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地也是门技术活,ILIFE扫地机器人X800体验
各状态均有语音播报、尘盒容量够大、震动水箱表现优秀。
最大吸力仅有1000pa、初期品控需要提升、特殊场景下的视觉规划算法待优化。
相信很多和我一样身在魔都互联网企业的上班族,鲜有空余时间去打扫家中多个房间。去年入手的无线手持吸尘器拿出来打扫的次数也屈指可数。为进一步提升生活质量,我把目光投向了扫地机器人。我的诉求概括为工作时不过于打扰、足够的清理效率和效果、给扫地机清理维护方便。这次到手的ILIFE扫地机比起那些互联网品牌显得更为低调。但背后这家公司已经有着10多年的发展历程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记得之前也给国内一线的扫地机器人品牌做过代工,现在产品覆盖率众多国际市场,有着数年的研发经验和技术积累。
在国外品牌价格高昂,国内品牌鱼龙混杂的扫地机器人产业现状下,对手头这个墙外开花的ILIFE年度旗舰天耀X800表现颇有期待。震动水箱、视觉规划导航2.0、APP远程智控能否真的提升生活质量?下面带你们一起看,同时也会带来一个还未上市的产品首发爆料!
可以说这里的视频评测才是本体,图文只是视频的补充。欢迎观看。
首先给参数党放上整理好的X800规格信息。可以直观的看到在功率、厚度、重量等方面比起互联网品牌的小米和360之类的扫地机器人控制的更佳。
打开快递外箱后,可以看到里面的零售包装,放上了手机对比其体积。称了下内箱包装总重为5.4kg。
整体包装方面,显然是传统家电向的设计,个人倒是建议包装基调用全黑或者深色包装,更能烘托黑胶唱片风格的产品设计品质感。
X800的配件还算丰富,除了主机、充电站、遥控、清理毛刷、保卡说明书外,还有可替换水箱以及备用抹布。此外还多送了一对左右边刷和可替换的植毛滚刷,以及高效滤网。如果是新购买的用户,注意在售后服务卡里有提示联系客服可获赠一套配件(一对边刷、一块抹一个高效滤网),当然,仅限于天猫和京东渠道购买的客户。
遥控做工材质中规中矩,非橡胶的按键相对也更耐磨些。比起早期的ILIFE扫地机最明显的是多了wifi连接键。常规设置在遥控都能完成,可以方便用户自由选择APP或者遥控操作。当然仅用机身上的金属按键,也足以承担起基本操作。
外观上,主流的圆形设计。X800在机身采用了铝合金拉丝面板,正面按照官方的说法为经典的黑胶唱片设计,结合中心的环绕纹设计,更多的体现出沉稳大气。整体设计上依然偏向传统类家电。而互联网向的企业产品多数走MUJI的极简性冷淡风,正面元素,区块感可能会更少。不同的正面设计并无对错之分,只有喜好的差别,在我看来,X800的整体ID设计上在主流扫地机器人处于中上水平。70~80分。但做工品控方面还有待提高,我手头这台顶部中间的金属拉丝盖板居然是翘起的,用力按压才贴合回去。可能目前还在新品初期,产能和工人装配的熟悉度还在磨合吧。另外顺路吐槽一些品牌的尾部直角矩形,顶部半圆设计的扫地机,这加上两侧边刷,真的像个大蟑螂在屋子里爬行。
机身顶部拥有一颗全景可视化技术的高清摄像头,来自美国OmniVision。能够寻找可视化路标。并且在视觉规划导航上结合三处理器加CV-SLAM算法优化以及陀螺仪辅助导,按官方说法可以全方位的检测室内环境规划清扫路线。很多人依然担心视觉导航在对环境光线要求,其实际表现后面会带来实测。
身高为7.6cm,作为大集尘盒和可替换水箱的设计,相对市面主流机型较为轻薄。前侧包裹了一条缓冲防撞条。
除了采用缓冲防撞条外,机器这前半部分是可伸缩的,如今的扫地机,即便不是碰撞式清扫的都难免会在日常清扫中对墙壁或者物体产生碰撞来定位,所以这个可伸缩的设计,对机器和家里物品而言,都是一种保护措施。但侧面和正面黑色均采用了类似钢琴烤漆的镜面设计,这样在碰撞摩擦产生的划痕就会较为明显,顶部的黑色镜面区域也难免形成指纹收集器。
