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今天看到的OPPO马里亚纳X与Air Glass

春卷 春卷 2021-12-16 13:06

在今天的OPPO INNO DAY期间,OPPO连续发布了两款重量级产品/技术:一个是其首款自研NPU芯片“马里亚纳 MariSilicon X”,一个是智能眼镜AIr Glass。关于这两款新品大致情况,我下午已经在社交平台上及时分享过了。大家也可以查询我今天同步转发的两篇官方新闻稿了解详情。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天发布会后,OPPO方面开放了新品体验和一次针对OPPO芯片产品高级总监姜波、OPPO XR技术总监 徐毅的群访,加强了我对于两款新品的了解。因此,在这里我想和大家聊聊我所看到以及了解到的新品细节。

先说那块自研芯片“马里亚纳 X”:

好友@徐林 老师刚刚发布了关于这块NPU(神经网络)芯片的详细解析,我先做几点提炼:首先,尽管包括vivo、小米等厂商都在做自研芯片且发展方向都和OPPO不约而同的瞄准了“影像”,但OPPO马里亚纳 X与其他厂商的ISP芯片不同,这是一款更为复杂、成本更高、技术更强的6nm制程芯片(台积电代工)。

这块芯片不仅包含了负责传统影像处理的ISP部分(MariLumi),也有负责AI的NPU单元(MariNeuro)以及DDR内存部分。在从会场回酒店的班车上,徐林老师开玩笑的说,马里亚纳 X如果能在加上CPU/GPU和Modem,OPPO就算是把自己的SoC做出来了。

马里亚纳 X拥有极高的算力(18TOPS,在AI峰值算力单项上超越了苹果和高通骁龙)以及很好的能效表现(11.6TOPS/W),而它的全部力量都是为影像服务的,并不会涉及其他运算用途上。按照今天发布会上的说法,它能实现4K 40fps的AI图像处理。是的,这个算力用在静态照片上意义已经不大了,它主要还是为诸如4K HDR视频之类的应用准备的。而如果没有马里亚纳 X,同样的HDR算法在Find X3 Pro上,处理速度会从40fps骤降到2fps——压根就不能使用了!

除此之外,马里亚纳 X还能实现实时的RAW域处理,在CMOS获得影像信息后的第一瞬间就开始对数据的处理,且能针对多帧叠加的信号处理最高20bit的数据范围(比Find X3 Pro 18bit提升4倍,OPPO认为20bit数据处理能力将会是未来高端手机影像的新标准)。另外,据说马里亚纳 X可以和OPPO与索尼定制的RGBW CMOS进行完美配合,极大的提升画面降噪处理能力并获得1.7倍的纹理细节提升!

另外,我看到@Blood旌旗 老师分析认为:由于OV等厂商会同时使用高通与MTK的SoC,为了能保证其某些影像功能在两种不同平台上都能通用,似乎也有开发一个属于自己ISP/NPU芯片的必要。嗯,这个分析看起来也挺有道理的!

总之,这块全新的6nm芯片被OPPO看做是其影像未来10年的起点,即将于明年初发布的下一款FIND X系列手机(型号或许是Find X5系列?)上出现。目前OPPO方面宣布马里亚纳 X的流片很顺利,与各合作厂商之间的关系也处理的非常好,所以大家不必担心它会遇到“芯片荒”问题。不过,由于马里亚纳 X目前还没有被应用到真机内,加上今天发布会现场也只是放了两段演示片段,所以其实际性能究竟如何还未可知。但以OPPO过往在影像方面的良好表现来看,或许他们宣称的“每一帧(夜景视频)都是完美照片”的口号真的能成真啊!

哦,顺便说一下:我今天也看到OPPO的“伸缩镜头”验证机实物了。不过这玩意目前啥时候能被量产机使用还完全没有时间表。反正这个“在不影响手机携带厚度的前提下,有效提升镜头实际焦距”的设计,目的无非是两种:1、让手机可以使用更大的“底(CMOS)”;2、让手机镜头能有更大的光圈(采用更大口径的镜片)——因为这两个目的都会造成镜头实际焦距的增大,而这又与对手机轻薄的追求相违背——所以,只能想办法让镜头搞伸缩了。

不过,今天这台验证机摄像头规格看起来不怎么样:1/1.56寸的底、50mm等效焦距、F2.4光圈...而且虽然官方说该伸缩镜头可以防水(那也能防尘啦?)和配备马达保护机构(会在受到震动或阻力时自动收回镜头),但我总觉得它不是很靠谱。或许这只是OPPO的一种技术储备或者是“秀肌肉”的手段,实际并不会真的在短期内被使用?

