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感出众的M-ATX机箱:安钛克Dark Cube体验

多饮开水 多饮开水 2021-12-05 10:00

一、前言

我上一次写M-ATX机箱还是上一次的事,好吧我也记不得是什么时候的事了,老实说目前的整个市场对M-ATX的重视程度真的不太够,有人说这个尺寸不上不下,既不小巧,兼容性也不够出色,也有人说它是最适合大众的尺寸,兼容性不错的同时,体积又比较小巧。其实他们说的都对,前者是发烧友思维,后者则是大众思维,不过现实就是一旦你选择了M—ATX平台,确实就很难买到与之匹配的高端产品。

其实不管是AMD的X-x70还是英特尔的Z-x90系列主板,它们自始至终都没鼓励消费者去组建多卡产品(PCIE总线数量不足以支持满血双卡),并且现在NV也不提倡用户组建多卡(取消了3090以下的NVlink接口),在我看来M-ATX完全就是多数用户的最佳选择,安钛克似乎也是这么觉得的,所以他们搞出一台售价来到1500的Dark Cube。

二、开箱

既然是高端机箱了,那肯定得是彩盒,配色方面安钛克使用了自家的招牌色亮黄作为包装的主色调,包装正面印刷了Dark Cube的外观。

质感出众的M-ATX机箱——安钛克Dark Cube体验_新浪众测

包装的背面绘制了Dark Cube的分解图,比较特别的是这款机箱的顶盖也是一块玻璃,这种设计在机箱里其实是不太常见的。

质感出众的M-ATX机箱——安钛克Dark Cube体验_新浪众测

除此之外,背面还有提到这款机箱的前面板是有两种风格可供用户选择的,你可以选择透气性好的满天星前面板,也可以选择更方便展示RGB风扇的玻璃前面板,并且两种面板都是标配,用户可以随时切换想要的风格。

质感出众的M-ATX机箱——安钛克Dark Cube体验_新浪众测

打开包装可以看到Dark Cube采用的是成本更高的珍珠棉做缓冲材料,对于售价过千的产品这也在情理之中。

质感出众的M-ATX机箱——安钛克Dark Cube体验_新浪众测

包装内首先看到的是Dark Cube的配件盒,螺丝与扎带这种小配件,安钛克直接给了一个塑料螺丝盒来放置,并且这个螺丝盒的隔板都是可以自定义的,即便是完成装机后也可以用来放一些零碎的螺丝或配件,非常实用

质感出众的M-ATX机箱——安钛克Dark Cube体验_新浪众测

配件盒内除了螺丝盒与说明书之外,还有一块玻璃前面板,这也是Dark Cube的双前面板之一,这块前面板采用的是深色玻璃作为基材,相比于全透明的玻璃,深色玻璃可以起到过滤杂物的作用,让用户更专注与RGB的欣赏。

质感出众的M-ATX机箱——安钛克Dark Cube体验_新浪众测

在玻璃背面我看到了塑料挂钩与卡扣,这种安装方式不必在玻璃表面打孔,不会破坏钢化玻璃的整体性,不仅观赏性好,在后期使用中也更加安全。

质感出众的M-ATX机箱——安钛克Dark Cube体验_新浪众测

配件盒下就是机箱了,Dark Cube的设计感很棒,整体延续了前作的前倾设计思路,虽然体积不及ATX机箱,但依旧给人足够的压迫感,相比于常见的立方体机箱,这款机箱采用了棱柱体的设计思路,看起来更显科技前卫。

质感出众的M-ATX机箱——安钛克Dark Cube体验_新浪众测

值得一提的的是,这个设计好也不是我的一家之言,就在前不久的10月份,Dark Cube还拿到了Good Design Award日本优良设计奖,这是与IF、红点并列的全球四大工业设计奖之一。

