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到1,体验HTC vive二三事
HTC vive买回来已经有2个星期了,刚开始对VR产品不甚了解,购买了两台设备:Pico neo和HTC vive,以为买回来就能用,没想到图样图森破:vr有了,电脑配置跟不上,一番纠结之后决定买显卡,上GTX1070,后来发现已有的电脑是品牌机,1070显卡机箱装不下,原有的电源等也要配套更新。索性直接买了台电脑,参考了两台vr设备对电脑参数的要求,考虑到便携性,买的是一台未来人类(Terrans Force)的T5笔记本(文中有图文参数说明)。
后文将从vive开箱、vive连接、初始化设置、应用体验、体验总结几个方面展开体验。
拿到vive的那一刻,我和小伙伴都惊呆了:这么大个箱子,体积是pico neo的2倍,不过毕竟定位不同,定价也是Pico neo 2倍了,还得看看箱子里究竟装的什么高端货。
拆开包装,vive的各个部件整齐地排列在箱子中,箱子内部较厚海绵固定住各个部件,这样能有不错的防震效果。头显后连着又粗又长的线缆有点吓人(下图非初次开箱的样子,忘拍了,只能展示大概布局)
内部包装分上下两层,下层藏着其余的一大把线缆,取出左边装手柄和定位器的海绵就能看到了。所有部件全部取出,展示如下图:有点懵X。
不知道为什么有网友包装盒是上下分离的(下图),而我的是翻盖式的,可能是生产批次不一样吧。上下分离的包装设计感觉会比较规整,但是翻盖式的好处是能在盖合处有设计一个提手,随走随提。
头戴显示器: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红外感应器,头显前方还有颗摄像头,vive的边界和位置识别就靠这些感应器和定位器配合来完成了。
空间定位器:镜面里面隐藏着许多传感器,迎着强光能看出些端倪。传感器只占据了四分之一的部分,貌似还能在内部空间转动以达到更好的定位效果。
游戏手柄:设计很科幻,符合人体工程学,握感舒适。按钮比较复杂:正面有两个按钮、一个圆形触摸盘,背面两侧分别有两个长形按钮,食指处有个扳机,手感非常好。内置960毫安时的锂离子电池,每个手柄配一个5v 1A充电器和USB线,差不多一小时左右就能充满,官方称满电能连续使用四小时。
手柄有个带子的设计,可以固定在手腕,防止用户观看vr视频和游戏时,受到过度刺激而误摔手柄。但这个用于固定的小玩意着实容易丢啊,不绑在手腕的话,玩一会可能就不见了。
开箱到此结束,最后总结下各个部件的参数。
对于配套电脑的配置,官方建议是这样的:
所以刚开始准备买GTX1070显卡,后来咨询了下天猫旗舰店客服,建议电脑配置CPU:i5-4590及以上,显卡:GTX970/R9290及以上就行了。考虑到单方面显卡升级仍不能满足要求,以及便携性,购买了一台未来人类(Terrans Force)T5笔记本。电脑外观看起来比较炫酷,很有科技感。
配置如下:
看到有这个标志“VR Ready”,我就放心了。
天猫HTC vive官方旗舰店有套餐,可选配支架,一套300r,感觉略坑。于是自行X宝购买了一套支架带云台(可调整俯仰角度),一套80r不到,能支撑定位器到2米高处就行,用起来没区别的。
vive要想玩的随性,场地也是非常重要的。要不然太憋屈了,都没法活动开,毕竟戴上头显,置身另一个世界,如果玩的太忘我,容易和墙壁啥的来个互相伤害,就不太好了。官方建议游戏区域2.0m*1.5m以上,我实际画出来的游戏区域大概为3.0m*2.8m。
准备好VIVE设备、电脑、支架、场地之后,就可以开始Assemble & Play了。
安装分两部分:软件和设备。
先去htc vive官网下载安装了vive和Steam VR客户端。
vive就是vr的应用市场,可以下载想要体验的游戏和应用,界面简洁,分类布局合理,但首页没有搜索框,有点不方便。
客户端的交互逻辑感觉有一点不合理:首页→点击进入应用详情→添加下载→返回首页,导致的结果是:每次添加下载一个应用就得返回首页重新走一遍流程。
另外,客户端里的应用目测收费的比免费的多,免费的多为试玩版(demo),付费的内容更加丰富:关卡、场景等,vr的那种沉浸感理论上都差不多。
Steam VR用来连接设备的,打开之后像一个小插件一样,可以实时查看头显、手柄、定位器的连接状态,如果连接出现问题,也能按照提示引导用户去解决。(刚连接时就遇到显卡驱动版本过低的问题,导致头显无法正常使用,后来被引导至NVIDA官网下载最新驱动,问题得以解决,体验OK)
