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动UM:极致轻盈,轻装出行
1、运动感设计理念,外观动感十足;极轻造型,轻装出行。2、智能管理,随时了解车况。3、18650汽车级锂电芯,提供了续航保障。4、操作轻盈,出行方便。5、各项指标满足国家电动车标准,满足上牌。
1、车前灯无法自由开关,白天骑行增加无必要的耗电。2、极简的外观设计,导致车辆的置物能力极低。3、没有实现自行切换脚踏板和固定踏板。4、极简设计舍弃大量的塑料外壳,导致车身铝支撑结构裸露,焊接点影响美观。
小牛电动车作为一个互联网电动车品牌,专注极简的设计理念和科技、潮流、自由的核心价值观,小牛U,M等众电动车在外观设计上简约新潮、设计精致各有风格。而其智能化检测管理更是在使用体验上独出心裁。随着产品线的扩展,有注重驾驶稳定和速度的标准型风格电动车M系列、也有定位轻便出行、运动型风格的电动车UM系列。
对于生处小城市的笔者来说,位于市区中心,由于路道较小大部分为普通双车道,随着城市居民汽车数量增多,经常堵车是常有的事情,一段路程一般要花费半小时到1小时以上的时间堵在路上。天气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电动车成为许多市民最好的出行选择。因此,即使拥有汽车的家庭,都会选择拥有一辆轻便出行的电动车。而随着国家对电动自行车的管控愈加严格。各种条件的限制使得已有的电动车不符合上路要求。而此次小牛电动车UM无疑是符合国家各项标准的车型。在此感谢新浪众测给予本次小牛电动UM超轻版的体验机会。笔者将在有限的时间里对UM进行全面的体验。
小牛电动UM系列以“轻装上阵,Freestyle”的宣传口号,外观设计更是以至简风格,与U、M系列明显区别开来,相较这两系列舍弃了更多的科技元素,大道至简,不再厚重,使其更具动感。UM更是多种配色,体现运动感。笔者此次体验的是UM超轻版,活力橙色!
开放式龙头的设计,龙头框架完全展现在人眼前,没有U、M系列作家族式的一体包裹设计,缺少了类似的科技感,却为我们带来更多的动感和极简时尚。因为没有其他车头罩,因此UM的刹车线、控制线等只能走明线的方式布置,并用橡胶套管套住,避免走线凌乱。
开放式车把手,更是类似于脚踏车的风格,搭配源于极限运动设计灵感的上扬式车架,更是特立独行的设计风格。对此笔者和家中长辈有不同的看法,笔者觉得这种设计运动感十足,青春就该有个性。长辈第一眼印象觉得车头设计有点类似8、90年代的机车头,帅气十足。这种体现出的明显文化差异却都指向小牛电动UM的个性。
这种开放式的外观设计,整体省去大量的塑料外壳,整体车架构造大部分裸露在外部,体现粗犷、运动的设计感,然后这种设计也将许多细节的缺陷暴露出来,结构的各个焊接部位的没有打磨光滑导致的不美观也影响了细节上的美型。
小牛电动UM系列省去了转向灯、以及前大灯远光灯,因此操作按钮仅配有一个启动键和喇叭按钮,布置在右边的油门转把处,而左手车把仅提供刹车操作。
UM系列配备了独特的圆形智能仪表盘,重要指标如电池容量、速度、里程、档位、时间、故障代码及其他指示灯、信号等均显示在方寸之间。
前置照明灯仍保留了小牛电动一贯风格的“天使之眼”。由环形光圈和中间照明灯组合。
“天使之眼”在小牛电动UM的功能简化后无法由用户操作开关,仅在UM启动后自行开启,并一直亮着,即使在白天情况下仍无法关闭。“天使之眼”车前灯亮度很高,满足夜间的照明,但是没有远光灯档,因此在前照灯的照明距离应该是调整过,可以满足夜间使用。
