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

机械BOY 机械BOY 2018-03-30 09:14

做工更精良,体积变小、重量减轻,有了更好的便携性能;拍照支持HDR,拍摄性能得到提升,同时视频码率提升到100Mbps,更清晰;支持手势操控,可拍摄360°全景图片以及多种一键短片功能,可玩性大大提高。

因为电池减重,容量下降,续航时间相对降低;WiFi图传很依赖飞行环境,干扰强环境下,飞行图传100m卡顿、200m画面中断;遥控器简配,几个准专业的拍照按键被取代;桨叶直径缩减加之整机重量降低,抗风能力减弱。

记得刚刚接触无人机是在2013年,那时的无人机还没有进入消费级时代,都是航模爱好者们买来配件,自己组装DIY无人机。那时玩的无人机只能叫做多旋翼飞行器,飞行姿态很不稳定,而且基本没有定高悬停和拍摄的能力。短短的五年时间,无人机已经完全进入消费级时代,曾经的组装无人机已经无人问津,大家都玩起了消费级无人机。拍摄画质清晰、功能丰富、操作简单、飞行姿态稳定、结构紧凑是消费级无人机的特色。而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配件的集成化也让无人机越做越小。在2016年年末,DJI推出了旗下首款折叠便携无人机Mavic Pro,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同时也引领着无人机行业走进了真正的便携时代,后来在2017年初又发布了更小巧的 SPARK晓,不过SPARK晓只是在体积上变小,不能够完全折叠,算不上是真正意义的口袋无人机。于是DJI又在2018年初,发布了Mavic Air这款身材更小巧、可完全折叠的口袋无人机。首先还是要感谢新浪众测在产品首发的第一时间提供了DJI全新无人机Mavic Air的体验机会。下面我们闲言少叙,开始这次Mavic Air的体验。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在正式分享开始前,我们还是先来看一段开箱视频,简单了解一下Mavic Air。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依然从包装说起。Mavic Air的包装延续了DJI旗下无人机产品一贯的包装风格。以干净的白色作为底色,包装正反面配有无人机的渲染图。能够直观的看出产品的细节。包装正面是折叠状态渲染图,与无人机实际大小差不多。从渲染图就能感受到无人机折叠起来的紧凑感。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包装盒背面是Mavic Air展开后的渲染图。整个包装盒都是黑白的配色,非常的简单干净、国际化。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Mavic Air共有三种配色,上手的这台是白色,另外还有红、黑两个配色,通过包装顶部的一次性封签来区分配色。个人还是喜欢白色,不仅仅是白色看起来干净一些,颜色浅的无人机在夏天烈日炎炎的环境下升空,能比深色的无人机少吸收一些太阳的热量,有利于无人机的散热。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打开盒盖,首先看到的是一个灰黑色的无人机收纳包。这一点Mavic Air还是比较厚道的,因为Mavic Pro需要购买全能套装才有收纳包,不然包装内只有一个无人机,没有可以收纳的任何附件。Mavic Air的收纳包大小成年人手掌刚好可以持握。包外壳材质为布质面料,整体设计低调简单。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拿开收纳包,下面放置的是遥控器和配件盒。遥控器没有附带收纳包,可能也是设计者将Mavic Air遥控器上两个摇杆变为可拆卸的初衷,直接将遥控器放入口袋不需要进行再次的收纳,这样用起来更方便简单一些。不过我作为一个强迫症,遥控器上面还是有那么多抛光部分,还是害怕被刮花了,长期使用一定还会买一个收纳包来放遥控器。对划痕并不care的小伙伴可以任由它在口袋或者背包里翻滚。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包装盒内容共分4部分:装着无人机的收纳包;遥控器一个;装着说明书、桨叶、保护罩的配件盒;装着充电器、数据线的配件盒。包装盒内空间设计紧凑,内容区分明确,这也是DJI一贯的作风。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收纳包是拉链的打开方式,拉链环绕收纳包一周,收纳包可以完全展开。Mavic Air也终和我见面了,对比了一下,折叠起来的无人机机体竟然只稍稍比遥控器稍大了一点点。这个体积是超出了预期的。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在Mavic Air的发布初期就开始关注,知道这次的无人机折叠起来很小,只不过没想到小到这个程度,看见真机后还是感叹了一下,真的很小。体积与手掌大小差不多,与它的哥哥Mavic Pro比起来要小上不少,而且减重明显,对得起Air的名字。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打开小的配件盒子,里面装着一个充电电源适配器、一根Type-C转USB3.0的数据线、两根遥控器连接手机的转接线、备用摇杆两枚、Type-C转Micro-USB转接头一枚。看了一下充电器的接头不能与Mavic Pro电池接头共用,本来想着全能套装的车载充电器可以通用,这下看来不可行了,如又需要需要再买一个车载充电器。如果能够共用充电插头会不会更良心一些。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其实遥控器与手机连接的转接线共有三根,其中一根已经安装在了遥控器内,三根转接线分别对应苹果设备的Lighting接口、安卓设备的Micro-USB接口以及Type-C接口,没有反向的Micro-USB接口,需要另外购买一根才能够使用,像我手上的vivo X20的接口就需要反向Micro-USB转接线。