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郎才未尽,苹果仍可“7”(iPhone 7体验评述)

蜷蜷虫 蜷蜷虫 2016-10-11 22:37

iphone7依然是一款极具创新精神和创新亮点的苹果产品,苹果的专注、专业、极致和领先的理念依然体现在产品的工业设计、系统优化的各个方面,苹果在智能移动终端的领导地位依然不可撼动。

产品较高的溢价依然令人纠结,迭代之间的创新幅度不够大也令很多人感到不过瘾,3.5mm耳机孔的取消也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富有争议。

【引子】

不故弄玄虚,不矫揉造作,直白客观的表达,是对创新产品的最大尊重。

临近国庆假期,一台发自京东商城的玫瑰金iphone7,带着新浪众测的logo,通过EMS高效快捷的物流,如期送到虫子的手中。感谢新浪众测的信任,让我有幸成为较早体验iphone7产品的数码爱好者。

一如既往的简单包装,却是如今最受瞩目的手机品牌的最新手机,反差似乎有些大。但经过两周多体验后发现,iphone7所展现的东西,可不像包装和附件这么简单。“爱过知情重,醉过知酒浓”。虽然虫子可以写“一百种”哗众取宠的创新评测(夸张修辞手法),但面对“重量级”的产品,我还是郑重的选择最为直白的评述方式,力求贴切、客观、准确、充分地阐述对iphone7以及苹果品牌的理解和认知。

专注认真负责的态度,是对创新者最大的敬意,对新浪众测真诚的感谢,对阅读此文的读者的尊重……接下来,言归正传。 

【外观】

 在保持风格延续和稳定基础上,强化工业设计的整体性和目的性,精心的完善和打磨,拒绝猎奇和噱头,只为使用体验的提升…… 

拆开包装,顺利激活,一件精致的手机产品就呈现在我们眼前。目前市场上对iphone7表示失望的声音,大部分是基于外观的缺乏创新,与6S太过接近。这样的认知在很多虚荣心强的消费者中更为明显,或许他们更多纠结于iphone7外观辨识度不高,无法充分的炫耀。而亮黑版备受追捧而被炒作高价,也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这一点。

依然金属一体化机身,依然熟悉的玫瑰金,依然传统的logo标示,依然圆润的外形,iphone7的确与上一代产品太像了,我们可以批判苹果不思进取,也可以说这是品牌文化和产品风格的传承性和稳定性。iphone7相比于上代,尺寸相同,甚至还略厚一点,外观外形上也只是进行了些许的微调,按键听筒等大部分设计保持不变。但虫子看来,iphone7依然有着不错的创新,只是这些创新没有“突兀”“张扬”或者说比较含蓄内敛而已。

苹果的前面板上部听筒、前置摄像头、光感和距离感应器的特写,上边框没有任何借口,显得光滑干净,苹果在刻意的追求“非对称”的外观设计,让外观保持生动的细节。

home键延续以往的设计,但这次改为触摸式非实体按键,没有了物理键程,但用震动来模拟力回馈效果。

苹果下边框喇叭孔的设计依然延续,充电器/数据线接口则进一步整合了音频接口的功能,从iphone7开始,3.5mm耳机孔接口开始退出,这会是一个里程碑式的革新么?

左侧边框依次排列着静音物理按键、音量调节键,苹果是拨动式的一键静音键的坚守者,尽管如今手机各种快捷操控方式很多,但该设计一直没有改变,体现出苹果对移动互联终端声音操控的理解和认知,已经成为苹果产品的标志性设计。很多国内产品早期也模仿过,但后来却放弃了。

苹果背部对信号溢出条进行了全新的设计,除了变粗之外,还选择了上移和下移,嵌入了边框与背板的结合部,“白带”变成了“绷带”,这也是备受吐槽的设计细节之一。但换个角度说,“白带”变“绷带”,机身整体完整性看起来更强一些,经过一段时间,大家看顺眼了,反而会觉得这是一个好设计。

苹果的右侧则是物理开关键和卡槽,苹果依然坚持单卡设计,这也是令很多国内用户十分纠结的地方。 

“绷带”的改进,在外观变化不大的迭代苹果手机中,已经成为比较明显的新品标志。

其实真正的果粉知道,苹果每一次迭代,外观变化都不大,用流行的词汇,这叫品牌设计风格的传承和稳定性。比如,从第一代开始,iPhone 就采用一个 Home 键的正面交互设计,而年后的今天,iPhone依然遵循这一操作逻辑。不仅是苹果,阿尔卡特一个五维的OK键,也是一直用到品牌被收购。不仅是数码产品,宝马、奔驰的前脸也用了超过一个世纪吧。