夜间行驶时,车前灯约能够提供前方5~6米左右的照明区间,在最高20km/h的行车速度来说,能够满足正常行驶。
UM的车后尾灯虽然精简为长条椭圆形的外观,但也依然体现出“牛”元素,配合5个LED灯珠,在夜晚运行或者刹车时警醒作用都十分明显。同时也作为下方车牌提供照明。
前轮左右两侧和尾部挡泥板均安装了反光板,为行进中的左右及后面的车辆提供警示作用,提高骑行中的安全性。
UM系列主推单人自由出行,坐垫体积进一步压缩,仅满足一人坐骑。坐垫表面采用皮质外包,坐位柔软舒适。
后扶手采用圆形管架,握持舒适,不用担心划手。
坐垫下方的置物仓也改为电池仓,体积仅能容纳配备的锂电池大小,无多余的空间,极大的缩小了机身整体体积,使得UM外观更加轻省、小巧。当然,即使电池仓留有些许的小空间,笔者也不建议在里面放置其他便携的杂物(毛巾、便携式雨衣等),毕竟在会影响电池的散热,以及此类杂物更是易燃物,带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而在这拥挤的电池仓空间设计中可以看出,我们在对UM的电池进行充电必须拔掉电动车的供电线,将充电器接入电池口中。我们可以将电池提出在车身外充电,也可以将电池留在电池仓中充电,电池仓左侧留有线槽,预留给充电器充电时坐垫能够盖下。
UM超轻版车架采用轻量化的6061航空铝制作,整车的承载仅靠60mm直径的一体化承载式大梁来支撑。而作为小牛电动一脉相承的几何形车身体积更是在许可条件下进行极限缩减,抛弃不必要的塑料外壳。使得整车车重只有G,轻量化的设计,使得我们骑行过程中对车子的把控不用过于费劲,在驾驶、操作都更加自如、自信。
凭借如此轻盈的车身,用户可以利用配备的脚踏板(UM顶配版和超轻版出厂自配),实现轻松的人力骑行。官方介绍该固定脚踏板和骑行踏板可随意切换,笔者联系售后说是需要到售后点进行更换,这样明显不符合官方的介绍。但笔者可以看到踏板轴心后方和支架处留有固定孔可以通过一根螺杆实现固定,猜想应当骑行踏板是可利用这点实现固定。但收到的UM并没有其他配件。
小牛电动UM的前后避震系统较软,在通过路面不平的路段、路肩或者减速带时能够有效的缓冲,减少颠婆感,但是在落差较大的路肩偏软的后避震处会有一点点的过沉。
电机采用的是NIU自主研发的电机(顶配版则搭载德国BOSCH电机),通过精心调教的FOC矢量控制器的控制,能够稳定顺畅的驱动电机,平稳行驶。
UM超轻版的刹车方式采用的是前碟刹、后鼓刹方式,制动效果优秀。搭载EBS能量回收系统,能够将制动过程中产生的能力重新回收到电池包中,提升UM的续航能力和行驶路程。
UM搭载了18650汽车级动力锂电芯,重量仅为5.5KG,对笔者来说单手提起很轻松(女生稍微费点劲,但是没有困难)。在一些停车场所没有配备充电条件的情况下,我们能够轻松的提到室内充电。
UM超轻版配备的电池容量为16Ah,官方理论续航里程70km。搭载BMS智能电池管理系统,具有过流保护、过充保护、过放保护、进水保护、温度保护、预放电功能、断线保护、短路保护、功率器件故障保护、电压均衡等10项防护措施,全方位保护电芯安全,保障电芯使用寿命,提供优秀的续航能力。并且每次启动小牛电动时,都会对电池系统等进行自检,并在小牛电动APP上显示,能够及时的让用户掌握电池状态。
电池正面上方为充电\供电接口,下方有电量指示灯及电量查看按钮。按下按钮,电量指示灯会亮起,可查看目前电池的大概容量。