质感出众的M-ATX机箱——安钛克Dark Cube体验_新浪众测

三、结构介绍

我们来看看这台机箱的细节吧,首先是前面板,预装的这款前面板采用了交叉骨架设计,并在每个交叉点上设置了立柱,立柱顶端采用了烫银工艺来强化节点视觉,最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这种星光璀璨的设计了,安钛克称之为星耀格栅。

质感出众的M-ATX机箱——安钛克Dark Cube体验_新浪众测

星耀格栅主打散热,从正面可以看到这款前面板的格栅非常稀疏,配合大孔径的防尘网,整个前面板几乎是半开放式的。这对于散热需求高的高端配件来说非常友好。

质感出众的M-ATX机箱——安钛克Dark Cube体验_新浪众测

Dark Cube的前面板拆卸也比较方便,在底部比较隐蔽的位置有一枚按钮,按下后即可解锁前面板,接着将前面板向上推就可以松开卡扣拿下前面板。

质感出众的M-ATX机箱——安钛克Dark Cube体验_新浪众测

拆卸下前面板后我发现在机箱底部还有安钛克的发光LOGO,这在拆卸前面板之前并没有看到。

质感出众的M-ATX机箱——安钛克Dark Cube体验_新浪众测

观察拆下的前面板可以看到原来安钛克用半透的方式隐藏了这枚LOGO,只有当开机后灯光亮起时它才会显现,这种处理手法相当高端。

质感出众的M-ATX机箱——安钛克Dark Cube体验_新浪众测

前面板拆下后,内部空间一览无余,虽然前面板是前倾的,不过风扇安装位依旧是垂直于地面的,Dark Cube的前面板最多能安装两把14cm风扇,不过水冷方面最高仅能支持到240冷排的水冷。

质感出众的M-ATX机箱——安钛克Dark Cube体验_新浪众测

值得注意的是我在前面板与机箱的拼接处看到了很多格栅,这意味着前面板即便用玻璃盖住,四周的凹槽内其实也是有进风间隙的,至于这个间隙的大小会不会影响到散热我们后面用实测来检验。

质感出众的M-ATX机箱——安钛克Dark Cube体验_新浪众测

除此之外在前面板四角的短边上,还设计有隐藏式的灯带,盖上前面板后,这个灯光不会直射人脸,而是会把前面板凹槽的轮廓勾勒出来,这是比较高级的灯光表现手法。

质感出众的M-ATX机箱——安钛克Dark Cube体验_新浪众测

机箱的I/O接口位于前面板的顶部,所有接口均向内缩进了几毫米,这样可以避免积灰。与此同时对于M-ATX机箱来说这个高度使用起来也比较顺手,接口方面Dark Cube具备两个USB3.0接口一个Type-C接口以及两个音频口,排布方面两个USB接口分的比较开,这可以避免接口之间互相冲突。

质感出众的M-ATX机箱——安钛克Dark Cube体验_新浪众测

出于好奇我也是把玻璃前面板装上去试了一下,玻璃的前面板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沉稳静谧,一机两用NICE。

质感出众的M-ATX机箱——安钛克Dark Cube体验_新浪众测

Dark Cube的顶盖同样是一块玻璃面板,这是个很特别的设计,因为大多数机箱这里都是千篇一律的防尘网,而Dark Cube因为特殊的上置显卡设计这里反而可以一改常规采用玻璃的设计。

质感出众的M-ATX机箱——安钛克Dark Cube体验_新浪众测

当然这个玻璃顶盖也并非是全密封的,不管是在斜切面上还是在玻璃两侧边缘的凹槽内,Dark Cube都预留了通风孔,如果是负风压风道的话这里也可以给显卡提供机箱外部的新风。对了这个斜切面还是铝制的,表面采用了喷砂处理,手感非常细腻。

