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卡L1 Pro台灯:Ra98自然全光谱,PE智能调光
去年差不多也是这个时候,给我的桌面添置了南卡L1护眼台灯,用了一年下来感觉还不错。白色简约设计颜值在线,光线柔和不刺眼,PE自适应调光也可以随时保持在合适的亮度和色温。前不久南卡的台灯迎来了更新,升级版叫做L1 Pro,Pro必然代表着更高的配置和更好的体验,我也在第一时间入手了一台,看看Pro相比之前的标准版有哪些升级。
包装采用传统的瓦楞纸箱子,正反两面印有L1 Pro台灯的线稿轮廓图。
包装中有厚实的塑料泡沫填充,除台灯之外,还附送有电源适配器和使用说明书。
首先看外观,和之前的L1一脉相承,仍然是白色为主的简约格调,一些可以活动的关节部位采用银色亮面质感,两节灯臂之间连接的线材裸露在外等等。我个人很喜欢这种简单大气的风格,和多数现代装修风格的房间搭配都没有违和感。
稍有区别的是,台灯底座由之前的圆形改为腰圆形,占用桌面的空间会稍大一些。整个交互面板集中在底座上面,比如上方的手势识别感应区、中间的亮度调节滑块以及下方的五颗触摸按键。
电源接口位于底座背部靠右侧,采用普通的DC电源接口,输入功率是24V-1A。
第一段灯臂从底座后方延伸出来,不支持旋转调节。上方通过银色的转轴和第二段灯臂相连,支持180度上下俯仰调节。尽管L1 Pro的加长的灯盘比较重,不过转轴的阻尼仍然可以稳定的支撑起来。
第二段灯臂和灯盘连接的部分设计成两段旋转组件,既可以水平180度左右旋转调节,也可以翻转180度旋转调节,可调节性比上一代L1好不少,这样一来就可以适应更多的使用场景。
灯盘由之前的圆形改为长条圆角矩形,其目的是为了增加光照范围,L1 Pro的光照范围是1.8米x1.2米,像我书房这张2米x80公分的大桌子,放在角落里也可以保证中心区域的照度。同时,它的中心照度最高可以达到2253lux,远超国标AA级水平。
灯盘内部采用168颗高能量侧发光灯珠均匀排布,外侧加装了纳米级导光板和钻石上棱镜。光线经过这两层材质照射出来以后就会显得非常自然,模拟出太阳光漫射的过程,给人一种柔和、舒适的感觉,晚上打开台灯就可以模拟出白天太阳光照射的光线环境,避免灯光刺眼或导致不适感。
值得一提的是,南卡L1 Pro的灯光采用自然全光谱,不仅更接近自然光,同时还减少了对刺激眼睛的蓝光,RG值为0,完全没有危害蓝光。加之稳定的供电,无频闪现象,晚上长时间使用的话也不必担心对眼睛造成伤害。
灯盘背部的灯带照亮墙面等暗部环境,减少桌子上的重影现象。平常在台灯下写字的时候可以减少手部的重影,用键盘打字也能避免机械键盘高键盘的重影重叠,不仅看的更清晰,还有助于保持专注。
作为一个设计从业者,我非常看重台灯的显色指数。南卡L1 Pro的显色指数达到Ra98,几乎达到了显色天花板。在台灯下无论是用电脑、平板或者在纸上画图,都可以保证颜色正常显示。平常在桌面上拍一些数码产品照片的时候,也可以用它来补光,不会导致偏色的现象。
除此之外,L1 Pro还继承了L1的智能调光技术,升级到了第二代,灵敏度和准确度更高。它通过内置的高精度光学传感器,实时捕捉环境光线,通过“自然光生物算法”进行分析,自动调节灯光的亮度、色温和柔和度,在任何光线环境下都能保持在最佳的照度,兼顾照明和护眼。
当然,这项功能会导致灯光有所变化,从而影响到实际观看的效果。所以我在绘画、设计等对色彩准确度要求比较高的工作的时候,一般会关闭自动调光。
通过手动调光也很方便,即可以触摸底座上的亮度滑块,也可以用手掌进行悬空手势操作,手掌距离底座感应区域10公分以内左右扫过,无极调节,灵敏度还不错。
L1 Pro还增加了“入座感应”的功能,同样是依靠传感器检测人是否正常坐在桌前。它最大支持80公分的检测距离和180度的检测角度,实际测试下来灵敏度很高。入座后自动亮灯,离开后5分钟自动熄灭。
最后再分享一个非常使用的功能,定时模式,分为20分钟和45分钟两个时间段。开启以后,到时间后灯光会开始闪烁,提醒用户到了休息时间,该起来走走。我平常会设置到45分钟,工作一段时间就起来走走,到床边拉开窗帘眺望一下远处的夜景。
换上L1 Pro有半个月左右的时间了,总体的感觉比L1更精进了不少。外观上大体风格不变,改为长条形灯盘增加了照射范围,尤其是大桌子放在角落里也能保证中心照明的亮度;采用168颗侧发光灯珠,配合纳米级导光板和钻石上棱镜,全自然光谱,光线自然柔和;Ra98高显色指数,可以满足绘画等对色彩精度要求比较高的使用需求;支持自适应调光、入座感应,无需频繁手动操作,实时保持最佳光效效果;无蓝光、无频闪,贴心的定时提醒功能,照顾用眼健康。
不过,L1 Pro的售价要比L1贵不少,即便是打折也在上千元。所以L1 Pro更适合预算充足,或者对光照条件、显色指数有较高需求的人群购买;普通用户更推荐你入手L1,性价比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