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海里点燃烽火?MIFON F1电视盒子评测
盒子市场红海一片,新兴品牌该如何破冰,问题不在于产品好不好,而是够不够特别!
欢迎来到「Kim工房」,今天要评测MIFON出品的F1电视盒子,并邀请小米盒子4前来踢馆。
本文概况:
一、MIFON
二、轻开箱
三、功能体验
四、性能体验
尾巴
全文2500字,图片29张。
本期主角是MIFON新鲜发布的4K电视盒子,型号F1,学名HG680-KA,纯白色方正设计+简约蓝牙遥控器,配置适中,定位200元档。
MIFON是智能家居新兴品牌,目前仅有两款产品,R1无线路由与F1电视盒子。但千万别以为MIFON是个初创公司,事实上它是通信行业老司机“烽火通信”进军消费市场的号角,怎么有点华为的节奏。
作为MIFON首款电视盒子,F1以中端市场为切入点,首发价200元档(送芒果TV季卡),对标小米盒子4的存在,配置方面互有胜负。
F1的优势在于WiFi规格与接口丰富,米盒4的优势在于RAM、安卓版本与身材苗条,更多对比稍后再议。
▼F1的外包装很扎实,内盖设有海绵防护,盒子安安稳稳的躺在里面,右侧小槽里躺着AAA电池。
▼盒子行业标准全家福,遥控器、说明书、HDMI线、AAA电池、盒子主机、适配器。
▼盒子方正规矩,设计感较弱,唯一的辨识度来自额头不太明显的三角造型,可惜三角区域不会发光。盒子侧面有两个USB2.0接口,可同时外接键盘鼠标与外置存储,灵活方便。
▼盒子背面接口依然不逞多让,左侧的按压式电源开关难能可贵,便于关机断电与死机重启;中间的百兆网口可提供更稳定网络接入方式,如果是千兆就更好(做梦ing);右侧的AV复合接口,可轻松连接旧款电视。
▼从参数上看,盒子厚27mm,但其顶部与底部均为凸起设计,侧边收窄后,最薄的地方只有12mm,在视觉上并不显厚。
▼盒子底部有一圈散热槽,搭配底部凸起设计,不容易被遮挡,当然这款盒子工作时也不热。
▼遥控器表面居然采用类肤质处理,触感很特别,键位布局合理,按键反馈清脆,略显遗憾的是不支持语音控制。值得注意的是,左上角的电源键还真的就是电源键,按下就关机,而不是休眠!
▼电源适配器没啥好说的,12V/1A,在手机充电好不容易统一成USB接口后,智能家居适配器碎片化的问题又凸显啦。
F1开机后第一件事,就是OTA到最新版本,V3.1.0.1(Android 4.4.2)。需要说明的是,低版本安卓未必都是坏消息,最起码底层系统相对轻量级,开机启动真的很快(难怪遥控器不设休眠),而且开机无广告,这方面小米盒子没法比……
桌面是所谓的芒果OS系统,顶部为一级导航栏,上半部黄金广告位留给热门资源,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交互效率,毕竟占据首页2/5区域的热门资源未必是你感兴趣的。
F1系统预装的应用还算清凉,五个视频应用、一个芒果市场、一个投屏应用、一个媒体中心与三个系统应用,这些应用均无法卸载。
存储空间方面,8GB的ROM实际可用为4.4GB左右,对于电视盒子足够。当你准备给F1安装第三方应用时,问题出来啦……
系统内置的媒体中心被封印,它无法访问ROM上的资源,只能访问USB外置存储,而且会屏蔽外置存储上的apk文件。啥意思?就是你想通过U盘安装沙发管家之类的,没门!难道只能安装芒果市场里的应用?
是也不是。首先,初始化的系统只能安装芒果市场的应用。但是,从芒果市场安装当贝助手后,文件管理的封印就被破解啦!
因为,当贝助手的文件管理功能是无封印的,U盘还是那个U盘,但U盘根目录里的沙发管家已经可以安装啦!
废话不说,赶紧把AIDA与安兔兔装上去先,准备验明正身并激情跑分。
盒子的性能与硬件规格息息相关,那么就先看门道再看热闹。
1、硬件规则
电视盒子的核心就是处理器,但是AIDA却没有照出CPU的原型,只能看出四核A53,最高频率2GHz,账面规格还不差,不知道跑分怎么样。
GPU规格很普通,Mali450与小米盒子4同款,仅支持OpenGL ES 2.0,游戏性能天赋有限,别想太多,稍后跑分就知道。
这个门有点抠啊,居然没有温度传感器!也就是说不存在温控机制,过热就死机的节奏。
等等,在AIDA系统sheet貌似隐藏着处理器的名号,原来是Hi3798MV310啊!
这颗SOC是海思半导体(HiSilicon)机顶盒处理器里的中端芯片,定位仅次于高端芯片Hi3798CV200,不过老实说海思的机顶盒SOC规格都不算高,即使后者也不过是四核A53+Mali723。相比之下,晶晨半导体(Amlogic)的机顶盒SOC旗舰为S912,八核A53+MaliT820,代表作斐讯T1。
把话题拉回Hi3798MV310,尽管CPU与GPU中规中矩,但视频解码能力并不差,最高可支持4k/60fps带HDR。接口方面,最高可支持三个USB2.0与独立的音频输出(当然F1没做),至于担心百兆网口可能拖后腿的(无法匹配当前动辄200M或500M宽带),完全可以放心走WiFi接口,因为芯片的SDIO 3.0接口能提供远高于百兆的WiFi带宽。
承前所述,F1的优势在于2.4G/5G双频WiFi接口,而且两个频段都支持2×2 MIMO。盒子与无线路由近场测试,2.4G频段时,双空间流理论带宽跑满300Mbps(150×2),用沙发管家测网速,轻松跑满200M移动宽带,这是百兆网口无法企及的。
换到5G频段,双空间流理论带宽跑满866Mbps(433×2),还接啥网线啊……
2、不服跑分
跑分不完全代表体验,仅供参考,测试软件:安兔兔评测Android,V7.1.8。
下面正式有请小米盒子4来陪跑,F1总分21000,明显低于米盒4的25000,不过单项成绩互有胜负。基本可以认定,海思的Hi3798MV310,在性能上稍逊于晶晨的S905L,不过两者羸弱的GPU,都不支持GPU单项测试场景。
就实际交互体验而言,两款盒子的操控都不算流畅,当然也不至于卡顿,日常使用凑合吧。
尽管从里到外F1都谈不上惊艳,但作为MIFON杀入盒子红海的先驱,F1的临场表现却沉稳老练,完全不像消费市场的新兵。事实上,烽火通信近两年都在为三大运营商代工机顶盒,此次以MIFON品牌打入消费市场,不过是将同类业务从B端延伸到C端的顺水推舟。
就产品本身而言,MIFON F1的外观设计过于保守,处理器规格中规中矩,初始化系统略显封闭,给人的第一印象平淡无奇。但实际体验下来,类肤质涂层的遥控器,兼容性极佳的丰富接口,启动快捷的轻量级系统,行业领先的WiFi规格,轻松破解的U盘安装apk,都让F1在200元档物有所值,最起码对标小米不落下风。
就市场环境而言,MIFON F1的前景并不乐观,无论前期各厂家智能家居布局,还是中期互联网平台规模补贴,甚至后期运营商家宽收割,盒子市场早就红海一片。如何吸引用户花钱去更换盒子,单凭F1现在的战斗力以及MIFON的品牌号召力,还远远不够。
好吧,这堂课就到这里,更多搞机黑科技,敬请关注「Kim工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