质感出众的M-ATX机箱——安钛克Dark Cube体验_新浪众测

开关机按钮位于顶盖最前方,旁边还有一个很小的按钮,一开始我以为是重启键,但后面看I/O线材的时候发现,这其实是机箱自带RGB控制器的模式选择按钮。

质感出众的M-ATX机箱——安钛克Dark Cube体验_新浪众测

从侧面可以更明显的感受到Dark Cube的前倾角度,前倾的设计动感十足,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到,由于这款机箱采用翻转主板上置显卡的特殊结构(RTX架构),所以他的机舱开口是朝向右侧的,这与常规机箱刚好相反,反而是有些类似于ITX中的A4机箱了。

质感出众的M-ATX机箱——安钛克Dark Cube体验_新浪众测

Dark Cube的玻璃侧板徒手就能拆下,可以看到侧板同样采用的是颜色比较深的玻璃,打开侧板后发现由于前后倾角的存在,机箱的侧面开口其实是比较小的,不过这款机箱其实是可以把整个机舱从后面抽出来的,所以不用担心配件不好安装。

质感出众的M-ATX机箱——安钛克Dark Cube体验_新浪众测

侧板与机箱的连接采用的是碰扣结构,实测开启力度适中,并且安装后玻璃侧板固定的也比较牢靠不会晃动。

质感出众的M-ATX机箱——安钛克Dark Cube体验_新浪众测

机箱底部的结构与顶部类似,两侧均有铝合金材质的斜切面设计,并且顶部的通风孔底部也都有,略有不同的是底部没有玻璃面板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整块钢板与两根长条形脚垫,电源安装位置也做了大面积的开孔,以供电源散热用。

质感出众的M-ATX机箱——安钛克Dark Cube体验_新浪众测

背板与侧板的结构一致,也采用的是深色玻璃,是时候秀一下理线功夫了。

质感出众的M-ATX机箱——安钛克Dark Cube体验_新浪众测

Dark Cube的尾部与常规机箱有着很大的不同,虽然电源仓也是在机箱最下方,不过电源仓以上的区域却是做了180度的旋转,这样一来显卡就到机箱最上面去了,并且主板也成了倒置的,这种结构的机箱叫做RTX机箱,RTX架构的优势在于主板倒置后I/O区域的线缆可以直通主板,理线隐藏性更好,CPU与主板的线缆也会更加紧凑,这也是Dark Cube可以用玻璃背板的重要原因,不过上置显卡后上排风会受到一定的干扰,散热能力可能会有所下降,这也是星耀格栅出现的原因。

质感出众的M-ATX机箱——安钛克Dark Cube体验_新浪众测

作为标准的M-ATX机箱,Dark Cube配备了4条PCI扩展槽,一个3槽显卡位,再加上一个额外的扩展槽,基本可以覆盖大多数人的使用场景。

质感出众的M-ATX机箱——安钛克Dark Cube体验_新浪众测

其实一开始我看到这个结构的拓展槽是想要喷一下的,因为这种外凸的拓展槽通常是低端机箱使用的结构,不过当我打开螺丝盖板后发现,安钛克居然给这个做成了免螺丝,在滑动盖板上可以看到有四根凸起的钢柱,这些钢柱会代替螺丝对显卡进行固定,并且安钛克还还配备了橡胶垫,这意味着显卡的挡板不会像传统机箱一样被螺丝拧花,这设计真的太细。

