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48小时,帝都胡同烟火气的新派生活

王二媛 王二媛 2021-05-10 12:40

「红墙黄瓦老皇城,青砖灰瓦四合院,豆汁焦圈钟鼓楼,蓝天白云鸽子哨。」——这句流传在民间的一段话,一语道尽了老北京人内心深处,那浓到化不开的胡同儿情结。

我的童年几乎没有住在胡同的记忆,但因为妈妈以前的工作单位就在紧邻鼓楼的烟袋斜街里,让每个寒暑假都要跟着妈妈去上班、当时还在念小学的我,早早地就埋下了对胡同的好奇与热爱。

彼时的烟袋斜街毫无今日令人生厌的商业感,有的只是让人安心的人间烟火气。走在这条形状宛如烟袋的细长胡同里,扑面而来的全是最接地气的老北京市井生活图景:冬天清晨早点摊儿笼屉里热气腾腾的肉包子,蝉声阵阵的夏日里果蔬飘香。住在附近的小孩子三五成群地在胡同里嬉戏打闹,到了饭点儿,像《请回答1988》里那样被家长一嗓子喊回家吃饭。老大爷晃晃悠悠地骑着除了铃铛不响哪儿都响的老式二八自行车,遇见街坊四邻,只听身后飘来一句声如洪钟的「吃了吗?您呐!」京腔儿十足。

记忆中的胡同生活就是这样缓慢、宁静,涌动着最鲜活的一切,有着让时光静止的魔力。不得不提的还有那回荡在四合院上空清脆的鸽哨声,连成片的鸽子一圈圈地在空中盘旋,更是钟鼓楼一带的胡同里韵味悠长的一景——在那个还远没有手机闹铃的年月里,住在胡同里的人家,每天就是听着这个声音起床,开始一天的忙碌。

胡同文化蕴含着老北京人的生活方式,每一扇各具特色的四合院大门背后,都藏着他们的琐碎日常。喜怒哀乐与悲欢离合犹如四季变迁般在这里轮番上演,不变的是他们对生活的热忱、性格中特有的幽默感和圆融的处事态度——这些共同构成了老北京的腔调,也是北京城市精神的某种象征。

当你走进胡同,也就走进了北京这座城市的过往。在这春日盎然的日子里,不妨跟我一起,去鼓楼附近的胡同里来一趟久违的City Walk之旅,用两天一夜48小时,走进至真至纯烟火气的新派生活。

Day 1

10:00 a.m.

WAKE UP COFFEE

北欧静谧系的岁月静好

作为一枚「不喝咖啡会死星人」,有时候「为了找一杯好喝的咖啡」似乎成了我的使命。我喜欢暖光、孤树、瓦砾交相呼应的帝都胡同画面,所以胡同咖啡馆就成了我的城市避难所。

相比起游客人满为患的南锣鼓巷,北锣鼓巷要清净许多,可这种清净反而更适合咖啡馆的存在。横七竖八、幽静或杂乱的胡同,那些遛狗的老北京大爷大妈和四处打望的游客们擦肩而过,动不动几百年历史的老院子、大槐树,这些画面对于咖啡爱好者们有着难以名状的诱惑。

「Wake Up Coffee」是我无意中发现的一家隐秘在北锣的温暖咖啡馆。店门口有一颗大树,环绕大树做了一圈可以站着喝咖啡的木质吧台,树干上还有近期演出和展览的海报。黄色亚克力的店招牌映着绿色的树影,随风灵动。室内是北欧式简约风,一道保留的凹凸不平白色旧砖墙以及桌上点缀的鲜花缓解了钢铁水泥的硬朗。去「Wake Up Coffee」的这一天,店里有一场人文摄影展,展示着国内和国外艺术家们的摄影作品,生活性和艺术感相融。

最吸睛的还要数走进店门迎面而来的中古货架上的彩色食器,五彩斑斓的杯子和盘子,来自北欧和德国。这些上世纪19世纪的设计,完全不过时,源自北欧的自然环境,将冰川、湖群、森林、花朵、飞鸟,都以充满想象力的方式呈现在五彩斑斓的图案,明媚张扬。

关于咖啡,这家店主推的产品也是北欧的极浅烘焙,像果汁感一样的咖啡,体现着咖啡樱桃水果的本质。我和Faith分别点了一杯dirty和一杯桂花燕麦拿铁,极浅烘豆子的香郁感,是那种让我们喝第一口就不禁感叹「我好幸福」的咖啡香。

最让人暖心的是店里的手绘纸质咖啡杯,有一个杯子上有客人写道:「要加油哦!只要继续生活,就会有快乐到来。春天要到了,都会好的!」听着蓝调音乐,看着艺术家的作品,用中古咖啡杯品味咖啡,很多时候我们喝的并不是咖啡本身,喝的是此情此景的岁月静好。

地址:北锣鼓巷93号

11:30 a.m.

