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之间有乾坤,华硕M80给你个放弃DIY的理由

大老客大大 大老客大大 2017-05-12 14:03

1,5L主机也有强大性能;2,颜值高,摆在哪里都好看;3,立卧两用,机动灵活;4,配置均衡并且厚道,无短板;5,同类产品中性价比不错;6,散热系统效果出色,确保运行稳定。

1,未标配Wi-Fi及蓝牙模块;2,前置USB接口缺失略显不便;3,外置电源有些沉重;4,全速运行时噪音较大;5,采用移动版显卡或许更好。

1ba5cc6e176e29ae5e8faaf42d9f53ff.jpg

目录

  1. 卷首语

  2. 精致的黑匣子,彰显工业设计的价值

  3. 没有短板的硬件配置,连DIY老玩家都暗自叫绝

  4. 具体性能怎么样,3DMark跑一跑

  5. 尽情地玩一把,投入地笑一次,忘记了我是谁!

  6. 谈谈VR

  7. 关于M80的三个辩证式提问

  8. 二十年DIY玩家眼中的M80

  9. 后记

7f30bfca60b7b71af2760e72e1ceab87.jpg

58d9d3a0b54c24e8c08c906e18bdb9ce.jpg

卷首语

M80飞行堡垒S是今年华硕公司推出的一款主打台式机。与普通PC主机相比,她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相当的小巧,跟目前主流的游戏主机有些相似。不过,作为一台迷你PC,她又提供了现阶段绝不含糊的发烧级配置,包括第七代酷睿处理器和GTX 10系列显卡等等。所以,M80在大多数PC玩家眼中,可以说是有些另类的存在。对于热爱PC及DIY二十年的大老客来说,M80也颇具神秘气息,她的出现究竟意味着什么?如果那么小巧、漂亮的主机也能实现强大性能,那么DIY的魅力是否会无可奈何地减弱三分?高颜值和高集成度,加上品牌效应,又会不会导致性价比的不足?

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大老客非常期待自己能认真而投入地进行实地研究、体验和感受,在寻找答案的同时,也能从细节之处去欣赏M80的独特与凝练,当然还可以好好地享受一把游戏的快乐。真的非常感谢新浪众测平台这一次给了大老客这样一个宝贵的机会。

PC不像手机那么锋芒毕现,配置表啊、频率啊什么的,都是冷冰冰的文字与参数,隔着屏幕更难触及内心。M80最重要的个性化元素,就是她那5L体积的机箱和2.2千克的体重。为了更直观的反映出M80的特色,大老客在评测之前先准备了一小段视频,希望能更直观地将M80的第一印象展现在诸位看官面前。

精致的黑匣子,彰显工业设计的价值

正如大老客在前面的视频中所讲到的,M80的体积、重量,都只及当前普通PC的三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一。那么要实现这一点的话,就需要在工业设计方面下很多苦工夫。大老客曾经在一家PC厂商工作过几年,有段时间负责笔记本渠道营销,感觉公司真的是上上下下都把“工业设计”一词挂在嘴边。

没错,笔记本电脑,还有后来的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工业设计显然是相当关键的一环。特别是手机,连一个不锈钢中框,都可以大谈特谈好几个小时。这也难怪,毕竟移动设备是随身携带着的,并且经常需要展示给周围的朋友看,颜值高、做工好的产品,肯定更受欢迎。以今天的手机为例,同档次机型去掉外壳后,其实大家都差不多,品牌的忠诚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用户对工业设计元素的认可。

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多年来PC领域一直没有什么工业设计的说法。首先,台式机都摆放在家里,外观再好也只能孤芳自赏,远不及配置提高带来的好处明显。其次,PC行业有着其特殊性,经历了2000年前后的DIY热潮之后,“性价比”的影响力在这个行业被放大了,以至于注重与“性价比”无关的工业设计一度成为不务正业的表现,说得难听点就是追求“金玉其外”,在同样的价格限制条件下,后面那半句确实也无法避免。第三,在电脑普及、流行的初期,DIY能压倒性地胜过品牌机,也是唯性能论战胜了工业设计的典型案例。

8e3437f723e6dddba7899d667aca2bea.jpg

不过,事物的发展是变化的,如今电脑行业已经不再是唯性能论的天下了。性能过剩成为了一个更加时髦的话题,因为微软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和大部分游戏,再也不可能压榨出电脑的每一分性能了。以前Win95升级到Win98,立马就感觉到内存不够用了,安装了极品飞车,还得忍痛删除最终幻想,因为硬盘空间捉襟见肘。经历过那样的稀缺年代的老玩家,当然不能理解电脑做漂亮点有什么意义。但今天市场环境变了,电脑厂商的产品设计和用户的消费理念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在多线变化中找到同步的痛点,对于新时代的产品经理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从上面的M80照片中,就能看出华硕在产品设计方面做出的努力。磨砂纹理的黑色外壳,不论是看着、摸着,都非常舒服。可以横着放,也可以竖着放,关键是小巧,所以几乎可以摆放在家里的任何位置。

194340727db350b25f951352b47c0cef.jpg

和5.15英寸屏的小米手机放在一起,第一次觉得PC主机的工业设计已经可以看齐一线手机了。

941eec73a2de3beb6a55104169a24e7d.jpg

机箱顶部的散热孔,这种红黑配色,了解华硕的朋友一定很熟悉,玩家国度ROG的标准色系啊!