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打开大的配件盒子,里面装着备用桨一套、飞行保护罩一套、免责声明 、保修卡、物品清单 、快速指南 。附带了保护罩也是一个良心做法,之前的Mavic Pro都没有保护罩,甚至购买全能套装都没有送保护罩,而Mavic Air直接送了一套,待遇简直不同。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Mavic Air的数据线使用了Type-C转USB3.0是因为其机身内置了8GB的机载内存,这个设计让心大的小伙伴再也不用担心忘记带内存卡出门了。又是一个比较良心的设计 ,这些设计的初衷都是提高产品的易用性。因为Mavic Air可以录制4K/3840×2160/30p的高清视频,所以需要一根数据传输速度够快的数据线,这样才能在连接电脑端时,做到机身存储的视频流畅播放。同时也提高了连接电脑端时,飞机固件升级的速度。附带的转接头能够让遥控器连接到更多的设备上。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备用的金属摇杆,全金属一体成型,坚固程度不用担心,就怕丢掉,所以送了一对备用。摇杆顶端是锯齿装,头部周围有一圈摩擦力很大的胶圈,手感摸起来很好。同时做工非常细致。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Mavic Air折叠后的尺寸为168×83×49mm(长×宽×高),加上收纳包也不过18cm的长度,体积的确很小,放在背包内并不占多少的空间,稍比一个太阳眼镜的眼镜盒大一些而已。与Mavic Pro最大的不同之处是桨叶尺寸变小,所以从可折叠桨叶变为一体式不可折叠桨叶,桨叶代号为5332S。桨叶直径变小的同时降低了效率,理论上越大直径的桨可产生的拉力也越大,适配更低转速的电机,所以这也是Mavic Air降低了续航时间的一个原因。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翻过来看无人机底部,贴了两个新手警告标签,头部是镜头保护罩的警告提示,要在开机前摘掉镜头保护罩,因为无人机通电后,云台会自检,自检过程中,云台会让镜头上下转动到可动的最大角度,如果不除去保护罩,云台电机容易烧坏。中间的警告标签上写着,智能电池首次使用需要充电激活,第一次充满电以后才能够使用。所以小伙伴们拿到无人机不要急于开机体验,首次充电不充满是无法激活电池的。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Mavic Air的机臂展开方式与Mavic Pro完全一样,都是前臂水平折叠、后臂竖直折叠的方式。这样的设计能够有效的利用空间,让无人机折叠起来更紧凑,而机臂展开后又能够让四个电机在同一水平面上。通过仔细观察图片可见,前后机臂长短不同,但是展开后的轴距却是相同的,这样设计飞在行过程中,更利于无人机保持姿态的稳定。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前机臂的展开方式。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后机臂的展开方式。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为了防止镜头触地受损,前机臂下方还有两个折叠的起落架,用以增高无人机前端的离地间隙。两个折叠起落架虽不大,但是有效增大了无人机的离地间隙,同时内置了增程天线,让无人机收发信号更稳定,保证图传、遥控信号的稳定和距离。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无人机四个机臂完全展开后四个桨稍有向外的倾角,角度不是太明显。四个电机视觉上并不是相同的轴距,实际则是相同轴距。无人机展开后的尺寸为168×184×64mm(长×宽×高),其实展开之后在消费级无人机中也算是袖珍级别的。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开机前切记要摘去云台保护罩,Mavic Air的云台保护罩设计成为了云台固定支架与保护罩一体的模式,而此前Mavic Pro的云台固定架与保护罩是分开设计的,开机前要先取下保护罩,再除去固定架,相较之下Mavic Air的操作简化了。而且这个除去的方式也简单了许多,按压两个簧片,稍微提起一些向前一推就能够将其取下,安装也很方便。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从无人机云台保护罩就能体现Mavic Air在细节上的设计要比Mavic Pro进步了很多,这一点从无人机身上的多处细节可以比较得出来,设计复杂的云台保护罩是其中一个。而镜头云台也是经过重新设计的产物,与之前所有的DJI旗下云台都不同。Mavic Air搭载的云台角度抖动量达到了±0.005°,而DJI旗下的最新款旗舰无人机悟的云台角度抖动量是±0.01°,所以Mavic Air虽不是旗舰无人机,却有着最高的云台精度。云台的俯仰角度为-100°到+22°,其可控俯仰角度为-90°到0°,多出的+22°用于慧拍功能启动时,无人机置于地面仰视手势操控者。而云台的吊装方式也与之前的云台吊装方式不同,镜头是直接置固定于三个电机中央的,是一套全新的减震技术。优点是节省空间、精度更高。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敲黑板划重点,消费级无人机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它的拍摄能力,Mavic Air搭载的这颗镜头搭载了1/2.3 英寸 CMOS,有效像素 1200 万,视角:85°,等效焦距:24 mm,光圈:f/2.8,对焦点:0.5 m 至无穷远,视频照片的感光度都达到了IOS 100-3200,电子快门速度:8-1/8000s。