零浪费无包装商店

给生活减负的最高信条

自从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提出「断舍离」的概念后,全世界掀起了一股断舍离的热潮,很多国人也开始尝试「断舍离」,比如定期清理自己不需要的东西、每买一件衣服必出一件衣服。那一天,我在Wake Up Coffee喝完咖啡,出门就看到对面有一间很显眼的绿色小店,门口的白色招牌「零浪费无包装商店」吸引了我的全部注意力,我才知道除了「断舍离」,还有更极致的「零浪费」信条。

走进店里简直开了眼。店里主要卖各种生活小物,材质以不锈钢、实木制品、玻璃、有机棉,以及天然洗护用品为主。绝大部分是能循环使用、可降解的环境友好产品。出于环保,商品既没外包装也不给塑料袋。最好玩的是店里除了新买的宜家货架,其余大部分装修家具都是二手的——旧的、朋友送的、甚至外边捡的。

用环保袋代替污染环境的一次性塑料袋已经倡导很多年了。他家「纯棉环保袋」30元,正面是商店的LOGO,背面写着「我拒绝一次性塑料制品」,很有态度。「不锈钢吸管」8-14元,一次性塑料吸管其实很浪费,食品级304不锈钢做的吸管不仅好看,还能反复使用,减少塑料制品对环境的污染。「马毛牙刷」35-45元,跟平常用的牙刷不同,店里卖的牙刷是马毛和竹子做的,100%可降解。

店里的每一个商品和每一个角落都让人感到轻松,和店主小姐姐聊了一下才知道,她已经坚持「零浪费生活」很多年了,店主小姐姐说:「在中国,13.8亿人平均每天使用30亿个一次性塑料袋,每个塑料袋的平均使用时间为25分钟,而每个塑料袋降解至少需要470年。」零浪费生活是一种在生活中几乎不制造任何垃圾的生活方式。小姐姐和她男友在过去3个月产生的全部垃圾只有两个小玻璃罐的容量!真的让我震惊!

这次意外的探店,我买了好几个装衣物的网兜和不锈钢吸管,在此之后,我也开始慢慢尝试像店主一样去践行环保的生活方式。购物时自带布袋、出门自带随身杯和餐具…..我开始一点点地改变着自己原来的生活习惯,也逐步发现自己每天产生的垃圾在不断地减少。我相信,世界上所有伟大的事情,都是从一点一滴开始的。

地址:北锣鼓巷70号

14:00 p.m.

The Orchid Hotel

天台之上的老北京胡同日常

第一次在宝钞胡同里穿行,就仿佛找回了童年在烟袋斜街的记忆。没有一街之隔的南锣鼓巷那人声鼎沸的嘈杂,宝钞胡同明显更加宁静、低调,保留着老北京浓郁的生活气息。居民依旧在左右,生活如故。

疫情让「Staycation」这种宅在酒店的度假方式突然时髦了起来。于是在一个午后,为了短暂逃离城市喧嚣,我和Faith一起躲进了宝钞胡同65号的「The Orchid Hotel」。

加拿大人Joel Shuchat和他的合伙人Youngcall,出于对老北京生活的热爱,在2011年创立了「The Orchid Hotel」这个扎根于胡同文化的精品酒店,宛如二环里一个专供休憩与静心的乌托邦。17间由老房子改造的客房分布在三个区域,每一间都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根据空间和层高,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布局,但不变的却是仿佛住进了旧时光里的惬意感。

出于对坐拥天台体验的好奇,我们选择的是可以夜观天象的胡同豪华房。从前台接过钥匙,穿过由厢房改造而成、被满园绿意所包围的胡同庭院房,再踏上一段只能容一人通过的窄窄台阶儿,推开房门的一瞬间,就与质朴、写意的胡同气息撞了个满怀。