质感出众的M-ATX机箱——安钛克Dark Cube体验_新浪众测

Dark Cube采用了尾装电源的设计,这种设计可以节省电源仓的高度。

质感出众的M-ATX机箱——安钛克Dark Cube体验_新浪众测

在电源仓上方有一个宽大的把手,它可以当作抽取机舱的拉手使用,也可以当作搬运机箱的把手使用。

质感出众的M-ATX机箱——安钛克Dark Cube体验_新浪众测

用户只需要拧下四颗手拧螺丝后,即可拉着把手将内部机架从外壳中抽取出,由于有导轨的存在,抽取过程也比较顺滑稳定。

质感出众的M-ATX机箱——安钛克Dark Cube体验_新浪众测

这个机架差不多就是一个拆掉了侧板、前面板、顶板的机箱,由于顶板也是全露天式的所以Dark Cube在装机时可能比ATX机箱还要顺手一些。

质感出众的M-ATX机箱——安钛克Dark Cube体验_新浪众测

抽取机箱的时候我就在想I/O线材式怎么处理的,因为如果IO线材全部连接在机箱外壳上的话,意味着装好后想要改配件还得先拆线,不过抽出机架后我发现所有的线缆都固定在内部机架的一块电路板上。

质感出众的M-ATX机箱——安钛克Dark Cube体验_新浪众测

并且所有的线缆都是模块化设计的,如果有的线缆你不需要用,可以直接拔掉,用什么线插什么线,另外这块电路板还集成了风扇HUB与ARGB HUB的功能,前面板的风扇走线也会变得很方便。

质感出众的M-ATX机箱——安钛克Dark Cube体验_新浪众测

I/O板的另一侧是一个PCI-EX8的插槽,它负责连接机箱外壳上的接口。

质感出众的M-ATX机箱——安钛克Dark Cube体验_新浪众测

与之相对应的机箱外壳上则有一条X8的金手指,当机架塞回外壳内后,前面板的所有接口就会通过这个PCIEX8的通道连接到I/O板上,这个设计还是挺妙的。

质感出众的M-ATX机箱——安钛克Dark Cube体验_新浪众测

因为机架上具备定位导轨,所以用户在塞回机架的时候也无需刻意去对准位置。

质感出众的M-ATX机箱——安钛克Dark Cube体验_新浪众测

拔掉所有线缆后机箱内部基本就是一览无余了,虽然RTX机箱架构倒置了主板,不过大体结构与ATX架构并没有太大区别,机舱的下面依旧是电源仓,电源仓上面左手边是硬盘支架,正面可以安装一块2.5寸的硬盘,右边则是主板安装位。

质感出众的M-ATX机箱——安钛克Dark Cube体验_新浪众测

仔细看这个硬盘位其实是一个可以拆卸的硬盘架。硬盘架上面的开孔是显卡走线孔,下面的则是主板24pin的走线孔。

质感出众的M-ATX机箱——安钛克Dark Cube体验_新浪众测

来到背面可以看到,硬盘架的背面还有一个3.5寸硬盘位。

质感出众的M-ATX机箱——安钛克Dark Cube体验_新浪众测

机架的背面与常规机箱类似,值得注意的是Dark Cube的散热器背板安装窗开的特别大,这在更换散热器的时候会特别方便。

质感出众的M-ATX机箱——安钛克Dark Cube体验_新浪众测

实际观察了一下电源仓,发现这里的开口确实非常小,应该无法从侧面安装,所以这里的开窗仅提供理线功能。

质感出众的M-ATX机箱——安钛克Dark Cube体验_新浪众测

电源仓的左上角有一个L形开孔,这个位置比较特殊,因为是倒置主板,所以这里其实就是CPU供电的走线孔。

质感出众的M-ATX机箱——安钛克Dark Cube体验_新浪众测

四、参数测试

机箱结构方面基本也看完了,照例看下五金用料表现吧,实测固定主板的中板厚度为1.23mm,这个厚度对于这个体积的机箱来说只能说是奢侈。不过考虑到价格倒也在情理之中。