国际知名品牌在产品设计、品牌标示和品牌文化的塑造,不迎合世俗、不哗众取宠,只专注自己的思想理念表达。而这反而让他们的产品更具特点、更具魅力,也更受市场追捧。反观我们的国产手机,几乎一代旗舰一个造型,按键设计、镜头位置、风格造型,如同川剧“变脸”似的进行着自我否定,连自己都对自己的设计和产品不自信,你凭什么和消费者谈忠诚、坚贞?

iphone7在保持苹果手机外观风格相对稳定的同时,也进行了许多改进和变化,但所有的改进都体现出很强的整体性、目的性,在细节上的改进和变化,都围绕着如何打造一台更加好用的创新手机来展开。比如,3.5mm耳机孔的舍弃优化内部结构、没有物理键程的home键配合震动交互的升级、火山口式镜头模块保障更大的镜头、各模块细节完善提升机身防水功能、绷带信号溢出条提升机身视觉整体性,等等。如果按照国产品牌“黑科技”的标准和“小题大做”的思路看,iphone7的改进一点都不小。

苹果产品的设计对国产品牌的设计产生着重要影响,从外观设计到内部架构,从产品配色到材质选用,从系统UI到功能应用,至少在目前这个阶段,这是必须承认的现实。苹果的设计一直通过“被模仿”的形式,接受国产手机的“敬意”。 

于是我们看到了与iphone相似的产品:底部喇叭孔、圆形home键、弧形边框、弧形圆角、甚至是信号溢出线都成为模仿的地方。越来越多的手机开始变得相似,我们可以美其名曰“设计趋同”。最近国产手机新品发布周期越来越快,而苹果依然“一年一度”,苹果的创新已经明显“不够”抄的了,于是“学渣”开始埋怨“学霸”写作业太慢。

iphone3GS时,“亮黑”的始祖钢琴黑就出现了,在iphone7黑色版本边缘的天线带采用了黑色,则隐蔽了许多,视觉效果更好,或许这也是黑色版受追捧的原因。黑色是手机的始祖色,在iphone3GS时,“亮黑”的始祖钢琴黑就出现了。从iphone4开始,苹果引领手机从“黑家电”迈入“白家电”,再到如今的各种“金”。在金色烂大街之后,出其不意的“黑”,开始了让大家找回“初心”。比较遗憾的是虫子的依然是香艳的玫瑰金。

iPhone7一个重大的改进是提升了防水能力。在保持外观几乎没有变化的情况下,提升防水能力,体现出苹果的创新精神和价值观:设计以体验提升为根本,兼顾实用和美观。根据官方介绍iPhone7的防水级别为IP67,可以在标准压力下短时浸入水中,并完全满足日常防水溅的情况。

不仅是喷水、溅水无压力,把手机放到水壶内,慢慢加水,没有任何问题。

从侧面可以清晰的看到手机的底部已经完全浸没在水里了。

水几乎全部没过了手机,但看起来毫无压力。为了提升防水性能,iPhone7取消3.5mm耳机接口、改用非按压式Home键,在屏幕与外壳连接处加入了密封胶进行防水,并在电源键、音量键、SIM卡槽周围均加入橡胶圈,听筒、扬声器使用防尘防水的膜进行防水,从而实现了“无痕”防水——在外观上看不到防水的设计。

整个手机完全浸没在水里,看起来有些可怜,但为了体验和真实展示,只能让它受委屈了。在这里提醒大家:亮黑的iphone7非常容易留下指纹痕迹,涂层也很容易划伤,而防水功能虽有,但却不在苹果的保修范围之内。这两个警告在苹果官方上都有提醒,奉劝大家no zuo no die  don‘t be shy 。  

【手感】

 震动的“力回馈”将是里程碑式的创新,设计制造的“工匠精神”无处不在的体现在手持的触感上,iphone7默默的提醒我们:手机是握在手上的工具,而不是摆在橱柜中的花瓶……

iphone7采用的4.7寸的尺寸,这也是苹果认为单手握持的最佳尺寸。对于女性用户来说,4.7寸手机的握持感最合适,而圆弧形的边框增加了握持的舒适度,单手操作基本可以覆盖75%以上的区域,再配合手机的“双触”下滑,单手操控毫无压力。虫子拿到的是玫瑰金配色,更加适合女孩子使用。