8fa278690191c1a91f28053c0603c35f.jpg

近一点观察,隐隐能看到里面的配件和散热器。

不论从哪个角度看,M80外壳的材质、做工都代表了目前PC领域的最高水平。

d62bc50339626084cc06b08e80f00c44.jpg

正面的电源键是整个机身唯一的物理按键。

860ff4770662636306981cd59aaf38a6.jpg

华硕LOGO的下方是英特尔的标贴,表明这台主机采用了第七代酷睿家族的i5处理器,这已经比大部分电脑用户家里的芯片更高阶了。

a10e3f0194ef5e65725303eff9dda210.jpg

如果横着摆放,也不会影响她的颜值。

50f89892aa45b00fe62292cd3209e797.jpg

以卧式摆放时,背面的散热孔由于增加了几何元素的镂空设计,倒也成为了不错的装饰。顺带说一下,考虑到热空气向上飘动的特质,从理论上说这台主机卧式摆放的散热效果会更好一些。

7337e52fbcb1cedb2b928943ae9c072d.jpg

透过顶部的散热孔,依稀可见内里的CPU及显卡的散热风扇,可惜用相机镜头就很难捕捉清楚了。到了这里,大老客真的很想将主机打开一探究竟。

不过,考虑到品牌机一贯的质保条例,大老客不禁犹豫起来。

feb8fa8e6fbe3f39fbaaf27087116d2b.jpg

考虑再三,大老客觉得这次评测并不需要将主机打开,因为华硕公司官方已经提供了这台电脑内部配置及散热系统的文档,大老客可以参阅现成资料。作为一名完美主义者,对电脑的极端爱惜,是二十年来无法逾越的心结。要知道,以前为了买一块新显卡,大老客可以半年不吃肉,千真万确!

12a3a738ec30bda4aa06baf5f3e6562b.png

内部散热结构,大老客借用了华硕官网的示意图,虽然机箱很小,但厚度还是比笔记本宽裕许多,让内部风道的畅通无阻得到了保证。相较而言,CPU的涡轮风扇更像普通台式PC,而显卡与台式机则有一定的区别,更像笔记本的热管风扇组合,这也导致了在后面的测试中,显卡发热比CPU更明显一些。

e8c3b9a3e5fb5a6d4235e6f8b6f75627.jpg

机箱侧面的这张贴纸,简明扼要地注明了这台电脑的配置梗概,这确实只能说是梗概,因为在专业玩家眼里这太简陋了,大老客也会在后面的文字中更详细地挖掘M80的性能细节。

35b4cc74e95792cc580275d424cdf2c3.jpg

再来看看背面的接口。M80体积虽小,接口却相当齐全。这里特别值得描述的是,显示输出多达三组,分别是两个HDMI和一个DisplayPort,为什么一台主打迷你的机器却要提供三个显示输出?答案很简单,为了VR。如果要想玩转VR游戏,更多的HDMI是必须的,总不至于时不时地拔掉显示器吧。

a4efc4b688ae155df929f27d62eac466.jpg

在华硕对M80的宣传中,支持4K,支持VR,都是非常突出的卖点。如果说之前对主机外观的观摩都只是纯文艺的风格,那么看到这里的三个视频输出接口之后,也许文风就应该往技术和理论的方向转变了。如此小的主机,能不能良好地支持4K游戏?能不能轻轻松松跑VR程序?这些都是接下来大老客要仔细探究的。

eda26daeb0e33995a73b5f39f6e988b7.jpg

对于M80的外观描述,就此告一段落。在将其连接到显示器并打开电源之前,我们可以看到华硕在工业设计方面确实非常用心,不论是材质、颜色还是造型,这款M80都显得大气而不奢华,稳重而不低调,在千篇一律的PC主机中成为一道另类的风景。

没有短板的硬件配置,连DIY老玩家都暗自叫绝

华硕M80的硬件配置如下:

2e6ea0a43e02938078cb3e1912196ff4.png

关于上述硬件的具体信息,大老客虽然如数家珍,但也没必要在这里赘述了,相关资料在网络上一查便知,再罗列参数就是浪费大家的时间。

几个细节值得一提,带HQ的处理器,表明这款i5是以BGA形式封装在主板上的,所以不可升级。另外,华硕的官方资料也表明M80内部的1060显卡是焊接在主板上的,同样不能替换。因此,这台主机的配置结构,略微有点像高端游戏本。不过眼下游戏本早已今非昔比,和台式机相比毫不逊色,再也不是妥协的代名词了。

e8059a74f944701c0a1602389a5c2fec.png

在开机后的Win 10系统信息中,可以看到这款电脑还预装了家庭中文版。虽然有强迫症的大老客很希望将Win 10升级到专业版,不过考虑到要更客观地反映这台M80的真实情况,所以还是继续用家庭版吧,好在从理论上讲作为家庭用户,家庭版用起来和专业版其实没太大差别。

b06951d88e668dce51064151ef373063.png

通过设备管理器的截图,也能看到这台电脑的配置表,比如四核四线程的i5处理器,以及3GB的1060显卡,还有双硬盘的具体型号等等。然而,在这里我发现了华硕M80的第一处小缺陷——居然没有自带Wi-Fi和蓝牙。对于这样一台以小巧造型为主打卖点之一的主机来说,经常移动应该是常有的事儿,可如果没有无线网络和蓝牙功能,其灵活性难免也打了折扣。从现在起,关于这台机器的几处瑕疵,大老客会在评测文章的后半部分专门列一章来描述,在前半部分的叙述中就不再提及了。

dbc94c37ece6ef10441e1e079a3b3d11.png

通过CPU-Z软件,可以看到这颗处理器的具体信息,由于是以能耗比见长的BGA板载移动处理器,所以在闲暇时就可以在最低频率下工作,既节省了电力,也降低了发热。不过一旦进入大型3D游戏等高负载场合,这颗处理器最大可以在3.5GHz的频率下满速运行,在桌面级处理器中也算得上是比较领先的了。

