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户型的福音——小瓦扫地机器人青春版
颜值高,风格统一,越野能力和脱困能力都比较强悍,续航时间长,吸力强。
没有路径规划,清扫全靠随机碰撞算法。
扫地机器人,这几年国内如火如荼的发展,大有普及之势,支持者和反对者都有,有人认为这是鸡肋产品电器,容易被卡住,不适合装修风格比较复杂的国内环境;也有消费者称可以解放一定劳动力,作为手动打扫的完美补充。
无论国内争议如何,目前扫地机器人在国内的发展已经趋向成熟,大体是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国外品牌iRobot作为代表,以高端形象存在,这个时候的扫地机器人,还谈不上智能,除了旗舰外大部分都不具备主动路径规划功能,同时价格也不低。
第二阶段则是主动规划大行其道,包含主动激光导航、陀螺仪导航,可以走弓行路线,可以自己预估清扫路线,国内也出现了很多没有听说过的品牌,比如inxni,价格并不低,扫地效率也大幅度提升。
第三阶段则是智能扫地机器人普及阶段,以米家为首,将第二阶段的扫地机器人普及下放,真正做到便宜好用,高性价比。
这次评测的小瓦扫地机器人青春版是小米生态链中的入门款,也算是第三阶段的产物。
小瓦的包装由米家有品负责,不过在整个包装上是看不到任何MIJIA的logo,庆幸的是小瓦和它的同门师兄石头依旧属于小米生态链,共用米家一个APP。
打开包装,说明书、保修卡是内嵌中间位置,布局还是挺精美的。
包装上基本都是瓦楞纸板保护,相对于泡沫作为填充材料,瓦楞纸板更环保,而一代小米扫地机器人包装内置的是泡沫作为防护,石头和小瓦换用瓦楞纸,必须给一个称赞。
目前小瓦扫地机器人众筹已经结束,999元的众筹价格包含了虚拟墙,不过此次众测的小瓦全家福只有扫地机器人主体、充电器和主刷清扫工具,看了下米家有品平台,虚拟墙的价格不高,也不是损耗品,倒是能欣然接受了。
材质相对偏软,自带束缚带的电源线,做工一如既往挑不出来瑕疵,但是L型插头相对I型插头应该更适合家庭环境。
主刷清洁工具,刷头用来清理灰尘,而另一端是用来切割缠住滚刷的毛发,目前好像还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头发和宠物毛发一直是扫地机器人的死对头。
和石头扫地机器人一样的充电底座,取消了第一代较大体积的设计,熊猫配色,就算是摆在家中显眼位置也不算违和,算是百搭风格。
一代的充电底座基本是二代和小瓦充电底座体积的两倍。
接触面有四块防滑橡胶垫,可以有效防滑,避免被扫地机器人推动,贴纸上则备注了充电器的功率。
顶部,极简风格,一眼看过去只有小瓦logo,硕大的集尘盒盖,以及三个按钮,没有液晶屏,没有花哨的设计,其他消费者怎么看我不知道,我很喜欢这种偏向MUJI的风格。
作为高度依赖手机APP遥控的系列产品,实体按钮仅仅起补充作用,小瓦的三个按钮分别是局部清扫、电源以及充电,局部清扫和充电组合长按则是重置WIFI。
小瓦对比米家一代,可以看到最显著的变化是少了那硕大无比的激光传感器,取而代之的是常用的红外传感器,也奠定了小瓦并不具备主动路径规划这一事实。
前半部分由缓冲机构组成,黑色的区域隐藏了减速红外传感器,小瓦可以提前预判障碍物,并作出减速指令,减少对家具的碰撞损坏。
缓冲结构整体缓冲幅度比较大,如果减速传感器没有提前预判或者起到作用,也不用担心会损坏家具。
顶盖单手轻松打开,集尘盒取出来也比较轻松。
集尘盒和一代小米采用了相同的设计,容量为640ml,这个体积么,其实打扫几次就要清理了,虽然肉眼乐见的灰尘并不是很多,天知道你的扫地机器人能吃多少灰尘入肚。
滤网也是一代不可水洗的设计,同绝大多数同类扫地机器人相比,小瓦的海帕滤网,外层还增加了一层薄纱,可以有效增加使用寿命,但还不及二代可洗滤网方便。
出风口细节,小瓦的吸力是1600pa,仅仅低于一代扫地机器人200pa,这个吸力应对绝大多数灰尘垃圾都不是问题。