可拍摄最大照片尺寸:

4:3宽高比:4056×3040;

16:9宽高比:4056×2280;

多张连拍(BURST):3/5/7 张;

自动包围曝光(AEB):3/5 张@0.7EV步长;

定时拍摄:2/3/5/7/10/15/20/30/60 秒。

重点来了,Mavic Air支持HDR照片拍摄,所能够得到照片的色彩还原度要好很多,了解HDR技术的小伙伴一定深有体会,夸张点来说就是给黑白照片上色。镜头拍摄视频支持:

4K Ultra HD:3840×2160 24/25/30p;

2.7K:2720×1530 24/25/30/48/50/60p;

FHD:1920×1080 24/25/30/48/50/60/120p;

HD:1280×720 24/25/30/48/50/60/120p。

视频最大码率:100Mbps;

文件系统:FAT32;

图片格式:PEG / DNG(RAW);

视频格式MP4 / MOV(H.264/MPEG-4 AVC)。

Mavic Air的视频码率对比Mavic Pro的60Mbps更清晰 ,从尽头来比较Mavic Air并没有简配,反而有升级。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再来看Mavic Air的视觉感知系统。共有三对双目摄像头组成的FlightAutonomy 2.0辅助飞行系统,这套系统能够在极限8米/秒的飞行速度下感知前方24米后方20米内的物体,在无人机飞行过程中主镜头也同时参与辅助飞行系统的工作,通过前、后、下共7个镜头采集的数据来构建三维模型,实现了无人机可以上下、甚至左右绕开障碍物飞行的智能避障。 这套系统与精灵4Pro相比,只少了左右的红外线避障而已,对比Mavic Pro又多了后视的双目避障,所以结合刚才的镜头升级来看,Mavic Air真的不是Mavic Pro的简配版本。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在第一次接触精灵4的前视避障时,那时的避障系统也只能叫做避障系统,因为单纯是为了防止炸机而设计的,当发现障碍物时无人机只是做出悬停的动作而已,现在已经进化成为上下或者左右绕开障碍物继续飞行,所以现在应该叫做辅助飞行系统了。无人机尾部的复杂环境感知元件看起来像某种昆虫的头部一样。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同时在无人机尾部隐藏了Type-C的数据接口和microSD卡槽,官方建议的SD卡传输速度要在Class 10或UHS-1评级及以上。接口处的盖板开启不是很容易,用手指甲来抠总感觉怪怪的,手指甲像要被掰断的感觉,这个地方设计成不容易开启不知道是不是设计者有意为之,因为不常用,所以很难打开,Mavic Pro的SD卡槽处也是不容易打开,可能是为了防止飞行过程中因震动脱落,造成麻烦。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白色机壳下面隐藏着无人机的散热孔,无人机内置带风扇的散热系统,在工作过程中能够给处理器和电池尽快的散热,Mavic Pro的散热孔则设计在了无人机的底部。在无人机静止状态下,散热系统工作起来能够听到明显的噪音。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尾部还带有一圈金属银色的装饰,让无人机看起来棱角分明,上面带有DJI的LOGO,此处设计是一个加分项,让无人机外型更加立体,质感明显提升,塑料感降低,金属感提升。其实这个部分的材料依然是塑料,为了减重着想也不可能因为装饰的目的而让无人机增加负重。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白色机壳的侧面还隐藏着一个小小的MAVIC AIR的标志。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镜头前的圆环能够拆下,替换上不同功能的滤镜,供给有专业需求的用户加装有色滤镜或是偏振镜等。能够给创作者更简单的创作体验。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因为机身变小了,电池也随之减重,容量也随着降低了,Mavic Air上的这块智能锂离子电池容量为2375mAh,电压11.55V,额定电容量为27.43Wh,官方给出的续航时间为21分钟,实际使用中因为东北初春天气寒冷,温度比较低,室外温度15度左右,无人机续航时间只能坚持15分钟左右。相比Mavic Pro的30分钟理论续航、实际20多分钟,Mavic Air的15分钟实际续航时间还是短了一些,考虑WiFi图传在市区干扰强烈环境下使用并不能飞太远,Mavic Air的15分钟续航也足够完成拍摄需求。