9b9dc8f8ec609327b2474c9127c225fe.png

除了一些极端机型,如今笔记本电脑最强显卡是什么?当然是GTX 1060了,而华硕M80也采用了这枚最流行的GPU,只要是游戏玩家并且对画面有一定的追求,那么GTX 1060应该是目前最基本的配备,比这个还低的话,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遗憾。而再往上走,又以享受居多。因此M80能用上这样一款GPU着实是迷你机用户的幸事。

值得一提的是,M80用的是桌面版3GB显卡,这款显卡和移动版6GB可谓是各有千秋,优点是频率跟桌面版6GB显卡完全一致,丝毫没有缩水。但显存、CUDA单元的缩减,也让其比普通的GTX 1060显卡略逊一筹。这个问题究竟该如何看待呢?还是等有了数据后再来评价吧。

说到这儿,大家对这台迷你主机的配置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初步的了解。在大老客看来,这样的配置实属良心,为什么这样肯定呢?经历过这二十年电脑产业变迁的朋友们,一定还记得过去在DIY玩家眼中,品牌机的配置是多么的不堪。曾经有过P4处理器+128MB内存的畸形配置,也有过采用最低端独显却号称游戏PC的噱头之作。整个DIY发展的早期,就是伴随着对品牌机不合理的配置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来的。凭借信息的不对称,很多品牌机厂商确实做过不少坑蒙拐骗的事儿。

fcda10e87d55b0016584cb49cc063ce7.jpg

不过,今天让大老客来面对这样一台华硕M80,着实觉得非常均衡,没有短板,完全做到了DIY玩家所追求的按需配备,合理布局。倘若让大老客自己来组装一台新电脑,除了CPU和显卡不会焊接在主板上,其他指标,诸如对CPU和显卡的选择,以及SSD与HDD的搭配,还有内存的容量,几乎都可以完全按照M80的配置来。说真的,大老客确实觉得M80的基本配置已经相当合理,除非再往上走采用i7+1070/1080,可那样又违背了小机箱的初衷了。再往下走,不论是处理器、显卡、内存还是硬盘,任何一个环节减弱都会使整机的均衡性大打折扣。

7322aabb43b18fc03fe3b9618a2276cf.jpg

具体性能怎么样,3DMark跑一跑

理论上的东西已经看得差不多了,那么M80的具体性能究竟如何呢?大老客不打算采用国产软件来跑分了,因为像鲁大师什么的,任何机器都能跑,分数线性分布,实在是不直观,无法体现自己的电脑究竟处在什么档次,究竟能干些什么。既然M80的出发点是迷你PC也能顺畅运行3D游戏,那么最适合反映这台电脑性能的软件当然非3DMark莫属。

在跑3DMark之前,大老客还做了一番准备工作,因为自己之前用的是A卡,所以对N卡驱动程序的稳定性还没有做太多研究。只是大老客清楚知道,驱动程序并非越新越好,最新版的N卡驱动往往会在游戏中出现一些兼容性问题。所以大老客先在各个游戏论坛仔细调查,并准备好了三个版本的驱动文件。

f4a6a429bd5a9603b685e7e65b7bc0be.png

截止评测3DMark的当天,最新版N卡驱动是381.89,但据说这个版本驱动在玩LOL时有问题,而LOL又是大老客最喜欢的游戏之一。所以疼痛割爱,最终选定378.92作为本次评测的标准驱动文件。

7cd4da335120253716e9c7c08982db45.png

初始驱动是375.63版。

276b1f7245e105b6b3669f75518f1332.png

之后成功地升级到了378.92版,接下来就是3DMark时间了。

5e255965575055f9c54a98735dac5c72.png

大老客用过的第一个3DMark是3DMark99,一不小心,十八年就这样匆匆走过。印象中跑得最多的3DMark是3DMark2001,为什么呢,因为那些年大老客还在读书,经常帮同学组装电脑,先是室友,然后是班上同学,系上同学,同年级同学,同校同学……几乎每一次装机,都要跑一次3DMark,累积小时已经无法估量了。后来因为自己的工作一直跟PC评测有关,虽然也经常跑3DMark,却再也不可能像2001前后那样密集而频繁。

有些时光,过去了就不会回来。

今天3DMark的更新逐渐减缓,目前最新版的已经取消了后缀名,以至于很多新手很难分辨自己是不是用的最新版。随着DX 12的流行,3DMark最新版的首选评测项目就是针对DX 12进行的Time Spy,这套即时演算画面的光影、贴图与多边形计算都超过了史上任何一代作品。对于GTX 10系列显卡来说确实再合适不过了。

