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玩到游戏里的武士,是这样从历史中走出
请你先看下面这张图,左边的是武士还是右边的是武士?
左边是浮世绘大师歌川国芳所绘的武田信玄,右边是日本漫画家井上雄彦创作的漫画《浪客行》中宫本武藏的形象。
在维基百科中,这两个人都是日本武士的代表性人物,只不过生活年代不同。武田信玄(1521年-1573)生活在日本的战国时代,是战国时代著名的一方枭雄领主,而宫本武藏(1584年-1645)是德川幕府时期,江户时代的著名剑客。
那究竟什么是武士?其实武士不是一种职业,而指的是一个阶层,原指接受文武合一教育、负责文政或打仗的贵族阶层,后来也衍伸用来指通晓刀法、佩刀不离身的的日本剑客。
武田信玄是大名,是一方领主,而宫本武藏则是一名浪客,是一名漂泊流浪的剑客。真正狭义的武士阶层,其实更像下图这样。
武士可以说是日本近代文化输出最为成功的一种形象,和忍者一样成为了日本传统文化的一种标志符号,由于和西方的骑士文化性质类似,所以也经常被拿来对比。
▲黑泽明电影《七武士》
二战以后,日本产生了大量的影视文艺作品来讲述武士这一阶级的故事,比如日本著名导演黑泽明的代表作《七武士》,其中扮演菊千代的演员三船敏郎也可以说是在世界范围内具有知名度的武士专业户。
而从我个人来说,首次接触应当是小时候看动画《聪明的一休》中的武士新佑卫门,作为第一男配角的新佑卫门不似一休般聪明机灵,但同样让人印象深刻。
之后随着电子游戏的盛行,武士形象和文化也逐渐搬到了游戏上面。
▲高清重制
2001 年,由日本游戏厂商卡普空制作的游戏《鬼武者》在 PS2 上发行,当年这款游戏最大的特点就是主角明智左马介的形象采用了日本著名演员金城武为原型,还请到了金城武本人配音。
鬼武者的时代设定在 1560 年的安土桃山时代,并融合魔幻架空设定,主角是明智光秀的侄子,可以说是 80 一代较早接触的武士类游戏。
格斗游戏中也时常有武士的身影。武士一词,除了受到汉语语系影响的少数国家以外,绝大多数种语言以日语汉字的「侍」来直接体现。
那这里你可以就会想起一款历史有名的格斗游戏《侍魂》,很多人小时候记不清楚是侍魂还是待魂,现在你该明白其实这就是武士之魂的意思。所以《侍魂》主角霸王丸是一名武士自然也就理所当然。
▲只狼里的武士大将
这两年大热的游戏《只狼:影逝二度》虽然主角是一名忍者(不过也不是典型的忍者形象),但游戏过程中所遇到的 Boss 大多数都是武士设定。
说到《只狼》的话,另外一款游戏《仁王》也不得不提一下,游戏制作人宫崎英高的《黑暗之魂》系列可以说是最近几年最受欢迎的游戏类型,从《黑暗之魂》三部曲到《血源诅咒》再到《只狼》,模仿者层出不穷,而《仁王》则是市面上对《魂》系列模式把握质量最高的游戏之一。
▲《仁王》2
和《黑暗之魂》鲜明的骑士设定与《血源诅咒》神秘的克苏鲁内核不同,制作《仁王》的光荣特库摩选择了他们最擅长的战国时代背景,并加入了他们最擅长的妖魔鬼怪设定,游戏自然也会带有大量的武士元素。
专精三国和战国题材的光荣特库摩在传播武士文化中可以说功不可没,本身就是讲战国时代的《战国无双》系列就不说了,以中国的三国时期为圆形的《真三国无双》中,人物的建模设定也大量含有日本文化的影子。
▲《真三国无双六》夏侯渊
你看这个《真三国无双六》里面的夏侯渊,一眼看上去就像是德川家康的手下,而到了《真三国无双七》中尽管还是同样的人物建模,但造型已经变得好多了。
当然真三国无双系列的人物造型本来就非常放飞自我,夏侯惇常年「杀马特」发行,曹操和隔壁《战国无双》的织田信长看起来就像兄弟等等。
光荣特库摩还有另一款游戏叫《讨鬼传》,玩家扮演的角色本身就被称为「武士」,可以看出光荣对武士也是真爱了。
▲《对马岛之魂》 图片来自:A9VG
比以上这些看起来更有原汁原味武士元素的还要数 2017 年的法国巴黎游戏展公布的游戏《对马岛之魂》,这款游戏的美术风格相当的惊人和唯美,玩家扮演的主角是一名鎌仓幕府时期的武士抵御外敌入侵。
《对马岛之魂》的开发商 Sucker Punch 虽然是索尼旗下第一方工作室,但其实是个美国工作室,之前推出过《声名狼藉:次子》《狡狐大冒险》等作品都是美式游戏。
