各位还是先做好思想准备,理论的4公里需要飞的很高,且环境很开阔、无干扰,我这边达不到这样的要求,所以结果你懂的。
首先老将“SE”出马,飞行高度一百米左右,无人机基本飞行距离超过200米,基本人眼就看不到了,进入超视距飞行,最终测得2289米后丢失目标,开始自动返航。
手机录制精灵3 SE拉距操控界面。
接着是新人“御 air”,飞行高度保持不变,为了保护飞行器,装有保护罩,并在在新手模式下进行,最终成绩图传在1462.7米界面上的数据丢失,但图传正常,1470米左右图传完全丢失,这个成绩并不理想。
并且,“御air”在完全丢失图传之后,遥控器和手机画面没有任何反映,竟然不会自动返航!从起飞到丢失大约3到4分钟,然后又过了3分钟左右,天空和手机遥控器里没有任何反映,当时心里的感受就是,完了,完了,真是白玩了,大疆的2018最新品也不过如此啊,然后不停的看时间,不停的看……
突然想到,遥控器上面还有个自动返航按钮,死马当活马医吧,按了试试,此时遥控器开始返航报警,然而似乎并没有什么作用,过了近3分钟,天空中依然没有什么踪影,我近乎绝望的关闭了自动返航键,站在这边思考人生,越想越不对劲。但似乎远处还有隐隐约约无人机发出的声音,我再一次按下了返航键,没过多久,真的回来了,唉,这小家伙真调皮啊!
后面检查机器内部录制视频发现,机器内部视频正常工作,录制即便在图传丢失后也在进行,丢失后停在原地,的确并未返航,直到我等待几分钟后按下返航键它才开始走,中途的取消返航,也有记录,一次惊险的飞行,具体请看视频吧。
手机录制御 air拉距操控界面:
后来细想一下,“御 air”可能没有真的失控,只是失去了图像传输,系统错误判断,认为机器还在控制之内并未失控,所以才没有自动返航吧。但不管出于怎样的原因或巧合,新手模式下丢失图传不自动返航,的确是不应该,希望大疆尽快修复相关bug。
重新充满电,收拾收拾心情之后,再来看看操控及定位稳定性对比。当双手停止对遥控器的操控,“SE”的摇摆范围大约为停止点方圆1米左右,已经飞行很多次了,所以很熟悉;而操控方面,“SE”相对较拖泥带水,也就是说,手柄推动松开后,飞行器还会因为惯性的关系滑动一小段距离,这是机器的正常原理,毕竟水平方向阻力小嘛,但很多新手炸机可能多半由此导致,毕竟咱平时玩游戏都是推则走,不推则停嘛。
相比之下,“御 air”稳定的多,或许得益于众多的传感器和GPS加GLONASS导航的新机型新技术,它的摆动范围极小,最多不到方圆十几厘米,据说用上了御 pro和精灵4的尖端稳定技术,这点还是相当厉害的。而比起操控,原理可能更贴近大家游戏中的理解,推动操控杆停止后,刹车明显,操控停,飞机停,炸机概率大大下降,另外还有APAS高级辅助系统,所以相对操控而言,“御air”还是让人省心的多。
图像大小方面,“SE”最大分辨率为4000x3000,刚好1200万;“御 air”分辨率4056x3040,1233万,变化几乎不大。而比较起视频、照片质量,可以说,二者差异不十分明显,细看之下,“御 air”的锐度要稍微高一点,色彩饱和度更好一些,,但质量肯定还是不能和相机比,且即使是户外,光线对于“御 air”的成像质量影响还是很明显,在如此小的三轴云台镜头下能有这样的表现,“御 air”也算是可圈可点了。
趁着还未飞行,我们来简单分析分析大疆飞行器发布历程,为了更为形象的表达,我做了一个简图,当然,仅代表个人看法,不一定十分准确。之前的精灵3s火爆之时,同期的版本还有精灵3A、精灵3 4K、精灵3PRO以及精灵4、精灵4PRO等等, 而从整个时间线看:
2016年9月,大疆发布了小体积的专业4K无人机“御”,开创了小体积折叠航拍无人机的先河;
2017年3月,大疆发布了3系列的入门升级产品“SE”,而3A版、4K版、PRO版相对专业但体积更大的无人机逐渐退市,专业地位被4、4RO、4A以及“悟系列”取代;
2017年5月,大疆发布了小体积的入门游玩型产品“晓”,更易为无基础人群上手及使用;
2018年1月,“御Mavic Air”发布,第三款继承优良传统的融入新科技的小型折叠无人机。
不得不说,大疆通过几年不同产品对无人机市场的尝试,对自己的各个无人机产品定位已经炉火纯青,或许去年大疆并不想发布精灵SE,发布仅仅是给为了把小米4K扼杀在摇篮;从事实总体来看,大疆总体也是对的,小巧易携带便操作的无人机才是个人的主流,大疆似乎注意到了民用无人机更倾向于折叠易携带且玩法简单,所以近一两年的发布品以这类为主,入门有“晓”,中端“御 air”,高端“御 pro”,或许今年内,大疆会再出一款旗舰折叠机,以取代“御 pro”的尴尬位置,我们静观其变。
基于此次测试以及飞行感受,包括目前这款无人机存在的缺点或不足,我给它75分。它的进步有目共睹,抛开传统的画面跟随,自动返航等基本特点,强大的操控和传感器方面带来的升级令人刮目相看,然而,抛开这些丰富的玩法,作为一个使用航拍无人机最关心的问题之一:续航,提升并不十分明显,尤其加了保护罩之后,飞行时间更短;测试中的图传拉距bug让,以及其他小问题,影响了它的表现。
然而,综合所有的优缺点,不得不说,目前的“御air”的确是消费级无人机,或者说大疆消费级无人机里,最值得拥有的,希望大疆能尽快发现并修复更多的bug,让这款飞行器更好的被大家“玩弄于手掌之中”。
优点:
1.折叠便携性好;
2.外观帅气;
3.操控响应及时,易于驾驶;
4.相机云台小巧图像及稳定给力。
缺点:
1.电池续航稍显不足(尤其加了保护罩);
2.图传不稳有卡顿;
3.功能强大的同时有不少小BUG需要修复。
最后做段视频的时候,拿捏不稳用哪个,所以同样的素材做了两份,谢谢各位耐心读完我的长篇大论,这就是我眼中目前的“御 air”。预祝各位:飞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