底部是传统扫地机器人的布局,包含了驱动轮、滚刷、边刷以及万向轮,另外还有充电触电和防跌落高度传感器。
驱动轮回弹高度是越野的重要参数之一,这一点小瓦要强于小米一代,和二代持平,越野高度约为2cm ,足以应对市面上绝大部分地毯的厚度了。
这张动图可以明显看出驱动轮外露的高度相当充足,至少因为地毯厚度被卡住的场景,在小瓦身上是不会发生了。
导向轮采用可拆卸设计,可以清洁,最早见于国外品牌,国内品牌也有这种类型设计,但是并不多见。导向轮上面的是常见的防跌落传感器。
箭头朝向方向轻轻一捏,便可以取出主刷,这也属于耗材配件,小米商城耗材都打包出售。
一张动图展示主刷的取出过程。
主刷和主刷罩合影,日常使用中最常见的场景就是主刷被头发缠住,需要经常拆解用主刷清洁工具切割头发丝和毛发。
外观和细节展示到此为止,不考虑其他因素,小瓦的确实继承了石头和小米一代扫地机器人的优秀设计和做工。
另外得益于较矮的机身,一般的沙发、电视柜小瓦都可以轻松进入。
设置好相应无线据局域网,添加设备后等待十几秒便可连接上手机,同很多物联网设备一样,小瓦同样只支持2.4GWiFi,如果家中路由器是无线双频的话,需要暂时切换到2.4G,连接上手机后可以切回5G。
小瓦的操控界面相对石头和米家一代来说要简单很多,仅仅比机身操控多了一些功能和设置。多出的一些功能设置包含了四种清扫吸力模式,以及局部清扫,设置上可以设置地毯增压模式和定时清扫。
实时显示路径,没有,清扫面积,也不会在APP上显示,对于大多数懒人来说,这个APP可以说可有可无了,让机器人自动运行才是最省心省力的方式。
四种清扫模式包含了安静、标准、强力、MAX,噪音方面其实差不太多,MAX模式下噪音约为65分贝,比大部分家用吸尘器噪音都要小。
小瓦的越野能力和石头相同,都是高度为2CM,对于地毯的厚度完全是够用了。
两块常见的地垫叠加起来可以轻松越过,家庭环境中除了部分高门槛,比如阳台和客厅之间可能有越野障碍,室内大部分门与门之间都不会是问题。
这点上小瓦表现非常优秀,也是得益于这几年扫地机器人算法的优化,困住时间大约在两分钟左右,小瓦便很快脱困。
防跌落传感器会很快检测到相应高度变化,从而及时终止小瓦的运动,无论小瓦此前是以多快速度前进,测试通过。
瓜子壳搭配纸屑,来测试局部清扫能力,主要是测试1600pa的清扫效果,理论上这个吸力下家庭环境常见垃圾都可以被轻松吸走。
局部清扫是以自身为半径,在大约2米直径范围内旋转来回清扫,图中GIF加快了速度,可以看出路过的地方瓜子壳和纸屑都被强力吸走了,但是还有部分瓜子壳被风力吹走了一部分,所以最常见清理方式应该还是让机器自动运行。
动图中加快了播放速度,可以看出来缺失了主动导航和陀螺仪的小瓦,并不能走弓形规则路线,而是呈现意料中的无规则碰撞+部分Z字走向。
整个方式耗时了大约20分钟,电量消耗大约在8%左右,一间70平米左右的户型,按照小瓦30%电量就自动回充,3-4小时工作时间足以把整个屋子清扫一遍多了。
不过好在清扫效率虽然稍微低下了点,但是清扫能力上表现尚可,最终清洁效果如图。
千元价位的扫地机器人,注定是不会有路径规划这一功能模块的,清洁方式只能是靠随机碰撞预先判断一个清扫范围,然后以Z型走向来清理这一范围内的灰尘和垃圾。
小瓦的清洁能力并不差,稍逊色与小米一代的吸力,石头二代的越野能力,不错的脱困能力,然而不具备路径规划这一硬伤还是让小瓦的清洁效率比较低下。
不过千元左右的扫地机器人,鲜有小瓦这样的设计外观和风格,对于很多小户型屋主来说,如果忍受不了同类价位产品的设计风格,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小瓦也是不错的选择。
我真心觉得,在小瓦的基础之上增加一个成本少于激光主动导航的导航,比如陀螺仪,提升一些价格,推出一个介于小米一代之下,路径规划稍逊色的入门扫地机器人,或许能吸引到更多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