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底如何 DIY 10 盘位 NAS
大家好,我是晓飞影!一个数码爱好者,也喜欢在众多平行领域探究摸索,让生活多一点乐趣。接近一年没有去碰 DIY NAS 了,之前就是觉得太花时间了,还是成品 NAS,结果最近众所周知的原因,在小区出不来了,不知道哪根筋不对劲,搜了下 NAS 机箱,除了屈指可数的几个机箱外,这一年时间也出现了几个新选择。突然看到一个叫梵隆的 8 盘位 NAS 机箱,结构和万由 NAS 和拓普龙有点像,其实 8 盘位的机箱论性价比的话拓普龙是不错的,当时可能是因为颜值原因我没有选择。仔细研究了下这个梵隆 NAS 机箱,8 盘位,而且是全高 PCI 扩展槽,颜值要好一些,网上搜到的反馈都说做工很好,还比拓普龙便宜,于是我又手痒开始想试试了。顺便了解一下现在的 DIY 市场到底是什么行情,文末会给出装机价格表,仅供参考。
看别人都说比拓普龙还便宜,我去买结果最多包邮,看来是我没赶上车,558 元比拓普龙贵一点点,不过比其他选手是便宜一些了。
这机箱是很有点沉,运费估计也不便宜,所以是德邦快递,里外包裹都很严实,顶部的配件盒里就是一些螺丝、扎带、以及2 根 1 转 4SATA 的 8643 转接线,背板安装不会太凌乱,也省了自己买 SATA 线。
用一瓶矿泉水大概感受下这台 NAS 机箱的体积,不算特别大,比成品 NAS 肯定要大一些,以及比我当初装的 TANK 6 盘位机箱要大一点,不过这个是 8 盘位 NAS。
机身正面颜值不知道大家觉得如何,我觉得跟大厂肯定差一点,不过比许多黑漆漆的 NAS 机箱,比如蜗牛 ABCD 是好很多了,这点也比万由和拓普龙好看点,这个橙色其实不太高级,稍微设计了下,还算看的可以吧。
机身采用铝面板和镀锌板打造,按键是圆形戴光的,这个手感不错。
正面有两个 USB3.0 接口,不过是一根线延展出来的,如果带 2 个 USB 机械硬盘要注意供电,我觉得这里是方便用 U 盘拷贝以及接键鼠用的。
8 分热插拔托架,做工不错,推拉都不会卡住,正面都是塑料材质,并有灯孔显示状态。
硬盘架里面就是铁材质了,散热孔还是很多的,支持 2.5 寸硬盘螺丝接口,两侧都考螺丝固定。
硬盘笼内部接口,是两块拼接起来的,总体来说做工看着还不错,也是略占成本的部件。
卖家自己说是阿里认证的实力工厂,在正面看了一圈后,确实做工看的出来有一定水平,只要能看到的地方都是倒角,顶部也是圆润,告别 DIY NAS 割手的固有印象。不过根据我以往的装机经验,总体做工离真正的大厂比如乔思伯 N1,还是差一点,但是比其他所有民间机箱,确实要好一点。
再来看看背面的结构,两个 12cm 的风扇占得面积不小,硬盘的散热肯定没问题了,左下角是小 1U 电源接口,主板接口在底部,看的出比拓普龙的难安装一点,右侧是全高 PCI 接口,这点还是好评,而上方也预留了扩展口,PCI 上面的部分感觉有点浪费,但是换句话来说,留了很多理线空间和散热位置。
4 全高的 PCI 插槽,挡片都专门预留了固定位置,比一些机箱是硬拆要好一点。
底部已经预装了四个大脚垫,这台 NAS 也就固定了是只能横放了。
拆机箱记得先拧掉底部 2 个螺丝,然后才是背面两个免工具螺丝。
机箱内外同色,没有偷懒,不过我刚才说外面不割手,里面可不一定,有的地方要小心一点。
卸掉的盖子是一体成型的,2 个边都是弧面的,做工确实还可以。
硬盘背板分别有 2 个大 4D 接口,如果电源线不够,其实各插 1 个就行了,前提是电源功率要稳定。另外就是两个 8643 接口了,简化了 SATA 方式,理线也轻松点。
硬盘笼侧面有 2.5 寸硬盘的螺丝口,这个硬盘是插在里面的,然后还设计了 6 个凸起的扎带绑线孔,都是细节,我感觉外面用扎带还能绑一个2.5 寸硬盘。