记住,“绷带”是辨别手机型号的重要标志,大街上打电话一定要把绷带露出来!总体来说,iPhone 7的金属涂层的触感比较细腻、比较坚硬,边框与2.5D的屏幕的过度十分圆滑,因为屏幕带有防油渍防指纹涂层,因此屏幕非常顺滑,也不容易留下指纹印记。

机身整体十分挺括结实,反映出苹果设计和做工的功底。当然,但对于北方用户来说,冰冷、圆滑的触感总给人一种要脱手的潜意识。

指纹识别已经成为现代手机的必选模块。iPhone7的指纹识别也进行了升级,采用了全新的引擎,可以保证更快的识别速度,使用中几乎感受不到指纹识别过程的存在,而且准确率极高。

除了握持的手感、快速的指纹解锁之外,iPhone7还带来了全新的震动触感。这得益于苹果采用了全新的Tapticengine 马达。这种全新的震动技术在评测交流时,被很多朋友吐槽,认为非常别扭。但千万不要小看这个马达,为了这个震动触感的设计,苹果不惜加厚增重了机身、减少了电池容量,甚至义无反顾的把home键设计成非物理按压模式。

原因何在?只为一种全新操控体验的实现。采用了Taptic engine 线性马达技术的iPhone7带来了更加细腻的震动感受,更加细分了震动的层次力度和类型,从而让震动达到了可以模拟真实按键反馈的程度,也就是说带来更加真实的“力回馈”效果!

虽然我们知道iPhone 7的线性马达只存在于靠近金属壳背板的手机底部位置,但我们在操控屏幕而触发震动反馈时,可以感受到震动的效果真真切切是从指间传导出来的!

如前所说,苹果的很多设计,都体现出整体性的概念,硬件的设计、系统的改进,最终的目的是提供一个创新解决方案。让震动模拟真实操控反馈,带来的是手机使用体验的全新升级。配合震动技术的创新,苹果在iPhone7 上搭载了全新的 iOS 10,在下拉通知栏、上滑快捷方式、调整闹钟时间、缩放图片,等等很多操控上都提供了振动反馈,很多震动同时配合扬声器,带来更加真实的物理操控效果!

大家体验iPhone7时,可以通过调整闹钟时间体验一下,系统会发出机械钟表的转轴声并通过震动模拟出“力回馈”效果,而这种仿真效果还会根据你拨动时间的快慢,而进行力度的变化! 

值得一提的是,iPhone7还开放了震动的 API 接口,第三方的app应用也可以调用这种令人震撼的震动反馈。毫无疑问,这种全新升级的震动效果,将会在娱乐游戏、手机操控、虚拟现实上给用户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比如,赛车游戏、射击游戏,通过震动、声音和画面的完美结合,会带来无比接近真实的游戏感受。

很显然,iPhone7潜心研发的全新“震动引擎”与物理按键、触摸反馈、3D Press完美融合,震动触感、听觉辅助、视觉效果“三位一体”,成为一种全新的更加接近真实的操控交互方式,而开放API 接口则打开了一个无穷无尽的创意之门。或许,不远的将来,我们回顾手机发展的历史,会将此作为一个手机操控进步上的里程碑。

就在虫子体验iphone7的时候,苹果公布了一项“包含静电镜头的电容式指纹识别传感器”的专利,专利中提到了一种可能会出现在明年 iPhone 8 中的技术,那就是嵌入在屏幕下方的指纹识别传感器。据此可以看出,iphone7全新震动引擎的引入,为后续指纹识别模块的创新奠定了基础。 

【配置】

 独立的硬件架构体系让苹果摆脱纷纷扰扰,相对超脱的保持自己的迭代节奏,更加专注使用体验的提升,从最初的专业小众到如今的万众追宠,这一点从未改变……

iphone7采用了4.7英寸1334*750像素的IPS屏幕,据介绍采用了新的广色域技术以及更好的色彩管理系统,因此,屏幕显示效果看起来更加明亮和绚丽,亮度进一步提升,色彩层次也更加丰富。

虫子认为,没有所谓的ID无边框,也不在乎屏幕黑边,2.5D也没有高调聚焦,但iphone7的屏幕给人十分舒适的感受。国产手机应该反思,手机设计研发的最终目的是炒作技术?还是用户体验?

