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自己倒垃圾的扫地机器人:iRobot i7+评测
终于扫地机器人已经开始自己会倒垃圾了。
简短开个箱,产品分两个包装盒寄来。
右:Roomba 970
对比起来更直观,原来只是尾做了减法,去掉了较厚的后部挡板,大体设计未改变,不过按键改为了触控方式,使用寿命更长,摄像头也更加靠外。
几乎一样,,尘盒的改变比较大,减小了尘盒体积(因为满了自己可以回去倒垃圾),胶刷升级为双效组合胶刷。
这算iRobot的专利了,实战效果确实出众,从此告别了毛发烦恼,卷上的毛发大部分会被吸进尘盒,小部分卷绕的只会堆积在两端,清理起来只需取出就行了,非常方便。采用同样设计的iRobot 970实战大半年的我告诉你,再也没有剪过滚刷上缠绕的头发。
这里有点需要提一下,其他方面全自动基本不用管,日常使用中只会遇到尘满提示,由于胶刷设计什么样的垃圾都能卷起来,包括衣服吊牌,扎带,弯折的扑克牌,甚至直接一张纸,卷起的大件会挡住传感器造成尘满提示,所以日常使用中有较大概率遇到吸入的一团纸卡在传感器口造成扫地机器人停运。
i7+升级的集尘装置或多或少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现在可以实现完全的自动化。
比起970少了个边,实际上是把设计在尘盒的电机移出去了,改进之后的尘盒可以水洗了,移到机身里的电机也可以做减震吸音处理,降低噪音。
右:Roomba 970
对比起来实际上不少配件是通用的,比如导向轮,驱动轮之类的。
战斗半年多的Roomba 970,基本是自动状态运行,计划任务周一到周五全房清扫,每周清理一次尘盒,差不多这样的频率,损耗不大,仅边刷和胶刷少许磨损,预计原装一套配置可以使用1年以上。
标配两个一次性集尘袋,袋子为无纺布材质,估计后期会有更廉价的解决方案。官方数据为:可以收集相当于30个尘盒量的污垢、灰尘与毛发。按我目前iRobot 970的使用情况,一周清理一次尘盒,可以连续使用30周,7个月?7个月不管还是不现实的,长发用户可能要每隔一段时间清理缠绕的卷发,但可以把操作间隔至少延长到1个多月。
确实,好的机器人就应该高度自动化,极力减少人工干预,这点可以说是用户体验上质的飞跃。
这么算起来一年差不多也就两个集尘袋,还算可以接受。
但具体表现如何?下面开始实战评测。
作为一个扫地机器人,首要order是:我在哪儿?要到哪儿去?怎么去?除此之外智能程度比较高的话还有:去不了怎么办?能不能去?
另外还新增集尘系统测试,主要测试高效性,以及对各种污垢、垃圾的清理能力。
这里主要测试分为以下部分:
1.App使用评价。
2.导航/规划系统。
3.清洁效果测试。
4.悬崖探测测试。
5.学习/记忆功能测试。
6.噪音测试。
7.防缠绕测试。
8.CleanBase集尘系统测试。
1.App使用评价
说在前面:iRobot i7+作为一款学习型扫地机器人,首先是需要调教的。
比起上代9系,这代i7+在使用之前是需要进行一定的环境学习。
介于上篇评测评论是两个极端的方向,爱的非常爱,讨厌的非常讨厌,我这里也顺便做个讲解。
体验差别巨大,这里其实主要在于对iRobot的行为不太了解,实际上过了学习阶段每天计划任务启动不用管,稍微清理下障碍物就行了。
首先要连接扫地机器人,引导过程比较直观也简单,一次连上.
