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来源:摩拜官方; 海报创意:笔者原创)
自从摩拜单车11月进入广州后,街道上便多了很多亮眼的小橙车。由于一直开车上下班,所住的地方亦属于广州郊区,我迟迟没有机会尝试。
上周下班回家,意外在我家那广州十二线郊区发现了小橙车,而且还为数不少。于是趁周末放弃开车出行,抓住青春的尾巴,体验一回互联网新产品。
一直觉得摩拜单车进入广州是顺理成章的事。单车者,广东的自行车是也。摩拜单车,也就是摩拜自行车,滴滴出行的自行车版( 摩拜单车的联合创始人王晓峰曾任 Uber 中国总经理)。其使用方法非常简单,打开摩拜单车的APP,找到距离你最近的一辆自行车。红色的是初代版 Mobike,白色的是新一代 Mobike Lite。可以先预约保留 15 分钟,也可以直接走过去,用APP扫描车上的二维码开锁,然后你就可以骑走。到了地方,把车子锁上就可以走人了。
第一趟我选择了初代的 Mobike,骑了两个来回,各5公里,用了45分钟。然后意犹未尽,又试了一下家附近的 Mobike Lite。这三趟行程共计12公里,耗时 1 小时,花费 1.5 元。总体感觉是理想丰满,现实骨感。下面说说原因:
第一代摩拜单车为了尽可能降低维护成本和被盗可能,对传统自行车做了一系列改动。包括全钢结构,实心轮胎,不可调座椅,集成发电机等等等等... 换言之,为了让自行车变得更 耐操,牺牲了自行车的舒适性 —— 换回来的是一辆结实的,可靠的,能自发电的,重达 20 kg 的铁骑。幸好我有多年长跑经验,骑起来并没有网友吐槽的那么累,不过在 5 公里后明显心跳加速了(我带着心率表 Garmin FR735XT)。另一点,中国的城市道路并不十分自行车有好,到了过人行隧道或上人行天桥的时候,考验你臂力的时候到了...
(图:心跳加快)
(图:实心轮胎和后置的磁力发电机)
另一个让摩拜骑起来吃力的原因是比较罕见的实心轮胎和内置发电装置(给 GPS 供电),导致了骑起来摩擦力太大,车子速度衰减太快,需要你双腿不停地蹬 —— 骑过死飞吧?就是那种感觉。
影响摩拜单车骑行体验的另一点是,由于要符合大多数使用者的身材,车子被设计成了短小的女式车,身高腿长的同学骑起来要比平时多花不少力气。前后轮之间距离太短,做蹬车动作的时候,车头很容易受到影响,需要耗费额外的力量保持平衡。弯头车把把距过小(还是为了照顾手短的朋友),导致了完全不适合单手骑行,否则车头甩动得厉害。什么,你还想骑车的时候发个微信?建议你打消这个念头。
而且,虽说是免维护,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进入广州不到半个月,有部分单车的性能出现了较大的偏差。例如成色新的车骑起来会特别顺滑,而旧车相对难骑许多。
骑行的路上要经过一个人行隧道,一个人行天桥。我一年前开始健身,一周去三次健身房,即便如此,我还是感觉略为吃力。不敢想象在盛夏时推车上桥会是何等惨况。
就更别说我妻子了 —— 她推了三步后,直接把车放倒在台阶上了。这辆涉嫌性别歧视的车随时强烈地提醒你:这就是一个2公里的代步工具,别想太多了。一想到到中国城市的道路设计,无处不在的天桥和隧道,已经为女性用户捏了把汗。
(图:好不容易才推上天桥)
看我吐槽了这么多,那我一定很讨厌摩拜单车咯?
恰恰相反,我很喜欢摩拜单车,认为它是一个极具潜力的好产品。骑行体验的问题,完全可以通过改进产品来解决 —— 而事实上他们也做了。新出的小白车 —— Mobike Lite,完美地克服了 “难骑” 这个痛点。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由于维护成本较高,目前数量比较少。
(图:更轻量好骑的 Mobike Lite,使用车篮的太阳能面板供电,节省了发电机的重量)
我家离地铁站有3公里,离最常去的星巴克有 7 公里。以往我去以上地方时,第一选择一般是滴滴,而现在的出行首选则变成了摩拜单车。每次骑行20分钟,花费1元,节约环保的同时,还锻炼了身体,切切实实地解决了我的短途出行痛点。
不过话说回来,作为一个极具潜力的产品,我认为摩拜单车最大的竞争对手不是 ofo,也不是滴滴,而是 —— 人性。
上图是我在家附近拍的, 有天找车,不知道哪位热心人士,为防盗贼,把三辆摩拜单车跟他的电动车锁在了一起,让人哭笑不得。
还有一次,发现车就离我十几米远,找了十五分钟,但就是找不到。后来原地又绕了一圈,发现车停在了有一墙之隔的封闭小区内,气得我直骂娘。
中国人普遍缺乏规则意识,也缺少公共生活经验,所以像摩拜和 ofo 之类的共享自行车公司,最大的挑战可能在于怎么样去设计一个信用制度,让守信的人最大化地获得便利,让失信的人最大化地获得惩罚 —— 这个问题,很多机构花了十几年都没找到答案,不知道突破口会否在这个风口?
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