从主观感受上来说,由于红、绿两个色系得到强化和丰富,因此iPhone7的屏幕色调更暖一些。 当然习惯“高冷”的用户也可以在设置-通用-辅助功能-显示调节-色彩滤镜中开启“色彩滤镜”对色调进行调整。

iPhone7采用了全新的四核的A10 Fusion处理器。根据相关技术资料介绍, A10 Fusion采用16nm FinFET+工艺、比较流行的大小核架构,包括两枚高性能核心和两枚高效能核心。其中CPU性能比A940%、比A8快了两倍、比第一代快了120倍;GPU性能比A950%、比A83倍、比第一代快了240倍。

根据媒体的测试,CPU部分A10单核性能轻松超越骁龙820一大截,多核性能同样有1000多分的优势。GPU部分也超越了以图形性能著称的骁龙820

关于核心性能的测试并不是本文探讨的重点,这里引用权威机构进行的性能跑分测试,大家可以了解一下。虫子一直认为,芯片组的性能测试只是一个参考而已,并不能真实还原用户使用的具体场景。跑分就像是田径比赛,而实际使用则像是一场足球赛。

新一代的芯片组性能的提升,带来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流畅度的提升,也确保了iPhone7可以流畅的运行iOS10的全新系统。当然,苹果往往新品推出之后,就会加速放弃之前产品的支持和维护,显得有些“绝情”。这次iOS10的升级,也导致很多前几代苹果产品在升级时出现各种问题,而缺少而来新震动引擎、3D touch的支持,适配性和兼容性也并不是太好。

苹果的A10 Fusion采用的高效能、高性能的大小核设计,可以针对手机应用从而动态调整处理器工作负荷,带来最明显的变化是续航能力的提升,苹果宣称可以节能20%以上,从而确保iPhone7相比上代电量降低但续航依然提升。但虫子在体验时发现,如果持续亮屏操作10分钟以上,比如拍照、刷新闻、玩游戏等,机身会有明显的发热现象。

但从实际使用来看,确实iPhone7的续航能力比较强悍,作为日常的中度使用,能够使用2天作用的时间;重度使用也可以坚持1天,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已经够用了。虫子用苹果作为日常待机使用,主要以接听电话、浏览网页、拍照等操作,总体感觉iPhone 7的静默待机续航能力非常不错,如果没有电话接入,操作也不频繁,一天也掉不了几个电,而在微信、网页浏览、音乐播放时,四核处理器的自动优化也会显著降低耗电量。在观看视频、玩游戏时,则基本上与iPhone 6s差不多。

iPhone7的充电看起来速度并不是很快,一个半小时左右可以充四分之三的电量,而在充电模块的优化和安全防护上,苹果做得比较到位,在即将充满的时候,采取了充电保护,降低充电电流用来保护电池,确保充电安全。毕竟三星note7的爆炸声依然不绝于耳。安全第一!

此外,在内存上,iPhone7提供了2GB的运行内存。由于苹果手机的硬件架构、操作系统与安卓手机并不相同,因此并不能通过传统的运存的大小来判断是否够用。再加上最新的iOS10系统对后台程序驻留、系统优化管理进行了全面改进,因此,iPhone7运行非常流畅,在试用的这段时间里,几乎没有卡顿的问题出现。在九月份的安兔兔手机性能排行榜上,iphone7系列不出意料的占据性能榜前两名,也证明了iPhone 7系列强悍的硬件性能。 

【系统】

 iOS十分痛苦和不情愿的推进开放的进程,在个性独立、开放自由面前,苹果选择了放弃理想而务实应对挑战,因为安卓的快速进步已经带来了很大压力……

如今的iOS已经不再如原来那样封闭而清高。这一点从开机的数据导入就可以看出来。借助于“转移到iOS”的应用,我们可以像在安卓手机上使用“茄子快传”“闪联”一样,进行通讯录、短信、应用软件、照片资料等数据的转移,非常人性化。

iOS的界面与安卓的界面、操控也正在加速的接近。比如,右滑可以调出可定制的Widget插件页、上划快捷开关标签、下滑通知栏,等等。其中,iOS10Widget插件界面,通过卡片式信息流将第三方App打造成轻量型信息卡片,可以让用户直观获取信息。

iOS操控变得越来越直观简单并融入了许多安卓操控的特点。这源于许多智能手机操控约定俗成的惯例,正逐步成为操控设计的行业标准。而同时,安卓系统在“群策群力”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进而也刺激了iOS的进步提升。