房间最大程度上同时兼顾了面积与采光。午后的阳光透过落地窗洒向室内,将整个空间打上了一层迷人的淡橘色光晕,一如被时光封印般暖人。原木与纯白两种主色调,悦目、舒适的氛围给你家一般的温馨。简约的新中式木质家具留有明显的木头纹理,朴拙之气有种粗笨的可爱。夜晚降临时,采用了铁网灯罩的灯具打在墙上的镂空光影,增添了几分迷离的艺术感。

独立天台无疑是一个极大的亮点。它盘踞在整个酒店的制高点,能将钟鼓楼一带的风景尽收眼底。一定要趁着天光还亮时来这里坐一坐,不然就会错过眼前这番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图景:远景是夕阳西下的粉色斜阳,中景是有着600年历史、老北京中轴线北端点的钟楼,近景则是主打美式手工新鲜烘焙、小而美的网红面包房「The Bake Shop」。天黑后,露台摇身一变成为一个可以对着清风赏月的宝地,供你在这里边小酌,边观星辰,感受季节流转中老北京胡同之夜的不同风韵。

哪怕只是短暂停留一晚,「The Orchid Hotel」也足以让你舍不得离开。喜欢它曲径通幽的隐秘,移步换景的意境和藤蔓绕枝的绿意,更爱它用心呈现出的胡同空间美学——让你可以真正感知到这座千年帝都背后,所承载的人情味,以及古老、朴实、缓慢的生活方式。

Check Out的时候,才发现俄罗斯独立艺术家及插画师Liuba Draws,用画笔创作的以北京文化为主题的各种艺术作品。经过9年的北京生活,这座城市早已成为她的第二故乡。从当年短租给朋友的院子,发展成为今日散发着老城区迷人之处的精品酒店,「The Orchid Hotel」也成为了无数人在北京的第二个家,帮你重新找回慢生活的真谛。

这样一个让你告别城市纷扰的乌托邦,必须常来坐坐才好。

地址:宝钞胡同65号(近鼓楼东大街)

18:30 p.m.

福荣记

胡同儿里的港式茶餐厅

「福荣记」是宝钞胡同里的一家门脸儿非常不起眼、稍不留意就走过了,但里面别有洞天的粤菜小馆。本身也是「The Orchid Hotel」复合生活空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餐厅的设计风格在简约、清新中透着一股复古南洋风。L型的空间白天洁净,夜里温暖,白色的瓷砖,黑色的界线,典型的港店风。一首首粤语老歌响彻耳畔,代入感很强,令人仿佛置身在极度舒适的南国,特别适合与朋友、闺蜜小聚或约会。

「福荣记」将港点的传统技艺与现代风味融合,新粤菜主义的餐单上琳琅满目的小吃,哪个都想点。这些食物是从顺德、潮汕一带走访采风后带回的味道。随便来推荐几道:几乎每桌必点的「牛腩肠粉」,鲜嫩爽滑,入口即化,酱汁香浓;「咖喱鸡麻团」是用软糯的麻团搭配甜咸咖喱鸡,还暗藏能拉丝的芝士,绝对一口惊艳;「招牌大云吞」馅料十足,口感扎实,Q弹劲道;「萝卜糕」的油香味很地道,蘸小料吃很不错。它家的糖水也别错过。

地址:宝钞胡同63号

21:30 p.m.

「BAOJIAN包间」

制造一个无限可能的胡同夜晚

帝都胡同里的夜生活可以说是非常Special了,深谙此道的人会走进「福荣记」最里边,推开一个黑暗的黄色木门,那里藏了一间宝藏酒吧,有个有趣的名字——「BAOJIAN包间」。

包间是一间胡同speakeasy酒吧,像是承托了整栋建筑的中轴梁,不同维度中间的电梯间,需要你推开两扇门,穿过其他领域才能挖掘到的独立空间,寻找的过程就是一种探索的乐趣。上旋转楼梯又是两重世界。白日里是素面朝天的「The Bake Shop」面包店,咖啡和下午茶,入夜后是胭脂粉黛的「BAOJIAN包间」,酒香悠悠。

「隔壁柿子树」、「我一点也不高冷」、「惊蛰」、「绿色开场白」、「活祖宗的柠檬塔」,这些神奇的调酒名字听起来就很上头了,我和Faith分别点了两杯鸡尾酒,沉浸在舒适摩登的环境,面朝帝都胡同的夜景,「BAOJIAN包间」带给我们的是一个无限可能的胡同神秘夜晚。

地址:宝钞胡同63号

Day 2

08:00 a.m.