首先安装支架和空间定位器,对角线安装。
用串流盒将电脑和头显连接:左边分别为输入电源接口、USB和HDMI;右边分别为输出电源接口、USB和HDMI,头显的供电和投射显示就靠这个盒子连接了。
连接完成之后,将手柄和头显放至定位区域内,Steam VR上显示实心绿色说明已配对成功。
首次连接,需要进行房间设置:设置地面、测试设备、绘制游戏区域等。具体流程如下:
友情提示:需要腾出一点空间
连接手柄和头显:需将其放在空间定位区域内,识别到了就会显示如下图的实心绿色。
测试手柄:长时间扣动扳机可完成定位
用手柄绘制游戏边界:长按扳机,绕边界走一圈即可。
PC上实时显示绘制的区域和手柄朝向、头显朝向、定位器的位置和俯仰角度。不得不说,定位和朝向都非常准确,设备移动,显示设备也随即移动。
绘制完成后还可以手动编辑,这块区域是系统经过计算过的,方方正正,再去掉边边角角,建议就不要自己扩大区域了。
设置完成,就可以嗨起来了,动画比较喜感。
Steam VR自带了一套新手教程,大致是显示一个封闭空间的各种场景变换,以及有一个机器人一步步教你熟悉手柄按键,体验vive带来的沉浸式vr效果。
之后打开vive客户端,体验了两款vr游戏:极速飞鹰和特种精英
极速飞鹰是一款全景飞行类游戏,置身于游戏中,你可以像雄鹰一样盘旋高空、俯瞰大地。
游戏设置比较简单,但场景很有气势。操作的方式为:由头部控制飞行的方向,双手挥动手柄加速。飞行过程中吃掉肉块增加飞行时间、拾取一定数量卡片即可通关。
体验感受:头部体感操作上手简单,画面分辨率高,没有拖影和卡顿感,沉浸感强。当加速俯冲、贴着湖面飞行和飞进树林时,有一种VR特有的眩晕感,甚至都有些站不稳了,但是其实还是蛮享受这种感觉的。游戏开发商甚至有个建议:进行游戏时,打开电风扇,享受4D体验(just a joke,哈哈)。
特种精英是一款动作射击类游戏,有着丰富拟真的武器系统和有战术的丧尸系统。手柄在游戏中化作两把手枪,扣动扳机即可发射子弹,还带有瞄准装置和爆头的设定。游戏中的我能做的,就是调动全身神经,和丧尸来一场酣畅淋漓的对决。
这个游戏给我前所未有的真实感。刚开始不知道怎么更换弹夹,当被丧尸围剿,而手里的双枪子弹用尽时,真的是特别无助,看着丧尸扑向自己,仿佛自己都要被丧尸给吃掉了,吓得我赶紧摘掉头显,此时已热血膨胀、心跳加速。
从0到1体验vr,vive给我带来的感受是超出预期的,画质分辨率高、基本无延时无拖影,体感操作反馈灵敏,手柄功能全面、有设计感,空间定位器定位精准,沉浸感强。毫无疑问,在VR硬件行业,htc又一次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对于消费者来说,尝鲜HTC vive所需要的成本不可谓不大,看看我的经历就知道了:vive设备、高性能电脑、场地空间。要想玩得畅快,缺一不可。只是vive头显上带着的一堆线缆有点累赘,不是特别方便。但毕竟这是初代产品,随着技术的更新,产品也会不断迭代,据说HTC现在已经在研究无线版的vive了。
说到线缆,现在市面上还有一类VR产品——一体机。一体机的优势在于高度集成化,无需借助任何输入输出设备就可独立使用,便携性高,据说也是未来VR设备发展的方向。如文章开头所说,也购买过一套小鸟看看的Pico neo一体机,neo是把CPU和GPU集成到了游戏手柄中,所以就便携性来讲,必须连着手柄使用。相对来说,neo的画质比不上vive,但在国产一体式VR设备中来看,体感延时、拖影这些方面做的还是很不错的。
再牛X的硬件,也需要内容来作支撑。目前vr行业的应用不多(官方vive客户端里大概有300+款应用),但是增长的速度较快,具体数值没有统计,但前几页都是2016-07/08/甚至09新发布的应用。希望会有更多的开发者投身于开发vr行业的应用,vr行业的普及化现不正缺一款杀手级应用/游戏吗?
另外:说一下所在的无人机行业。前不久大疆传媒与优酷共同推出了一部VR全景纪录片《最美中国》,其结果惨淡到首日只拿到3000+播放量和数条评论数,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vr设备的普及度还不够;另一方面可能无人机和VR都属于比较新(hua)潮(qian)的领域,同时关注这两块的用户目前较少。即便如此,其实国内外已有极客或专业视频制作团队利用无人机航拍,后期处理成全景视频以供VR设备观看。大疆此头一开,航拍vr视频普及到消费级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