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时代放音系统面面观:初探仙籁M1一体机

歌布林之声 歌布林之声 2021-09-13 10:15

与大家分享的这款仙籁M1解码耳放数播一体机,我尽可能的抛开价格因素,聊聊我对于它的一些个人看法。如果你还不能接受我们这些发烧友的偏执观念,那么请按右上角的小叉,有时候放弃一些东西,也许是一种解脱......

【前言】

很多小伙伴觉得音乐发烧友都是疯子,花10000大洋买一台只能听歌的东西,手机平板电脑都能干的事儿,它们不比它更香喷喷吗?即便你是一个对树莓派比较了解的小伙伴,估计一样会在这个“值不值”的问题上打个问号,1万块的树莓派系统?买一台性能强劲的i7-10700K电脑它不爽翻天吗?但如果你是个音乐发烧友,我估计你考虑的只会是一个问题:它的音质到底怎么样。没错,发烧友的世界你永远都不会懂......为了追求音乐的极致,我们愿意付出你想象不到的更多。

上面这段话是说给咱们平台上的非发烧友们听的,我们真的不会去care大多数人的想法,只要自己觉得好,那它就是好!发烧是很小众的圈子,它有着完善的生态圈,在这个相对闭合的生态圈里,它有自己的运营模式和定价方式,性价比@绝对值?这个圈子里不存在的。

所以今天想与大家分享的这款仙籁M1解码耳放数播一体机,我会尽可能的去抛开价格因素,聊聊我对于它的一些个人主观看法。如果你还不能接受我们这些发烧友的偏执观念,那么请按右上角的小叉叉,有时候放弃或者不理睬一些东西,也许是一种解脱......

次时代放音系统面面观:初探仙籁M1一体机_新浪众测

【开箱和产品细节】

仙籁M1是一台集数播、解码和耳放于一身的一体机产品。这种架构的产品其实在圈儿内十分少见的,整合度极高是它的特色之一。当然,或许你可以用五个手指掰出世面在售的其他几款类似的一体机产品,但,仙籁M1是体积最小的(我说的是台式机范畴啊),没有之一!

如果再舔一点,这应该是第一台整合树莓派硬件系统的数播解码耳放一体机,还是没有之一。

次时代放音系统面面观:初探仙籁M1一体机_新浪众测

仙籁M1的包装盒很小,甚至真正拿到手里会比想象的还要小许多,这是我对它第一次感到惊讶的地方。配件方面有一个电源适配器,一条电源延长线,一条网线以及“是个发烧友就不用看”系列的纸(二维码还是得看一眼的)。

次时代放音系统面面观:初探仙籁M1一体机_新浪众测

电源适配器出乎意料的小,电源延长线出乎意料的短。好在做工品质上乘,这条电源线其实就是通用的三项插头线缆,嫌短的话可以用PC电源线代替。

次时代放音系统面面观:初探仙籁M1一体机_新浪众测

来自绿联的网线,线材界的LSP了,品质不用质疑。

次时代放音系统面面观:初探仙籁M1一体机_新浪众测

这便是仙籁M1本体,155*50.4*110mm的尺寸,真是小到令人发指啊!看上去活脱脱一个国砖随身播放器,但实际上是需要外置电源供电的,所以严格意义上它决不能属于随身听类的产品。

次时代放音系统面面观:初探仙籁M1一体机_新浪众测

仙籁M1的颜值,我觉得并不难看,只是低调了一点。通体黑色的金属外壳,前面板部分是金属拉丝工艺的处理,配色上以黑色为主,导致面板上的慕尼黑英文和型号印记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看不到的......只有Logo和耳机插头很是抢眼,难道是厂商怕咱们认不到品牌和找不到耳机孔么?把形象宣传和易用性发挥到如此深度,烧友们直呼“你好会啊”!

次时代放音系统面面观:初探仙籁M1一体机_新浪众测

它只有一个耳机单端输出口,这里多提一嘴,它没有平衡输出口,这或许是很多小伙伴会比较难受的地方。但是我觉得如果再加上那些平衡输出,体积也不会控制在目前这个程度了。想要平衡输出很简单啊:

加钱,买耳放,1个2个3个4个平衡XLR随你挑!

