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别图书馆的模样——Kindle×咪咕阅读器体验

亞平寧教父 亞平寧教父 2017-07-31 13:52

1.海量内容—亚马逊40万出版书库+咪咕40万网络书库双加持; 2.轻、薄但不过分的设计带来的一流手感; 3.强光下媲美纸质文档的阅读体验。

1.开关键过于灵敏,误触即会锁屏; 2.4GB的内存在当下已感到吃力; 3.侧边框已窄至极限,单手持握易误触屏幕,阅读时有不安感; 4.边框与屏幕连接处接缝处理有进步空间; 5.连接WiFi时续航缩短非常明显。

写在前面

博尔赫斯(Jorge Luis Borges)在小说《巴别图书馆》里畅想过这样一座图书馆——由无数的图书和书架组成。虽然可供书写的字符只有25个,但这25个字符可以带来无穷多种组合、变化和排布,足以用它们组立出世界上所有能用文字表达出的东西,包括——

“将来的详尽历史、大天使们的自传、图书馆的真实目录、千千万万的假目录、展示那些虚假目录的证据、展示真目录是虚假的证据、巴西里德斯的诺斯替教派福音、对福音的评介、对福音评介的评介、你死亡的真相、每本书的各种文字的版本、每本书在所有书中的插入、英国历史学家比德可能撰写(而没有撰写)的有关撒克逊神话的论文、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的佚失的书籍。”

可能这样的说法有些晦涩,美剧《疑犯追踪》中也表达过类似的思想:

“π,圆周长与其直径之比,这是开始,无穷无尽,永不重复。就是说在这串数字中,包含每种可能的组合。你的生日,储物柜密码,你的社保号码,都在其中某处。你一辈子从始至终的故事,我们做过或说过的每件事,宇宙中所有无限的可能,都在这个简单的圆中。用这些信息做什么,它有什么用,取决于你们。”

先不去争论老博头脑海中的巴别图书馆是否存在。不吹不黑,至少在我看来,Kindle是目前现实世界中最接近巴别图书馆的存在——无数的0和1,构成了我们能在上面阅读到的一切过去、现在和未来。(当然是在有电子版的情况下哈~)

a59e35a3896ebe1d64cb978e09e37b41.jpg

可以说,Kindle让一本巴掌大的”小书“,真正拥有了一个可以吐纳千经万卷的气概。

新浪众测让我一个众测小白,真正有机会能再一次感受Kindle最前沿的自我革新。(撒花~) 

开箱展示

虽然电子阅读器真正的热潮由Kindle引领的,国内外的销量也不可谓不火热。但长时间以来,因为内容获取方式的独特性,国内仍有一个数量庞大的核心阅读群体是亚马逊久攻不下的——网文读者。另一方面,国内众多软硬件厂商虽然一直觊觎电子阅读器庞大的市场,却始终对制霸硬件+内容的亚马逊无计可施,由此便在传统出版物电子化以外,也转而去进攻Kindle的真空地带——网文读者(网文读者:Σ(°Д °;)),妄图在Kindle全面开花之前找到一片立足之地。

现有网络文学的购销模式,大多采用作者在站点定时发布章节,读者按章节付费阅读的方式,这就注定了亚马逊Kindle的那套脱胎于传统出版业的购销模式在网文市场无法适用。而在内容方面,众多深耕板块多年的国内文学门户更是令亚马逊难以逾越。

国内的软硬件厂商和内容商正是瞅准了这个空缺,或桃园结义,或自立山头,于是越来越多面生面熟的xx阅读器开始出现在我们视野内,像极了安卓手机2.3群雄逐鹿的时代。这其中有电商巨头(JDread,当当阅读器),有社交公司(QQ阅读器),有文学站点(掌阅iReader),甚至还有出版集团(《读者》阅读器)。它们都号称打通了网站文学和电子纸间的裂隙,能为传统的网文读者带来更加舒适的阅读体验和更加便捷的内容获取,从而在短时间内积聚了大量人气。