质感出众的M-ATX机箱——安钛克Dark Cube体验_新浪众测

尾板厚度为0.92mm,这个厚度对于M-ATX机箱来说也是完全够用了。

质感出众的M-ATX机箱——安钛克Dark Cube体验_新浪众测

DarkCube的所有侧透玻璃均为3.91mm左右,这个厚度基本就是行业标准厚度了,不过也有一些小机箱会用更薄的玻璃,但安钛克并没有节省着点成本。

质感出众的M-ATX机箱——安钛克Dark Cube体验_新浪众测

铝合金边框厚度实测在2.92mm左右。

质感出众的M-ATX机箱——安钛克Dark Cube体验_新浪众测

实际上Dark Cube使用的是定制的铝合金型材,内部的多道加强筋结构让其承载能力远在3mm铝板之上。

质感出众的M-ATX机箱——安钛克Dark Cube体验_新浪众测

散热器兼容方面实测下来侧板到铜柱顶端高度为184mm,减去主板与CPU的9mm,所以散热器兼容极限应该在175mm左右。

质感出众的M-ATX机箱——安钛克Dark Cube体验_新浪众测

不过因为机架是抽拉结构的,175mm高度的散热需要机架塞入外壳后才能安装,如果需要安装后能够顺利抽出机架,那么散热器的高度要限制在165mm,不过这个高度基本也能塞入例如阿萨辛3这样的旗舰产品了。

质感出众的M-ATX机箱——安钛克Dark Cube体验_新浪众测

电源兼容性方面,一开始我以为可以直接顶到前面板进行测量,不过当我使用电源比划过之后发现,电源仓前部的开口在边缘做了内折,而电源刚好会被这个内折挡住。

质感出众的M-ATX机箱——安钛克Dark Cube体验_新浪众测

所以实际测量下来电源的最大兼容长度其实是这个内折到尾板之间的213mm,由于模组线并不会被弯折挡住,所以Dark Cube使用200mm左右的1000W的电源也是没问题的。

质感出众的M-ATX机箱——安钛克Dark Cube体验_新浪众测

显卡兼容性方面,实测常规高度的显卡应该可以支持到335mm左右,不过越肩显卡可能无法从顶部进行安装,而从侧面安装可能需要错开避让一定的位置,所以这里最好以官方参数325mm为购买显卡的长度参考

质感出众的M-ATX机箱——安钛克Dark Cube体验_新浪众测

五、装机

废话不多说,既然是机箱测评,我们还是实际装一次机来看看兼容性吧,首先还是先安装主板,这次装机使用的是华硕的TUF B460 Pro,Z690真的是贵上天了,我倒是想买个Strix Z690G装给你们看下的,结果发现这个最便宜的Strix都要2500,回头看看我的M12H在咸鱼上只能卖1300出头了,掉价真的太快了,想想DDR5也不是便宜东西,像现在换平台成本过于高昂,还是再等等吧。

质感出众的M-ATX机箱——安钛克Dark Cube体验_新浪众测

因为Dark Cube是RTX架构的机箱,所以主板装进去之后是倒着的,这与日常装机都不太一样。

质感出众的M-ATX机箱——安钛克Dark Cube体验_新浪众测

前面板风扇我使用的是酷冷至尊的漩涡120,前面板风扇理线很方便,左右两侧都有理线锚点,很方便就可以将线藏在机箱框架的死角内,并且前面板顶上就是机箱自带的集线器,风扇与ARGB线都可以在顶上找到接口。

质感出众的M-ATX机箱——安钛克Dark Cube体验_新浪众测

后部散热风扇同样使用的是漩涡120,如果主板给力的话其实在这风扇附近就应该有ARGB接口,不过我这主板就一个ARGB口,被我接了机箱控制器,考虑到机箱的HUB还有一组ARGB风扇接口,所以我决定将风扇接到前面板上的HUB上去。

质感出众的M-ATX机箱——安钛克Dark Cube体验_新浪众测

最后我利用机架的框架进行了内部走线,成功的将线缆藏到了看不见的地方,不过这里并没有理线锚点,所以我使用了两个双面胶粘贴的锚点,这里我也是建议安钛克可以增加锚点,或者是直接在配件内附送胶粘的自由锚点。

