咕咚 42K造风者全掌碳板跑鞋详细评测
大家好,我是硬皮稻草!这是一篇被我拖了2个多月的跑鞋评测报告~~哈哈。不过都是真实评测体验,如果大家有选购碳板跑鞋的需要,不妨可以看看!
今年8月底,咕咚在北京举办了新品私享会,正式发布了自家全掌碳板跑鞋42K pro •造风者RUN,定价999,包含咕咚跑步精灵2.0。上市后的具体命名目前还尚不明确,仅鞋舌上的有42k pro字样。
作为爱跑人士,对这款产品也是早有耳闻,这次有幸能通过一个朋友提前拿到了咕咚首款专业竞速碳板跑鞋的样品鞋,也是非常意外。
鞋子是9月5日到手的,拖稿严重,也是为了更好更多的测试,两个月了再不出来分享一下实测体验,也太对不起这双鞋了。必须强调一下,这双造风者“飍”并不是之前咕咚42跑鞋的升级版,应该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产品。不论是外观还是性能上,造风者“飍”都设计的非常激进。
9月去了趟四川花了10来天,跑量也不多,除了20公里的山地越野,其他50+公里基本就是穿着42K 造风者跑的。10月份又去了贵州、重庆两个礼拜,所以跑的也不多一共是53公里,所以这双黑色42K 造风者目前的跑量是100公里左右。
下文我就从,外观,用料、科技,穿着跑感等方面,来给大家讲讲这双鞋。
42K 造风者,厚底,上翘的前掌,尖而流线型的后跟,一入眼就能看出它的激进和前卫。
特别是后跟处,是不是有点似曾相识呢?是的,42K造风者外形设计上多多少少还是一些耐克next %的样子。
我这双是亮黑色版本,另有暖橙(暖橙也已经到手,正在跑测),玫红配色。本以为黑色不会好看,可是到手发觉黑色其实是三款中最适合我的。
白底黑面,配合中底处的渐变色彩,很有感觉。整鞋不少地方都有明显的咕咚∞符号,但特别是侧面的大♾号,没有任何违和感。后跟中底处,是飍xiu字样,意寓着造风者的轻和快。
后跟的设计确实有点像耐克next %,这样的设计据说能够在超长距离跑中,减小部分的风阻。
前掌上翘明显,但也比较宽,宽的前掌也为了是减少扭脚的风险。
鞋舌采用传统的样式,而不是目前比较流行的袜式,不过实测倒是丝毫不会滑动。
这双鞋的整体外观,给人感受就是非常激进,非常的竞速。
要说近几年跑鞋市场的变化,不得不提基普乔格冲击全马“破2”。2017年2小时25秒,2019年1小时59分40秒,除了基普乔格,让大家记住的还有他穿在脚上的那双Nike Zoom VaporFlyNext%。
正是人类的破2运动,在短短三四年间给全球跑鞋市场带来了新一轮的工业革命。无论从设计,还是从材料应用之上,都较原来的传统跑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厚底、PEBAX、碳板成了跑鞋科技或者说中底科技的重要创新。其实碳板,10年前就有了,所以这次的创新我认为更重要的在于PEBAX材料的应用。
说回42K造风者,作为咕咚的首款碳板跑鞋便使用了PEBAX中底,可谓是诚意十足。PEBAX代表着材料工艺发展的新方向,因其比重轻,缓冲击性能优,柔韧性好,具有快速回弹性,是顶级跑鞋中底材料的大趋势。
我们实测一下,它有多弹。
轻轻往下一扔,就能弹回1米多高。
这种材料现在各大厂都在使用,包括李宁飞电、特步160X、耐克NEXT%等,无论其炫酷的中底材料商品名是什么,其实都是来自于阿科玛(Arkema)公司研发PEBAX的材料。它具有优异的柔韧性和超高回弹性,以及出色的刚度和出抗低温抗冲击性,还有最重要的一个特性:轻。同样体积会比阿迪的BOOST爆米花材料轻上很多。
所以,42码单只重量是230克。作为一双厚底跑鞋,这个数据已经相当不错了,AIR ZOOM ALPHAFLY NEXT% 42码为210克,当然价格2200+。能做到这么轻便,当然也离不开鞋垫、鞋面材料的轻薄。
左脚不追风,右脚敢造风的鞋垫用胶水固定在了鞋底,我没有硬取下来观察测试。不过鞋垫同样是采用了PEBAX材质,并设计成多孔透气样式,做到轻盈无负担、透气又减震,兼具回弹力和舒适度。
鞋面和鞋舌大量的采用了轻量化的半透明TPU材质网纱,用于解决跑步产生的高热和动态适应问题,带来透气舒适的运动感。
鞋子的大底中段是直露的PEBAX中底,前掌和后掌是CPU橡胶。耐磨系数比传统橡胶高3倍,强化了耐磨力和防滑力。雨天测试,沙地测试都能很好的实现稳定的抓地。并且CPU橡胶的使用寿命还是比较长,毕竟普通消费者买双好鞋是要一直穿下去的。
穿在脚上和拿在手上也能感觉到鞋底还是有点宽的,前掌这样的设计主要是为了更好的防震。后掌加宽是为了增强稳定性,减少跑步扭脚的风险。