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电池的拆装非常简单,一个步骤就能完成,这也是DJI无人机的一贯设计风格,简单易用,不增加繁琐的步骤。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顺便称了一下电池的重量,电池约重140g,算得上是羽量级的电池重量阵营。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再称了一下整机重量大约430g,后面与Mavic Pro的重量对比就能够看出Mavic Air的便携优势了。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无人机的灯光系统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在起飞之前要熟悉无人机各处指示灯所显示的状态信息,不然对于新手而言,起飞后再不明灯光所表示信息会变得手忙脚乱。而无人机上的灯光也是在夜间飞行时寻找无人机的唯一线索。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无人机扽光共有四处:电池电量指示灯,在无人机工作状态下常亮显示电池剩余电量百分比,前机臂的两处灯光,用以分辨无人机方向,以及尾部的状态指示灯。无人机的尾部指示灯同时也是启动手势功能的按键,也就是说Mavic Air可以完全脱离遥控器而当作临时自拍相机使用。手势操控我们在后面的测试中详细来体验。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前机臂撒谎能够的指示灯在开机后就会红色常亮,在无人机升空后,可以设定拍摄状态灯光智能熄灭,而停止拍照后又重新亮起,不影响拍摄的采光条件。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无人机的尾部指示灯同时也是启动手势功能的按键,也就是说Mavic Air可以完全脱离遥控器而当作临时自拍相机使用。手势操控我们在后面的测试中详细来体验。飞行器状态异常时,指示灯会发出不同的闪烁频率。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无人机状态一切正常可以正常起飞时,尾部的指示灯会按照一个比较慢的固定频率亮起。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电机是无人机的动力来源,Mavic Air的螺旋桨安装方式与Mavic Pro大致相同,都是通过电机转轴处的弹簧,螺旋桨压在弹簧上旋转进入卡扣锁紧。这样的锁紧方式可靠程度更高,而且螺旋桨的拆装更快捷方便。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拆下桨叶后能够看到电机内部的铜圈,排列整齐细密。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附赠的保护罩适用于室内飞行和户外运动模式时保护无人机。安装保护罩后会稍稍降低无人机并不长的续航时间,这个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安装,在户外开阔场地起飞并不是特别需要保护罩。然而建议新手玩家尽量带着保护罩来飞,一旦出现炸机情况,保护罩能够有效降低无人机的受损,同时保护地面人和动物被无人机螺旋桨伤到。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保护罩的轴心处标有左右前后来区分位置。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保护罩的安装与拆卸同样简单,通过一个与机臂外型贴合的卡扣将其固定。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装上了保护罩的Mavic Air尺寸提升了一个级别,每一侧的前后保护罩连接在一起,减少了起飞后的震颤。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安装保护罩后的Mavic Air尺寸已经接近于Mavic Pro的普通尺寸了。两架同名为Mavic的无人机放在一起多少能够看出是自家兄弟,相互都有着对方的影子。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遥控器变化并不大,摇杆变为可拆卸的设计,让遥控器所占空间明显减少,这样就可以随意将遥控器放在衣服兜里或者背包里,不怕摇杆被损坏了。这大概也是机身附赠了收纳包,遥控却没有的原因吧。