次时代放音系统面面观:初探仙籁M1一体机_新浪众测

仙籁M1的数播部分采用的是树莓派的硬件模块,它就相当于一台微型电脑,所以对发热控制提出更高的要求。主机除了前面板和后面板,其他几个面都有大量的散热孔分布着。值得一提的是为了降低机内的噪声干扰,它是没有内置风扇的,完全通过自然通风的手段来降低发热,发热控制较为理想的同时,给耳机输出也带来更加纯净的音质。

次时代放音系统面面观:初探仙籁M1一体机_新浪众测

次时代放音系统面面观:初探仙籁M1一体机_新浪众测

背面接口部分展示:

数字输出:AES/EBU、I2S、同轴(输出支持高达PCM 384KHz和DSD5.6M)

模拟输出:RCA

这里还带了4个USB口,其中两个支持100mA Max电流供电,如果你接的是移动硬盘,那就必须使用这种接口,这样可以带来更好的稳定性,同时避免损坏移动硬盘。或许大家还注意到了其中一个黑色USB口标有“USB AUDIO”字样,这个接口是支持USB数字输出的,它支持高达PCM 768KHz和11.2M,你可以接个小尾巴(好像没人会这么去用......),或者外界一个带有USB数字输入的解码器来使用。

M-IO:用来扩充M1的能力,让它可接一些感测器,或是简单的低速设备。

M-LINK:是用来扩充M1的能力,让它可以接一些较高速的设备。

这两个扩展接口的用途上,目前官方正在开发一些产品,已经得知的消息就是类似温度、湿度感知器之类的东西,这是继火电水电之后的又一项神秘玄学诞生了:温度和湿度,它们也会对音质产生影响哦!

此外,大家应该还发现了这里有个“2G 4G 8G”的记号,说明这个机器是有三种内存版本的,区别上嘛就跟iPhone手机的内存区别一个道理,内存越大,系统反应速度越快。不过我个人体验下来的感觉,2G内存版本已经能够满足日常听歌的需要了。

目前I2S的线序并没有统一规格,建议在说明书里说明一下,这样用户选择线材的时候就不至于不能用了。

次时代放音系统面面观:初探仙籁M1一体机_新浪众测

底盘的抗震措施还是非常到位的,方形且厚实的硅胶脚垫四足鼎立,放在台面上会很稳妥。

次时代放音系统面面观:初探仙籁M1一体机_新浪众测

【VitOS Orbiter浅析】

仙籁M1不同于其他市面现存的数播解码耳放一体机,数播部分采用了无风扇的树莓派系统作为基础打造,它没有屏幕,完全需要依靠手机App来支援操作和播放。所以可能这对于习惯于看屏幕的烧友来说可能会有一点点不习惯,然而,这种流媒体播放的形式其实早已在国外流行开来,特别是国外诸如ROON、Spotify等流媒体平台流行的当下,用个手机或者iPad就能操控一切,这种操控方式或许会成为未来的主流。

另外,它没有WiFi,也没有蓝牙,甚至只能以其自带的树莓派系统作为数字音乐来源,也就是无法接入电脑USB当纯粹的解码耳放声卡来用,我一开始匪夷所思,咨询了仙籁官方,才得知一切只为极致音质作出的妥协。所以如果你只是想拿它来听个响,那我劝你入手需谨慎!

次时代放音系统面面观:初探仙籁M1一体机_新浪众测

关于树莓派上的音乐播放软件,以前用过较长时间的Volumio,也用过短时间的Moode。印象当中它们都有各自优缺点,但缺点总是大过优点是让我难以忍受的,最要命的缺点就是不稳定因素太多,导致软件间歇性罢工需要时常重开,有些功能上的排列思路或者CUE出来的TRACK无法播放等等的问题,也不太人性化。树莓派本身就是个需要折腾的平台,所以动手能力强悍的小伙伴也许能接受,但像我这种集傻白甜、懒惰和穷困潦倒于一身的低质量发烧友来说,当然是更希望这类软件能做得踏马聪慧一点,不要让我老去折腾!

仙籁M1的VitOS Orbiter给了我很大惊喜!首先就是稳定性和低延时控制真的很好,在这小半月使用下来,软件只崩溃了两次。另外功能归类和分布都让我舒服,比如下面这个图中,串流音乐、本地音乐、设置,就这么简简单单的三个大类,一目了然。我收到的仙籁M1固件不是最新的,花了点时间更新了一下固件版本,刚刚在8月份的时候通过了ROON READY认证现在就能看到了,其它像Spotify Connect、DLNA以及AirPlay都给你备齐了,更何况还带有USB输入,所以想得到高品质的音源,它也不算太难(就是费钱......)。就拿我个人来说吧,ROON和Spotify就不去多想了,穷困的我实在消费不起那个会员,所以我最常用的还是优盘塞满无损音乐直读,或者用网易云音乐DLNA推送播放,穷逼烧友的快乐你永远都不会懂~