首次清扫提示可以激活智能地图,不同于9系列,这里地图升级为可自定义房间以及分区清扫。
iRobot(9系以及i7+视觉导航款)必须配合App进行全屋学习,前3-5次清扫基本都处于学习状态,学习状态的扫地机器人会反复往返于家中的各个角落,在路口原地打转,去过的地方又去第二次等等,这个过程确实看起来简直傻得不行。
但存储地图的能力上iRobot Roomba i7达到了惊人的10张地图,且可以自动识别所处的环境对应的哪一张,多楼层也能轻松搞定。
iRobot的App比起其他家的少了一点可玩性,比如手机遥控器这样的功能。不过就像我在前面说的,一个可以完全脱管的扫地机器人是不需要每天守着App的,用惯了iRobot Roomba 970的我告诉你,设置完了计划任务之后我三五个月都没有再打开过App,一款好的扫地机器人就像个田螺姑娘,在你不知不觉的时候搞定一切,让你忘掉扫地这回事。
iRobot的App方面胜在设置完分区以及计划任务之后就可以完全脱管了,之后除非升级,基本无需在开启。
2.导航/规划系统。
划区清扫目前已经不是什么独家技术了,LDS激光导航的SLAM算法更易实现,因为激光精度更高,更容易做到位置识别。
9系列的摄像头以及处理器无法满足全房识别的精度,因为如果依靠摄像头3D建模带来的计算量是极其巨大的,估计一台高配置电脑才能实现基于摄像头的实时3D建模计算,9系应该是视频采集进行特征值的记忆,iRobot i7+这次的升级在摄像头分辨率以及算法和处理器上做了升级,能够支持全房的识别与导航,实现指划禁区等功能。
导航测试我无法做个全房的监测,且iRobot并没有实时路径,这里我只能测试一个区域清扫轨迹,轨迹记录了扫地机器人的行走路线。
为方便对比,我选取的之前产品评测中测试过的区域进行清扫覆盖轨迹记录,且此区域为已经学习识别过的空间,查看最大效率。
基本与iRobot Roomba 970的差不多,且处于无光环境,基本依靠的iAdapt3.0智能导航为基础进行覆盖,一次清扫的就不重复测试了,井字变弓字,下面Roomba 970的可以给你参考。
再附上几个其他扫地机器人的轨迹图,供大家参考。
实际上iRobot的轨迹会受实际地面污垢情况以及清扫面积影响,自动模式下会自主的进行判断,一次或者多次清扫(遇到大面积污垢会进行不止2次覆盖),所以效率上有所差别。
3.清洁效果测试。
清洁效果是个实战测试,撒上不同大小的粉尘类,污垢类,固体类垃圾查看清洁效果。
所以可以预见的是地板清洁效果是与iRobot 970差不多的。
钢珠是加入的提高难度的测试,黄豆实际上与钢珠差不多,只是重量更轻,面包糠类似家中大部分常见的污垢与灰尘,面粉则可以代表粉尘、过敏原类物质。
可以测试扫地机器人对各类垃圾的清洁情况,下面测试开始。
钢珠清扫测试
钢珠主要是体积小,表面光滑,易滚动。
黄豆清扫测试
黄豆比钢珠轻松一点,更易吸入。
面包糠清扫测试
面包糠模拟地板上常见固体垃圾。
再看个动图,依然为多次覆盖。
面粉清扫测试
面粉模拟粉尘,以及看不见的过敏原的清扫效果。
面粉清扫是个难点,做吸尘器起家的伊莱克斯以及戴森这样的毛刷为主的辊刷相较而言更擅长粉尘以及过敏原类型的垃圾清除,
这里还是期待给个吸力档位自定义开关,分普通模式与强力模式以及自动模式,在体验上会更好一点。
清扫路线上可以看出Roomba i7+比Roomba 970进行了更多次的覆盖,直到地面清洁度已经很高了为止,除了缝隙中的少量面粉之外,表面上的面粉基本被清理的很干净。清扫的智能程度上也有不小的提升,可能是根据污垢探测器的反馈来控制清洁次数。
另外在钢珠清扫的时候我发现了个细节,不止一次滚刷被钢珠卡住,识别转动受限后会进行姿态调节以及反转滚刷等操作,自行排除故障,然后继续工作。
4.悬崖探测测试。
悬崖探测还是一如既往的高效。