3086b17ad863ba63caa9cf3e43bb8be2.png

面对这么大的市场,亚马逊自然不会袖手旁观。作为一个老Kindle用户,我以前也想过亚马逊究竟会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回击。终于在这个7月,亚马逊牵起了中国移动的手,告诉了我们答案。

▲光看照片不过瘾的话,还可以看真·开箱视频。

b0f496c3353b03cb9ce251ad45da229f.jpg

▲这次的Kindle×咪咕阅读器,官方说法是全球第一款联合品牌Kindle。其实就是在第二代入门版Kindle(¥558)的基础上内置了咪咕书城。外包装盒的设计除增加了咪咕以及中国移动的LOGO以外与标准版几乎没有差别。原本的蓝色包装与移动的识别色倒是无巧不成书。

3557c7a1fc2457afbd53034ad6733991.jpg

▲盒子背面是主要卖点和厂商信息。

de2377ad0fac23ed9b15e44b8fdec00b.jpg

▲盒子底部是产品信息和合格证。

259406e54617688e9a1f63c3af8ddcea.jpg

▲盒子顶部是历代包装都有的经典Kindle高光LOGO。

c4a09877a5387248dd722da5e700cdef.jpg

▲脱去外壳。内部的黑纸盒是一贯的Kindle包装风格,说一成不变也好,说延续经典也罢。亚马逊做硬件的风格更像一个理工Geek——包装设计但求实用,没有苹果那么强烈的执念。

d8db33a2ef9299195a579a09578bc8be.jpg

▲纸盒背面只有简单的白色封签,甚至连以前封签上会印的环保标识都省略掉了。

90c01574288eacd6d9a0a2a773ecf0e2.gif

▲打开盒子,Kindle本体,用户手册,数据线便是全部的内容物。盒子上盖那个高光的”树下读书人“依然健在。 

外观细节

a5324e542eea64644865d590e02cda7f.jpg

▲我拿到的Kindle是黑色的。正面的"Kindle"LOGO是我手头三台(Kindle入门版1代,Kindle×咪咕,Kindle Paperwhite3)中最小的。

bf1afe5d241ba29294be5502f8c01d8a.jpg

▲背面上部的"Amazon"LOGO采用镜面高光处理,在磨砂外壳的包围中很有质感,但不耐刮。下部多了中国移动和咪咕的LOGO,类似手机一样标明了运营商定制的身份。

16a0954fe1d96213366ddea3e2613c4b.jpg

▲附赠的数据线大、小插头端均在一侧设计有圆形凹槽,便于用户快速区分插头正反面。话说下一代Kindle会不会开始采用type-c接口?

1a817a82f2a7fa62dc87e06027639f8f.jpg

▲要说这台Kindle给我最深的第一印象就是——轻!甚至比官方标明的还要轻!

6f1e833f1d958b27d3e0ff883f198c7b.jpg

▲虽然不能像手机一样跑个分,我们至少可以像手机一样上个称。每件产品我都测量了3次并拍照,取三次测量的中值。Kindle×咪咕的重量为157g,比官方的161g还要轻4g,远远低于Kindle入门第一代的192g和KPW3的205g。157g是什么概念?大概和一台套有超薄壳和贴有钢化膜的iPhone6s相当。因为Kindle体积比iPhone大得多,重量分散后的单手握持感非常轻快舒适。

1447d75ba92053d20e9cbaa696cc0f08.jpg

▲三台Kindle。Kindle×咪咕的侧边框、底边框均是最窄的。Kindle入门版1代和KPW3的侧边框宽度几乎一致,下边框入门版1代的最宽。磨砂质感入门版1代最粗,类似老thinkpad的外壳触感;咪咕的磨砂颗粒最细小,手感细腻但比较1代更容易残留指纹;KPW3正面板采用介于入门版1代和咪咕之间的磨砂粒度,背壳则是类肤材质图层,最好地平衡了手感和防滑,可惜不耐脏。(不过反正以后都要带套-.-)