「Toast at the Orchid」

最美胡同露台餐厅的高颜值早餐

平生第一次在胡同的清晨中醒来。或许是由于那静谧又悠哉的安适氛围,让久被失眠问题困扰的我,竟然难得地收获了一夜好眠。

如此美好的早晨,怎么能错过只有我们独享的独立天台?三步并作两步地跑到楼上,刚好与一只正在老房子砖瓦上踱步的流浪猫「狭路相逢」,只见它露出惊恐的小眼神匆匆跳开,只留下我们这个「闯入者」,两个人奢侈地享受着没有急促喇叭声的胡同清晨,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那个万物都慢的光景。

早餐厅「Toast at the Orchid」有着“京城最美胡同露台餐厅”的称号,每一份brunch都兼具颜值和营养。上面盖了一层厚厚芝士的铁板烘蛋散发着浓郁的蛋香,一勺子挖下去,会发现内容物非常丰富,口感很像蛋糕,配上烤面包和新鲜水果,是从味蕾到视觉的双重享受。更偏爱中式早餐的话可以选择分量感人、热气腾腾的云吞,一碗下肚,能量重启。

地址:宝钞胡同63号

10:00 a.m.

赵府街副食店

带你重回那个打酱油的年代

这家成立于1956年的老店,号称京城最后一家国营副食店。早上吃完早饭,Faith就拉着我去膜拜这家胡同老店。刚一进门儿,半个多世纪前老供销社的味道就扑面而来:上世纪70年代近乎绝版的商品宣传画、被磨掉漆的黄棕色木制柜台、老式咸菜缸子、写着「货真价实」和「黄金万两」的陈旧牌匾,就连计量工具都保留了传统的秤砣台秤和算盘,仿佛一个大型年代剧的拍摄现场。

店里主打按照两分芝麻和八分花生配比调和出来的「二八酱」,还有黄酱、香油以及腌黄瓜、腌萝卜干等经典酱菜和烟酒零食。墙上张贴的一张教给顾客如何制作老北京炸酱的详细说明,被很多第一次来店里打卡的年轻人拍了又拍。能看出这家国营老店不只是卖东西,而是在思考如何能把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从凭票供应的年代跨入市场经济时代的「赵府街副食店」,如今已经完成了一个甲子的轮回。这个宛如时光机一样的存在,带你重新回到那个拿着家里的空玻璃瓶,趿拉着拖鞋跑出家门,帮妈妈打酱油、打黄酱和打醋的年代。

地址:赵府街67号(近国兴胡同)

11:30 a.m.

度也一厂

假装在首尔的设计师品牌文创店

因为疫情的关系,被迫中断了我和Faith连续好几年的首尔扫货之旅。没想到,却惊喜地迎来了和首尔零距离的设计师品牌文创店——「度也一厂」的开业!

「度也duye」的创始人Zoey和Yvonne是两个曾经留学韩国的欧尼,两人都很喜欢四处寻找有趣的店铺和展览,把淘到的可爱好物安利给身边的人。在运营了主打文创类产品的线上淘宝店多年后,位于南锣鼓巷炒豆胡同的「度也一厂」,就是她们创立的第一家线下空间。

整家店的设计很像首尔弘大附近的「Object」文创店,从氛围到陈列都是浓郁的韩系风格。店内主要售卖的都是韩国设计师及文创品牌官方授权的好物,比如在ins上超火的Dinotaeng、ZeroPerZero、motemote、Aeiou、ohlollyday等等,以及Maison Promenade、Aki Jiang等国内品牌。

每一次光顾「度也一厂」都会有一种失心疯式的购物体验!几乎从任意小角落都能淘到可可爱爱的文创单品,抱着它们心满意足离开的美妙感觉,简直想每周都体验几次!「度也duye」所倡导的「可触碰的仪式感」,也当真是忙碌、快节奏的城市生活里,尤为缺少的人生态度。

地址:炒豆胡同61号(周五/周六营业)

14:00 p.m.