(菜单键操作的动画演示)

最近许多用户升级iOS10后感到特别别扭,其原因就在于iOS10适配的iPhone 7home键、3D Touch等方面提供了很多新的触控交互和信息处理模式,而很多操作在过去版本的苹果产品上是无法得到操控指令的。

home键操作的动画演示)

比如,home键的操作,之前提到iPhone 7采用了非按压模式的home键,根据按压力度的不同,进行不同的震动反馈并激发不同的系统操作。一个home键就承担了轻按解锁、轻双击单手操作、重双击调出后台运行程序、单重击激活Siri等操作。这个需要用户一个习惯的慢慢养成。当然一旦习惯养成,就再也“回不去了”,这也是苹果产品培养用户黏性的一个有效方式。

3D Touch操作演示)

iOS 10下,3D Touch用户仅需重压即可做到一键清空通知信息,而这样的功能则无法在很多苹果产品中实现。同时,针对于如今推送通知的app越来越多的实际,iOS10还可以在通知中心查看信息内容,还能快速回复、临时会话,这些操作替代了过去必须打开App的操作,不仅提高了操控体验,其实也减轻了系统、能耗的负担。

(抬手亮屏操作演示)

不仅如此,iOS10还吸收了很多安卓手机的“智能体感”操控,让手机更加人性化。比如这个翻机亮屏的功能,就非常的实用。用户每天很多打开手机的操作只是为了看一下时间,而不是为了使用手机,手机拿起后,iOS会根据用户抬手的加速度判断用户要查看手机,从而给出2-3秒的亮屏,如果没有任何操作会自动息屏,从而减少按压电源键或者Home键的次数,也有效降低了手机反复解锁的功耗负担。

此外,iOS10把苹果的iOS开放水平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可以说是苹果目前最开放的系统。前面提到,苹果开放了Taptic engine API(震动的接口),第三方应用可以调用这款“给力”的马达做出更为逼真的“力回馈”交互体验。Widget页也开放了第三方app的定制。此外,iOS还开放了两个面向开发者的权限CallKitSiriKitCallKit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让iPhone可以像Android用户,借助第三方App CallKit另一个应用则是将安全引入通话,iPhone终于可以像Android用户一样,对诈骗电话进行拦截。而SiriKit则下了更大的一盘棋:不仅仅是Siri打车,借助SiriKit,约车、订餐、导航、导购等等各种日常服务都可以通过Siri完成。我们可以看到Siri已经对QQ提供了很好的支持,QQ中可以非常方便的调用Siri完成很多语音通话功能。

可以想象,如果用户使用Siri进行智能生活的习惯养成之后,一个生活类app如果不支持Siri,必然面临灾难性的后果。苹果Siri平台的聚合效应和应用标准将会随着Siri的提升而变得无比强大。把平台握在手中,苹果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当然,iOS10的新特性多达几十处,真的无法一言蔽之。但看得出iOS开始从清高变得虚心,更加人性化、更具开放性、更加富有活力。不过加大开放的力度,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开放开发接口也好、更具兼容性也好,都要面对各种安全隐患和兼容性问题,我们可以看到iOS的独立性、稳定性包括安全性正在逐步降低,而在个别app应用上,也开始因为兼容性问题出现许多小的瑕疵和不稳定。比如,虫子在体验时就发现从网易新闻客户端复制内容,无法粘贴到新浪微博上去,输入法呼出有时竟也出现滞缓,等等。

最后,想就手机系统再赘言几句:

操作系统可以直接决定数码产品的命运。诺基亚的衰败与塞班系统的落后不误关系,而wp的不给力也让微软在移动信息终端市场元气大伤,甚至让微软不惜通过win10系统的变向免费,以争取挽回颓势。而iOS跨平台的整体性优势让苹果产品自始至终保持强大用户黏性,进而在智能手机时代飞速蹿升占据王牌地位。安卓系统则凭借免费、开放与苹果iOS分庭抗礼。

基于西方实名制网络环境和文化氛围,苹果的iOS系统一直以一种封闭的体系进行构架,通过唯一的ID、一个手机卡作为识别标志,借助云计算的理念,实现手机、平板、电脑等跨平台的数据互通,为用户打造一个完整的信息解决方案。而在此过程中,又提升了用户黏性,培养了一大批忠实的用户群体。封闭的系统带来更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当然这必须以牺牲自由、共享和廉价为代价。