ec8962031eef919b9b8918dedfb8447e.jpg

▲Kindle×咪咕的厚度为9mm。阅读器的外观设计相对更注重实用性,薄厚设计的理由更多出于持握手感的选择。

331543ee86230f09677cdff50bbc0c0b.jpg

▲说到这儿,Kindle×咪咕有个让人比较头疼的地方(当然也有可能二代入门版也同样有这个问题),正面板的外边缘要比内边缘突出。这就导致了外面板与屏幕之间形成了一个凹槽,对于一款需要长时间随身使用的产品,这种结构会导致越来越多的灰尘颗粒藏身于此,而且非常难打理,久而久之会在屏幕边缘形成一个”灰尘圈“,入眼的部位有这样一个存在,对于强迫症和洁癖患者来说非常痛苦。

f3c05c58738f11fc04b4a25328aa24fc.jpg

▲而价位更高的KPW3,两个边缘是几乎平齐的,而且也更加严丝合缝。即便长时间的使用有了灰尘,只要轻轻一吹便可解决,不会留下恼人的清理不掉的灰尘。其实这个细节的提升几乎不会增加什么成本,改进一下kindle整体的品质感会更好。入门与精致从来都不是一对矛盾。

37f5b4e0b3fbafdf9838ea270d8ab0fc.jpg

入门与精致从来都不是一对矛盾。 

上手体验

电子阅读器是电子产品,但比一般的手机、平板从气质上说又要”静“。无论是机器静态的显示,还是用户静态的阅读,功能相较其他一味追求高大全的数码产品都更加朴实纯粹。对硬件和性能的追求也不热衷,能够满足愉悦地阅读即可。所以,即便有着看似”复古“的配置,丝毫不影响这个星球上对Kindle趋之若鹜的人们。

35d4b95cc46440c8f0c0f38b513a6f5d.jpg

▲由此,比起像其它数码产品一样刷跑分、测读写,我更乐于让自己也静下来,从一个阅读者的角度谈谈这款产品读起来的体验。

1.系统

▲要完整体验一个系统,第一次开机可是具有相当仪式感的。

▲Kindle书城及咪咕书城体验。

73b62ab715b66391862348ef6905b7f7.gif

▲在阅读网文需要从Kindle系统切换到咪咕系统,并使用单独的咪咕账号登陆。移动手机号可以直接登陆,没有移动手机号的旁友们可以注册,也可以使用微博、QQ和微信账号登陆,支持扫码登陆,方便快捷。

027c75c0fb1a59552835bbba80632fc0.gif

▲遇到你喜欢的书籍,可以在试读页面和书籍详情页面购买下载。支持使用移动话费、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这三种支付方式的引入极大地方便了用户的购买操作,老实说,这点比Kindle原生的购买操作便利得多。

20879a110564e3516891b8cb00791f7f.gif

▲在阅读页面,点击页面上方可以唤出菜单(和Kindle唤出菜单的方法一致)。在菜单内可以依次进行目录、设置(字号字体格式,不支持对比度调节)、详情、下载(付费)、评论、书签系统设置的点击操作。阅读时,页面的右上角依然由咪咕的LOGO。(无时无刻在刷存在感=.=)

c8b40674827654b46d3afc173d5114eb.gif

608bc87017f4437180e5a1555aecb5e5.gif

▲需要说明的是,包括Kindle和KPW3在内的原生Kindle在Win系统内均以移动存储设备的形式识别在存储空间中新建images的文件夹,把图片拖进去后,就可以在设备中查看相应图片