质感出众的M-ATX机箱——安钛克Dark Cube体验_新浪众测

防止后面不好走线我先把机箱的I/O接口线从顶部走了一下,可以看到倒置主板后I/O接口基本就是靠着主板的插口,走线基本就是一条直线,我将多余的线材藏到了主板后面,隐蔽性非常好。

质感出众的M-ATX机箱——安钛克Dark Cube体验_新浪众测

回到主板上将内存插好,这里我使用的是宇瞻的暗黑女神,由于这台机箱可以上M-ATX主板,所以我们就可以顺利的用上4条内存了,对于有大内存需求的用户来说,M-ATX及其以上的大主板确实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质感出众的M-ATX机箱——安钛克Dark Cube体验_新浪众测

接着安装散热器,如图可见Dark Cube的散热背板开窗非常巨大,这个开窗面积不管是英特尔还是AMD平台基本都可以完全漏出背板安装孔,所以在这台机箱上更换散热器非常方便。

质感出众的M-ATX机箱——安钛克Dark Cube体验_新浪众测

我这次使用的散热器是九州风神AS500Plus,这款散热器采用了14cm的低速风扇,非常安静的同时散热效果也非常不错,14cm的单塔散热器也比较考验机箱的兼容性。

质感出众的M-ATX机箱——安钛克Dark Cube体验_新浪众测

显卡方面我依旧使用的是RTX3070Ti,这款显卡的长度在318.5mm基本可以吃满Dark Cube的官标显卡兼容性,用它来测试兼容性可以说是非常合适了,实测我确实将它塞了进去。

质感出众的M-ATX机箱——安钛克Dark Cube体验_新浪众测

并且ROG这种超厚的显卡也不会与I/O板上的接口产生冲突,因为他们不在同一个高度上,可能也是因为需要错开安装,安钛克将所有的接口都设计成了可插拔的结构,我在装显卡时就拔掉了很多组线路。

质感出众的M-ATX机箱——安钛克Dark Cube体验_新浪众测

除了I/O接口外,这里还有一个顺序需要注意。就是前面板上部的风扇需要后装,所以我这里其实是有拆风扇返工的,可以看到风扇与显卡的距离已经很近了,如果风扇先装,我这个长度的显卡就会被风扇卡住装不进去。

质感出众的M-ATX机箱——安钛克Dark Cube体验_新浪众测

看到这里有些人肯定会想那这还能装240水冷了么?实测前面板与五金架构的缝隙内是可以安装风扇的,也就是说需要安装水冷和325mm的显卡,只需要倒置冷排并将冷排安装到机舱内,而风扇放置到前面板夹层内即可。

质感出众的M-ATX机箱——安钛克Dark Cube体验_新浪众测

最后稍微理理线,装机基本上就完成了,由于理线锚点合理,以及RTX架构机箱的一些独有特性,整台机箱暴露的线缆极少。

质感出众的M-ATX机箱——安钛克Dark Cube体验_新浪众测

即便是背面也看不见什么线缆,可能这就是安钛克敢于给背板侧透玻璃的原因,Dark Cube在藏线方面确实有一手。

质感出众的M-ATX机箱——安钛克Dark Cube体验_新浪众测

装机完成后将机架塞入外壳内即可完成本次的装机。

质感出众的M-ATX机箱——安钛克Dark Cube体验_新浪众测

DarkCube的钢化玻璃侧板黑化做的比较深,盖上侧板后全黑的配件基本都退到了阴影中,只有白色的GEFORCE RTX字样隐约可见。

质感出众的M-ATX机箱——安钛克Dark Cube体验_新浪众测

显卡同样如此,我个人倒是觉得Dark Cube具备RTX架构的理线优势,其实完全可以把侧透做的浅一点,当然这种深色玻璃也有好处,就是理线的时候不必太过于循规蹈矩,反正最后都会有玻璃帮你过滤一下。