这里简单说一下ROON READY设备相比DLNA以及AirPlay的优势,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对于高码流的音乐,AirPlay只能支持到16位44.1K的码流,会降级播放,而ROON READ的支持取决于你的DAC的上限。此外DLNA、Airplay都明显不如Roon ready 的自有RAAT协议,对了还有ROON庞大的数据库资源,这些都是ROON比其他串流播放值钱的地方。

次时代放音系统面面观:初探仙籁M1一体机_新浪众测

其实当初在设想仙籁M1的评测框架时,我是非常期待能用它结合家里的NAS实现无线串流音频播放的,对于我来说,这是个高大上,并且能让我的NAS有充分用武之地的梦想。诺,就是那台极空间家庭私有云Z2,但我怎么弄都弄不起来,NAS无法设置共享文件夹,后来查阅无数资料,原来这款NAS不支持FTP协议?Emmm,所以很可惜这次没能体验到这个功能。

次时代放音系统面面观:初探仙籁M1一体机_新浪众测

 

还是老老实实用优盘吧,软件反应很快,优盘读取文档的速度也很快,只是对于封面支持似乎不太友好,大多数是显示不出封面的,似乎无伤大雅,好听才是最重要的~

次时代放音系统面面观:初探仙籁M1一体机_新浪众测

次时代放音系统面面观:初探仙籁M1一体机_新浪众测

【各种耳机搭配下的主观感简评】

仙籁M1由于是一台数播、解码和耳放的一整套系统,所以我们可以拿它来单独使用,不需要复杂的叠叠乐和接线,也不需要考虑占位的问题,几乎任何地方都有它的容身之所。其本身直推方面的表现,我相信大家是非常关心的问题之一,所以接下来我就用手头的几条耳机走马观花一遍,本阶段内容都是在我边听边写的一些简单的听感,有可能因为听觉疲劳导致文风混乱的情况,大家只需要做个大概的借鉴便好。

仙籁M1的前置6.5mm耳机接口,在输出功率上大约是375mW@33Ω。这个参数如果放在一堆台式耳放里还是不太够看的。起初我觉得它只适合驱动一些阻抗不是很大的大耳机,鉴于对此疑问,我第一个用在它身上的便是这条300Ω的HD800S。

仙籁M1驱动HD800S这种较高阻抗的耳机时,首先流行乐方面没有什么问题,不会有疲软或者乏力的现象,相反,能量感还是中等偏上的,三个频段的均衡度相当高,略微带一点动圈宽松自然的气息,听了一曲汪峰《生来彷徨》,这类摇滚乐还是比较考验器材的分离度的,应该说此时的HD800S对于各种乐器的诠释是很清晰的,没有出现互相打架的情况,如果是用来听更慢节拍的流行,安定度相当高,背景相当黑,所以只要你的环境足够安静,它一下子就能把你带到歌曲的情境里。

对于大编制方向的音乐,我也简单试听了几首,听得比较多的还是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声场较为开阔,但没想象的开阔,Emm因为我自己手头有一套独立的耳放系统,所以这点感受还是比较明显的。只是这个声场不会让人觉得不够,也算是合格的表现。动态方面相对有所欠缺,这首曲目的高低起伏变化是比较明显的,此时HD800S诠释的相对比较平实了一些。另外,很多复杂的交响元素混合在一起,还是体现出了极好的分离度,声音密度良好,各司其职的场面感让人很舒服。

次时代放音系统面面观:初探仙籁M1一体机_新浪众测

黑标I是我差不多在三年前入手的耳机,当时是我盲狙来的,本人偏爱听听流行歌曲,特别是节奏比较慢的港台老歌情有独钟,所以可能是因为歌德的入门款们都有这个风格的印象,所以黑标I是我盲狙最失败的耳机,没有之一。它最大的问题就是颗粒感过分突出,突出到让人怀疑它的密度是有毛病的,并且在很多前端上,它都无法有效消除掉,三频出乎意料的均衡,线条感比较突出。在仙籁M1上,其实这种明显的颗粒感也没得到多大的改善,但是充沛的能量和空气感还是一下子抓住了我的耳朵,而黑标I这只耳机其实本身能量是比较平庸的,它算不上流行乐耳机,杂食风味的它在很多前端上都能听听。而仙籁M1上的声音,明显就有一种莫名的高级音色在作妖!仔细想来,除了这比较充沛的能量迸发,还有就是对于声音线条的诠释似乎有加强作用,以及低频的修饰上,会更突出残响和细节,这些因素都是导致我产生高级音色的关键。唯一让我难受的还是那个明显的颗粒感,恐怕耳机本身设计就是如此,再好的前端也无力改变了。