5866ee3d1d52714deb65f116fd6923f7.png

Time Spy评测技术,综合分数3471,图形部分3577,这是2K分辨率下的结果。结合M80的硬件配置,比较准确,略低于桌面版i5+1060(6GB)的组合。

fea86ecfbb6decad09959fe9caa4f84f.png

Time Spy毕竟比较新,大多数玩家和评测媒体,用得最多的还是Fire Strike,在全高清模式下,M80的得分是9267,图形部分11821,这也是大老客目前用的显示器的分辨率,这种过万的成绩,基本不用让人担心在该分辨率下玩游戏的效果。

5a5e9f1199d09e2792e2291fbaa4027f.png

在Extreme模式下,分数下降得比较明显,这主要还是因为3GB显存在高分辨率下成为了瓶颈,如果是6GB显存的显卡或HBM显存,在这个时候就能体现出自身威力了。5000分左右的成绩,表明M80在2K分辨率下跑大型3D游戏时可以勉强过关。到了这时,大老客不由得对M80号称的4K无忧产生了一点点顾虑。

a12d1198bd64fd6429be0f7d2d39ea8a.png

事实也是如此,这套组合在Ultra也就是4K模式下的跑分没有超过3000。这意味着什么呢?如果有一台4K显示器并让M80跑4K游戏的话,可以玩,但是帧数方面很难令人满意。这是一台可以支持4K游戏的电脑,但要说她能跑4K跑得畅快,还略微有些过头。好在现阶段采用4K显示器的玩家并不太多,大老客本人也没有,所以暂时没有条件去测试M80玩4K游戏的具体效果。只是从理论上讲,如果玩家真的是奔着4K游戏去的,那选择M80还得仔细掂量掂量。

游戏毕竟只是应用的一方面,新电脑拿来也不可能整天跑3DMark和4K游戏。那么在普通应用领域M80表现如何呢?

5ae36765a6f3e7db86775728df94ca5f.png

《美女吃烤鸭》无疑是当前最广为人知的4K测试视频,时间很短,也许经常测4K视频的朋友闭着眼睛也能知道这段视频每一秒钟的画面是什么样的。大老客选择60Mbps的最高码率文件进行测试,随即截取了三幅画面,发现CPU占用均没有超过10%。

d7b87cf7ca1700730ebf1d470aa59ad7.png

第一次截图,CPU占用率6%。

58fda498ee2c5f20f5dcb14e32f2e30d.png

第二次,7%。

ffe4c78018e65d546508a4301bdbee0a.png

还是7%。结论很简单,用M80观赏4K视频没有任何压力,而且你可以在接多个显示器的情况下,在一台显示器播放4K电影,另一台显示器上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情,比如上网浏览,打字,写文章等等。当然,要想玩大型3D游戏就另当别论了。

轻松应付4K,对于M80来说或许有点言过其实,但这并不能否定M80是一台非常优秀的游戏电脑的事实。用M80玩游戏,也是大老客最期待、最幸福的时刻,同时也是这篇枯燥文字中最令人放松的段落。

尽情地玩一把,投入地笑一次,忘记了我是谁!

从1997年开始沉迷于DIY的大老客,最初也是因为游戏而喜欢上电脑的。命令与征服、红色警戒、仙剑奇侠传、金庸群侠传和极品飞车……代表了80后最初关于PC和游戏的回忆。以前喜欢玩游戏却没有钱,现在有了一点钱却没了时间,这种错位在池莉1993年写下的散文《千古憾事》中得到了非常美妙的诠释,大老客至今还记得从《读者文摘》里读到的那篇文章的细节。

回到这次评测,既然M80的定位就是迷你游戏台式电脑,那么用这台电脑好好地玩一把游戏是必不可少的,刚刚过去的一个星期,也是大老客近10年来玩游戏玩得最多的一个星期。虽然已不再是那个青葱少年,但玩起游戏时内心的那份畅快和兴奋,依旧是无法言语的满足。

当然,有评测任务在身,可不能草草玩几下就算了。大老客先做了一些准备工作,比方说,除了3DMark,游戏是最能体现电脑性能的道具,那么详细记录游戏运行状态的软件就至关重要。尽管很多游戏都自带FPS记录等功能,但一个一个开启相当繁琐,而且信息也不够全面。大老客认真选择了多个软件,最后觉得《游戏加加》是最方便也最全面的。

1ef70fbb9dc6143f79e6ba1f4ae5e9df.png

游戏加加不仅可以在游戏运行界面显示FPS、CPU占用、显卡占用、CPU温度、显卡温度、显存余额等诸多细节数据,而且不会影响游戏的速度和体验,中文化的操作界面也非常适合国内玩家。另外,游戏加加的截图和录像功能也很好使,这次大老客的游戏评测记录就仰赖于它了。

第一个游戏,是《守望先锋》,这款游戏能排在第一位,也是有原因的。

守望先锋

7f9e49488eb7cac09f8596c265464c7b.png

之前大老客一直没有玩过守望先锋,虽然这款游戏很热。因为暴雪的游戏是花钱买时间的,而大老客只能挤出非常有限的时间来玩上几把,这种包月制收费的模式已经不再适合。大老客最喜欢的游戏是星际争霸,而且是一代,据说今年能出高清重制版,欠暴雪的钱,一定会补上的。