56844091540517b8a4113ae1bf390248.gif

84a4ea6c396b69172fc9dbc2e159ea3b.jpg

▲而Kindle×咪咕,在Win系统内则以多媒体设备的形式识别,在存储空间中新建images的文件夹,把图片拖进去后也无法在设备中查看图片。(具体怎么查看我现在都没有搞清楚)

cf9cd581f5e204e00eae4ac65a9fcf40.png

▲Kindle×咪咕支持原生Kindle所支持的所有格式,包括Kindle Format 8 (AZW3),Kindle (AZW),TXT,PDF,MOBI和PRC。图片中是我用来测试手中几台Kindle的文件。所有Kindle依旧不支持epub格式,需要转换为mobi后才能阅读。

c0e18c0c006bdccb3f54f62010830fc9.jpg

▲mobi格式的英文书籍《Harry Potter and The Cursed Child》三台Kindle均支持良好。不过Kindle×咪咕的设置界面怎么看也像老版本的样子。

6fd81d8fdbebd22d7c3511ae82fbf121.png

Kindle×咪咕在系统信息页面内会同时显示Kindle系统版本信息和咪咕系统版本信息。果不其然,Kindle系统的版本号只有5.7.1.1(2017年7月28日最新)。而Kindle一代入门版的版本号为5.8.8,KPW3的版本号为5.8.9.2。(所有系统版本均为最新)

bcf075749393f24d9b3cb902106660b1.jpg

▲令人困惑的是,mobi格式的文字书籍《Harry Potter and The Cursed Child》三台设备虽然都完美支持,同为mobi格式的漫画Kindle×咪咕却无法打开,卤煮换了三本均告无果。

2.体验

▲这部分正文开始前,我们先来看看Kindle×咪咕的实际操作体验。

7954dc981c417afd79b2cda910f5f4a5.jpg

e7e52f0b0c75d24f42eccee7ee5f0070.jpg

246e8614a5f47b4916fe86a69fee38f1.jpg

▲除了操作的流畅度,购买电子阅读器旁友们最关心的应该就是屏幕表现了。从有限的公开信息来看,Kindle×咪咕使用的可能是和Kindle入门版相同的800×600(167ppi)Pearl电子墨水屏;KPW3使用的则是1440×1080(300ppi)的carta1.2电子墨水屏。分辨率表现上,粗看前两款Kindle细小字体边缘会感觉发虚,细看会发现有点阵;而KPW3则是如假包换的“视网膜”水准,放大观察也如印刷一般锐利、流畅、平滑。

cf4ad11fd744c36979d82077846ce5c3.png

▲本着严谨负责的态度,就Kindle×咪咕的屏幕材质,卤煮特意咨询了亚马逊的客服妹砸,遗憾的是妹砸也没有给出确切的官方答案。从卤煮本人实际的钻牛角尖死盯对比试验出发(+_+),基本可以断定,Kindle×咪咕使用的就是和Kindle入门版相同的800×600(167ppi)Pearl电子墨水屏。(不信你倒是来个官方证据呀¬_¬)

3d598c74fe1f84176227621f22ec374f.jpg

66cfb15007c1e0af65c5d35f4627ca34.jpg

▲因为屏幕相同的原因,中文阅读页面我们只拿Kindle×咪咕和KPW3作为对比。因为carta屏本身就有着比pearl屏对比度高的先天优势,再加上KPW3的灯光加持,KPW3的观感要明显优于Kindle×咪咕。至于字体分辨率,中文字体先天带衬线的优势反而使分辨率的差距不像英文那么明显,毕竟Kindle是用来阅读语句而不是用来欣赏字体的,除了强迫症晚期,卤煮认为分辨率的差别几乎可以不计。

93a139c9a73c2ff48475e3aeeee8f46b.gif

pearl材质本身的对比度要逊于carta,但无论是没有背光的kindle入门1代还是有背光KPW3,无论在电子书还是pdf的阅读中,kindle入门1代和KPW3都可以调节屏幕的对比度。反观Kindle×咪咕竟然不可以调节屏幕的对比度!无论在阅读界面还是系统设置界面,卤煮都没有找到Kindle×咪咕的对比度设置界面,而手头这台对比度又恰恰低于作为参照的那两台,可坑苦了作为强迫症的卤煮。这个在历代kindle中本身具有的功能为什么没有在相同硬件的Kindle×咪咕上出现,实在匪夷所思。我更愿意相信这是系统的问题,希望再出更新时能够解决。

