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是窃听风云,其实是更具艺术感的窃听风暴
2006年的德国片《窃听风暴》,在当年我是错过没有看的,直至今天才在某观影团的福利下在线观赏了。开始,我还以为《窃听风暴》就是德国版的《窃听风云》,直至欣赏完后才发现,《窃听风云》比《窃听风暴》差了不止一个级别。
不是窃听风云,而是真正的窃听风暴
《窃听风云》给人的感觉是一部商业级的爆米花大片,里面展现的是各种先进的科技来实现高效的窃听手段,最后“套路式”的作出了窃听的“反效果”,还是需要各种打斗、枪战来解决问题。
而《窃听风暴》则显得就像一部纪录片,其精妙的记录了1984年的东德,国家安全局利用高压统治来掌握着整个社会。其使用了10万专职人员和20万线民说所组成的情报机构,让社会每一个角落里都充满着“白色恐怖”。
《窃听风暴》精彩之处是在于整片没有任何武力场景,只是通过人和人之间的对话,各种巧妙的寂静氛围,再加上角色的表现和神情等,让观众们“窃听出”各种虐心与不安。
故事情节的节奏感有其一套
整片的节奏感处理得相当精妙,前面已经说了,没有任何打斗的武力场景,都是人和人之间的对话,或者是角色在思考的过程,那么岂不是会令人看到想睡的节奏?当然不是,这主要是故事开始已经提供给观众知道故事的背景氛围,虽然这背景不是我们这一代能感受到了,而老一辈的或许也经历过类似的背景氛围,我们也都听过一二,所以也对于东德这历史背景有一点点感慨。
重点是影片在把控节奏感上有其一套,当让观众以为情节发展就是这样的,就是这么无奈的时候,却来个跌宕起伏的反转。经常是在希望中找到失望,又会从失望中找到希望,甚至堕入了绝望中。
打字机声效也很有氛围感
这是一个政治方面的故事,重要的角色是多位艺术家,所以影片里不时会响起优美的殿堂旋律。甚至片里也有如此的台词:“认真听这种音乐的人,难道真的都是坏人吗?”
除了有各种优美的音乐声效,还有一种独特的声效,那就是来自于片中的“主角”:打字机。相信我们现在几乎人会去操作打字机,所以在生活上基本难以听到其操作时的声音。在《窃听风暴》的背景时代里,打字机是非常重要的编写工具。打字机操作时那“哒哒哒”的声音挺吸引人的,在连贯的打字下,声效听起来很爽,也会让录入文字更有感觉。
而“哒哒哒”的声音在这部电影里却自然形成了一种氛围感,或许是令人愉快的氛围,或许是令人感觉无奈的氛围,甚至也会形成一种令人坐立不安的氛围感。
不一样的“艺术感”
整个故事批判了党派斗争对社会、对民众的影响,其中对嫌疑人盘问的过程在影片里可展现出一种“艺术感”,利用48小时的不间断盘问过程,就算是意志多么强的人也难以熬得过40小时。
另外一种是对于“第四类艺术家”的手段,其方法是无需动武,也没有流血,但却会令艺术家变为另外一个人。如此用时间来形成的折磨是非常的残忍,在这些执政者自己看来,就是一种“艺术”。
致敬有良心的好人
所谓“祸从口出”,在影片的背景里时常发生着。“窃听”就是完全掌握重点对象的一切言行,只要从他们的说话里找出了一点点“不适当的”,这些人就会为此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可以说,东德的这个年代就是一个“没有人性的社会”,但更多人天生并非是没有人性的,只因每个人都是有着其应有的良心。
故事到了最后一个画面,那角色定格的神情,会令人大有感触,完美展现了人性的美。你是否也如此认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