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拆下的摇杆可藏在手机夹具的内侧,这个设计很巧妙,放摇杆的地方是软质橡胶,摇杆按进去就可以了,利用摇杆头部的防滑橡胶,能够将其固定的很牢固,即使丢失也不怕,前面我们提到了,还有两个备用摇杆,摇杆不分左右。遥控器正中有一个USB接口,用于连接扩展设备或者连接PC进行固件升级之用,接口左右是扬声器,飞行过程中系统会有各种语音提示。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整个体验过程中,除了机身内存卡槽部位的开启让人抓狂外,另外一个就是遥控器的手机夹具了,这个地方的设计已经让大家吐槽了无数遍,使用iPhoneX连接遥控器,夹具夹好后,屏幕上的留海处正好被夹具遮挡住,完全不能用面部识别,同时没有物理按键的iPhoneX要从底部向上滑才能返回,夹具正好又遮挡住了屏幕的最底部,让上滑成功率大大降低。而特别是在2018年3月之后,各家手机厂商都推出了全面屏带留海的手机,这样一来就不是iPhoneX一款手机操作困难了。新的无人机并没有改变这里的设计,让全面屏手机用户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希望设计者能够对这里的设计做出优化,遥控器不需要重新设计,只需要优化夹具形状或者方式即可,即使是让用户自掏腰包购买升级配件相信大家也是愿意的。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遥控器右上角的曝光补偿滚轮换成了拍照模式调出的按钮,这样的设计意在区分无人机专业程度不同,遥控前端依然是透明盖板的DJI LOGO,透明盖板让遥控器质感提升不少。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既然说到了这里,我们就来比较一下Mavic Air和Mavic Pro具体有那些不同之处,好让不知道该怎么选择的小伙伴们做一个参考。先从遥控开始,遥控外型差不多,其实内里使用的系统截然不同,Mavic Air采用了一套2.4GHz/5.8GHz的双频WiFi图传,最远4km的理论图传距离。Mavic Pro搭载的是OcuSync图传系统,理论图传距离7km。是目前为止,我上手飞过的无人机中距离最远,图传最稳定的系统。除了摇杆可拆卸的不同之处,最明显的区分就是液晶屏幕消失了,同时液晶屏右下方的方向摇杆也换成了Fn键,可以调取相机设置或者自定义。飞行动作暂停键仍然保留。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遥控器前端的录像按键以及拍照按键延续了下来,左侧的云台俯仰滚轮由金属齿轮换成塑料齿轮,手感有所下降。右侧的段落式曝光补偿调节轮也换成了相机模式按键。在散热孔的处理上也稍作改变,Mavic Pro的金属散热口变为一体直接开孔的设计。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Mavic Pro遥控器背部的两个自定义快捷键也被取消,防滑图层也减少了,Mavic Pro的防滑涂层延续到遥控器背部,而Mavic Air的遥控器背部没有防滑涂层。其他地方设计都一样。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两款无人机都有运动模式,但运动模式的开启开关位置不同,Mavic Air在遥控器正中间,Mavic Pro设定在遥控器的左侧,都是拨动开关,一旦开启运动模式,视觉辅助飞行系统就不可用了,打杆时无人机的反应变快,相应做出动作的倾角更大,两款无人机的最快速度分别是:Mavic Air 68.4km/h,Mavic Pro 65 km/h。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两款遥控器的手机夹具一样,都对全面屏手机不太友好,不过手机夹在上面很扎实,还有一点需要提一下,夹具的厚度不支持手机带壳使用,使用前要除去手机壳,这一点也是增加了一个飞行前的步骤,因为手机经常套壳使用,每次夹手机都要先取下手机壳,取下的手机壳又要找个地方放,步骤变繁琐了。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接下来看看机身的变化,两款机身的折叠方式相同,都是前臂水平后臂竖直的折叠方式。折叠起来的尺寸分别是:Mavic Air 168×83×49mm(长×宽×高),Mavic Pro 198mm x 83 x 83(长x宽x高)。Mavic Pro的大直径可折叠螺旋桨变成了Mavic Air的小直径不可折叠螺旋桨。从机身看,整体做工Mavic Air提升了一个档次,例如外壳的接缝变得更小、外壳打磨得更细致、小零件的做工都有很大的提升。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镜头都使用了1/2.3 英寸 CMOS