底部首先第一眼就是密密麻麻的螺丝钉,初略估计起码30+。估计还是成本控制的问题,改进结构可以减少一部分的螺丝钉固定,此外在孔位较浅区的建议采用黑色涂漆的螺丝钉,让画面不那么违和,从工业制造向工业设计多进一步。功能区块划分和布局和主流扫地机一致,由边刷(还未安装)、万向轮、下视感应器、充电对接极片、驱动轮、滚刷、尘盒构成。电池仓位于铭牌的底下,大大的螺丝开孔也方便了后期自行更换电池。
附送了2组边刷,为了方便区分左右,有黄色和蓝色的区分。虽然说明书没说如何安装,但初次接触扫地机的人应该也不会难倒在此,对准开孔直接向下压入即可。
这里的高弹性软胶驱动轮设计类似轿车上的悬挂系统,有助于提升一些小落差地面通过性,但其中一个驱动轮按下会有和里面的摩擦声音,另一个却没有,应该是还是品控问题,虽然工作时候这点小摩擦早就被噪音盖过去,但仍建议后期改善品控。
X800还真的有两把刷子,标配的双滚轮配件,实现不同地面更有效的清理能力,胶刷头更适合用于地板瓷砖大理石等材质的地面,毛刷头更适合地毯类场景的清扫。而我接下来主要会用胶刷头,相信很多选择干擦湿拖两用扫地机器人和我一样主要用于硬质地面。
默认预装的是干扫的尘盒,另外搭配了一个水箱盒(上图左边)。
尘盒和水箱都采用这种按压搭扣设计。也方便按下并拔出清理。
集尘盒拥有0.6L的大容量。加三层过滤网设计(初级滤网+海绵+高效滤网)。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大区域的清理能力以及清理中的进一步阻隔微颗粒物等二次扬尘污染。
这个高效滤网在咨询客服声称达到HEPA标准,但不可水洗。只能拍打清理。但好在有多配了一块。
水箱上的抹布是通过魔术贴套在上面。300ml的水箱在常规两用扫地机里算较大的体积了,并且可以在APP调节水箱渗水速度,根据地面实际状况调节抹布的湿度。
传统的带渗水拖地的仅仅是靠机身自重施力擦拭地面,X800带有的震动水箱功能给我带来的新的期待。可以看到上图震感还是相当明显。
既然有APP功能,就在清扫前先下载登录。结果体验的第一步就尴尬了。手头安卓做主力机,测试APP也都基于安卓下的体验,微信扫安卓APP的二维码页面居然显示空白,后来一想,转用浏览器打开,直接跳转apk包下载了,显然,作为ILIFE缺少一位互联网向的产品经理,由于微信内嵌浏览器禁止直接下载apk包,如果不打算跳转到应用宝网页,那应该在ILIFE检测到下载页的访问设备来源是安卓微信时加一个提示,请用外部浏览器打开,或者做一个下载文件的着陆页做承接都比全空白,让普通消费者困扰来的更好。
有别于其他互联网产品的各种强制和诱导使用手机注册,ilife目前的APP仅支持邮箱注册(为了节省短信通道费?),不过也挺好,我不喜欢什么东西都要绑定手机。不过注册界面有个细节有待完善,如上图,应该禁用回车。
APP提供了掌上查看、定时预约、模式切换、水量调节、故障提示、耗材提醒等功能。并且APP首次配网十分流畅,流畅的我发现似乎少了什么步骤,后来发现没有使用遥控进入配网模式,扫地机开机后,APP里进入添加设备直接成功了…,这个业务逻辑似乎需要完善。
等等,我强迫症又犯了。发现这APP内图标比例有些奇怪,而且多数切图也并未适配xxhdpi,解包查看切图也印证了我的推测,上图是1080P下1:1截取的APP原图并放上解包出来的切图,可以看到左边的切图明显没达到1080P,甚至不及720P精度。此外部分适配xxhdpi的图却没有1:1显示,比如上图右边底部的图标: “标准状态”和“选中状态“是两个不同尺寸,这个不应该,开发和UI应该好好检查下,细节体验决定你的产品档次。
回到正题,在APP中可以看到基于CV-SLAM视觉定位算法绘制的室内地图基本和实际房间结构一致(GIF里的黄色部分是家具和屋内真实结构线)。但还是提个建议,虽然不支持虚拟墙功能,能否通过手动在APP里划区之前清扫时候绘制的地形图来变相实现虚拟墙功能?只要固定场景清扫几次后,几次判断地形图相对较稳定的前提下,在地形图里划区域来清理或者屏蔽指定区域,在理论上不难。ILIFE的产品和开发是否考虑一下?
