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身的VR--暴风魔镜S1

xlent xlent 2017-02-07 14:03

应该说是目前为止完成度相对非常高的cardboard类型的VR设备。

分操作系统版本的控制器,还有就是没法偷窥,啊,不,不能AR。

首先非常感谢新浪众测提供了这么好的一个机会来试用这款暴风魔镜S1,不过这次试用过程还真是经历了好多麻烦的事情。首先就是非常遗憾的,给我的S1是苹果版,也就是说遥控器是不能用的,好在家里手柄有的是,这点倒还可以替换。最奇葩的是有一天回家,S1不见了!找了很久都没找到,最后我老婆说看这个很好看,送人了……送人……送…………

好歹最后要了回来,毕竟还没试用完,不过也间接说明了一件事就是这回的S1终于在外观上让人认可了,不再是原来纯粹冰冷的塑料玩具感觉,借用官方的一张图: 

d010bed91f80e2c050bb421eb96ce0de.jpg

先说说VR,作为一个“新兴”概念,2016年被炒了一整年,并且2016年再次被定义成“VR元年”,要知道这已经是第三个“VR元年”了。比前两个元年来讲,硬件上的进化、价格上的平民化和体验上的提升应该是最明显的,但是离小说或者ACG中的完全沉浸式VR体验还是有非常大的差距,应该说按现在来看第5或6次VR元年的时候应该就差不多了

现在市面上的VR产品我基本上分成三类

1.google cardboard like,也就是本身不具有显示设备,需要外置,有可能会有基础传感器也有可能没有。这种是最平民,适用范围、环境最大的,便于携带随时使用,这种设备最重要的就是要看工业设计能力,升级成本低,新产品层出不穷。效果更多取决于本身佩戴效果和内部放置手机本身的能力,内容的话,兼容性最高,什么都可以玩。

8eadac740ee6bceac4b5a61da5d8dc16.gif

2. 自带传感器和显示设备,但内容需要其他地方渲染,比如最常见的Oculus、火腿肠的Vive和PS VR,这种内容一般是比较能得到保证的,比较专一。非便携,价格最高,升级成本较大,周期长,效果必须考虑全方面设计的能力,同时对使用环境有较高要求,比如空地保证、光线保证等,由于之前相当长一段时间只有Vive提供了空间玩法,所以我基本算是最喜欢Vive,因为只有自由移动才有沉浸的感觉,当然未来难说。 

ee591c5f2eabc57fef2a326baf3995bc.jpg

3. 自带传感器和显示设备同时自有CPU+GPU,可以自己处理内容渲染,这种各方面都介于上两种之间,无论优点还是缺点,同样对整体设计要求也非常的高(右上角是暴风的一体机,没申请到……),这种以提劲应该会逐渐的把Oculus这种战术混乱的产品拉下马,毕竟Oculus现在的房间级方案更适用于VR一体机。 

b9e7a73eba0650ab1c9f87fa0e39f552.jpg

而现在要试用的暴风魔镜S1就是属于第一种类型,因为我这种类型的玩的也比较多,所以我可能会更多的精力放在它的工业设计体验上面,毕竟不同设备都是用同几个手机来玩,在内容上面差别不大,而且最可惜的就是上面说过了,无法使用提供的手柄来玩,这个本来是我非常期待能体验一下的,不过想了想,这东西基本上就是wii的左手鸡腿,那么效果应该可以想象。 

正式开始试玩

首先展示下包装,美高的小黄人只是用来对比大小了,身边没硬币了。 

2a5169f621fc79d0de936765b468e5df.jpg

包装设计上很简洁,简单的图形显示了产品的主外形,同时能看到的唯一除logo外的文字就是简单的产品说明,话说,当看到“苹果版”时心拔凉拔凉的,我未来也没打算用iOS的手机啊,虽然本和平板是苹果的吧!