Mavic Air有效像素1200 万,Mavic Pro有效像素1235万,差别不大;

等效焦距Mavic Air有很大的提升从28mm升级为24mm;

镜头广角范围也从78.8° 升级到85°,有了更广阔的视野范围;

光圈Mavic Air f/2.8,Mavic Pro f/2.2 ;

Mavic Air照片支持HDR,色彩上更好,同时视频支持1080P的120P慢镜头拍摄,让创作者有更多的创作空间,从空中来用慢镜头拍摄短片很有视觉冲击力;

Mavic Pro的4K拍摄中多出了一个4096X2160 24P的分辨率;

云台结构重新设计,精度Mavic Air更好。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两款无人机重量相差近一半分别是430g与734g,Mavic Air的整机重量很轻,随身携带一点不累赘,不过续航时间Mavic Pro占了很大优势。无人机多在空中停留1分钟就能有更多的自由拍摄时间,20多分钟和10多分钟的续航时间在实际飞行体验中感受非常明显,近乎相差一倍的续航时间,Mavic Pro有更充裕的调整姿态以及构图的时间,而Mavic Air则要时刻观察剩余电量来安排飞行计划。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说到拍摄,无人机首先是用来航拍的,所以先来看一段用Mavic Air拍摄的短片吧,体验的这些天也没有迎来一个没有雾霾的天气,趁着没有风的天跑了一些地标建筑,简单做了记录,整理出来一个短片。