将电池提出放置空旷位置,可将充电插头插入电池充电接口,进行外置充电。此时充电器指示灯亮红,电池的电量指示灯会闪烁亮起。直至充电结束,电量指示灯会全部亮起不再闪烁。充电器指示灯变为黄灯。
而说明书上写有的直接将充电器接入车身充电的方式,可同时对电池和电动车本身的中控电池进行充电,而在笔者看来无法实现。
将电池从电池仓中提出,可以看到电池仓的底部有一个充电接口。笔者怀疑该充电接口就是车身充电方式的接口,但是明显这个接口的设计位置出现纰漏。在使用该接口来进行车身充电时,我们必须把电池提出,必然无法对电池进行充电。经询问售后服务,称UM是无法进行直接车身充电的。
骑乘体验
小牛电动UM超轻版搭载的NIU自主研发的电机配合FOC矢量控制器,使用霍尔油门转把能够合理准确的驱动电机,在起步过程中速度轻盈,没有大部分电动车启动时的后座拉扯感,能够实现舒适顺畅的起步,也能够获得不错加速能力。
小牛电动UM采用无钥匙启动方式,通过遥控器的寻车键实现UM的启动,无需再插钥匙启动,真正的一键启动,上车就走。启动时,UM进入自检,车前灯、尾灯将会同时亮起,起提示作用。
而在行驶过程中车前灯一直常亮状态,由于缺少前灯的控制开关,无法将其关闭,在白天行驶时一定程度上造成无谓的耗电。同时,没有档位键,虽然在仪表盘和APP上都有1、2档的选项,但其实UM超轻版仅有1档位,是无法进行档位切换的。
轻盈的车身,在行驶过程中,骑手不必过于费劲的掌控车身,无论在转弯、加速、刹车减速方面,都能获得很好的行驶体验,简单的操作,就跟你在骑自行车一样,稳定性顺畅、启停自如,唯一的区别就是,不费劲!!在运行过程中,无论是笔者(85kg)还是夫人(53kg)在平面路面上乘骑最高速都仅达到18km/h左右。而在爬坡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后续马力的提供和档位的切换,最快速度仅达9km/h。而当车速达到14km/h时,电动UM开始发出警示蜂鸣声,作用于提醒路人来车。这是国家电动车标准要在达到规定速度时,必须发出警示声音提醒路人来车。UM官方标示最高时速达20km/h,这也是符合目前国家电动车标准的要求。
续航方面,小牛电动APP通过不同的体重和模式下,计算出不一样的理论续航路程。而对照各人不同的用车习惯、体重、运行车速、行驶路况等,续航也会有明显的不同。UM通过收集笔者多次骑行数据和行车方式,对UM的实际续航预估里程进行重新计算,目前的续航大约是57KM左右。
小牛电动UM的极限运动设计理念,车身不必要的塑料外壳省略,以及超轻材料制作的支架结构的使用,使得整车车重低于40KG,但是也使得UM的置物空间十分缺乏。整车上并没有设计相应的地方来放置东西。车头无置物架、车尾无车箱,坐垫底部电池仓没有多余的空间。
小牛电动作为互联网智能电动的先驱,相较传统电动车有更多的智能传感器配合掌控车身状态、有卫星定位、Cloud ECU智能中央控制器等特色功能,仅通过手机中的小牛电动App,你就可以掌控你的爱车,及时发现爱车的各方面状态。
安装小牛电动App,首次使用需要注册用户,并扫码或输入电动车的SN码进行车辆绑定。
绑定后可以在我的信息界面中看到绑定的车辆类型,点击进入可查看车辆的型号、SN、车架号、电机号、中控版本等信息。通过该页面可实时对中控版本进行OTA升级。
通过对APP提供的载重、骑行模式、温度的设定,小牛电动App实现对续航里程的初始理论预估。而在经过多次骑行数据的搜集,将会重新进行预估,为我们提供一个更为准确的续航里程的数据支持,保障车辆的有效行驶。