悬崖探测就不多测了,这上面没有很多的亮点,各家扫机器人都十分安全且高效。
这也是个学习的过程。
5.学习/记忆功能测试。
学习上主要为地图学习,从摄像头处获取的全景图片转化为地图数据。
二者基本重合,视觉导航识别的地图精度还不错。
下面就测试下记忆能力,既然已经画出了地图,那么在已存储空间里的任意位置摆放都可以顺利的识别出自己的位置,并且完成清扫返回充电座。
换不同的房子进行测试的时候也是可以直接识别并开始全房清扫的,当然这是针对别墅的多层结构的房屋设计的。
6.噪音测试。
噪音上,初次使用便能感觉到比iRobot 970噪音稍小。
再附上几个作参考。
未统一测试方法,作参考吧。
iRobot Roomba i7属于较低的噪音水平,看来尘盒与电机的改进还是非常有效的降低了噪音水平。
7.防缠绕测试。
这里直接测试防缠绕了,普通的桌椅脚脱困到现在已经不是扫地机器人的问题,最大的“死因”在被各种杂物缠绕,绞杀。
防缠绕是大部分扫地机器人没有的功能,大部分扫地机器人只是个执行傻命令的吸尘器,行动受阻就只能待在原地。除了iRobot,仅有浦桑尼克的一款有介绍脱困。
iRobot i7+则升级到了iAdapt3.0,脱困能力上也有所提升。
下面是实战脱困测试:
动图里可以看出,软绳被缠绕了两次,但扫地机机器人也摆脱了两次,硬纸片是吞了一半咽不下去之后吐了出来。边刷驱动轮,滚刷均可以识别是否受阻,并结合iAdapt 3.0导航的两万+种情况应对通过调整解决故障,而这都是它自己搞定的。
防缠绕算是杀手锏一般的技能,iRobot家独有,且十分实用,有过其他扫地机器人使用经验的就懂这种难能可贵,特别是家中人多或者有小孩的使用环境,不会因为一个小玩具,小卡片就死在原地。
8.CleanBase集尘系统测试。
CleanBase是这次比较大的升级,也是用户体验上的巨大提升,把以往每隔几天或者每周都要进行的清垃圾操作延长至几个月一次,极力减少操作的才是好的智能化设计。
对于CleanBase我有几个疑问:
清空尘盒后还需要再人工干预尘盒的清洁吗?集尘的高效性,对于像钢珠这样的比较重的固体垃圾能否有效的吸起。集尘袋的过滤性能,会不会有灰尘溢出。
也是分几次被吸入,吸力应该比扫地机器人上的10倍吸力更大。
集尘袋居然也是个滤芯类材质,过滤性能还不差。
纠结尘袋能不能反复利用的我……觉得还是一次性扔掉更舒服,因为集尘时间长达三五个月,吸入的物质可能会有多种食物残渣,会发霉产生细菌,所以还是提起来扔掉顺手。
另外集尘袋和滤网都是可以吸附99%小到1微米的花粉、霉菌、螨虫和猫狗过敏源,对过敏人群也是非常友好的,集尘袋贵碎贵但确实也算值得。
再来看看长发的卷绕情况,可以自动倒垃圾之后,主刷上缠绕的头发是唯一需要手动清理的地方了。
主刷现在可以一键式开启,单手即可操作,工作了十多天,取下来看看头发缠绕情况。
另外也支持天猫精灵语音操作,绑定iRobot App账号即可,这里就不细说了。
独家的iAdapt导航系统是基于碰撞的规划导航,至今无第二家继续坚持碰撞式导航,碰撞导航是大多数扫地机器人厂家起步的方式,但别人家的做出来的饱受诟病,却在iRobot的多年调教下变成了高效的规划系统,且包含了高达两万种情况的脱困模式,视觉导航,双胶刷,这些是独家专利技术,而如今又带来了“自动倒垃圾”的集尘座,在“偷懒”上面永远有人比你想得更多。
而当LDS激光导航厂商都在价格战里打得水深火热中的时候,视觉导航上iRobot已经不知不觉的调教了多年,且以高品牌溢价以及专利占据了全球大部分市场。看来iRobot的目标远不止扫地机器人,可以展望下视觉导航下的各种奇葩机器人了,像晾衣服机器人?整理鞋柜机器人?再过几年,你说谁又会吊打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