DJI的无人机首次使用都需要联网激活,从无人机激活的一刻起计算保修时间。同时也建议将固件更新至最新版,每次的固件更新都修复了一些实际使用中会出现的BUG,固件最新能够保证无人机在最稳定状态。无人机激活后,会有提示48小时内购买DJI CARE换新计划,激活48小时后就不能再给无人机买保险了。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飞行前一定要给无人机指南针校准,因为无人机出场时是在遥远的工厂,与实际使用的地点相去甚远,指南针一定会有偏差,校准后起飞无人机定位才准确。进入校准模式后APP内有提示校准的方法,跟着做就行。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首先水平转360°。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再竖直转360°,APP提示校准完成就可以飞了。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Mavic Air新增加了不少的智能拍摄模式,所以来到一个比较开阔的场地,试一试这些新的智能拍摄模式有怎样的体验,在我的印象中,无人机就是属于那些奔跑在草地和蓝天下的孩子们,妈妈喊吃饭了都不回家的那种。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首先最让人好奇的功能就是手势控制,DJI给其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慧拍”。启动慧拍功能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APP选择此功能,另外一种就是脱离了遥控器的飞机尾部功能按键,连按两下这个按键,无人机发出滴滴的声音就进入慧拍模式了。慧拍模式启动后摄像头开始上下寻找操控者,操控者伸出手掌平对着无人机镜头,无人机就会识别操控者。通过手势,可以操控飞机的起飞、升降、拍照、录像、远近,甚至可以换人和跟随。提示中说明要安装保护罩,终于知道了为什么Mavic Air要赠送这套保护罩,在慧拍操控时减少一些操作风险。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通过手势控制无人机的升高和降低,稍有一些迟滞,但是迟滞时间可以接受,太快的动作会不能识别,所以手势操控时动作尽量保持轻柔。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手势还可控制无人机的远近,手势远近的移动只在一定的范围内,不必担心无人机在接受远离手势命令后会一直后退,而且无人机带有后视双目感知摄像头,如果有障碍物也会绕开或者悬停。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同时无人机的下视感知也很灵敏,在无人机下方有人走过时,它会自动上升一些距离。在地面没有障碍物时,无人机的精确悬停高度范围在0.5~30m之间,超过30m通过GPS定高定位。无人机不能像SPARK一样用手回收,但带有精确记录返航点,根据起飞时对地面拍摄的照片,在返航中比对照片精确返航。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慧拍的确是一个比较酷的操控方式,增强了无人机的人机交互性,让传统的无人机只能用遥控操控的方式改变,逐步的摆脱物理遥控,相信在过不久无人机智能化继续发展下去,我们要做的就只是打开开关,然后给无人机一个手势或者语音指令,它自己就飞走了。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另外一个新加入的功能是一键短片,这个功能下包括渐远、环绕、螺旋、冲天、彗星、小行星这六种拍摄模式,进入其中任何一种模式后,无人机镜头自动识别目标,新的目标识别功能可同时识别多个目标,而且不局限于人和动物,汽车等移动物体都能够识别。在屏幕上拉出一个方框,圈出需要识别的目标点击GO按钮,无人机倒数3秒就开始了录制,整个过程不需要其他操控,观察无人机位置不要发生危险即可全自动完成拍摄过程。完成拍摄后,无人机会自动飞回开始位置。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渐远和冲天是两种比较简单的模式,属于直线拉锯拍摄。一键短片的拍摄需要找一处开阔且四周没有高建筑物的场地。因为需要飞行的距离都相对大一些,复杂飞行环境下慎用。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环绕、螺旋以及彗星都是原来兴趣点环绕的衍生版,操作起来也没有兴趣点环绕那么繁琐,设定好跟随目标点GO就行了。之前的兴趣点环绕还要飞到目标上方定点,再拉开距离设定环绕半径才能使用,现在真的变成一键模式了,用起来省心了不少。除此之外,最有意思的是小行星模式,利用小行星能够拍摄出来很炫酷的10秒短片。这里简单说一下原理,前半段无人机用渐远模式拍摄,飞到一定高度后定点悬停,启动360球形图片的拍摄模式,在空中拍摄一个球形全景图,在与之前的渐远视频拼接,最后倒放,形成很有冲击感的视觉效果。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这里顺便说一下球形全景图的拍摄方法。球形全景图并没有设定在智能拍摄模式中,而是作为一个正常的照片模式选项放在了照片模式选单中。全景图共分4种,球形、180度、广角和竖拍,其中球形全景图最有趣。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与一键短片的小行星模式相同,无人机会在悬停位置拍25张不同角度的图片,自动合成为一张3200万像素的照片,在手机APP里或者上传至天空之城就可以浏览了。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智能跟随模式也衍生出了正常跟随、平行跟随与锁定跟随的分类,用以拍摄出不同角度的跟随短片。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Mavic Air的辅助飞行系统让无人机减少了炸机的可能,避障的方式可以在设置内进行选择,绕开、后退等都可以开启或关闭,不过建议飞行时不要完全依赖辅助系统,因为避障还只是针对正前、正后、正下方,上方和偏航的方向并不能检测出障碍物,在无人机转向和上升时依然会发生碰撞。即使是最先进的自动驾驶技术也频频出现事故,所以大家尽量观察飞行环境从自身减少炸机的可能,辅助毕竟是辅助。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查看设置时发现了内置的直播功能,可以在社交平台直播飞行实况,是一个不错的功能,不通过插件就直接实现直播功能,用起来省事多了。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无人机一旦开启运动模式后,辅助飞行系统随之关闭,各种杂乱的UID数据都没有了,界面也变得干净,这时飞手的注意力应该完全集中在无人机上,所以屏幕上的信息就没有那么重要了。终极模式是隐藏所有信息,只留下实时画面和地图 。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运动模式的开启无人机完全变了一个脾气,稍微打杆无人机就能做出较大的动作,上升和降落速度明显提升,行进的前倾角变得超大,飞行速度加倍同时需要的刹车距离也更大,所以,运动模式需要一个开阔的场地才能安全使用。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下面放上一些拍摄的样张,体验的这些天在城市中跑了不少的地标建筑,记录下了它们给城市增添的美景。遗憾的是这些天没有一天是完全晴朗的天气,总会多少有一些雾霾,因为天气正在回暖,雾霾又每天笼罩着这个城市。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从白天拍到黄昏再到夜晚,通过样张我们能够看出Mavic Air的拍照能力是值得肯定的,HDR照片更真实的色彩,锐利的成像,虽然天空的雾霾影响了照片的锐利度,但是成像的细节依然丰富。同时广角镜头让照片在相同的距离装得下更多的风景,照片边缘没有畸变是DJI无人机镜头很大的优势,以前玩的无人机都是挂运动相机,通过畸变修正软件也不能完全去掉广角畸变,而DJI的镜头并没有畸变,自动测光的曝光度也很准确,只不过在夜间拍照时,要手动点一下高光的地方重新测光,不然拍摄出的照片高光处会过曝。其他正常光线环境下Mavic Air的拍照表现足够好。

