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免俗,先上产品全家福吧:这些年来用过的 iPhone (iPod 乱入) ,从左至右分别是:
iPod Nano,iPod Video 30GB,iPhone 3G,iPhone 4s,iPhone 5,iPhone 6,iPhone 6s Plus
我的第一部 “i 系设备” 是下图这部经典的 iPod video,当时的稀罕货,来自美国亲戚的圣诞礼物,用了一次便爱不释手。这产品无论是产品质感、设计感,音质还有价格,在当年 MP3 播放器市场是独一无二的存在。这部设备也让苹果的产品文化在我心中埋下种子。
后来用上正儿八经的iPhone,已经是2008 年上大学的时候。下面这部iPhone 3G,我现在还记得第一次使用它的感觉 —— 完全刷新了我对 “手机的认知” 。你要知道,2008年之前的十年,是诺基亚的全盛时期,我上大学的第一部手机是Nokia N73,当年的街机,我记得为了买下它,花费了3500 元人民币 —— 刚好是大学的第一笔奖学金。
下图中便是我大学用过的Nokia N73。
我很难形容第一次使用iPhone 的感觉,简单来讲,有点像19世纪坐着马车的欧洲人民第一次看见卡尔·本茨(奔驰汽车的老祖宗)开着汽车在街上跑的感觉。在当时的人看来,iPhone 完完全全是属于下一个时代的产品,以致那时候一大帮唱衰苹果的评论家们,都认为iPhone 的设计过于超前:
没有键盘,只能靠瞎扯蛋的 “虚拟键盘” 输入;
完全依靠手指触控,没有手写笔;
屏幕的面积太大(相对于当时的手机),不好操控;
售价十分高昂。
.......
当然,后面的事实证明,评论家们错了,乔布斯对了。
这个顽固偏执的家伙,想法总是超前于时代。
但是我爱这种偏执和超前。
这一爱就是十年。这十年来,即便中间出于好奇心有尝试过安卓手机,但最后都是因为不习惯,换回了 iPhone。即便每一代的产品发布出来,都有诸多批评的声音,但这无碍iPhone 年年都获众多权威媒体 “年度最佳手机” 的评价。
我与iPhone 的联系,以及这种纽带的加深,是通过一次次难忘的记忆建立的。
第一次出国旅行,
Momondo 类似于特价机票的Google。我第一次出国旅行,便是用iPhone 上的它来订到了广州飞洛杉矶的超特价机票,只要留心,经常能找到比携程和航司官网更优惠的价格。
在国外游荡时,我最喜爱用的旅行攻略App是大名鼎鼎的Lonely Planet旗下的 "Guides"。第一次去纽约时,只有自己一个人,是它拯救了孤独的我的行程。
不过后来者Google Trips大有赶超之势,跟Guides的区别是 —— 资源更丰富,而且有强大的Google Maps和Google Review作支撑。
第一次留学考试,
大学临近毕业时需要申请一个出国交流奖学金,雅思要求8.0,那次也全赖iPhone上的神器打救了我。一个是英语流利说,一个是Quizlet。
Quizlet是个在国外流行很多年的背单词神器,它本质上是一个互动式卡片学习App,但全赖强大的UGC资源,使它变成了一个学习神器。我记得用iPhone每天在路上看过10~15分钟,不到两个星期便搞定了雅思2100个词汇。
英语流利说就不多说了,由前Google大牛创办的智能语音教师,我的雅思口语7.5分,至少有三成它的功劳吧。
iPhone能做的,还有很多很多。如果说PC是扩宽了人类生产力边界的话,iPhone的价值就是拖狂了人类想象力的边界。
得益于优秀的硬件设计和强大的iOS生态支持,iPhone从发布日至今天,一直是我心目中的史上最佳个人设备,它的价值和历史意义,我认为是超过PC的。
每念及此,我更加怀念它的创造者了。
对了,我的第一部iPhone,是第一个女朋友,现在的妻子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