机箱内的各种线都用橡皮筋绑好了,小心拆掉。
两个 12cm 风扇都是 3PIN 接口,看来是不支持 PWM 了,也可以接 4D 接口,但是最吐槽的是,页面说是静音风扇,压根就不静音,后面装机才发现。谈不上特别吵,但是离静音差得远,最好一开始就换掉。
小 1U 电源接口,下方有一个海绵垫固定做支撑,其实我感觉 8 盘位的机箱,应该能设计出 SFX 电源位置,小 1U 的选择太少了,也不便宜。
尽管是 8 盘位的机箱,不过装机一定要把硬盘笼拆下来,还有下方的一个支撑柱也要拆掉,装机难度不算太大吧,就是要拧螺丝。
CPU 本来是想尝试 12 代 U 的,但是听说 DIY NAS 会有很多不兼容的问题,而且黑群晖对 12 代的核显一直有兼容问题,所以转头还是看 10 代,DIY NAS 最好的 CPU 基本都在 10 代了。不过二手市场鱼龙混杂,一年没关注行情,变化太大了,当初 QSRL 我只花 500 元就买了 2 个。现在都普遍 600+了,想试一下 QSRK (i5 10500),听说之前也才 600+,现在都涨到 800 多了,感觉太不划算了,最后还是选择了 QSRL,找了一个测评 UP 出的二手,应该比较靠谱,价格合理 618 元。
QSRL 的核显是 UHD630,性能没问题,当年头疼的核显驱动问题现在都不存在了。
主板我也习惯找二手市场,原价和二手的差距太大了,而且 10 代主板也算旧物了,许多人可能升级都要置换。据说 QSRL 的主板有一些兼容性的问题,我之前用华擎还好,这次试试华硕的。比较合适的就是 B460M 系列,做主机的可能需要 WiFi,做 NAS 就用不上了,还可以省一点。最后找了个还有 2 年保修箱说齐全的 TUF Gaming B460M Pro 重炮手,400 元。
连贴纸光盘都在,看来不是历经沙场的板子。主板自带一个 2.5G 的网卡,是 intel I219-V 的接口,比螃蟹卡的兼容性好,后期可以省不少驱动问题。
这个 B460M Pro 重炮手主板的一大特点就是 6SATA 硬盘接口了,这也是 MATX 原生最多的数量了,就是这个侧面方向可能会不太好插线。另外还自带两个 M.2 接口,可以做读写缓存。
其实 DIY NAS,4G 或者 8G 的内存都够了,如果要上虚拟机就多一点。考虑到这台机箱拆装步骤略多,下次想更新内存条又比较麻烦,所以干脆一步到位。在 PDD 看到老朋友枭鲸的内存条,带不带马甲都一样的价格 179 元,这比当年 199 还便宜,不过仔细一看,原来是 Intel 专用条,也就是 AMD 不能用。NAS 一般都是 Intel 的 U,以后装机也不是不能用,性价比最重要,就下单两根了。QSRL 对 2666 的兼容性好一点,就不用过多追逐高频了,而且开 XMP 据说还会有 BUG,所以稳定第一,我不会去超频。
QSRL 功耗不高,所以选了个超薄散热器,这是我买的第 5 个 AVC 超薄风扇了,绝对静音,支持 PWM,而且 4 年来,所有配件涨跌,它都永远是 23 元价格不变,很良心。
这机箱只能装小 1U 的电源,所以选择几乎就那几个了,益衡 7025B 250W 是公认的选择,但是假货特别多,所以这个我不在闲鱼上找,还是淘宝找老牌卖家,259 元入手,比去年涨了 20 元。
因为之前的 NAS 是 5 个 12T 硬盘组的 RAID5,大概有 30T 的空间已用了,要想迁移出来,我手头多余的硬盘都是 3、4T 的小硬盘,干脆拿更大的硬盘来装机算了。现在的硬盘市场在矿难之后真的是好了很多,不过我这也不是最低价的时期,按道理 16T 的硬盘是性价比最高的,不过为了以后统一硬盘容量,我还是选择了 18T 的 HC550 硬盘。没错我又买矿盘了,在淘宝挑了一家有店保 3 年的,单盘 1250 元,算下来 69 元/T,如果是 16T 可以做到 60 元/T 了。这两块 18T 的硬盘都是 10000 小时的使用量,对家用来说,影响不大。当然我这里不推荐大家买矿盘,因为我自己是有 3 台 NAS 和一堆移动硬盘,备份数据都是按照 3-2-1 原则,这 18T 就算坏了对我影响也不大,我自己可以承担后果的选择。