接下来是OPPO Air Glass,这是比自研芯片更吸引眼球的玩意且同样明天1季度就要上市了!

怎么说呢,我对于OPPO Air Glass的感觉很微妙:很显然,从工艺设计角度来说,OPPO Air Glass是很出色的!它仅有30g重,佩戴起来与传统眼镜几无差别;它的造型新颖别致,看起来相当时尚酷炫;它的主体部分通过磁力与特质的眼镜腿相连接,戴上和取下都很方便且磁吸牢固;它在现场拥有从100到400不同度数的替换镜片,即使是近视用户也可以轻松使用...这些都是OPPO Air Glass的优点。

但OPPO Air Glass为了追求极致轻薄,其在功能配置上也是有所取舍的。它目前只有单色(绿色)显示,似乎暂时也只能显示简单图形和文本,视觉效果比较弱。从外部并不能看到其镜片上显示的内容,而从用户角度来看,则能够清晰看到悬浮在空气中的绿色文字。提一句,OPPO Air Glass显示的文字是视觉上距离人眼镜很近,因此在阅读信息时眼球要把焦距对到近处来。坦率的说,我个人对OPPO Air Glass的显示能力不太满意,毕竟近十年前发布的谷歌Glass都是彩色的,而到了2021年怎么又退回单色了!

尽管OPPO Air Glass配合那个很酷炫的充电座(同时也是便携保护壳)可以实现总时长10.5小时的续航,但它的使用方式和TWS耳机差不多,单次充电的使用时间为3小时左右——这意味着用户想要一整天把OPPO Air Glass带在鼻梁上是不显示的。它更适合在需要时戴上,而平时就放在充电保护壳里。

还有,OPPO在体验区展出了未来可以搭配OPPO Air Glass使用的广角、中焦、长焦摄像头组件,但目前这代产品上似乎还未能使用。我原本希望能够用OPPO Air Glass来进行不动手的视频/照片拍摄工作,目前看起来还是得自己用手机来完成。当然,由于没有这方面的功能且大部分运算都是依托手机完成,因此OPPO Air Glass的用户倒是不必担心隐私泄露和安全问题了。

这一代的OPPO Air Glass采用的是高通4100芯片,本身处理性能有限,因此其大部分运算还是依托手机来完成。用户需要在手机上安装一个采用卡片式的OPPO Air Glass配套APP,才能完成诸如导航、提词器、翻译等操作。是的,从严格意义上来说OPPO Air Glass确实就是一个显示装置而已,它并不能脱离手机运行。有媒体小伙伴称它是“戴在眼睛上的智能手环(连手表都不能算,毕竟只有单色)”,我觉得是有道理的。

那么,OPPO为什么会设计这样的产品呢?徐毅表示经过三代产品更迭,他们认为目前AR商业化还早,而基于VR的所谓“元宇宙”也只是未来互联网的一种可能形式而已。那么,什么是当下就能被普通用户所使用,且在外观设计、轻量化以及佩戴舒适性上都能让用户接受的产品呢?

OPPO Air Glass就是基于这样一种思路开发的产品,它并不提供用户沉浸式的虚拟世界体验,而只是很克制的提供给用户一些关键信息,比如提词器、比如翻译以及步行导航、健身统计等等。只所以采用单目单色设计,也是在经过各种权衡之后,才发现唯有这样做才能满足轻量化和舒适性要求——想要做成双目彩色并不难(事实上OPPO前两代产品都是这样的),但势必就会变得更重、续航更短,用户体验不佳。

当然,OPPO也认为此类产品想要得到壮大,必须要有健全的生态支持,至少也有一些“杀手级”的应用出现。因此,OPPO在未来会开放OPPO Air Glass的开发SDK,让更多厂商一起加入到对其功能的开发当中来而不是只有OPPO团队自己的在闷头研发。

我目前还不清楚OPPO Air Glass明年会以什么样的价格上市,但我希望它不要因为定价太高而只能成为少数人“尝鲜”的选择。如果OPPO能让它的定价与中端的智能手环靠拢,且与某款新手机一起同步上市并有配套的软件应用,我其实倒是很愿意无视它单色的缺陷,买它一台回来玩玩的。嘿嘿,想象一下我带着它对同事喊出“你这个战力只有5的渣渣~”的中二场景,真的是很期待呢!(笑)

(声明: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和新浪众测共同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众测立场。)
0 0
分享 商务合作 返回
微博 QQ空间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