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这个最霸气的景点,破旧与繁华并存

沙漠玫瑰_ 沙漠玫瑰_ 2020-12-15 11:30

几乎每一个参观完澳门大三巴牌坊的人,都会爬上牌坊右侧的小山包,从山顶“大炮台”俯瞰半岛旧城区的景色。总听人吐槽说烈日炎炎下爬山太累,其实根本不用苦哈哈的腿儿着爬上去,从大三巴牌坊右侧上山有两条路,右手边是爬山的路,左手边走几步就是通往“澳门博物馆”的电梯,博物馆出来就是大炮台。

只是绝大多数人看到“博物馆”仨字儿就觉得枯燥无味,直接绕开,没想到这是一条省时省力的上山之路。

山顶的“大炮台”是澳门博物馆的一部分,连同大三巴牌坊一起都是澳门历史城区的重要建筑和遗迹,早在2005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大炮台建于澳门半岛中部一座52米高的山丘之上,紧邻大三巴牌坊的前身“圣保禄修道院”,因此又名“圣保禄炮台”。虽然山丘不高,但因其位于澳门半岛中央,是重要的制高点,便于控制四面八方。

我一开始还寻思:澳门人起名字也够没创意的,“大炮台”这名字也太土了。后来一想也是,毕竟本地人不都是教徒,“圣保禄”叫起来绕口也不好记,“大炮台”反而叫的响亮。

葡萄牙人可不是16世纪中叶一登陆澳门就作威作福了,他们还得受明朝政府的管辖。1568年,来到澳门的特里斯托·瓦兹·达·维加船长(Tristo Vaz da Veiga)为了保护在澳门居住的葡萄牙人免受海盗侵袭,就在半岛中部建起一道土城墙用以防御。毕竟,明朝政府也经常受到海盗骚扰,保护自己老百姓还来不及呢,顾不上这些外来的客人。1601年荷兰海盗侵袭澳门,当地的葡萄牙人开始修建堡垒,就是“大炮台”的雏形。1607年,当时的葡萄牙国王菲利普二世命令加固澳门的防御工事,圣保禄修道院从1617年起根据弗郎西斯科·罗(Francisco Rhó)神父和在非洲、印度拥有丰富军事经验的弗郎西斯科·罗普斯·卡拉斯科(Francisco Lopes Carrasco)军官的图纸动工建造大炮台。工程尚未完工,荷兰海盗就卷土重来。1622年,这里的炮火为击退荷兰人的入侵立下大功,葡萄牙人也就更看重它的防御作用了。

1623-1626年间,首任总督马什卡雷尼亚什(D. Francisco de Mascarenhas)重组了澳门的防御体系,加固了炮台围墙,在拐角处建起堡垒,今天还能在入口上部的石雕上隐约看到竣工年份“1626”的字样。从那时起,它与妈阁炮台和东望洋炮台组成一道坚固的外围军事防线,用以防范海盗。

马什卡雷尼亚什▲

东望洋炮台▲

炮台占地约8000平米,设施完善,“马总督”将大炮台作为官邸,在炮台内修建了蓄水池、军需储存库、官兵营房等,还修建了一道连接山脚和炮台入口的石阶。炮台可架设多达32门大炮,与其他炮台一起构成覆盖东西海岸的宽大火力防卫网。大炮台曾长期被列为军事禁区,1965年原营房位置建成气象台,并于1976年开放为游览区。1996年9月起,为了修建澳门博物馆,拆掉了原气象台大楼,1998年落成并对外开放。

如果只单独参观炮台,不去博物馆内部,不需要购买门票。今天的炮台不仅仅是游客欣赏景色的地方,也是当地人休闲、消遣时光的花园。我从博物馆出来的时候,鲜见游客,只有几名当地大妈在树荫下歇凉。大片空地绿草如茵,古木参差,四周排列着数门巨型大炮,还有一些极具历史价值的石碑。

炮台呈不规则四边形,四个墙角外凸形成堡垒,东北、西南、东南墙面建在3.7米宽的花岗石基础上,墙身最高处达9米,以夯土砌成,并混以蚝壳粉末,使得墙体更坚固。

触摸着这一门门的古炮,不禁遐想:这里不知见证了多少血雨腥风,也不知见证了多少中华民族丧失领土的血泪。

阶梯通往地下的炮台展览室▲

曾有人以“半城颓败、半城繁华”来形容澳门,而在大炮台上,就是这句话最完美的呈现。眼前的澳门老城区,街景也好,民宅也罢,看到的都是历史的沧桑,一派衰老、颓败、陈旧的样子,相当一部分的当地土著居民蜗居于此。而另一侧是新老葡京、永利澳门、美高梅等超豪华气派的酒店、娱乐场所。晚间霓虹闪烁、纸醉金迷,两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视线跨过陈旧的住宅区,远处的高楼大厦是珠海新建成的商务区。

炮台东侧的一排大炮正对着莲花状的新葡京酒店,形成了“炮打葡京”的景观。我一开始还琢磨:这炮口正对着葡京,多不吉利?回来查了一下,有人说这个风水布局是经高人指点的,葡京古铜色的外墙更象征着“铜墙铁壁、不可撼动”,不知真假。我一想也是,何鸿燊那么精明,酒店选址一定经过了深思熟虑,能让炮口对着自己的酒店还赚了个盆满钵满。但敢对着葡京“开炮”,大炮台绝对算得上是澳门最“霸气”的景点了。

如果步行上山,看到的这座石门其实是炮台的入口,上方不仅刻有竣工年代“1626”的字样,还有极具历史意义的徽章。徽章上方是主保圣人圣保禄,下方中央是葡萄牙王国的徽章。盾徽四周有7座城堡,为的是庆祝葡萄牙和卡斯迪尔王族的联姻。中心有5枚小型盾徽组成了“赎罪十字”,代表1139年在阿方索·亨瑞克斯领导下,在奥利盖战役中打败摩尔人的5位国王,每个盾徽上都有5个圆斑,代表基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5处伤口,也暗示阿方索国王在耶稣的帮助下击败了摩尔人(其实就是象征着天主教赶走了异教徒)。

盾徽两侧各有一个人形,年代久远已经看不出是中国还是外国模样,疑似背后有“翅膀”像是“天使”,身上飘逸的缎带又疑似像是中国神话传说里的“哪吒”。两个人形一边头顶十字架,一边头顶古老的航海仪器浑天仪,它见证了葡萄牙航海家们全球探险和开辟新大陆的历史。

其实,说是葡萄牙人在此抗击荷兰海盗,可那时候哪有那么多居住在此的葡萄牙人?相当一部分雇佣军队,都是澳门本地居民。大炮台也并非抗击海盗唯一的印记。1622年6月24日,荷兰战舰侵犯澳门,炮台发出的炮弹击中荷兰指挥舰,葡萄牙才得以大获全胜。为了纪念这一天,葡萄牙人曾将6月24日定为公众假期“城市日”,回归后被取消。为了纪念,永利澳门酒店前的街道就被命名为“城市日大马路”。2008年11月,永利澳门度假村和美高梅之间的一块广场,命名为“城市日前地”。

(声明: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和新浪众测共同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众测立场。)
0 0
分享 商务合作 返回
微博 QQ空间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