7881e5341a1fa7534ea094694eaadb6e.png

运气眷顾大老客,守望先锋神奇地在今年5月免费一个月,正好赶上这次评测M80的时机,所以大老客相信着就是造物主的安排,于是立即赶在第一时间下载安装并注册了账号。说实话,这种第一人称射击游戏一直不是大老客的强项,但喜欢游戏的我偶尔玩一玩还是没有问题的。

7819f4010d1203c9a02bdce7d7e4eabd.png

进入游戏,很快就度过了新手训练阶段,组队和战友一起作战。通过游戏加加的工具条,可以清楚地看到目前CPU占用率很低,显卡温度也不高,显存的剩余还相当富足。

6463b405f6e94d79696dd1be6397949f.png

玩了一会儿,FPS依旧是70,这时大老客反应过来了,一定是设置还没有开启最大化。

fc06b550824eee6ed1b42f35c14b224a.png

不过,70的FPS还是非常舒服的,因为这应该是和显示器同步的刷新,比起高频反倒更加流畅。如果FPS低于60或者50,那样就会影响体验了。

4dbe3c0b580fe41b46a180dbbbb21303.png

很快就赢下了第一局,不是因为大老客玩得好哦,因为新手匹配都会选择类似水平的玩家一起对战,可能大老客进入状态还算比较快吧。

接下来就进入设置界面进行设置了。

d050ca057b90da864dda243f3fca2fd2.png

将帧率的限制取消,接下来就能展现M80的最强实力了。

e044fde320354ede59e3e37dc1dd5e83.png

好家伙!FPS猛地上升到了131,几乎翻倍了。

c3f203dacdbe6e1f06126505b8b13f89.png

稳定下来后是100出头的FPS值,跟华硕官方宣传的基本相符,因为大老客还开启了细节最高,如果不开最高,估计120~130的平均值是没有问题的。

d527b60a3778e8f702f5e1fce417cedd.png

随着游戏的进行,可以看到CPU占用和显卡温度迅速提高了。

9494f6256119594e341ce49884767c66.png

在这样的设置下打完一关之后,CPU和显卡的温度都比较高,所以主机的散热系统开始发挥作用,两个风扇都开始运转,噪音稍微有些大。因为大老客戴着耳机,所以要打完后才感觉到主机的噪音。倘若用的是音箱,那么主机离人近的话,对耳朵的享受还是有一定影响的。

对于守望先锋这款游戏,确实没有必要开最大特效,如果保留70FPS的水平,那么不但主机可以静音运行,对于游戏体验也没有什么影响。与单机3D大作相比,网游的硬件需求再怎么也不会太过分。

通过游戏加加的硬件数据分析,也能看出调高FPS后对硬件的消耗确实比较大,而守望先锋并不需要如此高的设置。

bcfab425fc01c1936cf69fa1db2a83cf.png

FPS在经过设置后瞬间提升了。

2e94da9e3d9c47bbe8e688d7b122d021.png

与之相对应的是CPU温度也提升了10度以上。如果是在夏天,或许会有过热风险,或者降频。

a95ef138c3e735f1ed0d9b027b9c1cda.png

这张图显示的是显卡占用率,65%和99%的区别。

接下来送上一段守望先锋的对战视频,大老客忙于录像,操作不太好,手忙脚乱地躺着赢了一局,各位就当看着娱乐娱乐吧。如果是没有玩过守望先锋的朋友,可以借此看看这款游戏是怎么玩的。

接下来的第二个游戏,是近期非常火爆的单机大作《质量效应:仙女座》

质量效应:仙女座

b5813ff7f9e9bdaf94f9991a52ba7cc7.jpg

在这样的单机大作面前,i5-7300HQ与GTX 1060 3GB这样的组合就只能说是基本够用了。 虽然过场动画的FPS可以远超200,但真正进入游戏画面后,设置到最高特效就很难达到显示器的同步刷新率,不过好的是在1920*1080的分辨率下,设置到最高特效,用M80玩这款游戏在流畅度方面还是没有任何遗憾的。

e46d6d908ba6aba30e279754796cd7b3.png

与守望先锋不同,大老客在这里先放入视频,朋友们可以在观赏这款游戏的同时,留意一下CG画面到游戏即时演算画面的切换过程,以及帧率的变化。

备注:视频从30秒开始切换。

7df5c42e34bbd102d0773b0798f05fec.png

刚一开始的动画,FPS奔着240去,通过工具栏可以看出这部分的画面主要是CPU在工作。 

fc80107943e505e2c92abf37e69e85ad.png

有时候也会想,如果游戏画面能达到这个水准——293FPS,目前得什么样的配置才能实现呢?估计四路泰坦X可以…… 

941cdb3083cd4879ec25992914fcf467.png

进入游戏后,显存的容量开始有点捉襟见肘了,开最高特效的话,很多时候FPS不足50,但人物模型确实很精致,不是快速运动战时也能很流畅。

9b1b16c1719c82aae4268db47ca52b74.png

当然,进入战斗操作之后,还是得适当降低画质,让FPS保证在60FPS左右运行,这款故事类似星球大战的游戏世界观相当宏大,线索多,剧情长,要想认真玩下去很耗时间,还是等这次评测结束之后再慢慢进行吧。

从单机大作上看,3GB的显存略微有些不够,这时大老客就开始考虑一个问题,如果用6GB移动版1060(成本差不多,频率低一些,显存多一些,CUDA单元更多一些)会不会更好呢,这个问题放在后面详细讲讲。