a38c668e320ddc61e212de75387278cc.png

▲对比结尾让我们看一下文中出现的这三台Kindle,以及Kindle×咪咕原型机(Kindle入门版2代)的对比。

a742e096b5511934041cd814a3922fe0.jpg

不光在灯光下,刺眼阳光下Kindle×咪咕的观感依然清晰无虞。另外,不知是这代Kindle的通病还是我这台的个例——电源键实在是…太敏感了……(=.=)手头另外两台Kindle的电源键需要一定的力度按到底后才会锁屏,Kindle×咪咕的电源键即便轻轻碰一下都会立刻锁屏,以至于刚开始卤煮一度以为这个电源键增加了触摸功能……(=.=)握着Kindle×咪咕时始终都小心翼翼,老实说,这种不安的感觉并不友好。

4778c193eafee7bf9e450c6a24a09dd3.jpg

▲一方面,Kindle×咪咕出色的重量分布和外观设计使长时间单手持握下部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

2ba8f8bee73ccbe0ddd778f29dabb83b.jpg

▲另一方面,Kindle×咪咕的侧边框个人认为已收窄至极致从Kindle的外观来看,亚马逊的设计师显然是在引导用户采取上上图的持握方式。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持握习惯,而且需要指出的是,绝大多数人也不会自始自终采取同一种持握方式,而是交替使用不同姿势以缓解疲劳。卤煮更习惯于上图的持握方式。使用Kindle入门版1代及KPW3时,得益于较宽的侧边框,手指非常放松舒适;而使用Kindle×咪咕时,因为较窄侧边框的缘故,总会担心手指误触屏幕(也确实发生了误触)。起初我以为是新机上手的不适应,经过一个礼拜的使用,这种不安感并没有因为熟练而减轻。相比手机出挑的外观,对电子阅读器来说,舒适的手感才是一切外观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当然解决方法也倒不难,一个保护套就能让你告别这种苦恼。:-P

028a1d80cf0262499baef0f285fa3da1.jpg

▲随着出版业电子化的加快,正版电子书的内容也在不断升级。除了正文的文字以外,不断有创新的附加内容出现在我们眼前,Kindle自带的X-Ray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这些新的、文字以外的内容,在弥补传统书籍缺失的互动性以外,书籍本身的体积也在不可避免的增加。加之漫画、杂志业也加入到电子出版的阵营,4GB的内存在当下已经显露出了疲态。日本亚马逊推出的KPW3漫画版让我们看到了亚马逊为此做出的改变。作为一个Kindle死忠粉,我也希望这样的改变能够出现得更多、更快一些。姑且当作我此次体验最后的一点感触罢~ 

写在结尾

从Kindle与咪咕的合作可以看出,亚马逊还是非常渴望更加贴近中国本土消费者的使用习惯的。虽说在这款产品上,分辨率和背光的缺失看似止步不前,但只比标准版贵100元的情况下还多赠送了300元的咪咕书券(零售版),对于网文读者来说,我认为这个价格还是物有所值的

出于亚马逊多级别产品一起下山打天下的营销策略,以及目前电子阅读器领域并没有出现更能拉开产品阶次的革命性提升,我认为入门款kindle与300ppi的屏幕和背光是暂时无缘的。把已经好的做得更好更极致,更符合kindle在这个技术瓶颈期的迭代思路。所以目前有这个价位段购买需求的用户我更倾向于买而不是观望

513a1021bf977be29f55ad952ff53ad2.jpg

当然我们也坚信,随着更多消费者的关注和更多厂家的加入,势必会有更多更加牛×的进化出现在电子阅读器上,那时的Kindle入门版相较现在也会更有“性价比”。但我们不要忘了当初选择Kindle陪伴自己的初心,这也是Kindle诞生的终极原因——随时随地打开这座巴别图书馆,阅读

(声明: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和新浪众测共同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众测立场。)
0 0
分享 商务合作 返回
微博 QQ空间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