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带你了解三星Galaxy Fold被质疑的7大方面
过去的一段时间于三星的手机业务而言,既有喜悦亦有忧愁,喜悦的是凭借三款Galaxy S系列机型的出色表现、三星的手机业务的确在慢慢的回升当中;忧伤的是才将将要冒出“小荷尖尖角”的三星首款可折叠智能手机Galaxy Fold遭遇了了一系列的“当头一击”,这点对于即将又要高歌猛进的三星而言,其威力几乎不亚于当年三星Note 7“电池门”所引发的极端恶劣影响。
于三星而言,国外首先遭遇Galaxy Fold的用户接二连三的吐槽所遭遇“翻车”情况,不仅仅出自于折叠屏手机本身,也出自于其在平板与手机切换的流畅性、实用性以及未来可发展空间。
有评论称,将一个期待已久的科幻概念转变成了现实,但却并没有完全成熟,三星是在走Galaxy Note 7的老路;也有同学认为,对Galaxy Fold的原生保护方案没有做到位、对新用户的提醒不到位是这次“翻车”最大的原因,并不能说明对折叠手机的探索就此戛然而止。
纵观当前对三星Galaxy Fold质疑基本上集中在7个方面:1、分体设计真的好吗?;2、屏幕原生保护方案做到位了没有?;3、可折叠设计经过滥用评估了没有?;4、铰链设计做的足够完美了嘛?;5、可折叠OLED屏是否已经准备好?;6、用户的使用方式是否已经考虑在内?;7、软硬件的结合是否已经足够充分?
笔者有幸在前些日子从朋友手中拿来把玩了一会儿,虽然不够深层次的体验,但浅层次的接触也能够回答一些问题了。
首先是分体设计方面的问题,Galaxy Fold在手机内部内置了两块大电池才组合成4280mAh的容量,这样看来并没有比Galaxy S系列的旗舰“高贵”太多,且分体部分的协同工作是否能够通过铰链为不同的部分分配供电和性能还需要很长是一段时间去验证,但这恰恰是三星等不起的--因为对手也已经相应的推出了同类型的产品。这就使得这部分的设计可能会有瑕疵,然后导致这些事故的出现。
在中国,给智能手机贴膜、戴套早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然而,Galaxy Fold却是在出厂之后就已经自带了这个部分的“贴膜”,尽管在这些翻车的事故中都曾提及是用户撕掉这层塑料薄膜导致屏幕报废的问题,且在新手机上面也有提醒用户这张膜不能撕掉--但习惯这个东西很难说,一般用户买了这款手机往往就会习惯性的撕掉这层保护层以至于接二连三的中招,这是不是说明三星在对这款手机的屏幕原生保护方面真的没有做到位呢?考虑过一般用户的想法了习惯了没有?
可折叠设计是否太过冒进?在笔者看来这个问题得看你从什么角度去理解。Galaxy Fold在折叠交互这方面其实做的已经相当的不错了,在笔者的多次折叠体验来中都能看到展开/折叠之后手机的交互使用并没有太过的“稚嫩”,即便是新用户也可以很快速的适应的。然而,这款手机的铰链部分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大上,且屏幕中间的部分在展开之后依然可以清楚的看到“折痕”,这样的机械结构的使用寿命、可靠性等都还需要时间来验证。
虽然可折叠设计看起来有些冒进,但却并不是不可以提升的,还要看厂家在这方面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且交互方面三星已经做好了准备,冒进可能谈不上、但想要证明自己的想法却很明显了。
在使用方式上,Galaxy Fold在展开折叠方面不复杂,且使用场景也可以想象得到。但三星却没有考虑到用户会更喜欢哪种展开折叠,是左侧打开还是右侧打开?闭合的时候是从中间直接折叠还是从底部捏个角折叠?这都需要进行大量的场景考证,才能够获得真实的用户体验,而不是说经过20万次的折叠/闭合就是符合人们需求的折叠屏手机,闭门造车最后的结果就是翻车不断、得不到用户的认可和理解。
显然,Galaxy Fold就做了一个不好的示范。
在遭遇种种翻车之后,三星甚至已经推迟了Galaxy Fold在中国的发布会。我们不知道三星最终的方案是什么样的,但笔者相信这种尝试总会遭遇种种困境和问题,能够解决好之后,折叠屏手机依然可以带给人们很多新奇的体验,尽管这依然需要时间。
在笔者浅层次的进行体验之后,我个人觉得这样的折叠设计可以适用于办公、公交/地铁、日常家用等场景,而且可以更加方便的满足少部分用户的使用需求,等待三星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