而安卓则恰恰相反,选择的是一种开放的模式,在一种群雄逐鹿、适者生存的“江湖”氛围中逐步打造和提升。相比于iOS系统,自由度大、使用成本低,当然也存在稳定性、安全性的隐患。由于安卓系统更加侧重于操控,对跨平台的数据互通共享并不是重点,因此,安卓系统的双卡双待迅速流行,成为国内“三国演义”的通信运营商制衡和妥协的最佳方案。

随着时间的发展,情况发生了一些改变。随着安卓群体的壮大,安卓系统的优化也达到了相当的水平,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流畅度正在加快接近iOS。同时,借助于第三方的app,跨平台的数据共享应用也变得普遍。这些都在对iOS产生严重的冲击。苹果iOS也不得不加快开放的步伐,以兼容和适配更多的app应用。同时,智能手机操控中一些约定俗成的惯例也逐步成为系统UI设计的“默认标准”。这些都让我们看到如今的iOS与安卓系统变得越来越相似。

就在虫子提交体验的时候,再次有消息传出,苹果即将支持双卡双待!这可不是简单的待机和通信运营商选择问题,可能会涉及一系列系统设计的修改,甚至一直以来以用户账号ID作为系统应用和跨平台数据共享的思路也会受到影响。如此一来的苹果,还是原来的苹果么?iOS引以为豪的稳定性安全性没有了,而开放度还没有赶上安卓之前,苹果的竞争力还会一如既往么?让我们拭目以待。

就像所有的科学问题,最终都要从哲学上找寻归宿一样,在系统的创新发展上,苹果和安卓也在面临一个辩证的问题:是稳定、安全重要,还是自由、开放更好?如何兼顾两者,实现更好的平衡?恐怕很多时候不仅需要创新的智慧,还需要有哲学的思想和境界。

 【拍照】

手机拍照功能是信息获取和传播的基础,手机拍照的评价不能用单反的标准,适应更多环境、更好的成像率、更佳的拍照体验,才应该是手机用户应该更关注的,很显然,iphone7是一个好用的拍照工具。 

 iPhone7的主摄像头为6片式1200万像素镜头,1.8的光圈、镜头防抖则是值得关注的亮点,此外4-LED True Tone闪光灯可以增加了50%的亮度,对于暗光下的成像也起到很大帮助。

直观上看,iphone7的镜头、闪光灯模块外观上都比上代产品更大,而在凸起的摄像头上,采用了“火山口”式的包裹样式,对镜头进行一些保护,也缓冲了镜头凸起的突兀。

iPhone7的前置FaceTime摄像头像素为700万像素,光圈为f/2.2,支持Retina闪光灯,也满足了女孩子自拍的需求。

手机拍照功能应该是什么样子,优劣如何评价?虫子认为很长时间里,行业和消费者都陷入了一个误区,那就是要“秒杀卡片机、媲美单反”。这太有点一厢情愿。在产品体积、感光元件、操控舒适度、图形图像处理、镜头各方面,单反与手机都不是一个概念的产品,在硬件基础素质的制约下,长焦、全画幅、大场景、快或慢快门等专业摄影领域,手机不可能超过单反。手机拍照有手机拍照的优点和用途,纠结于更高像素、更高清晰度、更多功能和特效等专业摄影效果,真的不是手机去做的事情。

手机就是手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用户,用手机拍照只是满足生活所需,而不是为了艺术创作。随时随地提高拍照成功率,便于日常记录、信息管理和社交分享,这才是手机拍照要做的事情。虫子认为苹果对于手机拍照功能的设计思路上非常科学合理,iphone7提高光圈值、增加光学防抖,都针对手机使用环境多变、生活中随手拍的使用特点,可以显著提高拍摄的成功率。

此外,虫子认为横向比较不同手机的拍照也意义不大,因为不同用户本身对于色彩、色调、锐化、虚化的喜好都不同,在成像质量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横向比照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即使单反相机,不同品牌也有各自的拥趸,而两者的观点也形同水火,道理都是一样的。

iphone7突出日常实用的拍照理念,从拍照的界面设计上就体现的非常明显,界面十分简洁,许多华而不实的滤镜和特效都进行了舍弃,操控十分简单。独有的Live拍照也体现出随手拍的乐趣。虫子试用iPhone7进行拍照,一个感受就是拍照成像的成功率更高,“废片”很少,随手拍更加轻松,随时随地都可以拍出让自己满意的产品。我想,而这才应该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需要关注的。要知道,生活中的精彩转瞬即逝,能够通过手机及时捕捉定格,然后通过社交网络与大家分享,无疑是很快乐的事情。而如果手机的拍照成功率不高,才是最令人遗憾的。