因此奉劝要买的人先要看清楚版本,而且看官网介绍还一个通用版本,呃,其实还真不如直接就只出通用版本多好。

687c58c6dd9bc48e90fb6358509f3d4e.jpg

开盒后一眼可见的就是S1的本体,恩,保持了暴风魔镜一贯的传统,拿出本体后下层放的就是全部东西了。 

c7bfd8137d6727d5640780f9a7f0d783.jpg

全家福就是下面这些:

本体 ×1,这个一会说

手柄 ×1,附带有两节7号电池,按键比较清脆,较硬,确定键有点键程过长,重量比较轻,摇杆手感还可以。可惜是苹果版的,没法用,于是直接pass

手机适配垫 ×2,就是下面那个,3M的。如果用的是小屏手机(4.7英寸)的话,要用这个垫高一点才能用,不然事业中心店位置不对,这点还是考虑的挺周到的

说明书 ×1,附带有三包信息,其实这种产品很少有人需要看的,真的……

头带 ×2,实际上组合起来是一个,有足够多的魔术贴,可以很舒服的调整大小,同时后脑部分做的比较薄,方便躺着看。想起之前有一代暴风魔镜脑后面是调节的按钮,那设计………… 

8bb51b3f80f37f83bd9258fc1111f9e7.gif

正面有种圆润的鹅卵石造型感觉,只有一个显著的logo,不过这回没法在使用的同时偷看外面了,毕竟是一体成型。 

2cac317b5478d91bf897f1b5155df45f.jpg

正上面有安全锁口和链接头戴的接口;左右两侧是调节仅是用的旋钮设计;采用的仍是标准cardboard的放置收集方式,由于用海绵固定夹上上面的安全锁口,基本上来说在大幅运动头部的时候也没有出现过手机移位的效果;正面则是大大的镜片,同时附带有透气孔。整体从外观来件,应该是暴风魔镜出到现在为止颜值最高的一款了,不过为了外观的一体性,感觉散热的地方少了一些,这点要在后边实际体验的时候才能得到确切的结果了。 

3133cb93f0a831edcdaa5a9bf438d827.jpg

内部正前方有散热孔,呃,这个不会让前额更热么。整体有一圈柔软的海绵。最显眼的应该就是菲涅尔透镜,可以看到右下角放大的图片里明显的环状带,这正是解决传统凸透镜光线亮度不一致的方式,也是菲涅尔透镜效果要优于普通凸透镜的主要原因,同时还优化了图像变形问题,不过要比普通的凸透镜价格要高。 

89630f5c2e2961652039894fe72954bd.jpg

这回的海绵要比之前的要轻不少,同时透气性试了一下,感觉还是很透气的,同时这回要清洗的话更加好拆装。 

a602f5aa6e14a431de4ea7ea7ba8d25b.jpg

总正面来看能看到S1有一个明显的中线提示,外加注意我填上的两个蓝色箭头部分,这里的两个凹槽是为了某些实体键突出的准备的,这样可以防止碰到home键导致无法使用,也是设计中的一个很好的细节。 

2f0e4059a5c311e4bda835d3104ed32c.jpg

底部直接放置了二维码,一开始还真的以为有专用的APP,等一扫才发现,呃,还是原来的暴风魔镜VR的APP。同时在设计方面可以看到下方转轴还有一个小小的凸起,防止由于手机过重眼镜放置时向前面倾倒,这些应该都是多次迭代设计才有的经验。 

af48bd6e09a63f751de7ccc2d7f5f45d.jpg

侧面的旋钮可以调节距离,方便近视眼使用,毕竟S1正面的大小不太适合放入眼镜,不过有一个问题就是我这种左右眼度数相差较大的有点郁闷,因为两边基本并不是独立调节的。 

3bdbb496145d20fc150d0265529e1d37.gif

下面照一张整体组装好了的样子,应该说佩戴的感觉还是很舒适的,调节也很方便,不用摘下来,戴着就可以盲调。也可以看的出来这回的头带也足够长,给米兔的玩偶带上都没问题,奤也没问题。 

5015b2e17e9b87f2fa8e77682e19de79.jpg

放入手机就是这样了,两边各有一个空隙可以用来戴耳机或者接上电源或者连接电脑。 

5b1cb201148d7db62737ac63948e1563.jpg

顺便再和我手头几个对比一下看看,基本上颜值最高可以确定了。同时在透镜方面,也是这几个中效果最好的,排第二的应噶是右下角同样菲涅尔透镜的魔甲人。佩戴舒适感来说,这四个中应该也是排第一的,第二同样来自同一厂家的暴风魔镜小D。鼻梁处的漏光基本上是第二位,这里倒是比不过小D。操作上面由于没有办法测试配套的手柄,所以这几个来讲倒是小米玩具板的特殊按钮比较好用。 

a24d3af449d7a97f152064f3a0c2923b.jpg

紧接着比比体重,当然不是特别准确,比如小米玩具板实际上里边还有一个纸板,由于材料的优势,是这四个中最轻的,而S1算上头带仍然只有252克,比小D还要轻,这点真的是错的很不错! 

