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像虚拟增压技术 探索qdc dmagic solo实力

大person 大person 2021-10-27 10:36

qdc dmagic solo(单动圈)目前已上架,今天谈谈。1、即便仍是树脂类定制外壳,但三切面以及“龙纹身”的外形设计仍能令人眼前一亮。2、定价,在qdc耳塞产品线中貌似是最低的,但由于标配平衡线,并附赠三个可拆卸插头,它的这个“低价”倒显得超值起来,毕竟目前千元以下耳塞能提供三插头配线方案的还很少。3、官方表示,新品基于dmagic turbo镜像虚拟增压声学专利技术,既能体现微动圈的微动态细节,又能展现出大动圈单元的澎湃低音。其实第一次看到这句话,让我想起索尼XBA-N系列的官方描述。当时N系列取代更早的A系列,也是通过更mini的设计实现更高的性能。不断压缩,又不断提升“效率”。不同的是,qdc这个提到了微动态,这可能意味着比较弱的音也能有比较鲜明的层次感。

镜像虚拟增压技术 探索qdc dmagic solo实力_新浪众测

包装如上。盒子较大,透明塑料+底部纸壳。咋看都是个千元以上的。

镜像虚拟增压技术 探索qdc dmagic solo实力_新浪众测

18欧、98dB灵敏度、26dB被动消噪(同Weston的一些耳机)佩戴优秀:舒适感、隔音性、牢固感、甚至是耳挂的设计(自然的服帖感),耳套安装的稳定性这些也都找不到什么问题。不愧是国产HIFI耳塞的一线大厂。由于被动降噪能力不错,dmagic solo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充当“降噪”耳机用。另外,即便厂商没附赠海绵套,但它(不放音乐时)仍能对人声等频段有一定的削弱。

镜像虚拟增压技术 探索qdc dmagic solo实力_新浪众测

内部各种小东西如上。做工都很好。还有个检验合格证令人放心。

镜像虚拟增压技术 探索qdc dmagic solo实力_新浪众测

与定位更高一些的qdc天王星耳套(上图左)对比,两者配置、大致外形都一样。不过,拿出耳套仔细对比,发现还是存在耳套开孔边缘与管径方面的不同。这一细节也反映出qdc在耳机调音层面的用心。双节套与单节套的佩戴舒适性接近,调音有稍许差异。具体表现在,双节套下的低频和高频更有存在感,也因此带来更直接一些的刺激。流行味道也相对更浓。而单节套则是更松弛耐听,有着相对更舒展的线条(中频会更自然)。双节套的“刺激”和单节套的相对“自然”,也挺适合日常轮换着听。

镜像虚拟增压技术 探索qdc dmagic solo实力_新浪众测

收纳包圆柱形,硬质,覆盖有蓝黑色牛津布。中心区镶嵌一个金属拉丝铭牌,很酷,银光闪闪,很吸睛。铭牌两侧有压印的斜线,是装饰用?可我觉得可有可无。

镜像虚拟增压技术 探索qdc dmagic solo实力_新浪众测

收纳包并不算大,但由于设计合理,它却可以放进所有耳机相关的小部件。收纳包的上盖内侧有网兜,可放进两个插头和一个小刷子,而底部空间也足以把整个耳套板塞进,并同时塞进耳机本体。总之,收纳包值得称赞。

镜像虚拟增压技术 探索qdc dmagic solo实力_新浪众测

但对比天王星(也是海王星)的收纳包时,还是会察觉到dmagic solo这个在质感上会弱些,毕竟定位有差异。

镜像虚拟增压技术 探索qdc dmagic solo实力_新浪众测

腔体体积在类定制耳塞中算偏小的。

镜像虚拟增压技术 探索qdc dmagic solo实力_新浪众测

换个角度看下

镜像虚拟增压技术 探索qdc dmagic solo实力_新浪众测

再换个角度

镜像虚拟增压技术 探索qdc dmagic solo实力_新浪众测

面板尾端。三个斜切面配合艺术感的内侧金色装饰物,在不同光照角度下会带来不同的泛着光泽的美。

镜像虚拟增压技术 探索qdc dmagic solo实力_新浪众测

qdc dmagic solo的耳机接口如上。我感觉和兴戈EM2R的近似,于是拆掉EM2R的线给它换上,发现可以互通共用。另外,solo的线和EM2R的线目测也是非常像,不过,音质有较明显差异,另外有些意外,具体是EM2R的线接驳solo,你会感到中高频和高频细节会略暗、偏闷,但solo原线则相对明晰自然,有一个壮阔的空间感。总之,如果想对这款耳机换线,还是需要足够多的谨慎。