接下来,就结合生活中的几张随手拍,(照片只进行了缩放和裁剪,没有任何后期处理)对iphone7的拍照进行一下点评。

焦距:4mm 光圈:f/1.8 ISO感光度:20  曝光时间: 1/535 s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这是在足球场边拍摄的一张照片,距离球门距离接近50米。我们看到凭借高素质高像素的镜头,以及1.8的大光圈,手机对于运动中的元素进行了有效的成像,放大图像,可以看到人物的动作、号码和足球的细节。    

焦距:4mm 光圈:f/1.8 ISO感光度:20   曝光时间: 1/903 s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1.8的大光圈可以在微距拍摄时产生非常给力的背景虚化效果,蝴蝶的绒毛和细节非常清晰。但虚化后的背景锐化比较明显,展现出很强的颗粒感。    

焦距:4mm 光圈:f/1.8 ISO感光度:20   曝光时间: 1/254 s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iphone7色彩还原十分艳丽,明暗层次和成像细节都堪称一流。    

焦距:4mm 光圈:f/1.8 ISO感光度:40   曝光时间: 1/100 s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光影的捕捉十分到位,细节成像细腻,背景虚化有效突出拍摄的主体,普通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拍出满意的照片。

    焦距:4mm 光圈:f/1.8 ISO感光度:100   曝光时间: 1/17 s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大光圈、防抖功能在夜景的拍摄中带来优异的表现,大光圈保证光线的需求,而光学防抖确保在快门放慢的时候,不至于因为手持拍摄导致镜头虚化、成像失败。  

焦距:4mm 光圈:f/1.8 ISO感光度:100   曝光时间: 1/33 s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在夜晚商场中复杂的光线情况下,自动对焦和测光十分准确,成像效果很好。    

焦距:4mm 光圈:f/1.8 ISO感光度:32   曝光时间: 1/100 s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焦距:4mm 光圈:f/1.8 ISO感光度:20   曝光时间: 1/704 s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焦距:4mm 光圈:f/1.8 ISO感光度:20   曝光时间: 1/293 s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焦距:4mm 光圈:f/1.8 ISO感光度:32   曝光时间: 1/669 s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焦距:4mm 光圈:f/1.8 ISO感光度:32   曝光时间: 1/2283 s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焦距:4mm 光圈:f/1.8 ISO感光度:25   曝光时间: 1/50s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焦距:4mm 光圈:f/1.8 ISO感光度:20   曝光时间: 1/870s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焦距:4mm 光圈:f/1.8 ISO感光度:20   曝光时间: 1/3425s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音质】

 苹果从来不介意以争议的方式进行革新,无损音频数字传输和无线音乐代表未来方向,3.5mm耳机接口的取舍还将是漫长的过程,不提HiFi的苹果告诉你何为HiFi……  

苹果的耳机充分遵循人体工程学原理,佩戴十分舒适,即使长时间的佩戴也不会带来压痛感,而喇叭孔采用金属网罩,显著提升了降噪抗扰能力。除了主喇叭孔,耳机在侧方、后方还设计了多个喇叭孔,这样的多孔设计在保证耳机物理强度的同时,也有利于声音层次和声场氛围的解析和呈现。

当然,实际使用中也发现一个“反人类”的遗憾,lightling 耳机插孔的塑料太滑,拔插的时候比较费力,不得不拽耳机线拔出,估计很容易造成耳机接口的损坏。当然,无法边充电边佩戴耳机欣赏音乐,也是令很多用户感到不爽的地方。

iPhone 7在扬声器设计上,也创新采用上下双扬声器设计,但虽然采用了双扬声器的设计模式,但并没有像一些双扬声器国产手机那样非常醒目而夸张的突出强调。除了下方边框的传统扬声器设计之外,顶部扬声器采用了隐藏式设计,位于听筒下方,保持了很好的整体性视觉效果,内涵、低调,但又保证了扬声器的音质效果。