虽然基本操作都能使用遥控完成,但APP的远控、规划路线图、清扫记水量控制等功能可是遥控器做不到的。使用APP可以直观的看到工作中清扫了多少面积和清扫时间。操作流程还是顺畅无问题,但正如我前面所说,其整体视觉交互对比互联网向的扫地机的APP还是有所差距。从下载到界面细节等交互体验,综合来说我只能打60~70分。由于是首次引入APP远控,其软件体验细节的把控还有很多提升空间。
番外:APP的远控功能我想到一个场景,结合家中两个可活动摄像头,可以实现在外控制扫地机的定点清扫操作。更进阶的玩法就是在扫地机上绑一个可远控的运动相机,就能实现第一人称视角移动清扫。
首先来看看防跌落测试,主要用于遇到楼梯口以及过大的落差区域的壁障保护。这里你没有看错,为了更好的测试X800上3组传感器的躲避能力,把扫地机抬到了乒乓球台上,再次还原3年前中国乒乓球超级联赛休息间隙的利用ILIFE扫地机打扫乒乓球台的场景。
熟悉环境后的X800会进行弓形来回清扫;3组传感器,能够对周围环境有着更全面的感知。都能在边缘紧急刹车并转向,没有发生跌落失误。对家中地面带较大落差或者楼梯的情况下非常实用。GIF体积所限,详细壁障和清扫路径可以看视频部分。
以往的扫地机器人最头疼的一定就是无序的清扫路径,经常可以看到在一块干净的地来回清理,对附近需要清理的其他区域视而不见,X800针对这个痛点也做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对于重点区域需要着重单独清扫的,可以采用重点清扫功能,会以回字环绕方式清扫当前选定区域。上面选择球台的局部区域,在防跌落的同时依然在进行环绕重点清扫。此外弓形轨迹,结合陀螺仪导航,整体路径重复率控制在之后几天测试下来还算不错。不过首次使用X800会结合摄像头进行视觉规划,第一次会像传统扫地机出现带碰撞的试错操作,而在第二次开始就会更加高效的进行清洁。不过视觉规划的算法在部分特殊场景,比如家里阁楼上的角落,扫地机一直被困在里面,很奇怪,周围没任何阻挡,自己就是不出去,使用遥控也不肯出来,只能抬出来。猜测阁楼倾斜的屋顶不同于传统视觉规划的平面屋顶那样方便的准确规划。
当选择沿边模式,X800会紧贴墙面边角进行清理,如果遇到墙面不平坦,通过轻触墙壁的方式慢速前进清理。即便在非沿边的日常弓形路径规划模式下,在检测到墙壁或者家具等物品边缘时,X800也会开启沿边清洁。做到尽可能的清洁各处地面。
一般家里也贤内助也不会掉米粒、更没有丢纸屑的小朋友。就跳过最常见的米粒,纸屑测试。把扫地机抬到了有1个月没打扫的家中阁楼房间清扫实测(上图是清扫完后的地面,清扫前后对比可以看下下张图)。其实较为担心的是正常模式500Pa,MAX也才1000Pa对于地面的清扫吸附能力是否足够。
上图是清扫了近20平的地板面积后的集尘盒灰尘,虽然看上去地板没那么多灰,但扫地机可以进入很多扫把进不去的角角落落。对比打扫前,地板也干净许多,原对于清扫能力以及吸力不够的担心至此算是放下了。接下来的一周,如非特别需要,都用的500Pa的标准模式。
在扫完的第二天前去阁楼角落补拍了这张图,正好可以看到小凳子里的原有灰尘和外部已经被扫地机清扫完的地面对比。在如此多的灰尘场景,即便用手持吸尘器都难以招架,X800的表现足够满意,当然部分极低或者过窄区域,比如上面的小凳子底下依然需要手动清理。