质感出众的M-ATX机箱——安钛克Dark Cube体验_新浪众测

至此这台Dark Cube就装机完毕了。

质感出众的M-ATX机箱——安钛克Dark Cube体验_新浪众测

六、亮机展示

效果展示部分还是那句话,颜值喜好千人千面,我就不做过多评价了,各位看图自己评价吧。

质感出众的M-ATX机箱——安钛克Dark Cube体验_新浪众测

Dark Cube的深色玻璃可以过滤机箱内很多杂乱的元素,只让RGB光源透出,整体看起来非常的低调。

质感出众的M-ATX机箱——安钛克Dark Cube体验_新浪众测

即便是凑上去看也只能隐约看清内部的配件。

质感出众的M-ATX机箱——安钛克Dark Cube体验_新浪众测

有意思的是在倒置主板后,宇瞻内存上的字体终于是正的了。

质感出众的M-ATX机箱——安钛克Dark Cube体验_新浪众测

星耀格栅的颜值确实令人印象深刻,并且由于格栅的间隔较大,这款前面板也不会阻挡用户欣赏自己的RGB风扇。

质感出众的M-ATX机箱——安钛克Dark Cube体验_新浪众测

四角的RGB灯光也确实起到的是氛围灯的作用,一点都不刺眼,这种点缀氛围的灯光我很喜欢。

质感出众的M-ATX机箱——安钛克Dark Cube体验_新浪众测

底部的安钛克标志在开机后会亮起纯白色的背光,虽然不是RGB的灯光有些遗憾,不过想想白色的背光其实才是最不破坏前面板整体效果的。

质感出众的M-ATX机箱——安钛克Dark Cube体验_新浪众测

除了星耀格栅之外,Dark Cube还标配了一块玻璃前面板,老实说玻璃前面板确实与这款机箱更搭,装上它之后机箱能看到的每个面都是黑亮的玻璃,风格更加的统一。

质感出众的M-ATX机箱——安钛克Dark Cube体验_新浪众测

由于玻璃内侧有涂黑边,所以氛围灯也不会穿帮,只有在侧面看才能看到灯带,并且灯带本身也是比较柔和的光线。

质感出众的M-ATX机箱——安钛克Dark Cube体验_新浪众测

玻璃面板底部依旧有预留LOGO灯开口。

质感出众的M-ATX机箱——安钛克Dark Cube体验_新浪众测

最后这款机箱上桌的体积也不算巨大,相比于中塔机箱明显要矮上一截,不过上桌后俯视机箱,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思来想去某些角度下,显卡供电线(我用的纯黑线)会挡住内存条的灯光,让机舱内前部一片黑暗,这确实问题很大,因为硬盘位上也没有安装任何东西如此一来整个机箱前半部分全是黑的。

质感出众的M-ATX机箱——安钛克Dark Cube体验_新浪众测

然后我突然想起来我有一根乔思伯的主板24pinRGB发光线,虽然显卡不是主板供电不过8pinX3宽度可不就是和主板一样了么,把主板供电RGB线挂上去刚刚好。

质感出众的M-ATX机箱——安钛克Dark Cube体验_新浪众测

再次开机点亮,发现多了一根RGB灯带后果然顺眼多了。

质感出众的M-ATX机箱——安钛克Dark Cube体验_新浪众测

好了颜值就聊到这了,实际上我这套配置还有很多灯光的细节可以再次加强,比如可以在顶部给显卡位装一条内嵌灯带,将整个显卡的正面点亮以供用户从顶部观赏,如果理线理的好其实机舱内也可以添加适当的照明,让这些高级的配件都露出真容,当然了每个人的喜好肯定也不太一样,各位有什么看法也欢迎与我一同讨论。

质感出众的M-ATX机箱——安钛克Dark Cube体验_新浪众测

七、散热测试

既然是机箱的体验,还是做一下散热测试好了,老实说我也是头一次接触这种翻转主板上置显卡的RTX架构机箱,所以我对这种架构机箱的风道组建也没什么头绪,干脆就做点实际测试吧,既能验证猜测,也能给大家一些参考。