00c5f81fed31467f0cb9cbad29040af4.jpg

先来一下直接屏摄的照片,其实要是用过任何VR设备都知道,屏摄的效果是不及实际效果1/10的,但仍然可以看出来透镜的效果还是不错的,基本没什么变形和局部地区变暗或者边缘变色。顺便说一句ppi问题,手机1080基本是底线,如果低于这个基本就是在看马赛克了,当然,如果是6寸以上的1080也没太大意义,当然,那么大S1也不支持。 

53a714eade862182a5249b4cd55c00df.jpg

2k的话,会比1080的要好很多,但基本上来说4k才能基本达到可以忽略马赛克的情况,如果想粗略体验一下的话,可以看看这个http://vr.mkeblx.net/oculus-sim/。

按照官方说法,得益于大尺寸透镜可以达到110°的视野,在使用过程中感觉应该是能达到,比手上其他几个在横向上的视野确实要更宽一点,最关键的在边缘并没有明显变色和变形,玩游戏的时候这个感觉比较明显。

下面还是不免俗的试验一下APP,其实已经用了很久了,都没什么测评的欲望,因为现在基本上同类软件的相似度是在是太高,更多看硬件本身和放入的手机效果。不过为了测评,我还是专门删了重新下了一遍。 

3cecfa0fc2eb7b9420f60437bc64138f.jpg

非常简单的配置后就可以进入主界面,这点还是要比没有硬件纯粹的VR APP要详细点。 

6d7c0b629ce9c8842a54a2b8cce02ef9.gif

视频栏目下就是这些分类,基本上同类有的这里也有,一般来说分成全景和3d两种,加上直播,还是足够使用的,闲的没事也可以看看2d的,适用范围还是挺广的。应用栏目就是标准的VR市场,提供了足够多的VR游戏,虽然看导图有点擦边的感觉,但放心,VR里边没那么明显…………本地就不截图了,主要是本地播放和支持用电脑飞屏看视频,不过现在暴风只能是飞屏看视频,如果想玩电脑上的VR游戏的话还是要用Trinus或者Riftcat VRidge来玩,前者可以直接投窗口到手机,后者主要用于玩steam的部分VR游戏。 

8abb1e5b645628707d14c9104c8f8390.gif

登录设置相关的比其他同类APP要多的还是针对自己眼镜的支持。

d5fb1c074c97b714b4c559b27a736da0.gif

点右上角的“VR”可以进入VR模式,如果有手柄的话(只要支持手机的就行),就可以直接操作了。如果没有手柄的话,也可以直接用头部的移动来操作,不过玩游戏的话,还是有个手柄更好。 

476ea8a987524a1134be9978276159d0.jpg

顺便用S1看了一部分今年的春晚,先不说春晚的内容,得益于视角和尺寸都比较大的菲涅尔透镜,显示效果还是可以的,而且由于本身重量很轻加上头戴的设计,长时间观看也没有觉得累,散热比想象中要好,并没有闷的感觉。 

0eb2744a974d2a21fc49623e5016444e.jpg

总结一下,对我而言,这是我经历过的第二个VR元年,VitualBoy的失败还好像就是昨天一样,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VR是一个必然,当然再往后也必然是VR+AR的MR时代,就像现在的手机普及度一样。就S1来说,基本上已经达到现在Cardboard的最成熟工业设计水平,细节上可以看到多次迭代的经验成果,在重量、效果和舒适度上面做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平衡,就价格和体验效果来讲应该说性价比还是很高的。如果说硬要一个不满意点的话,应该说由于前盖的设计,这个S1反而没法实现AR的功能可以说是一个遗憾了,毕竟同厂的小D都可以在未来加上AR。而且随着手机屏幕和性能的提升,我相信在相当长时间这款S1都可以成为我主力使用的VR眼镜,毕竟还是这种的随时可以使用的比较方便。

(声明: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和新浪众测共同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众测立场。)
0 0
分享 商务合作 返回
微博 QQ空间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