iphone7的影音播放效果非常惊艳,强悍的性能确保高清解码流畅,而全新设计的立体声外放则带来更加给力的声场效果。手机喇叭的外放效果堪称上佳,声音十分扎实、富有力度,甚至让人有些怀疑是否是从小巧的机身中发出来的。双扬声器带来的声场效果、声音层次都表达的十分到位,音乐的解析还原十分清楚准确。虽然是在小屏幕上欣赏视频,但依然有一种大片影音的震撼感受。

iPhone 7还可以判断手机握持状态,就像屏幕的自动切换一样,自动进行扬声器声音的调节,从而达到最佳的声音播放效果,带来更佳的音效音质体验。对于喜欢用手机观看视频、玩手机游戏的朋友来说,这种体验的提升将会十分明显的。

lightling 耳机音质效果则更为出色,利用高品质测试音乐播放,则更加明显的感受到耳机的表现力。耳机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纯净,声音非常清晰、干净,声音的演绎富有动感,悠扬起伏,游刃有余,声音富有层次感,轮廓清晰,音效渲染也非常到位。

耳机的低频效果进行了专门的调教和强化,低频音乐听起来富有力度和质感,下潜到位而不夸张,听起来十分过瘾;而中频人声的还原也很到位,声音饱满、柔美悦耳,人声的嗓音细节十分清晰,男声的磁性、弹性,女声的绵柔、性感,都还原的十分出色;高频上的表现也比较稳定,没有颤音、破音,高而不飘、高而精准。

总体来说,lightling 耳机针对手机日常播放流行音乐进行了专门的优化和调教,表现十分出色,无损数字传输也为音质提供了坚实保证。这一点在用lightling 接口转接传统 3.5mm 耳机后,会感受到音质效果的下降。此外,苹果在iPhone 7也推出了一个发烧级的配件——Airpods,据说是重新定义了无线音乐的概念。但该配件并非标配,而且售价不菲。看来只有高端的果粉和音乐发烧友才会考虑这一选项。 

【结语】

面对凝聚人类智慧的创新产品,我们应该保持尊重和客观的态度,不要脱离产品的本身去进行评判和认知,你可以坚守你的价值观和自尊心,但更应该秉承实事求是的精神和虚心追赶的心态…… 

天时上,iPhone 7的上市前夕,由于外交的原因,受到了网络民粹言论的诋毁和攻击,而上市后,却赶上竞品三星的“爆炸门”,真心说不上是好是坏;地利上,国产手机品牌虽然在快速进步,但似乎更加热衷“窝里斗”,无论从气质还是从产品上,似乎与苹果的差距越来越远,心照不宣的把高端手机市场拱手让于苹果;人和上看,iPhone 7的人气相比于前几代却是下降不少,这一点从市场铺货和黄牛炒作上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就在这种不温不火的状态下,iPhone 7上市来到我们中间。经过两周的体验,虫子认为iPhone 7无论在硬件还是在软件上,依然不乏创新亮点;而产品的品控和做工也一如既往的稳定。苹果产品的领导地位和强势形象还将延续。苹果依然保持自己的节奏,改变的或许只是我们认知它的心态和心情。

一件数码产品凝结着人类的智慧和汗水,iPhone 7不仅有研发人员的艰苦创新,还有代工厂商工人的辛苦劳动,更有苹果市场营销和售后支持团队的耐心付出,它不仅属于美国人,还属于中国人、欧洲人、亚洲人……有道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每一个数码从业者和爱好者都十分清楚苹果产品对国产手机在工业设计、系统开发、应用app开发的示范和影响,都十分清楚我们与之的差距有多大,在创新中究竟有多少是模仿或者受苹果启发而进行的,大家都“心知肚明”“心照不宣”。我们承认差距,赶超对手,就应该抱着谦虚、谨慎的态度,而不能采取掩耳盗铃的方式。就像足球,不管你承认不承认,韩国、日本就是领先于我们。要赢得尊重,要战胜他们,必须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在足球上,而不是瞄着人家的脚踝或者膝盖……只有绝对王者,才会吸引更多的苛责挑剔,才会吸引赞美或者批评的言论。各种吐槽和质疑,只是关注的另一种形式而已。 

江郎才未尽,苹果尚可“7”,iPhone 7依然是一款非常具有创新和进取精神的年度好手机。

(声明: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和新浪众测共同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众测立场。)
0 0
分享 商务合作 返回
微博 QQ空间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