搭配DJI GOGGLES竞速眼镜能得到不一样的飞行体验,DJI GOGGLES竞速眼镜是年初新推出的一款竞速眼镜,在此前写了一篇体验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跳转看看,一款沉浸感非常强的竞速眼镜,主打FPV穿越体验。

 

更刺激的沉浸式飞行体验:DJI飞行眼镜竞速版

本人是DJI的忠实粉丝,几年前从玩组装的四轴飞行器开始,后来DJI推出了消费级无人机,在接触消费级无

竞速眼镜配合Mavic Air的S档体验最佳, Mavic Air的体积小巧符合穿越机的特点,而且S档飞行速度也达到了穿越机的标准,玩起来会让人上瘾。不过飞行眼镜只支持Mavic Pro与之无线连接,Mavic Air使用需要连接一根数据线到遥控上,这时,遥控器中间的USB接口派上了用场。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第一人称视角的飞行体验相信大家都想体验一下。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写到这里近一个月的无人机体验就告一段落了,总结一下Mavic Air这些天带给我的体验感受,首先还是从优点说起:

·更小巧的尺寸,羽量级的重量加之可拆卸的遥控器摇杆,让Mavic Air便携性能大大提升;

·Mavic Air有着更好的做工,这一点从整机的各处细节可以轻易看出;

·HDR的加入让拍照性能得到很大的提升,照片颜色还原更真实;

·视频新增1080P 120P的慢镜头码率提升至100Mbps,超越了Mavic Pro;

·强大的辅助飞行系统减少炸机的风险,超越Mavic Pro;

·支持“慧拍”,人机交互性增强,让无人机可玩性更高。

再来说说体验的不足之处:

·因为电池减重,容量下降,续航时间相对降低;

·WiFi图传很依赖飞行环境,市区飞行干扰强,图传100m卡顿、200m画面就会中断;

·遥控器简配,几个准专业的拍照按键被取代;

·桨叶直径缩减加之整机重量降低,抗风能力减弱。

通过与Mavic Pro的对比,两款无人机并不是简单的简配与高配那么简单,在不同性能上两款无人机各有千秋,小伙伴们选购的时候要看自己的需求,这里给出些建议,如果看中了无人机的续航和图传的稳定,拍摄大场景多,且航程远的人就选Mavic Pro,看中了便携性能、经常自拍、并且拍摄场景较小、航程短的人就选Mavic Air。如果是看中了无人机的辅助飞行系统和智能功能,遵循电子产品买新不买旧的原则,Mavic Air还是不错的选择。最后还是要感谢新浪众测提供的这次体验机会,让我和Mavic Air有了这么深度的接触和体验,也祝各位小伙伴们在新浪众测玩的开心,喜欢无人机的小伙伴们永无炸机。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无人机由大到小的进化—Mavic Air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声明: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和新浪众测共同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众测立场。)
0 0
分享 商务合作 返回
微博 QQ空间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