次时代放音系统面面观:初探仙籁M1一体机_新浪众测

 

关于拜亚的DT1990Pro,网上不少人评价说它的音质无限逼近自家T1二代,我自己以前也做过这方面的对比,确实很相似,即便放到现在,它的性价比也是很可的,唯一比较明显的差别还是DT1990Pro无法玩儿平衡。我是无所谓啦,反正仙籁M1没平衡耳机输出。写到这里,我估计有不少小伙伴觉得这机器都买到1万块了,为什么耳放部分不加个平衡输出,其实如果你去听听市面上一些万元级或者大几千块的台式系统的平衡口,有几个好听的?与传统的只为提升功率输出的理念不同,其实仙籁的做法另辟蹊径,通过提升网线口纯净度和降低机内噪音干扰,即便输出功率受限的情况下,只给了一个单端输出,并且把单端输出音质做到了最好,因此在体积受限得情况下,我觉得作出这种取舍还是值得的。而这一观点其实在这条DT1990Pro上已经得到验证。

此时我全程在听全套的Claire Martin在2004年发布的专辑音乐《Secret Love》,这套专辑的整体风格有点类似于节奏布鲁斯,这种类型的音乐应该说对耳机和前端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最好是带有一定的厚重度,这样听起来会更能进入到歌者的情感氛围里去。仙籁M1下的DT1990RPO,在声音厚重度的控制上可以说恰到好处,少一分太薄,多一分则会过于浓郁,掐的点位就在刚刚好的位置上。声音密度不言而喻,这算是拜亚特斯拉单元的典型特征了,在这个系统上完全能够充分的发挥出来。歌者的声线部分,首先是靠耳朵的,距离不远,“跪舔”也是不存在的,所以它的人声并不会有那种冲着你脸来的攻击性,相对还算较为柔和。

次时代放音系统面面观:初探仙籁M1一体机_新浪众测

HIFIMAN HE400se是2021年出现的一匹“黑马”,500多块钱的平板耳机,音质表现足以干掉一帮千元大耳,在之后很快的时间里推出的HE400se隐形磁体版,改善了老版本的一些问题,最明显的就是通透度和声场都有了提升。一路试听下来,我觉得HE400se跟仙籁M1很是对口,整体上营造出温暖的氛围,信息和分离度也都相当够看。其实本段我是想试一试拜亚DT770Pro的,但是对比下来,HE400se更好听......而如果是DT770Pro的话,声音会变得很硬,不是我喜欢的风格。

继续说回HE400se,氛围营造上会比DT1990Pro浮夸一些,解析度要中规中矩一些,没有太多的亮点,但是声音还原极佳,几乎不存在奇怪的声音,对于人声的诠释,还是略带那么一丢丢的线条犀利度,从我个人的偏好来说,我更喜欢宽松自然,不要那么有轮廓感的声音,这组搭配算是合格的,特别用来听港台老歌,那个老味道简直爆棚!

次时代放音系统面面观:初探仙籁M1一体机_新浪众测

相信许多听人声流行的小伙伴,对于流行女声也会是情有独钟的,毕竟它算是人声流行里的一个分支。最近几年瑞弦推出了几个塞子很有特色,之前VR1的那种全面的箱子感让我记忆深刻,这次推出的VR1女毒版,更是让我欣喜不已!台式机上驱动小塞子,很多都会出现控制力不够的问题,要么粗枝大叶,要么时不时给你来个头脑大爆炸,所以我自家的台式系统从来都不会去怼上一个小塞子聆听。这回我也只是抱着试试的心态,把RX10怼到了仙籁M1上。

万万没想到仙籁M1+RX10出乎意料的可以!背景漆黑无比,听不到丝毫底噪,声音弹性有力,低频下潜到位,并且有着砰砰砰的空气感,这些算是耳塞本身特色的东西完全能够被前端激发出来。人声方面,注重线条感发挥的同时,把边缘细节打磨得有点柔柔的质感,加上中频调得离耳朵很近,所以刺激度适中,但你能听见很多的信息,人声线条部分的结像是完整的,并且稍稍偏薄那么一点点,所以像听黄玲的《痒》,保证能让你听到全身发痒......此外,这套系统的高频部分很亮眼,亮度甚至能跟DT1990Pro一个等级,而在声音饱满度上,仙籁M1是完全能把整个氛围支撑起来的,不会有干瘪或者过冲的情况出现。所以,你要的女毒,这套系统完全能够让你满足。