玩质量效应的时候,大老客觉得其实挺需要一个手柄的。

质量效应的剧情、画面都是面向未来的,而另一款单机大作《巫师3:狂猎》则有浓浓的古典风,两款游戏的视觉感受差别很大,但画面质量与建模倒是同一个系统出来的。

巫师3:狂猎

7cb6733678c0acff3b2a5fedd2212d42.jpg

相比之下,这是本轮评测对硬件要求最高的游戏了,也是货真价实的硬件杀手。  

b5904d383336330ad0d745a88e0048f9.png

刚开始大老客尝试性地将画面特效设置到最高——Ultra。

8600130063c5e5d5897e562946d76e76.png

设置成最高特效以后,FPS只有30出头,虽然可以玩但略微有点顾虑,觉得还是降低一点的好。

fe85a7b233ec9c7b3eae7084b596052d.png

结果在中特效下,FPS平均值还是没有超过50。

c1f30da41a35b7ad4624b812dcdf6914.png

于是大老客索性还是用低特效来玩吧,达到60FPS,内心还是要愉快些。1920*1080的分辨率下,低特效可以保证垂直刷新同步,时刻保持在60或61的节奏。

e3d5efb93e60bc693af0251837113ad0.png

这款游戏的画面的确很精美,令人心旷神怡。国内武侠RPG是不是该好好学学了?

d499bacbce01368659e74206b495d948.png

基于时间原因,还是不能玩太久,大老客录了一段视频,没有玩过这款游戏的朋友,可以看看它的玩法,顺便看看M80的流畅度。

值得一提的是,与质量效应一样,巫师3在游戏时还是很耗费资源的,不知到了冬天最冷的时候,能不能让风扇在低转速下运行。

接下来的这个游戏,本来是可有可无,但因为它确实玩的人太多,而且也确实有一些数据与感受值得分享,所以大老客还是将它简短地记录下来了。

英雄联盟

40a6dda4ca55d271c652e0cfbb06ead2.png

不论从哪个角度看,英雄联盟都不是什么硬件杀手,事实上就连赛扬+7750的主机,也能顺利地玩,只是体验不那么完美。既然如此,用M80玩这款游戏的效果如何,还是可以作为评测的一部分。

玩英雄联盟的时候,游戏加加已经没什么必要了。

b444ebfa690887b102fe81da3709dc94.png

刚进入游戏,默认设置下FPS超过300,最高达到了368FPS。

7a26e548a96631f2e035382b51ba1cfd.png

将所有设置包括阴影都调到最高之后,FPS在120~150之间徘徊。

28fb22d4d6f1ab57cd0342e3f8a42c10.png

随着战斗的激烈进行,FPS会略微下降,但整个过程没有任何卡顿,也从来没有降低到两位数。

d4416c37bf8da6f40d8cb15b971031d1.png

离胜利不远了!

英雄联盟对硬件的要求不高,所以用M80来测试属于杀鸡用牛刀,大老客大概玩了两小时,三局,虽然都开了最高特效与阴影,但M80的风扇一直没有启动过,这款游戏可以在彻底静音的效果下玩,意味着在日常应用和普通游戏场合,M80可以在低负载下也实现良好的效果。

游戏给大老客带来了无比快乐的时光,过去是,今天也是,相信明天同样也一样。

大老客还测试了第五款游戏,这个游戏比较特别,留在下一章节进行描述。

谈谈VR

在开启这一章之前,大老客正好在唐沐的微博上看到了这样一席话。

d63ccb8c3a2751f1f15403d64af25c73.png

从2016年VR元年开始,大老客就一直密切关注着这个风口产业,也试用了好几款产品,包括VR一体机,VR眼镜等等,并且在媒体撰写了很多关于VR行业的评论。不过,根据实地感受,大老客觉得现阶段VR还相当初级,家用遥遥无期,商用可以开展但持久性堪忧。与唐沐的想法一样,今天的VR设备只能是感受感受VR是什么,仅此而已。

退一万步讲,PCVR的线缆就像一条狗链,严重制约了用户的体验。大老客本人作为写手,在这里就不该长篇累牍地谈自己的观点了。总之,VR游戏起码要发展到HTC Vive传说中的无线套件已经成为标配之后,再进入下一个真正能进入家用的新阶段。

01f1ad5b4babfffc73ce7eaf4df0f18a.jpg

已经进入概念阶段但尚未量产上市的VR无线套件,可以剪断那根最束缚人的链条。

d983d7bd559dcb8c616f8de1b345272f.jpg

至于款式繁多的VR一体机和VR眼镜,坦率地说,目前还属于玩具阶段,基本不可能长时间玩耍。PC VR有希望,不过路还长。因此,华硕M80虽然宣称自己是可以开展VR游戏的主机,并且在接口方面也为VR做好了准备,大老客还是没有下定决心因此去买一套HTC Vive或Oculus Rift来玩,现在基于这两款PC VR硬件的VR大作,着实还有些少。

大老客评测的最后一款游戏,是VR女友。尽管没有VR设备,但选择无头显模式,感受一下游戏过程还是可以的。

93c9b296e23807c31882d59f46905899.jpg

据说这款游戏,宅男们还是挺喜欢的。

864da6695259dc59a02e5e8ddd395f2b.png

游戏会弹出没有头显不能进行的提示,好在这个障碍对于大老客这样的老玩家来说不算什么,可以绕过去。

VR女友,是比较初级的VR游戏,对机能的要求并不高,M80可以在最高分辨率下保持60FPS的稳定节奏运行。用鼠标代替头显进行操作,略微有些不适,但更重要的是——听不懂日语啊!