镜像虚拟增压技术 探索qdc dmagic solo实力_新浪众测

镜像虚拟增压技术 探索qdc dmagic solo实力_新浪众测

镜像虚拟增压技术 探索qdc dmagic solo实力_新浪众测

底壳内侧挺漂亮,而高透的材质也能让人轻松看到“镜像虚拟增压技术”下的动圈单元。

镜像虚拟增压技术 探索qdc dmagic solo实力_新浪众测

可拆卸的三种插头(2.5、4.4、3.5)做工都很好。qdc这个没有飞傲插头的锁定(转动)式设计,但却换来更为干脆利落的插拔感受。实际使用时,会感到很便利。

镜像虚拟增压技术 探索qdc dmagic solo实力_新浪众测

天王星与dmagic solo的腔体对比。我觉得后者更漂亮,工艺上也要比天王星精致用心。天王星的面板实在是有些纸质化,还不如海王星的高级。

镜像虚拟增压技术 探索qdc dmagic solo实力_新浪众测

精致,不易滑脱的分线器。音质部分:初听就挺好,声音不干涩、也不诡异,所以只简单地煲机几小时。前端:iphone XR搭配IKKO ITM03解码耳放线或原装转接线,山灵M6 PRO 21版。solo的灵敏度不算很高,但苹果手机+原装转接线却能完美直推,且6成音量就有挺爽的感觉。我觉得这可能是得益于其异常强劲的低音,这种充足的力量感会让人不想再推高音量。在搭配M6 PRO 21版下,低增益开至七八成音量就不错,插播放器4.4口的话,需要适度再降低音量。大体感受:超重低音+HIFI,暖声,非均衡,有浩大的气势感。低音动态很好,而这也是solo一耳朵感受最惊艳的地方,有时会特别“抓耳”(也要看你听的是啥歌)。另外,solo也是目前我所听过的低音气势最好的HIFI级动圈耳塞之一,千元内的另一个,是大约五六年前的达音科TITAN5。solo的低音密度较大,在优秀的前端和音乐作品下,会有相对“普通重低音”耳机更为深沉刚猛的听感,产生类似“拳拳到骨”的压迫力,我觉得这要比以往HIFI圈常提的“拳拳到肉”的低音要再好上一个档次。有趣的是,听完solo,再听天天动听T5(重低音+冷声)和NF AUDIO NM2+(均衡型高能量低音),会觉得后两者有低音消失的感觉。我不禁因此而感慨、讶异。低音“量感大”的同时,又有很不错的凝聚力和弹性,这是solo迷到我的地方。不过,这种深邃的力量并不一定会让所有“音乐”都听着振奋,尤其是面对一些录音质量、码率一般、或中高频器乐相对更多的音乐时,它的低音还可能“误事”,会产生明显的HUFI味道,继而影响整体的透明度,如果你不在乎这种误事,那solo类似bose mini小音箱的低音估计会很适合你。solo的中音有些被低音影响,或也可以说中低音段能量较大,这让它的中频通透性没能充分释放。另外,人声会略微偏厚重,好的地方是人声饱满温和柔美,但缺憾是听女声时,会不太清亮。从中音再扩到高音,solo的线条和细节都表现不错,呈现的形态自然、舒展,高频结像也会挺细腻,整体会很耐听,且带着清甜味。(PS:solo的中高音和高音的听感和衔接都挺自然,但3.5插头下,会存在轻微的闷,若此时感觉不爽,可换为4.4插头,并搭配合适的音乐播放器)我个人比较欣赏solo在3.5插头下的音色,尽管并不舒展,且能量都堆积在下面,但这种类似音箱的味道却经常迷住我。至于4.4插头下的它,明显可感知低音的释放空间变得大许多,人声和中高频的乐器声也有更明显的分离感,即更通透明亮了,不过,这种相对均衡的听感,却让我感觉有点乏味,因为它最精彩的下盘被中上盘给稀释了韵味。当然,这也只是一时感触,不排除未来还会有变化。总之,截至发稿日,在通常情况下,我是更欣赏3.5插头下的solo,因为真的很带劲啊!qdc dmagic solo作为新品,其在调音层面的突破主要是集高密度、高量感和高动态的低音再生,但身为千元档耳机,它更令人佩服的地方还是在于低音如此厉害的同时,还能给出温婉细腻的高音。最后,对比qdc天王星,两者谁的音质更高呢?如果你热衷均衡、清晰、稳健,那天王星的素质还是更高,反之,你会认为dmagic solo在4.4插头下的音质会明显超越更贵几百元的天王星。另外,天王星中性透明的声底可能更适合“监听”,而solo更适合“欣赏”音乐。(PS:天王星的配线是3.5插头的,无平衡设计。)

(声明: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和新浪众测共同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众测立场。)
0 0
分享 商务合作 返回
微博 QQ空间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