中山消费券屯的硬盘终于可以用上了,这块京造 480G 是 165 元,实在是白菜价,3 年质保。我用来安装 UNRAID 当做虚拟机和 docker 的存储盘,保证速度。
同样是中山消费券屯的 京造 M.2 Nvme 硬盘 512G,170 元,读写速度都还不错,5 年质保。正好用作读写缓存盘,可以满足 NAS 的万兆网口传输数据。
自己 DIY NAS 肯定少不了万兆网卡,这是我买的第三块 INTEL X540T2 了,双 10G 万兆电口网卡,比浪潮的略贵一点,但是这款网卡我试了很多机器,包括白群晖,好处就是免驱,插上就用,省下的功夫比那几十块要划得来。这 2 年也是略涨了点,262 元买了一张服务器 99 新的,连原装盒子都寄过来了,这盒子真的比主板还要大,就装这么小的一张网卡。
硬件都介绍完了,就是直接开始装机了,这台梵隆 NAS 8 盘位机箱装机难度不算大,只需要拧螺丝拆掉硬盘笼就可以了,步骤麻烦点。但是在装机前我建议先把主板都装好,开机测试下是否正常点亮。
主板的散热离风扇有那么一点距离,但是卖家既然是做性价比和做工,这 2 个风扇真的是败笔,可能是给机房用的,不用考虑声音,但是对家里的用户来说,是不可忍的。
换个风扇也不贵,因为收不到快递,家里幸好翻出了 2 个全新的先马游戏风暴风扇,只要 9 元,哪怕这个也是 3PIN 的接口,不支持 PWM 调速,但是真的叫一个静音。浪费我前后 16 颗螺丝来装上,有点废手。
这个主板有 6 个 SATA 接口,但是硬盘笼有 8 个,该怎么分配呢?我的选择是,这 6 个 SATA 接口分 2 个出来,自己用 SATA 线来接 2.5 寸的固态硬盘,我装了一个,预留了一个。然后剩下的 4 个 SATA 接口就给前四个硬盘笼用,再买了一个 PCI 转 4SATA 的接口,给另外一个硬盘笼用。这么一算就是 10 盘位了,说实话这个机箱内有大量的空间,只要电源线足够,再来几个 2.5 寸硬盘绰绰有余。
机箱装完了,背面换红色风扇后还有点好看,这个主板还多 2 个 PCI,一个等 PCI 转 SATA的转接卡到,另外一个 x16 的接口,以后可以装显卡,或者双 40G 网口的拆分卡都可以。
在装 NAS 之前,还是习惯性的来个娱乐项目,鲁大师跑个分,CPU 有 28W 分,我也太久没看 NAS 硬件了,不知道这算什么水平。
装好驱动后,X540-T2 万兆网卡正常识别,传输速度可以起飞了。
顺便用 DiskGenius 把两个 18T 的矿盘都慢扫了一遍,都是 10000 小时的运行时间,没有什么坏块,表现效果可以接受。
NAS 系统我选择 UNRAID,当年都是用快乐版安装,现在针对国内市场有活动,我试了下还可以 5.5 折购买,于是一次性买了 Pro版本,不限硬盘数量,支持正版,直接用上了 6.11.1。
按照惯例,结尾放上价格清单,以前 DIY NAS 配件时隔跨度很久,这次几乎是一瞬间集齐的,所以也算 2022 年末 DIY NAS 可以参考的市场行情吧。总共花费了 5463 元,其实硬盘才是大头,NAS 不算硬盘内存也就 1858 元,DIY 的好处就是性能会比成品高太多。缺点就是功耗会多一点,以及自己要花时间去研究,解决许多坑。接下来打算测试下最新的 UNRAID 安装最新的群晖 7.X 虚拟机,限于篇幅有限,就写这么多吧,有兴趣可以互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