在后续测试中,得益于其高弹性软胶驱动轮,以及类似轿车上的悬挂系统,在对于一些地板转门毯等的小落差区域测试下来也能轻松越障。整体通过性令人满意。
而对于地毯等场景,ILIFE推荐是换用植毛刷头,但也并不是说胶刷头不能用,正好继续采用采用胶刷头进行测试,因为胶刷头相对不容易缠绕毛发。场地是公司有保洁阿姨定期吸尘打扫的一片近20平的区域。一番清扫下来,集尘盒就快爆满了,各种杂质碎屑也混在底部。当然这并不是告诉大家采用一刷走天下,采用植毛刷头是更有利于清理出地毯类介质上附着更牢固的污垢,但或多或少有缠绕毛发的弊端。
继续来看看请扫完地毯后的扫地机胶刷头。而有部分线段混着毛发缠绕,不过扫地机也没报故障,依然完成了目标区域的清扫。正常清扫过程中,地面没线段之类的大异物,胶刷头基本不会缠绕入毛发,但拆出刷头会发现两端轴上有缠绕部分毛发,这部分需要注意定期清理。
其实不仅是带缝隙的地板,其他大理石等硬质地面或多或少都有拼接的缝隙,也是藏污纳垢的所在。通常手动清理都有些麻烦,X800上首次引入的震动水箱功能,通过内置的振动马达让抹布与地面产生震动接触,模仿人工的反复擦洗操作。这次放在阁楼地板上的拖地测试,渗水速度选择默认,全程并无漏水现象,室温28度,清扫过后1分多钟水迹就会消散。清扫完约30平的面积后,水箱还剩余1半多的水。其实际表现已经接近了全人工效果,节省了相当的工作量,震动拖地清理效果还是值得肯定。如果用在大户型,觉得拖地水箱还不够,可以先打湿抹布,再开始拖地。
顺手放上清扫完成后的抹布清洁程度。目前这个程度完全可以接受,如果清洁面积较大,存在事先没清扫的区域,建议及时观察底部抹布,避免过脏下持续的拖地,造成二次污染。
上图为默认工作模式中,距离机器近1米左右距离测得工作噪音为60分贝(环境噪音为39分贝),在Nidec无刷电机结合全密封的风道设计,并且默认吸力500Pa下,整体噪音控制应该可以做的更佳一些。
而在1000Pa的MAX模式下,噪音约66分贝,在安静的环境下有些侵入感。一般来说60分贝是一道分界线,60分贝以下就是常规的室内谈话级别,60分贝以上就是一些非自然的声响。总体来说噪音控制方面X800中规中矩,并未出彩。
回充技术已经不再采用识别码,而是改为红外线。回充功能在使用过程中基本满意,虽然做不到最短路径直达,但基本能在可接受的时间回到充电座,个别时候也会逆行远离,除非你能耐心等待,不然就手动矫正一下。
首次清扫到提示电量不足回充时顺带统计了下充电时间,近4小时20分钟提示充满,一次充电耗电约0.06度。
在全速充电下,智能插座测得功率为16.3W左右。当语音提示充满后,其实并未像我家的百得手持吸尘器会彻底断电,而是一直保持2.7W左右的涓流充电。而我个人不怎么喜欢这么持续小电流设计,不用的时候我会使用智能插座断电或者关闭扫地机电源。
2600mAh续航方面,没有详细测试,因为家中一次清扫完毕,电量依然充沛,粗略估计能接近2小时(地板材质的清扫续航)。当然,和地面环境和房间结构等不同的差异会有不同的表现。
模拟喜闻乐见的问答形式再交代几点你们关心的疑问。
Q:夜间下效果会打折扣么?