a2c84614bb5366146437b7b21f394fcf.png

3407f858a539d8cbe45b71f4d9c89802.png

6f8f39698d1377fa88398ddb2a8132d9.png

a13c2f2c6bccc7e458289df4f2e3025f.png

所以,听得懂日语的小伙伴,可以看看大老客截取的视频哦,顺带看看这款游戏的进行方式,对VR游戏的模式有个初步的理解。

只是这款游戏录像后色彩会有些失真,为此大老客专门联系过游戏加加的工程师,问题正在解决中。标准版的游戏加加录像后只有声音,只有工程师手里的内测版可以录下上述画面。

就目前而言,VR尤其是PC VR距离真正实际应用,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VR PC呢,大都也是借势营销,大老客觉得华硕和用户都不必对此太过认真。未来随着VR无线化、低配化的进行,VR游戏究竟应该以什么样的结构出现在玩家面前,业界还在探索。

这是一个留给未来的项目。这里大老客补充一句,在打出VR PC旗号的主机中,华硕M80的性价比真的相当高!后面还会解释的。

关于M80的三个辩证式提问

d3dec9305dbcd00fe152bde0b5dbf19f.jpg

本着探究到底的作风,大老客在M80的评测临近尾声之际,针对机器的配置等指标,整理了几个问题,试着在产品经理和最终用户之间不断地切换身份,换位思考,看看M80在这些领域究竟是否做到了最好,或者说,是否还有潜力可挖。

1,SSD为什么没有采用高速版?

这个问题大老客之前一直没有说,因为全部留在这里了。M80的SSD虽然是M.2接口的闪迪512GB,看上去相当棒,但在评测中发现其走的还是SATA总线,而不是PCI-E。

dca7fbf55ff79845cebed9594e4b3237.png

借助SSD-Z,可以看出这块闪迪SSD走的是SATA 3.0总线。

858aa699483ce871e9e342bb73f1f9ec.png

所以,SSD的性能指标符合SATA 3.0硬盘的标准,SATA 3.0有性能瓶颈,最高也就是500MB/s上下的传输率,AS SSD的跑分很难突破1000分。

2d9c272296bfe44d04c51d4f4d2803ed.png

但回过头来说,不论是ATTO还是AS SSD,这块闪迪硬盘的跑分都十分稳定,基本达到了SATA 3.0的最优水平。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是M.2接口,为什么不采用走PCI-E总线的M.2 SSD,或者一步到位用PCI-E SSD呢?

大老客不妨在这里自问自答一下。采用PCI-E接口的SSD,从理论上讲肯定是更好的,但M80的方案依旧有其合理性。首先,目前SSD成本处于高位,华硕能让7000元左右的主机用上512GB的SSD并外加1TB机械硬盘,已属难能可贵了。事实上,真的有友商出了一款VR PC竞品,采用的是i7处理器和PCI-E的SSD,建议零售价远超1万元。所以……

其次,选择很重要。华硕M80是一款以游戏为卖点的PC,那么玩家肯定会安装不少游戏,而像质量效应、巫师那样的游戏,动辄就是50个GB的容量,很吃硬盘的。考虑到游戏加载速度直接影响最终体验,那么这些游戏肯定需要安装在C盘,也就是SSD上,否则SSD的优势就得不到体现了。

那么问题来了,假如你是华硕产品经理,你是用512GB的SATA 3.0 SSD呢,还是128GB或256GB的PCI-E SSD呢,小容量装了Windows和一两个游戏后还有空间么?

如果要二选一,我会选择512GB的,毕竟在长时间的使用而不是软件跑分中,SATA 3.0与PCI-E的差距并不像数据表中那样明显。

2,移动版GTX 1060 6GB是否会更好?

这个问题确实有些纠结。从理论上讲,桌面版GTX 1060 3GB和移动版GTX 1060 6GB可谓是各有千秋,官方评测数据也很难分出胜负来。具体落实到M80这款产品上,大老客的感受是,如果有条件的话,也许移动版还是更好一些的。

第一,考虑到移动版和桌面版的特性,移动版应该更适合M80这样的小主机,因为后者更接近笔记本而不是台式机。移动版在满负荷运行时功耗处理得更好,而大老客在评测时发现负荷大了,M80的显卡温度显得有些高,很多时候都超过了80度。这就导致风扇需要全速运行,形成噪音。要是采用移动版显卡,既然能适应笔记本的狭小空间,肯定更能适应M80的5L机箱,那么整机噪音应该就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第二,移动版的6GB显存比3GB大一倍,CUDA单元也更多,抵消了核心频率、显存频率降低后的弱势。而显存在高分辨率下的作用是很明显的,既然华硕希望让4K玩家和2K玩家都喜欢M80,那么采用6GB显存的显卡应该是更好的方案吧。

c574e5924113ad56d7db14d5915bb735.jpg

当然,大老客不是产品经理,也不知道从成本方面考量的话,移动版GTX 1060 6GB是不是比桌面版6GB还更贵,倘若会大幅提高M80的售价,那么之前的讨论就不成立了。

相信产品经理的逻辑是更清晰的!

3,这电脑和自己DIY相比如何?

