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足贺兰山

安岗1987 安岗1987 2020-05-07 17:55

从宁夏进入贺兰山,尽管景区距离银川不算远,但是一路上望着黑岩叠嶂的贺兰山脉却有了“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感慨了。

银川境内贺兰山属贺兰东麓,是著名的贺兰岩画的集中地,是贺兰山开放景区。即便如此,黑岩构成的群山,独立于不毛之地的戈壁之上,还是足以显现贺兰山独有的苍凉、挺拔的西域之风。

远足贺兰山_新浪众测

踏着岩画石铺就的山径,仿佛进入了时空隧道。此时再看贺兰,既是古代屯兵之所,又是远古先民的栖息之地。此乃华夏祖先发源地之一,若无此气势,断难孕育博大中华!

游贺兰山首推岩画。贺兰山在古代是匈奴、鲜卑、回鹘、突厥、吐蕃、党项等北方少数民族放牧游猎、生息繁衍之地。先人们把当时的生产生活场景凿刻在贺兰山的岩石上,这些岩画从某一个侧面反映了先人们的审美观、社会习俗和生活情趣。

远足贺兰山_新浪众测

北方先人们依山穴居、傍河而饮、持石打猎的情景跃然石上。岩画的内容虽然简单,雕刻也没什么技巧,但是就古人而言也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有的岩画位置是几乎紧贴地面的,有的却是在又高又陡峭的地方。这里最为著名的是太阳神岩画,是将太阳拟人化,有五官的太阳,并且脸周围有放射状的光芒向各处散出。与其他的岩画相比,这一幅应该面积最大,形象更好看,体现古人类对生养万物的太阳,同时也是对人类自身的崇拜,也因此成为银川岩画的精华之作。

远足贺兰山_新浪众测

游贺兰山其次推其苍凉悲壮。即便是盛夏到此地,看到的景色中也极少有绿,裸露的黑岩石间,仅仅生长些低矮的枯灌木,远远望过去只是一片片没有生机的峭壁。岳飞《满江红》中有“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之句。除去历史地理考评不计,此处贺兰山的凉、贺兰山的悲,确是应了岳飞的词。

贺兰山是古代北方古战场之一,是华夏民族

远足贺兰山_新浪众测

(注:此图源于360图库)

攻伐征战、融合的关键地带。而华夏北方多民族的形成,离了贺兰山恐怕难以想象。当年西夏开元之君李元昊所建立的西夏王朝就是围绕在贺兰山展开的。当然,这里的历史与统治中原的历代王朝类似,都是打天下时勃勃生机,传几代后就沉迷于酒色,直至衰败。人是死去了,高傲的坟墓上,干燥的风吹着逝去的歌谣,就连西夏王创造的文字也最终变成死文字。见到山脚下的王陵,只觉得眼前的景观犹如《动物世界》节目里曾经见到的非洲蚂蚁帝国一样。巨大的黄土堆,没有墓碑。曾经祭祀的天台,也被西北的风蚀去了威风,留下满目的沧桑。贺兰山的凉、贺兰山的悲正是体现了西域文化和汉文化交融所形成的这种独有的凄美。

远足贺兰山_新浪众测

(注:此图源自360图库)

游贺兰山再有的看点就是岩羊了。这里的岩羊是我见到的最为神奇的动物。羊体瘦削,体色灰黑相间,和黑岩恰到好处地融在一起,若非好眼力,真的很难在山石间发现他们。一只头羊站在险峻的岩石上把风望哨,其余的家族成员则悠闲地觅食,像极了有组织的宿营野战部队。岩羊生于岩石之上、高山之巅(海拔2000米以上),羸弱而灵动,因常见游客而不惧怕,它们会从你身边慢慢走过,经过时还会驻足和你对视,那时的黑眼睛极美,透露着清澈与真挚。其实之前在二一九公园的动物园我是见过岩羊的,颜色和野生的一样,体型却整整肥大了一圈。圈养的岩羊懒懒的、呆呆的,绝无这贺兰山上野生岩羊的灵活与警觉,更无与人相遇时流露出的友爱和交流的渴望。

远足贺兰山_新浪众测

贺兰山无论是岩画,还是这山之凄美以及那跳动的岩羊,给人的冲击都是如此的强烈。它是跳动的历史符号,而每一种符号都承载着华夏的历史,抑或又是流动的音符,讴歌着久远的多民族融合的史诗般的进程。

贺兰山看上去苍凉,但本质上它又是那么坚毅、博大、精深!

(声明: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和新浪众测共同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众测立场。)
0 0
分享 商务合作 返回
微博 QQ空间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