不足的地方:其实我对这套搭配已经相当满意了,如果硬要说一些不足的地方,我觉得声音过于软绵,虽然力道十足,但这种软绵感似乎在流行乐里会觉得速度上慢了一拍,总体上听感还是很出色,很舒服的一组搭配。

次时代放音系统面面观:初探仙籁M1一体机_新浪众测

本来写到这里打算做个总结就完事了,后来发现仙籁M1的RCA接口在我的真力8020D还能物尽其用,所以顺道就做了个试听。关于真力8020D相信喜欢真力的小伙伴都知道,这货标配的是XLR平衡线,无法直插仙籁M1,不过我很早之前就去泽丰老朱那儿定制了一条XLR转RCA的线材,一条线1780......贵是贵,但是真的好用,据说真力用户人手一条~

言归正传简单说说声音。真力8020D是属于监听类器材,所以声音表现力不会像传统多媒体音箱那么富有感染力,但这可以通过前端来改变,可是真力8020D太TM监听了,大多数前端很难让你感觉到鲜活的质感,只有那令人发指的还原。在仙籁M1上,这种情况其实也没得到多大改善,但是整个声音的鲜活感还是有可闻的提升,依旧是走着明晰的线条感,纤细中带着一丝柔和,没有矫揉造作的妖娆,同时密度相当高,一切都真实到仿佛在听现场。其实这个声音水准跟QA390或者山灵EM5上是差不多的,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如果你是准备用它来组成一套小型化的近场聆听音箱组合,这套搭配很出色,不占地儿,放哪里都行,只需要有个网络即可。

次时代放音系统面面观:初探仙籁M1一体机_新浪众测

仙籁M1既然是一套集数播、解码、耳放一体的完整系统,一般厂商都不会把它做得太过封闭,其中每个部分都可以单独拿出来使用,但是仙籁M1有点特殊,它是不允许用户在其解码耳放上面接入其他的数播源的,换句话说,数播模块就是仙籁M1的核心。所以,如果你家里有其他的解码或者耳放,完全可以把仙籁M1接入到它们当中,作为一个纯数播来使用。我也拿了自家的一套系统做了体验。

数播:仙籁M1

解码:Singxer SDA-6(AK4499高配版)

耳放:小不点LD-Z1

线材:AES/XLR

仙籁M1接入自家系统,首先彻底解决了仙籁M1本身驱动力有限的问题,耳放妥妥的50W输出功率,什么耳机推不动?但这不是重点,因为我发现仙籁M1的数播部分音质确实做得相当出色,声音细腻柔和,线条较为柔美向,并且带来的还是那个漆黑的背景。高品质的音源回放很是重要,这绝不是简单的通过DAC或者传统PC系统就能转化得过来的。这就有了更多的可玩性,如果更深入的去研究一下线材Emmm......4万块的网线:Ansuz神符奇技可以了解一下.......SO,其实仙籁已经看到了大家的需求,最近上市的仙籁M1T就是个开始,它删掉了解码和耳放模块,是一台纯粹的数播系统,价格门槛降低的同时,给一些本来就有独立解码和耳放的烧友提供了全新的选择。

次时代放音系统面面观:初探仙籁M1一体机_新浪众测

【总结】

最后的最后来个总结,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这次我们体验到的仙籁M1并非“完整”形态。因为看了他们官方网站,仙籁慕尼黑系列旗下除了M1,还有交换机Bonn N8和纯净线性电源F1,三个产品“一母同胞”。根据个人经验来判断,但凡是个树莓派系统,这HiFi交换机和线电加与不加,音质相差十万八千里。SO,你准备好为它们买单了吗?

优点:

1、体积小,做工扎实,有设计感;

2、散热控制出色;

3、扩展性能比较强;

4、Vitos Orbiter层面的交互性很好;

5、音质出色。

不足:

1、没有WiFi和蓝牙,俗话说我可以不用,但你不可以没有;

2、不带耳机平衡输出;

3、建议加入Apple Music,年费比较符合国情;

4、不允许PC接入。

适用人群:我觉得这款产品适用的人群面是非常广的,入门级用户可以先买一台仙籁M1,怼上各种中低阻抗的耳机,可以带来传统随身砖头所带不到的高级感,这种高级感的音色非常迷人。如果你是高阶发烧友,那么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在仙籁M1的基础上再加交换机Bonn N8和纯净线性电源F1,组成一套颜值统一的叠叠乐;还有一种是接入自家的解码耳放系统,扩展耳机的普适性。所以,怎么选择看您自己。

(声明: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和新浪众测共同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众测立场。)
0 0
分享 商务合作 返回
微博 QQ空间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