App首页除了提供电池电量和预估里程外,还为我们提供GPS定位、历史轨迹、骑行统计、电池健康等项目。
小牛电动GPS定位功能能够随时让你了解爱车在哪个位置。而当车辆放置地下室或楼道时,GPS信号较差,App会提示需要挪车。根据地图所指示,GPS的定位还是相当准确的。
历史轨迹和骑行统计,能够让我们详细了解骑行情况,包括骑行的路径轨迹、骑行的时间、最高时速、平均速度等。从轨迹路径来看,小牛电动的GPS定位十分准确,路线没有出现偏差。
在服务界面,我们可以到小牛电动为我们提供车况的智能体检和其他售后服务的入口。通过智能体检功能,系统将对小牛电动车的动力系统、锂电系统等多个方面进行检查,并在检测结束提供一份报告,为用户展示具体车况。
App也为我们提供了使用指南,用户可通过里面的视频和使用手册来了解使用方式和注意事项,但目前使用指南当中只有M1的视频教程和M+的使用说明书,缺乏其他车型的相关内容,也没有笔者手中UM的相关教程或者说明书。
而在售后服务方面,App为用户提供查询电动车附件的授权网点,用户可到就近服务点进行检查、维护,而在线报修功能更会为用户自动分配就近维修点。而在发生车辆失窃、或者电池失窃的情况,用户也可通过App上报,协助相关部门找回失物。
除了以上服务外,小牛电动也为用户提供了特色服务,包括专为小牛电动用户的牛油保、与小牛电动用户一起交流的论坛、当地小牛电动骑行排行榜等功能,为用户提供更多可选的服务,在此就不多叙述。
小牛电动UM超轻版一改过去小牛的经典造型,主打极限运动设计灵感,外观设计粗犷、充满工艺元素和运动元素,重量超轻,即使搬移也显得游刃有余。极简操作,上车就走的畅快。极简设计固然动感十足,但舍弃大量的塑料外壳,导致车身铝支撑结构裸露,焊接点影响美观。
目前就发文前,笔者经过近150公里的骑行路程,整体骑乘效果平稳,城市路段表现优秀,轻盈的车身能够应对一些停车、上下台阶等尴尬的场面,有时候随手一抬就能解决。而电池的续航方面由于乘骑时间不足,电池衰减以及车况磨耗方面需要更多的测试时间和行车路程才会展现出来。
配备运动脚踏板,可让你随时改变骑行方式,更是让你不会出现在缺电寸步难行的窘态。16Ah容量汽车级锂电芯为骑行续航提供了保障,而超轻结构的设计,也使得UM的储物能力基本降至0,希望以后能够能通过配件来提升UM的置物能力,毕竟简单一些小东西有时候还是需要放置,不可能随时随地背个包。
车身和坐垫宽度改良,使得我们电力乘骑或者人力骑行的过程更加舒适,使用过程中,作为180身高的笔者来说这个宽度十分合适、高度适中,并不会有因为整体车型偏小而引起的不适感,但对于160以下的朋友,在使用人力骑行过程中坐垫过宽,会稍微妨碍到大腿的动作,导致骑行姿势不是很舒适。
UM的极简设计,以及骑行理念,舍弃了许多以往电动车的繁杂操作,如档位切换、转向灯等。而一些感觉有必要的功能也被删减。如车前灯的开关,UM虽然舍弃了远光灯,但是只要在运行过程中,车前灯必定常亮,无疑增加了无谓的耗电量。
而小牛电动UM的智能化管理,目前来说没有完美适配车型,比如,骑乘模式的不匹配,实际车辆仅有1档,APP选项上竟有1、2档选择,希望在以后的版本中有所改进。智能化电动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如同智能化汽车一样。目前电动车中,传统电动车企业也开始着手大力发展智能化骑行,这些企业有着目前小牛电动无可比拟的资金优势和销量优势,虽然小牛电动在智能管理方面走在前方,但是仍需加强质量、技术的创新。前途漫漫,负载前行。