值得一提的是法国游戏巨头育碧也曾推出过一款名为《荣耀战魂》的游戏,其中的四大阵营就是骑士、武士、维京人和武林。
此外,即便是不以武士为时代背景的日本游戏中,只要有装备或者服装收集元素,带有武士盔甲和武士刀的游戏也绝不少见。
比如完全以奇幻异世界观设定的《勇者斗恶龙》系列(简称 DQ),虽然历代都没有武士造型的主角,但收集元素中免不了有武士盔甲防具和武士刀武器,在前段时间玩 DQ11S 的时候,个人最喜欢的一套能够改变外观的防具就是武士盔甲风格的狼龙套。
甚至连任天堂这种老少咸宜的全年龄游戏中也带有武士元素。在《超级马力欧:奥德赛》中酷霸王城堡就是典型的日式城堡,其中也包括天守阁这种标志性设计。另外虽然没有武士刀,但是在服装收集中还是有武士盔甲的。
为什么日本人如此钟爱武士文化,甚至在世界范围内来说,武士都是相当成功的一种文化符号。
前面也说了,文艺作品创作对于推动日本文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除了黑泽明,日本昭和时代著名导演稻垣浩也反复拍摄过《宫本武藏》和《佐佐木小次郎》等武士文化电影。
▲《铠传》
不仅是电影,许多经典动漫也不乏武士元素,比如小时候经常和圣斗士搞混的《铠传》(大陆翻译:魔神坛斗士)。后来的《浪客剑心》、《无限之住人》、《异邦人:无皇刃谭》、再到去年大热的《鬼灭之刃》,都有大量的武士元素。
另一方面可能源自于我们对冷兵器依然有一种特别的钟爱,那是一种和热兵器完全不同的感情,而武士刀则是日本文化中贯穿数百年,最富文化内涵的冷兵器。
大众通常将日本刀统称为武士刀,但其实武士刀也有不同分类,比如最常见到武士刀其实叫做「打刀」。这一点在日本动漫《Bleach》中也有体现,斩魄刀的原型就是「打刀」,没有灵魂的斩魄刀叫「浅打」,而「卍解」的原名则叫做「真打」。
经常与「打刀」混淆的是「太刀」,没有了解过的人恐怕无法很快分辨两者的区别,而其实两者的流行时期有着很大的区别。
太刀的年代比打刀要更早,流行在平安时代(约公元 7 世纪到 12 世纪之间),当时主要是马战,太刀主要应对的就是骑兵,一般被挂在腰间。
而打刀则是从室町时代到江户时代(约 13 世纪到 18 世纪)流行,因为这段时期主要是地面战斗,所以长度一般较太刀略短,并且是插在腰间。而再小一号的短刀则叫做「肋差」,是用来刺入甲胄缝隙和贴身战斗用的随身短刀。
辨别打刀和太刀一个简单的方法是看摆放时刀刃的方向,刀刃向上的是打刀,刀刃向下的则是太刀,这个摆放方式继承了从前日本武士挂(插)在腰间的方向。
武士道精神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解释,但武士刀在任何时期都是武士最重要的物品,甚至可以说是武士之魂,没有佩刀的都不能称为武士。
▲坂本龙马
从平安时代到明治时代,武士从兴起到逐渐流行,到 1868 年江户幕府将政权还给天皇,之后武士被降格为士族。而在 1868 年往前一年,明治维新志士,武士坂本龙马遇刺身亡。明治时期,武士阶级迅速衰落。
1871 年,明治政府颁布了「废刀令」,不仅普通人不能再带刀了,就连武士也被禁止带刀,加上随后爆发的西南战争,武士阶层可以说是直接被消灭。
随着明治维新和坚船利炮的出现,武士阶层消失,打造武士刀的匠人们也逐渐衰落,直到二战爆发产生了白刃战的需求,于是日本政府又从传统武士刀改良而来,做出了日军常用的工业制作量产武士刀。
今天武士刀和武士盔甲都已经成为了一种收藏品,在管制刀具不严的地方数千元即可购买到一把二战时期的量产武士刀,但如果想要购买一把匠人所铸的传统武士刀,那一般都是六位数起步,名刀则要再加一位数。
和这些有钱人的收藏品不同,大众接触到武士文化大多还是从文艺作品而来,而近些年游戏制作水平的提高也让武士文化有了更为适合的载体。
就像我们对《仙剑奇侠传》这样的武侠仙侠题材有情结,日本人也有着放不下的武士情结,幸运的是日本的游戏制作业足够发达,他们的文化和历史通过一部部游戏,传达到了全世界玩家的游戏机和电脑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