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电影”《城南旧事》

安岗1987 安岗1987 2020-06-11 10:51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这句颇有些伤感的《送别》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吧,每每听到,那种古亭之外挥泪道别的场景就会浮现在眼前。但是,我每次听到送别同时也会想起一部电影《城南旧事》。

“散文电影”《城南旧事》_新浪众测

《城南旧事》是林海音的一部自传体短篇小说集,全篇通过一个六七岁的小姑娘的所见所闻映出了上世纪二十年代北京南城的几个人物和他们的经历——因失去了孩子而疯疯癫癫的秀贞;为生活所迫偷鸡摸狗的宋妈等等,《城南旧事》中所寄托的离愁,不能仅仅视为在怀念那些旧城风物。编剧伊明将其中的三篇,改编成一个电影剧本,被以电影的形式展现出来,一经播出,广受好评,被誉为“散文电影”。

“散文电影”《城南旧事》_新浪众测

实际上,这部电影的成功多半要归功于编剧,因为小说本身属自传体,形势比较散,情节也过于缓慢,不适合以电影的心事呈现。但编剧从中摘取三段最具表现力的情节,融合到一切,对情感的表达和对当年北京城南风貌的展示都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可见其功力的身后。下面我就简单解读一下这部电影在艺术上的电影艺术上的独创和特殊之处。

“散文电影”《城南旧事》_新浪众测

1、场景的重复
清晨井台打水一场反复出现了四次,景别相同,机位相同;操场放学一场也反复出现了四次,景别相同,机位相同。在这两个场景中,改变的只有人物的衣物和周围的树木。这两场在内容上毫无关联,为什么偏偏重复这两场呢,因为它们给予观众的感受是相同的。它们造成了生活的流逝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让人感觉物是人非,生活在不停地不知不觉地流逝。它们将影片中叙述的一件件看似无关的生活琐事联系在一起,观众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从这重复中接受到一个讯息——影片所表现的不是一件件琐事,而是一个生活的整体。

“散文电影”《城南旧事》_新浪众测

2、音乐和音响的重复
全片包括片头、片尾共有八段音乐,这八段音乐中只有一段是特别的以外,其余全部是“骊歌”的旋律,或是不同乐器的演奏,或是不同的变奏。这样的处理,造成了由听觉而引起的连贯感和统一感,帮助影片达到了情绪上了首尾呼应和完整。每当音乐响起,英子身边又有一位她深爱的人离开,观众的心弦就又被拨动。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送君南浦,伤如之何。《送别》的旋律将情节的悲剧性一次又一次地推向高潮。

“散文电影”《城南旧事》_新浪众测

3、叙述上的重复
影片中,三个看似并无关联的事件,却有着一样的开头——都从宋妈送别他的丈夫说起。每当观众看到那个牵着小毛驴的庄家汉,就暗暗体会到似乎又要发生什么了。每到一个段落的结尾,每个故事里的主角又离英子而去,直到爸爸去世,英子的童年结束了,影片也结束了。这种叙述上的重复。加强了各片段之间的联系,使原本看似分散的影片在无形中联系在一起。

“散文电影”《城南旧事》_新浪众测

4、节奏的重复
电影的节奏并不是拍摄的速度,镜头运动的速度这么简单,它是由许多部分组成的。镜头的长短、景别远近的组合、色彩的浓淡、明暗的对比、音量的轻重等等,都是节奏的组成部分。导演在电影中用了较多的长镜头和较多的大停顿,用二者来制造一种节奏上的重复。比如秀贞给英子染指甲的结尾镜头;妞儿告诉英子她不是父母亲生的结尾镜头;秀贞母女被火车压死以后英子在医院的病床上醒来的镜头等等,这种类似的蒙太奇处理方法贯穿全片始终。

“散文电影”《城南旧事》_新浪众测

《城南旧事》这部电影在艺术的表现手法上还有许多独特之处,很多叙述和表现手法也是独创的,为后世所效仿,但无论如何也没有任何一部同类型电影能在艺术的表现手法和口碑上超过这一部,所以时至今日,它仍然被称为中国电影史上最浪漫的“诗歌电影”“散文电影”。

(声明: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和新浪众测共同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众测立场。)
0 0
分享 商务合作 返回
微博 QQ空间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