质感出众的M-ATX机箱——安钛克Dark Cube体验_新浪众测

由于这次使用的是B460所以10700K也无法超频,不过华硕的这款TUF B460 Pro可以锁定全核心4.7G让它一直处于真男人状态,全核心4.7G的10700K在不刻意压电压的情况下大概175W左右,Strix RTX3070Ti满载大约310W,整机功耗约500W出头,在17.5度的室温下双烤,实测在前进风后出风玻璃面板的状态下,10分钟后CPU温度为86.6度(8核平均温度),显卡温度则为76度。看来在前进后出正风压下,机箱内会有热空气滞留,散热效果不太理想。

质感出众的M-ATX机箱——安钛克Dark Cube体验_新浪众测

接着我又改成栅格前面板,实测10分钟后CPU 78度,显卡则为79度,改成栅格后CPU温度确实大幅度降低了8度,不过显卡温度却上升了3度,看来栅格面板的大量进风给CPU带来了更多冷空气,但同时也加大了机舱内的正风压,加剧了机舱内的热空气滞留,最终表现就是显卡积热。

质感出众的M-ATX机箱——安钛克Dark Cube体验_新浪众测

既然正风压散热效果不太理想,我又尝试将所有风扇调换位置,进风仅由尾部一把风扇完成,排风则交给前面板的两把风扇,这样排风大于出风,机箱内会处于负风压的状态,这种状态下显卡能得到更多的冷空气补充,热量也不会堆积。

质感出众的M-ATX机箱——安钛克Dark Cube体验_新浪众测

首先依然是测试玻璃面板,实测10分钟后CPU温度81.7度,显卡温度为75度,此时CPU温度相对于玻璃前面板的正风压风道已经有较大的降低,不过可能是玻璃面板对前面板排风有所阻碍,所以负风压不明显,显卡的温度并没有明显下降,仅下降了一度。

质感出众的M-ATX机箱——安钛克Dark Cube体验_新浪众测

于是我在此风道下,将前面板改为了栅格面板,实测10分钟后CPU温度为74.9,显卡温度为68度,这个温度下降不可谓不明显,CPU足足比第一版方案下降了11.7度,显卡也比温度最高的方案下降了11度。

质感出众的M-ATX机箱——安钛克Dark Cube体验_新浪众测

综上Dark Cube不管是使用玻璃面板还是栅格面板,在风冷的装机状态下,第一优先使用后进前出的负风压风道,如果是长时间重负载的使用场景,可以使用星耀栅格来达成极致的散热效果,当然如果是喜欢玻璃前面板,配件功耗低,平时重负载少,也可以使用玻璃面板欣赏RGB风扇的效果。

质感出众的M-ATX机箱——安钛克Dark Cube体验_新浪众测

总结

总的来说我觉得Dark Cube是一款很特别的机箱,他的特别不仅仅在于RTX架构的使用上,实际上出现一款高品质的M-ATX机箱本身就是个稀罕事,虽然这款机箱的黑化面板让我觉得有些自废RTX架构的理线优势。

但值得肯定的是,在Dark Cube上安钛克大量的使用了铝合金与玻璃的元素,将整个机箱的质感营造的很好,质感这种东西说起来有点玄乎,但真机摆在那你只需要看它一眼,就能肯定这是高端货。另外在一些很细节的地方,诸如前面板底部关机隐藏的LOGO、实现半自动化连接的接口与I/O线缆、免螺丝设计的拓展槽、烫银工艺的星耀格栅面板上都能看到安钛克更加为DIY用户考虑的设计思路。

我觉得如果你需要装一台不留俗套的M-ATX主机,那这台Dark Cube非常值得考虑。

(声明: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和新浪众测共同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众测立场。)
0 0
分享 商务合作 返回
微博 QQ空间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