哇哦!这个问题实在太大,值得大老客单独列一章来探讨。在电脑DIY领域摸爬滚打二十年的大老客,对于这个问题还是有一定发言权滴!

6ad4c45f435ec1609264c9d82177309f.jpg

二十年DIY玩家眼中的M80

在本文开头,大老客已经提到过,从1997年至今,大老客玩DIY刚好二十年了。而且借着此次评测的机会,很难得地上演了三代华硕产品同框的盛况。

711060238d88b5651e357a9927ef3b65.jpg

1997年前后相当流行的华硕T2P4主板,是电脑DIY进入中国后,第一款在电脑城装机单上曝光率超过50%的主板。

2003年上市的华硕M2413N-D,是市面上最早采用英特尔迅驰系统的机型之一,对电脑产业有印象的朋友都清楚,迅驰是笔记本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一道分水岭。

今天面对这台华硕M80游戏台式主机,迷你而小巧,传统的DIY用户会喜欢吗?

事实上,这个问题从根上就错了。

DIY用户与DIY玩家,这完完全全是两个概念。

在2000年前后,DIY之所以能流行,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广大用户喜欢DIY,而是因为组装机比品牌机便宜。如果你买戴尔、联想什么的要花1万元,那么买IBM就要花2万元,而DIY的话,可能不到6000元。

在那个年代,像大老客这样真正是DIY玩家的,在DIY用户当中的占比,不到百分之一。

也就是说,另外九成九以上的用户,是被动选择DIY的,他们并不喜欢DIY,只是因为DIY便宜。

大老客帮助装机的朋友早已超过数百,也能从侧面印证这个问题。

208aeb131035665f4c59eb1bf4723483.jpg

大老客二十年来的亲身经历早已证明,事实上对于大部分电脑用户而言,费心去讨论处理器究竟选英特尔还是AMD,苦苦学习频率、缓存、核心数、运算单元、传输速率……根本就是多此一举。大部分用户不需要研究这么多,而且,他们是真的不喜欢研究这些东西。

随着产业的变迁,DIY与品牌机相比,价格优势逐渐缩小,今天几乎已经可以忽略不计了。而DIY的玩乐价值,其实并不符合多数用户的真实需求。很多人觉得DIY市场萎缩了,其实不是这样的,只是电脑市场归真了,被放大的DIY精神,回归了它本来该有的状态——小众。

值得庆幸的是,在DIY最火爆的年代,也就是2000年前后,大老客深深地沉迷其中,不仅找到了乐趣,也拥有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比方说,2002年参加DIY大赛,第一次登上了段暄主持的央视《电子竞技世界》。

不知你们能从视频中找到十五年前还是大学生的大老客么?

75dce02a31fe0c0cfd03dc5966f715a7.jpg

大老客有幸与众多真正热爱DIY的年轻人成为了朋友,并走上了IT撰稿人之路,因为电脑DIY而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今天,虽然玩DIY的人不多了(相对的),甚至连大老客自己也很少有时间亲自组装了,但曾经爱过,就不枉此生,对么?

回到第三个辩证式提问,华硕M80和自己DIY相比,究竟如何?

让我们用数字来说话。

大老客登录某网站,用模拟装机的方式,初略组装了一台跟华硕M80比较相似的主机,限于数据库不完整以及华硕M80配件的特殊性,不可能完全一样,只能选接近的零件。

0e6db71989dc71cf097f36ff9a148287.png

这里选择的SSD跟M80一样,是M.2 2280走SATA 3.0总线的型号,同时可以看出今天SSD零售价真高啊!

OK,这台电脑的大致价格是6600元,这还不包含装机费128元,不包含正版Windows的费用,不包含华硕官方提供的质保与软件服务。而且,更不包括为迷你主机进行量身定制的一系列工业设计的费用。

那么,华硕M80在电商网站的零售价是7000元左右(截止发稿日某网站用了优惠券后是6999元)。请你告诉我,如果不是真正视DIY过程本身为一种乐趣的老玩家,普通用户还需要DIY吗?

呼应本文的主题——给普通电脑用户一个放弃DIY的理由,M80的确可以做到。

后记

临近末了,再次感谢新浪众测,让大老客获得了这样一次宝贵的评测机会,也因此享受了一个与游戏相伴的工作周。

823f61070e433d8fb85abda707c26abc.jpg

整体而言,M80确实是一台不错的主机,造型精致,价格厚道,配置在老DIY玩家眼中也相当科学、合理。该说的前面已经说了,留在最后的建议是,倘若华硕能将Wi-Fi与蓝牙纳入标配就更好了,不然切换使用地点时就不那么方便。正好大老客这两天在IT资讯中看到英特尔刚推出了最新一代千兆Wi-Fi/蓝牙5集成芯片,这款芯片用在M80身上,实属最佳拍档!

911b3b7e87270e4c5ca4d4ae8b3e05eb.png

英特尔Wireless-AC 9260是一款千兆速率的Wi-Fi模块,支持160MHz信道(5G 2x2MIMO),同时还添加了对蓝牙5标准的支持,传输速率和有效距离都远超蓝牙4。

16a8355a77823bef712008c3d4300c4c.jpg

方寸之间有乾坤,

华硕M80,

给你一个放弃DIY的理由!

(声明: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和新浪众测共同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众测立场。)
0 0
分享 商务合作 返回
微博 QQ空间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