A:夜间开启,会提示光线过暗,但依然会进行打扫,但你也别把它当田螺姑娘,指望一觉醒来屋子干净整洁,晚上路线没有白天规划下的顺畅,谁知道早上是打扫完还是卡在某一角落,而且晚上扫地机的噪音在夜深人静时应该会打扰到你的休息。
Q:扫地机自身配件清理方便吗?
A:的确,很多时候买扫地机就是图省心,要是扫完后还要在拆装尘盒滚轮和配件清理耗时过多,那就得不偿失,记得前年给老家买过个小狗手持吸尘器,刷头更换和尘盒清理都相当麻烦,结果家里人就搁置了。而这X800的尘盒和水箱拆装清理总体还是较为方便,只不过尘盒的高效滤网不可水洗略有不便。扫地机不同于吸尘器,除了集尘盒外,滚刷仓、边刷、驱动轮也是需要清理定期清理。
Q:黑色镜面区域实际观感如何?
A:怎么说呢,镜面所带来的品质感远不如指纹收集带来的困扰,用了几天,在抬起清理尘盒或者遇障脱困时难免在侧面和正面留下指纹,会让扫地机觉得“脏兮兮”。
·各状态有语音播报,体验更直观。
·尘盒容量够大,常规户型无压力。
·震动水箱拖地,其效果令人满意。
·支持APP远控,方便多场景清扫。
·最大吸力仅有1000pa,未来还有提升空间
·噪音表现平平,在上述吸力下可以控制更佳
·初期的产能爬升时的品控也需要进一步提升
·在倾斜阁楼角落容易莫名受困,算法可优化
现在各种智能数码家电中,在我看来能与之产生更多维的互动抑或是接管你更多操作才能占据生活的一席之地,这也是扫地机器人能越来越风靡的原因之一,智能音箱也是如此。它们很多时候不是冷冰冰的一个数码家电物件,而是能当作家中一个小成员一样的对待。其实我并没有指望如今的扫地机器人能够彻底取代家中清扫工作,而是作为一个助手的角色。它解决了家中绝大部分的清扫工作,还算智能的规划清扫、尤其是震动水箱的拖地能力基本满足了我的需求。当然在一些特殊场景的算法细节、吸力方面也的确有优化空间。另外,如果只是纯清扫,那买X800或许有些浪费、可以考虑X660或者其他口碑较佳的品牌。剩下的墙面、家具等特殊场景打理我依然采用手持吸尘器加纯手工来解决。
收尾前放上按照个人使用下来的几个维度做个打分,也能希望给大家一个参考。最后算是给个建议,选购智能扫地机以及其他智能家电必须要买有数年研发精力和知名品牌的产品,前者保证了售后,后者保证了软硬件综合体验。两者都没具备产品下场会是这样:公司挂了导致硬件坏了没法修,或者APP没法登录导致功能成摆设。家中也曾有那么几款的数码产品就遇到了以上这个现象。所以售后能力和公司背景是我选择智能家电的首要因素。
在解包安卓的APK包还发现了上面这些产品型号切图文件,除了略有些不同的X800外,还发现了一波未上市的品牌型号和外观,最令人关注的就是最右侧的X900,根据外观推测是采用了应该是目前最优的解决方案——激光雷达,并且也通过了一位工作人员的证实产品型号和激光雷达的存在!但目前还在工程机阶段,其他更多的消息并未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