底部能看到的CARBON FIBER-碳纤维字样。这是咕咚的第一款碳板跑鞋,全掌碳板设计,能有效降低形变能量损耗,更好地发挥PEBAX中底的缓震回弹性能。
碳板应用到竞速跑鞋,不只是对中底进行结构加强,提供足弓支撑稳定性,它还能起到增强回弹力、提升跑步效能、节省体力的效果。
那它到底是怎么产生效果的呢?我是通过下面两点来理解的:
着地时的变化。
下图前掌着地时,配备全掌碳板的鞋子中底变形和没有碳板的还是有很大差别,能够感受到一种鞋子恢复原始形态的回弹力。
起步时的变化
跷板原理产生“推背感”,全掌碳板通过跷跷板原理改变结构轮廓,落地发力时形成平顺快速的向前推动力。能够极大降低了鞋底形变带来的能量损耗。让我们跑的更快跑的更久。
在赤脚或穿普通跑鞋状态下,双脚与地面接触到离地的间隙,跖趾关节都会有一个很明显的弯曲过程 。
而碳板跑鞋和铲型结构的作用,产生的跷板原理的本质其实是减少了双脚在跑动中跖趾关节的弯曲。
上述两种起步的不同就在于跷板原理减少了能量消耗,使我们跑得更加省力。
不过,当我们穿着全掌碳板向前迈步时,会比较明显感觉到碳板的作用,跖趾关节的弯曲会明显减少,从而会更习惯用前掌着地去推蹬中底,跑姿也会有相应的改变,需要一定时间的适应。
所以42K造风者这种贴合足底轮廓的铲型结构和碳板会让我们感受到流畅升级的加速脚感,对于跑步配速较高的跑友来说是如虎添翼。但是它对跑者自身能力要求也比较高,成绩需达到一定水平,才能够出色驾驭,不然,可能会适得其反。
目前100+公里,60+为水泥柏油路面,40+操场跑圈。
外观:☆☆☆☆☆
外观设计这块,我觉得很不错,是我喜欢的类型。
舒适性:☆☆☆☆
整体很不错,后跟处还设计有防蹭垫。下图橙色的是量产版42K造风者,穿起来比黑色的样板鞋会更加舒适。
对比了同定位的特步160X 2.0、 乔丹飞燃 和 价格差不多的nike zoom fly 3 ,RUN的鞋面材质算是最硬糙的,穿起来总有一种躯壳感,特别是后跟处有点硬。现阶段160X 2.0 和耐克系列等竞速跑鞋鞋面的材质都相对更加丰富和柔软一些,RUN稍微偏硬。不过跑步过程中,当能够感受到RUN的支撑性是特别好的,包裹性也很不错。前掌和鞋面设计的比较宽,很适合国人脚掌宽的特点。
量产版在材料和细节上有不小的改进,详细情况,我会在下一篇分享文中阐述。
轻便性:☆☆☆☆+
鞋子很轻便,42码230克,40码是210克,数据已经比较优秀了。
减震回弹:☆☆☆☆☆
得益于REBAXPEBAX中底超临界科技材料和碳板的应用,跑步过程RUN的力反馈和回弹性能非常的优秀,能明显减小跑步时的泄力。下图这样的回弹力,不是所有的鞋都能做到!
实测,
透气性:☆☆☆☆☆
大量采用了半透明TPU材质网纱,解决了跑步产生的高热量,透气性很不错。
耐磨性☆☆☆☆☆
我磨损左右脚程度不同这个和个人跑姿,以及场地绕圈方向有很大的关系。具体磨损程度下图以事实说话。整体基本上大底看不出多大的磨损,在两个后跟侧边,有些许磨损。100公里,应该有60公里是在柏油和水泥地上跑的。
咕咚跑鞋矩阵目前也有5K、10K、21K、42K等不少了,据说10K的销量到今年已经突破了百万双。咕咚其他的鞋怎么样不去管它,但这双不一样,在目前的咕咚跑步鞋矩阵中它是划时代的存在,是咕咚迈向竞速PB鞋的开山之作。目前42K 造风者定价999,送一台跑步精灵2.0,这是要和国产神鞋特步160 X2.0叫板的样子!加油!!
PEBAX中底材料,全掌铲型碳板,激进的外观设计和大量轻质材料的应用,让RUN能够实现软轻弹透四效合一,在脚感和速度上都有不错的体验,能为跑者提供长时间跑步的支撑力,很适合专业马拉松的训练和竞速使用。感觉全马330以内的大神能更好的驾驭它。
比较可惜的是,这次的样品鞋没有配送新一代的咕咚跑步精灵。不然也可以体验一下跑步精灵给42K造风者RUN的加成,享受一下跑步数据实时跟踪、科学数据分析的专业服务,让跑步更专业、更科学。 鞋子没有采用目前比较流行的一脚蹬式设计,缺点就是每次跑步前都要重新解开鞋带再系紧,而且鞋舌处的开口也比较小,穿鞋子的时候比较费劲。不过鞋舌、鞋带配合很好,摩擦力比较大,紧密不会滑脱。
这款黑色的42K 造风者是样板鞋,和量产版的有一些不一样,量产版在材料和细节上有不小的改进,详细情况,我会在下一篇分享文中阐述。(橙色量产版的分享过几天就上线,明天下去打算去雨战测试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