独音唱片

帝都唱片店的不懈坚持

「2005 年,北京的唱片店,确切的是音像店是3000家左右。3000家的概念就是无论你走到哪,基本上都能看见音像店。但是从2006年以后,每年以至少500家的数字递减,直到现在北京只剩下20 家左右了。」我曾在一篇报道上看到过这样一篇关于北京唱片店现状的报道。

作为80后,我对唱片是有情结的,上学的时候就总把零花钱攒下来买CD,那时候喜欢的歌手特别多,总觉得能拥有一张CD是对偶像最好的致敬,直到这个时代数字音乐取代了传统音乐形式,突然就觉得好像一张小小的CD承载了少年时的所有音乐梦想。

前些年,京城的很多实体唱片店纷纷关闭,而位于最具老北京文化氛围的鼓楼东大街的「独音唱片」店却还在坚持。和煦的阳光照在鼓楼东大街上,唱片店里放着一些经典或者小众的音乐,架子上摆满各式各样包装的唱片。与其他音像店不同的是,店内两侧的墙壁、地板都摆满了各种唱片,除了有国外进口的CD,还有原胶,限量板的彩胶、黑胶、二手碟,音乐风格涵盖Indie Rock, Electronic, 也有一些二手的Hip Hop,比起销售来说更象是在展览。

在「独音唱片」店,站在琳琅满目的唱片中间,无数充满设计者缜密心思的唱片封面激起我对音乐的所有渴望。在这里我淘到了王菲的老CD,淘到了我爱的乐队「傻子与白痴」的唱片,反复地翻看唱片内页,对照着歌词听每一首歌,被某句歌词感动。很多时候,我开车的时候更愿意在车上听这些原版CD,这是一种情绪的宣泄方式,跟着哼唱出属于自己的韵律。「独音唱片」真的是热爱音乐的老灵魂们最后的心灵慰藉。

地址:鼓楼东大街24-3

15:30 p.m.

Good Late Vintage

「念旧」是一种生活态度

与「Good Late Vintage」有了交集,缘自我的微博粉丝「竹贵人」,竹贵人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北京姑娘,这家位于鼓楼东大街的隐秘中古店就是她发现,并心心念念推荐给我的。

Good Late Vintage是那种一见钟情的小店,店内一角、一瞥、一瞬都很温馨,眼光所及之处,全都让你移不开眼睛。不同于其他Vintage店,这里充满了时尚年轻的气息。一些宝贝藏在玻璃柜里:九成新的马车扣Vintage Celine box、1987年Chanel vintage黑金表、Mikimoto限量版的小金熊名片夹……遇到合眼缘的就赶紧带走,不然下次再想要可能就被别人抢先了。除了中古包和服饰,还有德国上个世纪的复古胶片、日本的中古餐具、二手外文杂志等等,每一样都精致又可爱,拿到手里店主都能跟你讲讲它的故事。

店主晓晓是个特别温柔且有性格的姑娘,在德国留学时接触到古着,国外的二手市场比较成熟,在一些古着店或二手市集能淘到不少有趣的玩意儿,后来回国工作,兜兜转转开了这家宝藏小店。每次见到晓晓,她第一句话都会问:「今天着急走吗?慢慢来哦」,她真的是这个高速时代的「慢灵魂」,金牛座的她真的太爱自己的每一件物品了。给每一件货品认真拍照、每出售一件商品都会发朋友圈「售出欣赏」。

你根本没见过打包这么认真的人,包上衬纸、贴上卡片、喷上香水、放上一枚巧克力糖,然后装在一个超文艺的纸袋中,给售出的物品打包都像在依依惜别。我也终于理解了她的店名「Good Late Vintage」,好的东西遇到对的人,不怕晚些遇到。

我已经成为了「Good Late Vintage」的常客,记得买的第一件单品是一件日本产的格子呢子大衣,试穿的时候,口袋里翻出一张日本老车票,是宝登山麓到宝登山顶的两日车票,我幻想着这件衣服上一个主人的宝登山假期,幻想着那个年代人与自然的美好。这可能就是这些「旧物」将我们与不同时代连接在一起的快乐吧!Vintage文化的背后,是更高级的环保美学,它代表了理智消费,慢速消费的生活方式。

地址:鼓楼东大街60号

鼓楼city walk延伸:

你还可以去这些地方打卡

鼓楼馒头店

隐海·渔芙南

感叹好大咖啡

苦尽咖啡

oh! by FINE cafe&canteen

挖味儿咖啡

Voyage coffee

方砖厂炸酱面

The Bake Shop面包店

(声明: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和新浪众测共同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众测立场。)
0 0
分享 商务合作 返回
微博 QQ空间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